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窃钟掩耳什么样意思?窃钟掩耳典故出处介绍

窃钟掩耳什么样意思?窃钟掩耳典故出处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13 更新时间:2024/2/3 0:52:40

历史上对于司马懿的评价总体来说还是偏负面,司马懿虽然对曹魏有功,但最后以下犯上,架空曹氏政权还是受到了不少的抨击。不过要是站在司马懿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或许就能得到一些理解了,而且能够灭蜀汉和东吴也都是司马家的功劳。司马懿隐忍了一辈子,最后终于迎来了一次爆发,而且曹丕曹睿也要附上一定责任。这次为大家讲解的成语“窃钟掩耳”,就和李世民对司马懿的评价有关,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晋书•宣帝纪》,是在该书成书后唐太宗李世民对司马懿的评论,原文如下:

文帝之世,辅翼权重,许昌萧何之委,崇华甚霍光之寄。当谓竭诚尽节,伊傅可齐。及明帝将终,栋梁是属,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托,曾无殉生之报。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诛戮,贞臣之体,宁若此乎!尽善之方,以斯为惑。夫征讨之策,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故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业。

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可不谓然乎!虽自隐过当年,而终见嗤后代。亦犹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故知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若不损己以益人,则当祸人而福己。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况以未成之晋基,逼有余之魏祚?虽复道格区宇,德被苍生,而天未时,宝位犹阻,非可以智竞,不可以力争,虽则庆流后昆,而身终于北面矣。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魏文帝曹丕在世时,司马懿得到重用,在许昌受到了与西汉时萧何一样的重托,在朝堂上受到的尊崇超过了东汉时的霍光。如果司马懿能够竭尽忠诚义节,可与伊尹傅说一样被后世所铭记。到了魏明帝曹睿临终时,又将重任托付给司马懿。

司马懿接受了两位帝王的遗诏,辅佐了三代,却没有以身相报。后来他利用天子离开京城之际,在城内起兵,先帝的墓土未干就立刻相互厮杀,忠贞大臣的行为,难道就应该是这样的吗?!这样报效国家,令人疑惑不解。他起兵的策略,难道不是在东面聪明而在西面愚蠢吗?如果有辅佐帝王之心,又为什么之前尽忠而之后谋反呢?所以,东晋晋明帝曾经掩面而哭,对自己的祖先司马懿以欺诈的手段获得成功而感到耻辱,后赵明帝石勒会嘲笑司马懿用奸诈邪恶的方法奠定了帝业。

古人说:“积累三年的善行,知道的人很少;但做了一天的坏事,就能传遍天下。”司马懿的行径不正是如此吗?!虽然能在当时进行隐瞒,但最终还是在后世遭到耻笑。也就好像捂住耳朵去偷钟,认为自己听不到别人也会听不到;专心致志想偷盗钱财,认为集市上的人都看不见。所以说贪恋眼前就一定会丢失长远,沉溺于利就一定会损害名誉。顺应天理而动容易成事,违背时运而动必将难以成功。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唐太宗李世民在文中提到的“窃钟掩耳”,意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却偷钟,认为自己听不到别人也会听不到,比喻自己欺骗自己。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吕氏春秋》中的“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众所周知,《晋书》是在唐代编纂而成的。主要作者包括房玄龄、诸遂良在内一共有二十一人。在该书完成后,唐太宗李世民又亲自为书中的四位人物写下了四篇史论,本文介绍的《宣帝纪》的史论部分便是出自李世民之手。

在这篇史论中,李世民虽然肯定司马懿的才能,但谴责了司马懿窃取曹魏政权的卑劣行径,从而也解释了晋明帝司马绍为何听完自己远祖司马懿的事迹后掩面而哭的原因。从司马懿一生的经历及后人对其评价来看,这个观点是非常中肯而准确的。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四合院的特点是什么?有着什么样的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北京的四合院,大家都很熟悉了。四合院也被称之为四合房,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整个四合院的结构就是四面建有的房屋。有很多人去北京看过四合院,但是对四合院的特点和特色还是不太了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四合院的特点吧。北京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

  • 青牛道士什么意思?青牛道士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封君达是东汉时期的著名术士,别号青牛道士。封君达非常擅长养生之术,所以也受到了当时皇室贵族的重用。毕竟不管是皇帝还是当官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长寿,这点古代人和现代人的想法都一样。不过古人的长生办法听起来都不怎么科学,更像是一些旁门左道的偏方,但古人也不懂这些,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基本上也愿意

  • 北京最美的四合院究竟美在什么地方?有着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和其他的三个古国一样,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艺术特色。只要说起中国具有特色的建筑形式,大家肯定就会想到了北京的四合院了。四合院是中国汉族文化中一种非常传统的合院式的建筑。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中国最美的四合院“恭王府”到底有多美吧。恭王府始建于

  • 胡同的来历是怎样的?什么时候出现的?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胡同,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他是北京人从古至今最为讲究的了,在北京的大家小巷里都可以被称之为胡同。只要你说胡同,北京人是听的懂的,若你说什么什么街什么什么道,可能北京人就不太明白了。那么北京胡同的来历是怎么样的呢?什么时候出现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胡同由来:北京人是讲究走路的。因为老北京

  • 中国古代鲤鱼跃龙门的民间故事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鲤鱼,对于现在的一个吃货来说,那就是绝对的美味了。但是今天小编要介绍的并不是如何去烹调一条美味的鲤鱼了,而是要给大家普及下在咱们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关于鲤鱼的民间传说,这个传说就是“鲤鱼跳龙门。”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东海中一大群金背鲤鱼、白肚鲤鱼和灰眼鲤鱼,听说禹王要挑选

  • 中国鬼神传说中的钟馗是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钟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他就是中国鬼神文化中,专门捉鬼想要的阴神。在中国古代乃至现代都有着挂着钟馗的画像来辟邪的这一传统。在民间关于钟馗的故事非常的多,据说钟馗死后成为神仙,那么你知道钟馗是怎么死的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唐朝德宗年间有个叫钟馗的举子,此人长得豹头虎额铁面环眼,脸上长满虬

  • 中国民间故事,猫儿桥的传说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在杭州的钱塘江河畔有一座六和塔,传说这座踏上有十二只玉鼠,但却因为一次陈年旧事却消失的无隐无踪了。而这个故事就在当时杭州的大街小巷中传来传去,这个故事便是“猫儿桥的传说”。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这个故事吧。从前,杭州琵琶街拐弯的地方有座平津桥,桥边住着一个老皮匠。老皮匠是个孤

  • 一文钱难倒赵匡胤的故事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赵匡胤,大家肯定都非常的熟悉了,他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的民间流传这许多关于赵匡胤的一些故事。其中还包含一些关于他称帝的一些故事,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介绍下,“一文钱难倒赵匡胤”的故事是怎样的吧。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据说,当他还是一名武将时,就

  • 佛教中指的善恶有报具体是指的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经常会说一句话,做人的时候,善恶有报,人在做,天再看。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当人心里怀着善念的时候,人体的细胞中会分泌出健康的细胞的分泌物质,使得免疫细胞也会变得活跃,这样人们就不容易生病。所以说正直善良的人,往往就会获得更久一些。然而在佛教中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解释,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拘萨罗国

  • 军不血刃什么意思?军不血刃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诸葛亮在决定北伐后,刘禅也是为诸葛亮助威从而发布了一道诏书。当然刘禅还是非常相信诸葛亮的能力的,所以对北伐一事充满了信心,对于刘禅来说如果是诸葛亮都做不到的事,可能整个蜀国上下也没人能做到了。但刘禅的确有些过于乐观,北伐之路非常艰难,加上诸葛亮又正好碰上了司马懿,导致局势更加迷茫了。这次为要为大家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