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奥丽芙·基特里奇》讲的什么内容?《奥丽芙·基特里奇》书评

《奥丽芙·基特里奇》讲的什么内容?《奥丽芙·基特里奇》书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491 更新时间:2024/1/26 1:18:17

《奥丽芙·基特里奇》是伊丽莎白·斯特劳特的第三部作品,曾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可能很多朋友已经看过由《奥丽芙·基特里奇》改编的美剧了,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3分,所以大家对这部小说也产生了更多兴趣。爱情、孤独、背叛,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就是普通生活中的日,在《奥丽芙·基特里奇》中看似波澜不惊的外表下,内在却是风云涌动。这种力在字中会体现的更直观。

《奥丽芙·基特里奇》书评一:

我对《奥丽芙·基特里奇》这本书的兴趣,最早来自于《三块广告牌》。那是一部质地坚硬的好电影,它让我记住了女主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电影里的她傲慢固执毒舌到刻薄,个性并不讨喜,但你却会被她不经意间露出的柔软破绽所打动。

我后来发现,她还拍了《奥丽芙·基特里奇》这部迷你剧,豆瓣评分9.4。这部剧里的女主和三块里的女主,有很相似的地方。

我于是去找了拿了普利策小说奖的原著小说来看。我本来以为是长篇小说,但翻开才发现,其实里面有13个可独立来看的短篇构成,但这些短篇之间又相互关联。

从这些故事里,可以看到主人公奥丽芙·基特里奇所处的生活环境,所过的一生。普利策奖对此书的授奖辞非常准确说出了我阅读中的感受:“行文雅致,具有不断累积的情感冲击力,女主人公奥丽芙直率泼辣、有缺点却又令人着迷。”

这本书中的情感能量是持续加强的,如果你只看个开头前几篇,你可能和我一样,会觉得有点平淡,甚至一度起了放弃的念头。

我非常庆幸的是,因为好奇为什么这本书能得普利策小说奖,我一路读了下去。书中情节,经过前面的铺垫,越往后,越能释放出来足够的势能。

我如愿以偿地被击中了心。在读到倒数第三篇《安检》时,从那种母子之间想要好好相处,却依然相互伤害;想要表达善意和爱意,却很难开口说出来;想要努力弥补关系,却笨手笨脚把一切弄砸相处模式中我从中看到了过去的自己,也看到了我的妈妈。

尤其是最后在家里吵架那段,儿子觉得妈妈情绪极度不稳定,一直在控制自己,妈妈觉得儿子,怎么可以把自己当个精神病人,为此伤心崩溃,我看的时候,会想到我曾经也和妈妈有过类似的对话,而这本书的描写,让我能够从上帝视角,去看到妈妈,看到她歇斯底里背后的绝望和爱。

这是这本小说厉害的地方。作者斯特劳特一点都不售卖温情,相反,她撕碎生活温情的面纱,让你看到不堪一面,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堪中的爱也流淌了出来。

是的,不堪中也有爱,爱不是只是温情脉脉的那种,爱也有很笨拙、甚至让人烦、让人觉得多、让人觉得负担的那种。

但,那也是爱啊。不会爱的人,努力给出的爱,也是爱啊。

我快写不下去了,要哭了。

就推荐大家都看一看这本小说以及同名电视剧吧。看完你可能会对自己对周围人都多一点接受和理解。用作者伊丽莎白·斯特劳特的话说:“我希望读者看过书后,能生发出对人类坚忍的敬畏之心,领悟到爱可以在重重磨难之后历久弥香,了解到平凡的生活同样不易,同样值得我们尊重。”

谁不是一边被生活打得鼻青脸肿,一边若无其事继续前行呢。

最后放两句奥丽芙语录吧:

“新婚燕尔的夫妇都这么想,认为自己从此就一劳永逸地摆脱了孤独。”

“每个人都自以为无所不知,该死的,他们其实什么都不知道。”

作者:雅君(来自豆瓣)

《奥丽芙·基特里奇》书评二:

新经典文化在这个读书季主推三本书,来自两位澳大利亚作家的《我们一起去纽约》、《雾中回忆》和美国作家伊丽莎白.斯特劳特的《奥丽芙.基特里奇》。我没有丝毫犹豫,选择了斯特劳特。因为在《大方》No.1中读过本书的开篇短故事《药店》,斯特劳特静的笔触,淡淡的叙事口吻,深深地打动了我,故事好像与你无关,你却由不得自主地被它牵引,那是一种既美妙又悸动的阅读感受。

伊丽莎白.斯特劳特留给中国读者的印象也许不够深刻,但她凭借本书荣获2009年普利策小说奖的消息,在国内众多文艺大报着实传播了一阵子,文学爱好者们一直在期待与她的文字谋面。斯特劳特生于1956年,在大学里学习法律,兼修老人学。后来逐渐开始从事短篇小说写作,作品散见于《纽约客》等重要文学杂志。在2001年,她还亲自担任编剧,将自己历时七年完成的小说《艾米与伊莎贝尔》改编成电影《母女情深》,上映后,好评如潮。

《奥丽芙.基特里奇》是由13个短篇组成的一部小说。可我从未将此书作为短篇小说集来读,我认为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长篇小说。如果错过13个故事中的任意一个,你会发现斯特劳特想要呈现给我们的女主人公奥丽芙的人生不够完整。尽管没有任一部作品可以完整地反映一个人漫长的一生,就像书中那篇《小插曲》,可人生里的“小插曲”和“大事件”都不容错过。人生正是由无数个散落在生活里的小故事凝结成非生即死的生命开与终结。古老不变的诉说主题,斯特劳特将其寄于奥丽芙这个典型人物,运用雅致的语言娓娓道来,生命如斯,生活如此,故事本身的重量甚至越超了我们在生活中的切身体会。

本书以缅因州的克洛斯比镇为背景,故事集中发生地有点类似于美剧中的社区,只不过这里可没有光怪陆离的情事,有的只是平凡人的平静生活之下的波澜涌动,每个人都要在群体中找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支点。斯特劳特在《涨潮》一篇中明确地阐述了本书的立意,“爱与被爱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人类繁衍,生生死死,巡巡回回,无非是付出与索取,全为一种情愫-爱,它存在于男女夫妻之间、父母儿女之间、亲朋友邻之间、还有陌生同类之间。他们的故事在《奥丽芙.基特里奇》中应有尽有。

我总以为女主人公奥丽芙就是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的人物,因为斯特劳特将其的真实感塑造得如此饱满,令人称道。奥丽芙是位七年级的数学老师,有为人温和善良的丈夫亨利,还有她深爱着却又看似不那么爱他的儿子克里斯托夫,生活交织着普通人的悲伤与喜悦。她外表高大、粗犷,为人率直、尖刻,敢爱敢恨,有时缺乏理智。她能为一个患有厌食的孩子热泪盈眶,也能对令她不满意儿媳的结婚礼服痛下毁手;她有年轻时痴爱过的男人吉姆,却也平淡地与亨利渡过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一生。她辛苦地关注着自己的生活,试图掌控内心的爱与痛,那种感觉叫权力,却忽略掉了周围的人与事,她忘记了存在于别人的生活里。

丈夫亨利对药店女店员丹尼丝的一丝情意;学生凯文对生活信心的缺失;镇上餐厅里的钢琴演奏者安琪母女之间的隐秘;老友西与西蒙的由性到爱的变化。奥丽芙对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完全没有感觉。对与自己有关的事却格外敏感,儿子成家,丈夫患病,孤独促使她试图去融入儿子的生活,但她强烈地意识到他却试图将她推开,“谁爱自己,有多爱,人们知道得一清二楚-奥丽芙相信这一点”,她被情感中的矛盾拼命地撕扯开,人生总是在不停地受伤与复原。

在斯特劳特非凡之笔下,奥丽芙即让人爱又遭人恨。她通过奥丽芙的人生况味传递给我们一份人性的真实,那是痛并快乐着的感觉。每个人都与奥丽芙有类似的人生际遇,她爱人也被爱;她伤人也自伤;她有时活在天堂有时也下地狱。所以,她在内心咒骂,“他妈的。我们总是孤独的,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死去”。sj说,爱的恒久是忍耐,奥丽芙告诉我们,生活中需要多一些忍耐。

作者:Shirleysays(来自豆瓣)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商”与“贾”有着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商贾,这是我国古人对商人的一种称谓,不过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最初的“商”与“贾”是有着区别的,有着“行商坐贾”的说法。那些走街串巷贩卖货物的人被称为“商”,有固定场所的,坐着贩卖,等着人自己过来购买的

  • 一招鉴定黄花梨,就是这么简单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黄花梨的鉴定方法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人都搞复杂了,什么不仅仅用到经验,还要用到什么科学仪器,当然了为了鉴别真伪是有必要的,其实更多的时候还是有别的方法的,话说有的高手只要一招就能轻松的鉴定出黄花梨的真伪,而且还分享出来了,所以有需要的可以一起看看吧!其实黄花梨的核心鉴别方法就是闻香味,香味非常的清幽

  • 维吾尔族是怎样形成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我国少数民族中的维吾尔族事实上是经过了长期的迁徙融合而成的一个民族,是中华民族组成的一部分。维吾尔族的先民主体式隋唐时期的回纥人,主要活动的地区在蒙古高原,曾有过乌护,乌纥、袁纥、韦纥、回纥等等多种汉译称呼。那么在回纥民族出现之前,维吾尔族的源头又在何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以现有的文献典

  • 大叶黄花梨手串值得收藏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大叶黄花梨其实很多人都知道的呀,也还是非常的好看的,但是和著名的海南黄花梨比起来的的确确是差很多了,但是问题不大,大叶黄花梨有它的优势,价格是黄花梨的百分一,而且他本身也不差,所以做家具的话还的的确确是可以的,最近有人问了,这个大叶黄花梨如果做成手串好不好呢?值得收藏吗?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

  • 佛教中的“卍”符号代表的是什么意思?有着什么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虽然原产自印度的宗教,但是却在我国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如今我国信仰佛教的人不占少数,经常会进出寺庙,见过大大小小的各类佛像。相信很多心细的朋友们就会发现一般佛像的胸前都会有一个“卍”符号,那么这个“卍”符号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代表着

  • 大叶黄花梨值得收藏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大叶黄花梨其实大家也知道,这个说起来比较珍贵吧,但是好像又没有多少人关注,所以还比较的有意思的,但是懂的人也懂这个东西很给力很珍惜,所以今天只针对那些对大叶黄花梨感兴趣的老哥,那么首先就想知道这个大叶黄花梨值得收藏吗?如果知道的话,那么一顿大叶黄花梨大概多少钱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

  • 《中世纪人》讲的什么内容?《中世纪人》短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中世纪人》是英国作家艾琳·鲍尔的代表作,最早出版于1924年。可能很多朋友都对中世纪没什么概念,中世纪是指公元5世纪到公元15世纪这1000年间。艾琳·鲍尔通过日记、书信、账本等一些具有权威的资料,还原了六位在中世纪生活的人,他们的日常究竟是怎样的。如果你对西方中世纪的样子抱有一定兴趣,这本书还是

  • 祭侄文稿为什么是天下第二行书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祭侄文稿》其实大家也知道的,非常的出名也十分的著名,那么它厉害到了什么地步呢?话说被誉为是天下第二行书,这个名头就很给力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么厉害的一件书法作品到底厉害在什么地方会被誉为是天下第二行书呢?其实当然是有原因的呀,下面接着往下看吧!要讲颜真卿还是要回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突然爆发

  • 《进击的智人》讲的什么内容?《进击的智人》读后感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进击的智人》是国家博物馆讲解员河森堡的首部作品。作为近年来在网络上最红的博物馆讲解员,河森堡演讲的《进击的智人》播放量早已突破亿次,当然视频和文字还是有区别的,从文字上看其实能获取更多内容。《进击的智人》讲述了智人是如何成为世界上的主宰,他们是如何突破层层考验,能够顺应自然的发展不被淘汰,而且还能

  • 象棋将帅为何不能见面?背后有什么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象棋的棋盘上有楚河汉界,一看就知道这是根据刘邦项羽的楚汉之争衍生而来,就算不是因此衍生,就算是象棋诞生的时间更早,那也一定是因此进行过改动。而经常下象棋的人都知道,象棋里面有一个规矩,将帅不见面,就是棋盘上的将和帅是不能见面的,这个规矩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有这样一种规则,这和历史又有什么关系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