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的一斤为什么是十六两?

古代的一斤为什么是十六两?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1402 更新时间:2024/2/16 4:21:09

我们总说“半斤八两”,用来表示双方的实力相差无几,然而按照惯性思维,半斤是五两,与八两相差自然很多,怎么会差不多呢?实际上,在古代,一斤并非是十两,而是十六两,因此半斤八两就是一样的意思了。但是,为什么要将一斤定为十六两?这里面包含着怎样的智慧?还有我们使用的筷子,为什么要定位七寸六分呢?

1.祖先为什么定十六两为一斤呢?

人们用半斤八两来形容两个事物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我们祖先使用的秤是十六两为一斤,所以半斤和八两就是一样的。那么老祖宗为什么定十六两为一斤呢?这里面有大智慧!

传说我们的先人观察到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旁边的福、禄、寿三星,正好是十六星。北斗七星主亡、南斗六星主生,福、禄、寿三星分别主一个人一生的福、禄、寿。他们在天上看着人的一切。

所以说:人在做,天在看。

传说做买卖的人,如果称东西,短斤少两,都会受到惩罚。卖东西少给人一两,福星就减少这个人的福;少给二两,禄星就给这个人减禄;要少给三两,寿星就给这个人减寿。

2.筷子为什么是7寸6分?

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

有些人很羡慕西方人用刀叉吃饭,觉得这种姿势和仪态有品位。刀叉是冶金术成熟以后才有的用具。相比之下,筷子的明史显然长得多。

关键是,筷子是两根,称呼却是一双。为什么明明是两根筷子,却叫一双筷子呢?这里面有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一中含二,合二为一。这就是中国人的哲学。

筷子在使用的时候,讲究配合和协调。一根动,一根不动,才能夹得稳。两根都动,或者两根都不动,就夹不住。这是中国的阴阳原理,也有西方力学的杠杆原理。

筷子还有点穴、按摩和刮痧的作用。旧时人们走江湖,身上只要有一双筷子,有什么病都能自己搞掂。即便忘了带,随手掰根树枝或芦苇,折断了,在石头上磨一磨,在水里洗一洗,也能用。

3.神话与宗教

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都从神话发源。西方后来人神分家了,做事靠科学,做人靠宗教。

中国没有。中国什么都合在一起:仙姑、铁拐吕洞宾这些神仙也是人,他们就在茫茫人海中。中国人的理想和现实、灵魂与肉体也是合二为一的,每天用的筷子里面就有信仰,举手投足都是理念。这是一种通达和智慧。

所以,中国人不需要到专门的地方去清洗灵魂。从小就有长辈告诉他,如何做人做事,知道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事——这两者也不能分。

我们现在很多人,每天握着筷子指指点点,讥讽同胞没有信仰,其实是有所不知。

今天社会的症结不是没有信仰,而是丢掉了老祖宗的智慧。

在中西方文明全面接触、交流和碰撞的过程中,有很多人云亦云的东西在干扰我们的价值判断,以致乱花渐欲迷人眼,五心不定,六神无主。

青松有挺拔美,鲜花有娇艳美。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是花开两朵各有特色。不能厚此薄彼,也不能顾此失彼。我们是中国人,表达信仰的方式和人家不同。我们生活在自己的信仰里。

一双筷子,不仅是饮食餐具,更承载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凝结了许多前人智慧。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月饼到底切不切开吃?南方人和北方人吃月饼有哪些差异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都知道,南北方人在饮食习惯上的确存在很多差异,但没想到吃月饼这个问题上竟也出现了分歧。一位南方的小伙伴说吃月饼要切开以后再吃,而北方朋友说现在都是小月饼还用切么,直接一口就没了。那吃月饼到底用不用切呢?感觉一般还是根据月饼的大小来决定的吧,小编作为南方人吃月饼也从来没切过,以前的月饼的确会送刀叉

  •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有什么关系?两本小说竟藏有这样的秘密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都创作于明代,其实这两本小说都属于神魔小说。只是封神演义将整个天庭的体系构造了出来,西游记则是把重点放在了孙悟空身上,还有后面的取经之路。那这两本小说有什么联系么?其实神仙都是那几个,而且在封神演义中也有一位类似孙悟空的人物,叫袁洪,他们都是猴子。只是袁洪的下场要比孙悟空惨多了。下面

  • 睚眦之怨什么意思?睚眦之怨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孙权为了巩固吴蜀联盟,主动将自己的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但刘备心里也明白,孙权是想派一个人监视自己的一举一动,以防不测。而且孙尚香来到蜀汉更是天天发大小姐脾气,惹得一众将领对她非常不满。后来法正看出了刘备的难处,就提议将孙尚香还给孙权,这次要为大家讲的成语“睚眦之怨”便和他们几

  • 心害其能什么意思?心害其能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早年的马超便以名震天下,当时他投奔张鲁时,两人之间还发生过一些小摩擦,最终差点酿成大错。当时马超的敌人还不是曹操,但自己也需要找一位靠山,很显然张鲁这个靠山并不怎么靠谱。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心害其能”,便是马超和张鲁之间发生的一些事,当时马超在张鲁账下并不得知,所以最终转

  • 不成体统什么意思?不成体统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不成体统“这个成语大家不会陌生,同“成何体统”的意思相近。但这次主要和大家讲讲“不成体统”背后发生的典故还有出处。故事是发生在东汉末年,汉献帝一直被曹操压制挟持,他也想过要反抗,但没以成功。后来汉献帝准备逃出城,跑到一半又被拦

  • 献可替否什么意思?献可替否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其实刘备和诸葛亮一直都非常注重人才的栽培,但蜀汉的储备力量又是三国中最弱的存在,所以想要挑选出能够挑大梁的人也是十分困难。刘备要比诸葛亮更会看人,而且是那种观察入微的类型,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献可替否”,背后的故事就和诸葛亮、刘备有关。其实蜀国有很多潜力才将,但前一辈的人

  •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什么意思?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原话出自《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把这两句话简化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其实意思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在《诫子书》中意思会变得更加深刻。这是诸葛亮想对诸葛瞻说的话,希望他能够提升自己的修养,并且不要忘记初心,

  • 相继而至什么意思?相继而至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诸葛亮去世以后,好像蜀国之中人才便凋零了,其实蜀汉还是有很多后起之秀的,但因为诸葛亮的光环实在太耀眼,导致他们好像并不是很突出。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相继而至”,说的就是蜀国后期大将王平的故事,当时曹爽带兵进攻,蜀军兵力并不占优,所以只能退守。但王平却说不能撤退,并且亲自带

  • 秋分是什么意思?秋分时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秋分时节,作为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很多年轻人都是知道的,只不过也仅限于知道,并不了解,不清楚在这个时间应该注意一些什么样的问题。不过,很多人也应该能够感受到,气温的下降,日照逐渐缩短,也就能够意识到,已经进入了秋冬季节。那么,秋分到底是什么意思?在秋分之后,日常生活应该注意些什么样的问题?1.

  • 中国武侠文化有哪些特点?水浒传当中的武侠精神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中国人一直都对江湖、武侠有着很深的情节。每个人心中似乎都有一个大侠梦,身怀绝学,隐秘于江湖之上,有能力做行侠仗义的事情。其实我们在谈论武侠文化时,不仅仅说的是类似金庸那样的武侠小说,《水浒传》就是一本非常有武侠精神的小说,甚至要比现代流行的武侠小说更加真实。在《水浒传》的世界里,大家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