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党闭塞之祸是汉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也是黄巾起义和汉朝最终灭亡的间接原因。那么,党派之争的祸根是什么呢?党派之争的诅咒是什么?
167年7月12日东汉党争之祸,是两次对桓、陵士人的攻击,影响深远。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皇帝名存实亡。
一方面,他们掠夺人民的肥膏,敢取之;同时也控制了选官的权力,滥用亲友,颠倒是非,混淆黑白,阻断了一大批贤良有识的知识分子的仕途之路。
党争的第一次灾难发生在汉代。
当时民间流传着一首嘲讽官员选拔制度的顺口溜:“授一秀才,而不知书;查孝廉,父分居;寒元素纯如泥,最高精兵胆小如鸡。"
我们可以看到在外戚和宦官控制下选拔出来的官员是多么的昏庸。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黯淡,促使一些官僚和知识分子对时政发表评论和尖锐批评,贬低篡权窃国的外戚和宦官,赞扬不畏强权、关心国家和人民的清官,逐渐形成了所谓的“清议”。后来这种明明白白的讨论发展起来,导致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党派之争的灾难。
总之,汉代的挡党乱政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它不仅让清官不是被杀就是被囚,还让宦官为所欲为,祸害百姓。
更多信息请访问:历史上的今天,7月12日|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