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高枕无忧什么意思?高枕无忧典故介绍

高枕无忧什么意思?高枕无忧典故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832 更新时间:2024/2/4 13:43:24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曾打算集结30万大军进攻东吴,做殊死决战。孙权还打算再次联手刘备抗曹,不过当时曹操并没有完全消灭马超势力,所以诸葛亮提议只要联合马超一起行动,便能化解曹操的攻势。曹操后方失火绝不可能坐视不管,而刘备也能顺道拉拢马超。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高枕无忧”,就和此次事件有关,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背后的典故故事是怎样的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发生在马超起兵之前,相关人物分别为孙权、张昭、刘备和诸葛亮。原文如下:

(曹操)即时起大兵三十万,径下江南;令合肥张辽,准备粮草,以为供给。早有细作报知孙权。权聚众将商议。张昭曰:“可差人往鲁子敬处,教急发书到荆州,使玄德同力拒曹。子敬有恩于玄德,其言必从;且玄德既为东吴之婿,亦义不容辞。若玄德来相助。江南可无患矣。”权从其言,即遣人谕鲁肃,使求救于玄德。肃领命,随即修书使人送玄德,玄德看了书中之意,留使者于馆舍,差人往南郡请孔明。

孔明到荆州,玄德将鲁肃书与孔明看毕,孔明曰:“也不消动江南之兵,也不必动荆州之兵,自使曹操不敢正觑东南。”便回书与鲁肃,教高枕无忧,若但有北兵侵犯,皇叔自有退兵之策。使者去了。玄德问曰:“今操起三十万大军,会合淝之众,一拥而来,先生有何妙计,可以退之?”孔明曰:“操平生所虑者,乃西凉之兵也。今操杀马腾,其子马超现统西凉之众,必切齿操贼。主公可作一书,往结马超,使超兴兵入关,则操又何暇下江南乎?”玄德大喜,即时作书,遣一心腹人,径往西凉州投下。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操采纳陈群的建议,兴兵三十万,准备向东吴发动进攻。孙权召集文武商议对策时,谋士张昭提出建议,派人到荆州与刘备救助,共同对付曹操。当刘备收到鲁肃派人送来的信件之后,又与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认为,曹操杀害了马超之父马腾,只要说服马超在西凉起兵,曹操后院失火,势必亲自平叛,东吴的危机便立即得到化解。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高枕无忧”,意为头枕在枕头上面,舒服的睡安心觉。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史记·张仪列传》中的“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小说中提到的曹操兴兵入侵东吴的故事情节,并非历史的真实,而是小说作者虚构出来的故事。按照小说的时间顺序,这一年为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在这一年间,曹操并没有召集大军准备进攻东吴。因此,小说中提到的张昭献策、鲁肃派人送信及诸葛亮写信给马超这三个故事也就没有发生过。

这段故事中唯一的真实之处是马超的起兵。据《三国志·武帝纪》载:“是时关中诸将疑繇欲自袭,马超遂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叛。遣曹仁讨……秋七月,公西征,与超等夹关而军。”《三国志·马超传》注引《典略》亦称:“建安十六年,超与关中诸将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韩遂等,凡十部,俱反,其众十万,同据河、潼,建列营陈。是岁,曹公西征。”

不过,与历史的真实相比,小说中还有一个细节是作者的虚构,那边是马超之父马腾的被杀时间。小说提到,马超起兵是因为父亲马腾被曹操所杀。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马腾被杀的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也就是关中之战的第二年。这也就是说马超起兵与马腾之死毫无关系。

既然马超起兵时父亲马腾尚在,为何马超会不顾父亲的死活而对曹操对抗呢?事情还要从曹操所做的一件事情开始。据《三国志·武帝纪》载:“三月,遣钟繇讨之。公使渊等出河东与繇会。”结合《三国志》相关传记的记载来看,历史的本来面目是这样的:

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司隶校尉钟繇主张对以征讨汉中张鲁的名义进入关中地区,与韩遂、马超为首的割据势力进行讨伐,曹操随即在内部广泛征求意见。遭到数位大臣的反对。曹操最后做出的决定是:采纳钟繇的建议,让其率部三千进入关中,同时,曹操又安排了征西护军夏侯渊取道河东郡,对钟繇进行策应。当钟繇、夏侯渊等人进入关中地区之后,韩遂、马超等割据势力看穿了曹操的企图,联合起兵,与曹操公开对抗,引发了关中之战。

作为马超而言,尽管父亲马腾及部分家族成员处于曹操的控制之中,但如果不予抵抗,不但自己的地盘会被曹操所控制,自己手中的这股割据势力也必将被曹操所控制和瓦解。在地盘及父亲的生死之间,马超最终选择了前者。这也导致了叛乱爆发一年后马腾的被杀。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八拜之交的八个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八拜之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古时候两家世代都有交情的弟子在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不过现代应该不存在什么“八拜之交”了,多半是用来形容两家之间的感情比较好。八拜之交出自《闻见前录》,原文是“而父吾客也,只八拜。”很多朋友还不太清楚这八拜究竟指的是哪八拜,其

  • 溜须拍马什么意思?溜须拍马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寇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和白居易、张仁愿三人并称“渭南三贤”。其实“溜须拍马”这个成语的典故是分成两个部分,“拍马”是一个,“溜须”又是一个,而“溜须”就和寇凖有关。我们都

  • 唐隶和汉隶有什么区别?唐隶、汉隶、清隶区别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隶书是由篆书演变而来的一种字体,字形一般为宽扁状,横长竖短。根据古书推测,隶书是在秦朝时期被创造,当时为了能够更简便的书写文字,就把小篆简化,从而得到了隶书。据说隶书还是在监狱里逐渐成型的一种字体,此后在东汉时期隶书达到顶峰,对整个后世的书法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但每个朝代的隶书也会有细微的区别,下面

  • 纵横天下什么意思?纵横天下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吕布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为三国第一武将,但最后还是败在了曹操手上。当时天下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王允利用连环计让吕布杀掉董卓,但李榷和郭汜却攻入长安吕布只能逃跑。吕布趁曹操攻打徐州时,和陈宫等人快速占领濮阳,但最后还是被曹操击败,吕布想投靠刘备却再次叛主。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纵横

  •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长平之战的最高统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在我们的日常写作和交流当中会经常遇到,其意思是指只会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某事情只是空谈,不能成为现实。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 大逆不道什么意思?大逆不道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孙策是东汉末年,东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孙策早年为袁术手下,后来得到袁术许可,先后东渡长江,依次击败樊能、刘繇、王朗和严白虎。197年袁术称帝,孙策和袁术正式决裂,孙策则联合曹操还有刘备将袁术一举击溃。不过孙策却在一次狩猎中被刺客袭击,导致英年早逝。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大逆不道&rdq

  • 东方卢浮宫是什么地方?和法国卢浮宫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法国卢浮宫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藏品共有四十万件以上,其中断臂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被誉为世界三宝。卢浮宫从1204年开始建造,属于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之一,只是当时的用处是拿来给国王王后当住所。直到1793年卢浮宫才成为一个博物馆。东方和西方的古建筑,无论是从外形还是材

  • 力士骑龙博山炉来历介绍,西汉博山炉为何珍贵?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力士骑龙博山炉是西汉时期打造的文物,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1968年,力士骑龙博山炉在中山靖王刘胜的墓中出土,这个炉子上的花纹十分丰富精致,炉盖、炉身、底盘统统都刻有图案,造型十分生动。博山炉在汉、晋时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焚香器具,多为青铜器和陶瓷器。力士骑龙博山炉的炉盖雕有朱雀、龙虎等,也见证了当时的

  • 栉风沐雨什么意思?栉风沐雨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曹操稳定汉室后,也开始学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此后曹操更是封王拜侯,离登基称帝仅一步之遥,当时朝中也有很多一心向汉的大臣,看不惯曹操要毁掉大汉江山。其实东汉末年,汉室注定必将衰落,就算不被灭亡也很难重新掌权。董卓倒下,又出来一位曹操,等曹操倒下自然也会有人顶替他的位置,汉室将永远没有出头之日。这次要为

  • 盘点凯撒大帝著名语录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凯撒大帝,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他是古罗马帝国的奠基者,因为有他,才会成就强大的古罗马帝国。凯撒的一生是个传奇,经历了无数战争,同时也是一位老练的政客。然而命运弄人,一位伟大的皇帝最终死在了自己人的刀下。凯撒的一生中留下了很多著名语录,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分享吧。最困难之时,就是我们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