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水陆并进什么意思?水陆并进典故介绍

水陆并进什么意思?水陆并进典故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400 更新时间:2023/12/19 18:26:22

《三国演义》将诸葛亮北伐最大的敌人变成了司马懿,实际上正史中诸葛亮北伐之战并没有遇见过司马懿,两人根本就没有交手的机会。其实司马懿在带兵方面的才能根本没办法和诸葛亮相比,如果两人真有交手恐怕历史将会被改写。但在演义里司马懿成了最后的赢家。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水陆并进”,就和北伐一役有关,下面就来讲讲背后的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二回,发生在北原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司马懿、诸葛亮和王平。原文如下:

懿唤诸将议曰:“孔明如此设施,其中有计:彼以取北原为名,顺水来烧浮桥,乱吾后,却攻吾前也。”即传令与夏侯霸、夏侯威曰:“若听得北原发喊,便提兵于渭水南山之中,待蜀兵至击之。”又令张虎、乐綝,引二千弓弩手伏于渭水浮桥北岸:“若蜀兵乘木筏顺水而来,可一齐射之,休令近桥。”又传令郭淮孙礼曰:“孔明来北原暗渡渭水,汝新立之营,人马不多,可尽伏于半路。若蜀兵于午后渡水,黄昏时分,必来攻汝。汝诈败而走,蜀兵必追。汝等皆以弓弩射之。吾水陆并进。若蜀兵大至,只看吾指挥而击之。”

各处下令已毕,又令二子司马师、司马昭,引兵救应前营。懿自引一军救北原。却说孔明令魏延、马岱引兵渡渭水攻北原;令吴班、吴懿引木筏兵去烧浮桥;令王平、张嶷为前队,姜维、马忠为中队,廖化张翼为后队:兵分三路,去攻渭水旱营……却被魏兵抄在背后,一声炮响,一齐杀来,火光冲天。王平、张嶷引兵相迎,两军混战一场。平、嶷二人奋力杀出,蜀兵折伤大半。孔明回到祁山大寨,收聚败兵,约折了万余人,心中忧闷。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诸葛亮兵出祁山,企图在北原一带伏击司马懿。不过,诸葛亮的这一计策被司马懿识破。司马懿随即下令由张虎、郭淮、司马师、司马昭等人在渭水一带埋伏。战事打响后,王平、张嶷所部遭到司马懿大军痛击,伤亡惨重,只得突围而出。战事结束后,诸葛亮清点人数,竟然损失了一万多人。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水陆并进”,意为水上陆上同时进兵。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三国志•先主传》中的“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

小说中提到的此次北原之战,在三国历史上的确发生过。据《三国志》相关传记记载,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发动了最后一次北伐,从斜谷口进入曹魏雍州扶风郡一带。此时,诸葛亮发现司马懿大军主力正在向渭水一带运动,随即以一部兵力立即向渭水北岸的北原地区进发,力争抢在司马懿前面攻占这个北岸的战略要地。不料,诸葛亮的这一战术企图被一员曹魏将领一眼识破。

据《三国志•郭淮传》载,得知诸葛亮兵出斜谷口后,曹魏雍州刺史郭淮立刻意识到北原将是诸葛亮争夺的目标。该传称,郭淮对司马懿及其他曹魏将领表示:“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郭淮认为,如果诸葛亮抢先渡过渭水占领北原,就可以和北部山区的叛乱势力联合起来,切断通往陇西的道路,届时雍州地区到处战火弥漫,将会对曹魏军队非常不利。因此,郭淮主张立即出兵坚持抢占北原。最终,司马懿采纳了郭淮的意见,命令郭淮立即率部前往北原固守,防止诸葛亮大军的突袭。

由于郭淮的准确预判,司马懿得知调兵遣将赶到北原。《三国志•郭淮传》载:“淮遂屯北原。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逆击之。”诸葛亮突袭北原受挫,被迫改变部署,将主力驻扎在五丈原一带。郭淮此举的重要性不仅仅挫败了诸葛亮的攻势,同时逼迫诸葛亮放弃了经北原进入雍州地区的图谋,导致占据出现重大逆转。至此,诸葛亮大军被司马懿三面围困在五丈原地区,双方陷入僵持阶段。这也使得诸葛亮再也无法突破司马懿的防御圈,最终病逝于五丈原。郭淮的这次成功预判,足以令诸葛亮抱憾终生。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修建秦皇陵的人都被杀了,为何司马迁能够详细描述结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中国最伟大,最庞大的皇陵,相信很多人就会想到秦始皇陵了。秦皇陵的规模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因为整个工程耗时长达30多年,动用了73万的劳动力进行修建,很多人都跟着一起陪葬了。据说当年修建秦始皇陵的人全部都被处死了,那么为何司马迁可以详细的描述秦始皇陵内部的结构呢?秦始皇陵,中国古代最大的&ldqu

  • 古代巡夜人喊得“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经常看古装片的小伙伴们肯定会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在剧中经常会听到有人喊这么一句话:“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而这句话代表着咱们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职业,这个职业就是古代的更夫。更夫主要就是专门在夜间进行巡逻的人,同时也是兼任报时的人。古代不像我们现在,有手机、手表、挂钟等等可以看时

  • 划拳中所说的“五魁首,六六顺”到底是什么意思?有着什么讲究?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五魁首啊!六六顺啊!”这是我们经常会听到老一辈的人在酒桌上喝酒划拳时或是在街边喝酒划拳时所说的话,对于我们年轻一带的年轻人来说很难明白说这些话的意思,也看不出划拳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规则,完全跟我们小时候所玩的石头剪刀布有着很大的区别,而且老一辈人的划拳时越玩越激情。那么今天小

  • 钟鸣漏尽什么意思?钟鸣漏尽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田豫是三国时期曹魏将领,早年田豫跟随刘备,后来因照顾母亲选择回乡。此后跟随公孙瓒,公孙瓒被击败后才正式加入曹操。田豫生活清贫,经常把朝廷奖赏的财物发给部下,而且收到赠礼也都登记入府,从不拿回自己家中,所以便有了“田豫俭素”这一说法。不过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是“钟

  • 《易经》为什么要用到六爻?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随着周天的演绎,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情世故的复杂化,原本的三爻卦易已经是不够用的了。在我们先祖伏羲的先天卦的基础上,随着宇宙的发展,后来研究出来了六爻卦。那么在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只用六爻而不是五爻或是七爻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为什么要用到六爻?南怀瑾老师是这样讲的:&

  • 恨气填胸什么意思?恨气填胸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曹真是魏国名将,曹操的养子,曾担任魏军最高统帅。在演义中,曹真实力被弱化了很多,多次击败诸葛亮北伐的功劳也被算在了司马懿身上。而且曹真最后还是被诸葛亮给活活气死,感觉诸葛亮气人的功力的确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当然在正史中,曹真绝对没有如此不堪。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恨气填胸&rdquo

  • 古人说的“男不摸头,女不摸腰”其中真正的含义是指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历史渊源流传,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文化,有着非常高尚的道德准则以及利益和优秀的传统美德。所以说我国被现在世人称之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这从礼记中就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整个东亚及东南亚的文化的精华均是传承华夏文明就是确证.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

  • 春秋有哪些成语典故?春秋10个经典成语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春秋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段时期,因为春秋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为此后中华文化思想奠定了基础。春秋是东周的前半部分,一般被认为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一共经历了294年。实际上春秋所迸发出的各种思想流派可能花上一辈子的时间都研究不完,其中的思想一直影响着后人,也被后人不断完善改进。当时

  • 附耳低言什么意思?附耳低言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郝昭是东汉末年曹魏著名将领,后来由曹真推荐驻守陈仓。在演义中,郝昭身长九尺,有勇有谋,诸葛亮北伐曾带领三十万大军强攻陈仓,但郝昭仅仅以三千兵力便将诸葛亮拒之门外。不过这场战役肯定有些夸大的成分存在,但郝昭却因此一战成名。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附耳低言”,便和这场战役有关。诸

  • 神出鬼没什么意思?神出鬼没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诸葛亮率军北伐,演义将诸葛亮和司马懿变成了宿敌关系。诸葛亮本有机会再上方谷一把火彻底除掉司马懿,最后却因一场大雨导致计划失败。而司马懿此后不再主动出兵,而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北伐也宣告失败。实际上诸葛亮北伐并没有遇见过司马懿,这段情节只是杜撰出来的。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神出鬼没&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