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只有大众,没有文化》讲的什么内容?《只有大众,没有文化》书评

《只有大众,没有文化》讲的什么内容?《只有大众,没有文化》书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787 更新时间:2024/1/26 1:18:17

《只有大众,没有化》是当年很火的一本书。前《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小峰,把自己8年间比较重要的53篇采访做了一次精选,同时也对近20年来的流行文化进行了深度分析。实际上80、90后到现在的00后,他们当时接受的流行文化都是完全不同的,而且相互之间有的能欣赏,有的根本欣赏不了。从选秀、音乐节、电影、文学等领域的热点议题《只有大众,没有文化》都有提及。感兴趣的朋友还是比较建议去读读的。

《只有大众,没有文化》书评一:

对于很多人来说,娱乐就是文化。而,这,正是王小峰所诟病的。

作者多年来的专栏采访合集出版,的确有很多现在看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也的确很多现象依然存在,或者皮变了,本质没变。而王小峰将这个本质归结为,只有大众,没有文化。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说了多少年,但事实上是不是一直精神文明远远地落后于物质文明?是的。那是不是这值得被强烈批判?其实也未必。

作者痛陈了很多文化界被资本左右的情况,文化失去了创作力和想象力,一味媚俗,一味唯钱至上。当然,有这样的现象,而且非常多。不过脱离经济单独存在的文化本来就不太现实,特别是大众文化。要说少数人的阳春白雪精英文化,是用特定钱养的,当然可以完全脱离世俗,追求崇高。但大众文化不可能与资本完全剥离,至于大众品味,这也需要一个培养提升的过程。捉妖记这样的电影虽然格调不高,票房疯狂,但毕竟是一部把故事讲清楚的电影,而且口碑也不能说好。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人们自然会从骂富春山居图的电影转欣赏富春山居图本身。我赞成作者的部分观点,不是全部,但我也不喜欢作者高高在上的批判。不喜欢就不看,不用非去说其多流俗,不看的人多了以后这样的作品自然就少了,文化市场也是市场,最终市场也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当然书中有很多让读者有收获的内容,比如对港台流行音乐特点的比较,对王菲成名的分析,确实直接从欧美吸收营养比从中间多一道更好;而周杰伦在当时还只是个现象,现在再看周杰伦,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标杆;窦唯的报道其实多少有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但我愿意认同作者的感情,愿意更人本地去看待窦唯;崔永元的报道使读者对他为老电影付出的心血不免唏嘘,可以减少对现在转基因问题的过于偏激带来的恶感;朱德庸原来是一个内心如此封闭的人,完全出乎意料;马未都讲述的各种收东西的细节故事非常生动,原来收藏是门心理学;马季、单田芳和田连元的报道,让人对传统艺术更多了解,对传统艺术表演大家更多认识;对二人转和小剧场话剧的剖析非常深刻,对市场氛围下,文化从业者的选择提出了深刻课题;彩铃如今已退出通信盈利业务,但从当时的发端可以回顾刚开始市场起来的时候潜力有多大;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遗憾的毕竟还是旧作,如有较新的内容,反映当今文化市场的兴衰就更有针对性了。

作者:初晓 (来自豆瓣)

《只有大众,没有文化》书评二:

艺术创作不是短期行为。

没有几个观众会比做电影的人内行多少,所以我觉得不论是做电影还是做电视,首先要引导受众,要有这个能力。你要让他们有这个鉴赏能力,告诉他们什么是好的。

国外暴力电影里的暴力因素跟人的现代性有关,多为精神状态的孤独症,自我方面的原因更多一些。中国的暴力事件案例大多缘于基本的生存、尊严和利益,特别是基本的利益。

无论你阅读一本小说还是观看一部电影,都是一个审美过程,它们是对生活的重新描述。

没有痕迹的生命浪费。

二人转哪有文化?只不过是应运而生,火了。虽然二人转可以依靠他的自身特点一直存在,但自身文化底蕴的缺失可能会阻碍它向更高层次发展。

我们会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机制,把企业打造成一个百年老店。

民间艺术发展需要大师,这是规律。

全世界的喜剧套路都一样,即你必须通过更新内容让观众继续感到意外来吸引住他们。

喜剧效果产生于戏剧语言表现过程中导致观众心理期待的意外感。

不仅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之上,还会参考一些学术研究资料。一部作品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说法,各自站在不同角度说出口不同内容,不管什么人,高低雅俗,都能从这部书中有所感悟。

通俗直白形象谐趣,甚至有些粗俗,有意思无意义,略能代表人民的观点和态度我,尤其是这些语言最能直接体现普通人的低端审美趣味和价值观。

“自己想说,说不出来,但是你恰恰说到我的心坎里”的话语作为替代。

丧失了文字的美感、内容和力量。

话剧这种形式在今天想获得观众的认可必须依靠好的剧本和演员。

话剧是要改变你的,但是相声小品或者二人转,它只是迎合,迎合和改变的区别在于,改变得让你额外停一下想一下,这是话剧。

传统艺术是有年轻观众的,关键看你如何让更年轻的观众接受这些传统艺术。

制造出一种大众消费能力很强的假象,实际上是文化产业的制造者在不断拉低自己的底线以迎合没有鉴别和欣赏能力的消费群体。

事实上,不管一部什么作品都无法解决人生的疑问,它带给人的只是一种平衡和安慰而已。

对语言的模仿往往是对某个地区某种物质与文化的向往和认同。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消费品,它受欢迎的程度和作品本身的深刻性是成反比的,恰恰是BEYOND那种权限直接、通俗易懂的音乐和想法,才让更多人接受了他们。

回顾那个年代出道的歌手,除崔健外,其他歌手仅仅停留在因演唱歌曲而带来的知名度上,并没有因其知名度而对音乐文化及个人价值而带来更进一步贡献与提高。流行文化创造的主体,环境不足以他们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

作者:东dong(来自豆瓣)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青铜鼋有什么历史收藏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原先我国青铜树的出土已经是让我们认识到了我国历史上青铜冶炼打造技术的纯熟,这也同时为我国的青铜文物史增加了新的篇章,青铜树的巧夺天工以及逼真的形态不得不让人感到惊奇。不过当然了,除了青铜树,我国还拥有着各式各样的青铜文物,不仅凝结了我国古人的智慧结晶,而且还传承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鼋,是一种外

  • 《战胜一切市场的人》讲的什么内容?《战胜一切市场的人》书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爱德华·索普是一位天才数学家,他曾通过计算找到了能够战胜赌场的秘诀。在多数人眼里,正常情况下玩家是不可能次次赢过庄家的,但爱德华·索普则打破了这样一个看法。此后他把这项能力投入到了金融市场中,并且成为了世界级的投资大师。相信大家都十分好奇,爱德华·索普到底是有哪些过人的投资策略,相信这本《战胜一切市

  • 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来自于哪三个问题?《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读后感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稻盛和夫是世界著名实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27岁时创办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家企业,京都陶瓷株式会社。52岁又创办了目前在日本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KDDI,这两家公司都有进过世界500强。所以很多人都好奇稻盛和夫究竟有着怎样过人的经营智慧。这本《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就将稻盛和夫60多年的经营经验,

  • 《德皇威廉二世回忆录》内容介绍,《德皇威廉二世回忆录》书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威廉二世是德意志帝国末代皇帝,也是普鲁士王国的末代国王。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策划者,也是闪电战的创始人。《德皇威廉二世回忆录》这本书就把主视角放在了威廉二世身上,其中记录了德意志帝国的崛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帝国的毁灭等重大事件。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评价威廉二世?或许你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下

  • 《唐朝历史的教训》讲了什么内容?《唐朝历史的教训》短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如果让现代人选择回到过去某一个朝代,可能多数人都会选择唐朝。总感觉唐朝和其他朝代相比,有着独特的魅力,不过你要是真正了解了唐朝的所有,可能就会对他产生一定的改观。《唐朝历史的教训》选择避开唐朝光鲜的一面,把主视角放在了当时发生的几起比较严重,导致国力逐渐走衰的事件中。看看强盛的大唐为何会一步步走向衰

  • 《大明权力场》讲的什么内容?《大明权力场》短评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大明权力场》可以当成是一部缩减版的明朝通史。稍有了解的朋友应该都清楚,明朝的权力体系是十分复杂的,各种独有的系统以及情报部门使得明朝的政治圈充满了神秘感,而且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恐怕要比《纸牌屋》还精彩百倍。这部《大明权力场》就把明朝曾发生过比较重大的事件,以全新的视角做出了新的解读。这次为大家准备

  • 张宏杰版《曾国藩传》讲的什么内容?《曾国藩传》书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目前市面上大概有5、6种不同的《曾国藩传》,这次主要是给大家讲讲张宏杰版的《曾国藩传》。对于喜爱历史的人来说,肯定不会对曾国藩感到陌生,他是晚晴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有着“中兴第一名臣”之称。曾国藩的一生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励志史,很多人读完曾国藩可能都会对他滋生出一种崇拜之情。那这

  • 《青年变革者:梁启超》讲的什么内容?《青年变革者:梁启超》书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可能很多人都是冲着许知远去读这本《青年变革者:梁启超》的,这部作品也被认为是许知远的转型之作。梁启超是中国现代思想学术的奠基人,他出身的年代是一个急需变革的时期,梁启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之一,虽然戊戌变法并没有成功,但他的思想还是影响了无数后人。《青年变革者:梁启超》这本书的评价比较两极,感情去的朋友

  • 《七侯笔录》讲的什么内容?《七侯笔录》书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七侯笔录》是马伯庸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这次的背景放在了一个架空的世界,讲述了一段关于文人的壮丽传说。千年以来,文人都是靠一支笔寄托自己的所有情感,甚至是将灵魂注入其中。最伟大的七位文人,便被人们称为“管城七侯”。目前《七侯笔录》在豆瓣上的评分是7.3分,喜欢马伯庸的读者可千

  • 《显微镜下的大明》讲的什么内容?《显微镜下的大明》书评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显微镜下的大明》是马伯庸又一部历史纪实作品,背景放在了更加神秘的大明王朝。马伯庸作为当下最热门的作家,他的作品几乎是出一本火一本。这次的《显微镜下的大明》并不是讲述明朝的通识,而是重点介绍六个明朝时期发生的基层政治事件,可以说非常的写实,还原了当时百姓在遭遇不公时会用哪些办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