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岐山臊子面的来历是怎样的?

岐山臊子面的来历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172 更新时间:2024/3/8 9:18:26

说起臊子面,相信大家都非的熟悉了,这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道传统美食了,只要是喜欢面食的朋友们,对臊子面肯定是非常熟悉的。臊子面中的“臊子”其实指的就是肉丁的意思,做法也不是很复杂。除了臊子,再加上一些蔬菜便可以在家做一碗美味的臊子面了。臊子面在我国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臊子面的故事和来历。

近两年,随着省会西安的知名度提升,陕西也开始引起关注。其中,尤以美食和化古迹最为引人。陕西的美食不仅味道美,文化韵味也很重,咱们熟知的甑糕、凉皮、锅盔、豆花泡馍等都有几百甚至几千年的历史。咱们今天先来谈谈岐山臊子面。

臊子面是陕西乃至北方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道面食。它的特点是“薄、筋、光,煎、稀、,酸、辣、香”。“薄、筋、光”指面条要口感筋道,入口顺滑;“煎、稀、汪”指臊子的汤汁滚烫,面少臊多,表面的油厚而吹不透;“酸、辣、香”指臊子面入口的味道,醋的加入便使得臊子面吃起来油而不腻。

一、岐山臊子面的由来

臊子面的发源地是岐山一带,并且自西周朝开始,世代流传,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周人最初在岐山脚下的周原一带定居,因此周原也被称为“岐周”,以后虽然两次迁都,但都不能动摇岐山的“圣都”地位。因此,“岐周”一直保持着祭祀仪礼上的最高地位,且在岐山一带长期存在,对其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全球化的今天,很多文化正在迅速消亡的大背景下,这里的习俗仍在世代流传。

关于岐山臊子面的来源说法甚多,其中较为可靠的有二。

1. “文王屠龙”

西周初年,岐山一带渭水河畔常有蛟龙兴风作浪,危害庄稼和百姓。一日,周文王率族人外出狩猎,遇到这只蛟龙。在蛟龙正要发威之时,周文王一声令下,万箭齐飞,这只几千斤重的蛟龙从空中跌落。文王命部下把蛟龙剁成肉块,做成臊子,调成蛟肉汤。又把煮好的面条盛在碗里,由文王亲自掌勺舀汤。吃完面又将汤倒回锅里,反复使用,这样,万人都尝到了蛟龙肉。(资料来源于《岐山县志》)

2.“馂[jùn]余”

什么是馂呢?古人云“食之余曰馂”。大型的祭祀活动快结束时,进行隆重的“食馂礼”,也就是吃鬼神剩下的食物,后来逐渐引申为吃长辈剩下的食物。所以,“馂余之礼”也就是“吃剩之礼”。现在岐山一带进行红白喜事时还保留着“泼汤”和“剩汤回锅”的习俗,即第一碗臊子面的汤必须祭祀天地,剩下的汤称“福把子”,要端回家祭祀主家的祖灵牌位,然后宾客才能开席。另外,当地人把肉臊子过油后,方便保存,臊子可反复利用。

当然,对于以上传说,各家解释不同,但是神话所反映的先秦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是相近的。神话当然不能直接当作史料来研究,但是神话毕竟体现了先民的集体记忆和美好愿望的,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因时代久远,很多神话模糊不可考,但我们通过与先秦文献和出土文物互参,仍能从其中发掘出丰富的资料。

二、臊子面体现的周人的文化精神

1.赐胙礼所体现的“接触巫术”

臊子面的面条和臊子是分开做的,最重要的在于臊子,单看“臊”字,“月”表示肉,“品”代表三畜——牛、羊、猪,下面的“木”字象征桌子,因此“臊”可以理解为牛羊猪肉放在桌子上,如同用祭肉去祭天。因此臊应该和祭祀有关。人们认为祭肉是神享用过的食物,非常珍贵,因此在祭祀活动快结束的时候,天子便把祭肉分给大臣和诸侯,即赐胙礼,“胙”即祭肉。诸侯又把肉分给自己的大臣、谋士,从而,分享祭肉的阶层不断下移,连普通民众也能享受到“福气之肉”。因为祭肉难得,人们便把尽可能把肉切碎,所谓“脍不厌细”。通过这样的“层层分肉”,神灵的福气可以庇及更多的人,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团结族人、巩固了周王朝统治秩序的作用。

这种思维体现了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提出的“接触巫术”。他认为,原始人错误的把接触过的东西看成是永远接触着的,在中断实体接触后仍然互相作用,比如在头发和指甲上施法。根据这一思想,人们认为分享祭祀过程中神吃过的祭肉,就相当于获得了神的道德和智力特征,也表现了先民希望共享福气之肉的美好愿望。

2.“福把子”与周人的礼仪精神

每次祭祀快结束时,让假扮成受祭者的人先享用神的剩饭,其次是天子和大臣们,接着是公卿以下的等级,从而,上至君王下至平民百姓都能吃到神的剩饭。这样吃剩饭的礼后来逐渐推演到吃尊者的剩饭,称为“食馂礼”,也就是吃剩之礼。过去,岐山人在吃面之前,先盛出一小碗,由小辈将其端出去泼汤,以敬天地,剩下的汤被称为“福把子”,席上的长辈尊者的剩汤也被称为“福把子”。所以,“福把子”有两层含义,一是祭祀天地的剩汤;二是长辈尊者的剩汤。

另外,岐山人对于宴会上的宾客座位、泼汤吃面甚至不同的人吃饭的礼仪都有明确的规定。这样的规定从没有以条文的方式公布,却成了人们心照不宣的礼仪。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礼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在岐山一带发祥的周文化也正是这样代表的一种伦理精神,后世经过孔孟、子思学派的发扬,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中国人仍在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中挣扎。

三、岐山臊子面的风俗遗存

随着时代的发展,岐山地区的人们对臊子面做了很多改进,使其享誉海内外。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极为困难时,岐周一带没有肉可以做臊子,农民便以素菜代替。以后,肉臊子面和素臊子面并行,扩大了岐山臊子面的影响力。另外,也对“剩汤回锅”的传统吃法做了一定的改进,使其符合现代的饮食标准。

笔者曾走访过岐山、扶风一带,与当地人交谈时得知,当地在进行红白喜事时,仍沿用西周时吃面的习俗。宴席上,上汤的上汤,端面的端面,每位宾客从大碗中捞面到自己的小碗里,只吃面不喝汤。碗里用过的剩汤不会就此扔掉,而是由堂客端到厨房倒入大锅中与原汤混合加工,加入佐料继续熬制。不断循环往复,直至客人酒足饭饱,心满意足才散去。

除了岐山臊子面,这一地区还有很多其他历史悠久的小吃,比如擀面皮、血条面、豆花泡馍、锅盔等。原始人早就不满足于口腹之需了,而是赋予饮食宗教信仰、道德伦理等等人的思想观念,使饮食文化成为一个民族无法抛弃的部分。对于揭示民族文化的特性,没有比吃更有力、直接的了。前一秒,我们可能还为一些事情争得面红耳赤,上了餐桌,这样的矛盾便瞬间被一碗热腾腾的面消弭了,这便是美食的强大的力量。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唐朝国号“唐”的来源是怎样的?有着怎样的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在唐朝之前,外国人称中国人为“秦”或是“汉”,而到了唐朝以后,外国人就开始喜欢称中国为“唐”了。由于唐朝的国力非常的强大,声名远扬,于是“唐”这个字就成为了中国延续至今的美好代称。然而对于这个熟悉的过好,

  • 一言九鼎什么意思?一言九鼎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鼎是古代最重要的青铜器物之一,在汉朝以前鼎一般用来当烹煮的容器。而九鼎则是象征九州,也是至高无上的意思。在夏商周三朝,九鼎一直被奉为传国之宝,所以“一言九鼎”的分量才会如此之重。在唐朝和宋朝时期,也有铸造九鼎,同样是为了彰显其身份。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一言九鼎

  • 神祗(zhi)和神祇(qi)各指什么意思?其实神祗(zhi)是神祇(qi)的错误用法意思是一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神祗”这个词语其实很多老哥应该是知道的,那就是读音应该就是读“(zhi)”了,但是我们真正知道的难到就真的是事实吗?其实有的时候显然不是的呀,其实这个神祗(zhi)并不是这样读的,而且另有读法,只是被误读了而已,下面给大家带来的就是关于神祗(zh

  • 日本为何崇拜菊花和武士刀?菊与刀文化背景解析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曾在1946年出版过一本名叫《菊与刀》的书。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日本文化,从明治维新到日本人的生活习惯、道德观念等,都有一个详细的讲解过程。其中菊花和武士刀对于日本的历史有着非凡的意义,这两个物品也象征着一组对比鲜明的矛盾的意象。从而得出日本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下面就

  • 成语“玉体横陈”在历史上指的是谁?冯小怜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成语“玉体横陈”相信大家对这个成语都充满着幻想,意思是指美人的身体横躺着。最初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北齐二首》中的“小怜玉体横陈夜,以报周师入晋阳”。冯小怜是南北朝时期非常著名的美女,她的“玉体横陈”一直流传至今。他一生事迹让

  • 佛教文化中说的“般若”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在佛教文化当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语,那就是“般若”。了解佛教文化的朋友或是信仰佛教的朋友对这个词肯定不陌生,因为在很多佛经名字的前面都会有这个词。就比如《心经》的全名就叫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的全名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那么这个般若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首先,

  • 商君书为什么是禁书?商君书讲了什么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作之一,是由商鞅以及其他法家学者编制。据说《商君书》主要记载了秦国为何能够完成一统六国的伟业,还有商鞅变法的内容以及指导思想。不过很多史学家认为《商君书》只是一本伪书,其作者和时代并非在战国,但也有人觉得《商君书》的确出自商鞅之手。《商君书》在古代还一度被当做是禁术看待

  •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个得道的人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个成语在我们的生活中算是比较常见的了,很多人都知道,这说的意思是,只要一个人成功了,那么跟随他的那些即便是不起眼的,被人瞧不起的其他人,也会跟着功成名就。不过,虽然有这样的成语,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成语背后的典故,这个得道的人说的又是谁,他又是如何

  • 龙肝凤髓什么意思?龙肝凤髓出处含义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龙凤其实都是古人虚构出来的一种神兽,也是神话传说当中的瑞兽,比如凤凰,有凤凰出现的地方,将会有很好的事情发生。不过,这毕竟是虚构的,现实中并不存在,那么又何来“龙肝凤髓”一说呢?龙肝凤髓指的是什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出处是什么,现在又用来表示什么意思呢?徐庶出身寒门

  • 景颇族筒裙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如今已经很少看到像原始社会中那种衣不蔽体的情况了,而随之而来的就是服饰文化的迅速发展。服饰出了遮挡以外也拥有了更多功能,同时服饰也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审美以及生活水平。筒裙作为景颇族文化里技艺最精湛的一种,一定会给你不一样的感受。景颇族传统织锦有筒裙、挂包、包头、护腿、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