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王粲登楼赋的典故和出处

王粲登楼赋的典故和出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734 更新时间:2024/1/19 20:07:05

王粲是我国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出身于名门望族,也是官宦世家。他虽然身材矮小,容貌丑陋,但是却很受当时的左中郎将蔡邕的喜欢。他的作品大多很有学习的意义,现今还存世有二十多篇。而他最著名的作品应该属《登楼赋》了,在这篇作品中,王粲不仅摒弃了传统写法,还表达了忧心世道却又怀念故乡的心情。接下来小编就带领大家读读这篇名作吧。

一、作品原文

《登楼赋》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 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二、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王粲南下投靠刘表时所作,当时是建安九年,作者即将迎来荆州的秋天。此时秋高气爽,王粲久在他乡,而开始思念家乡,就登上了麦城城楼。他向远处眺望,百感交集,遂写下了这篇传诵千年的名作《登楼赋》。

三、引用的典故及其出处

1.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这个典故出自孔子的《论语·公冶长》,讲的是当时孔子在周游列国时,途径陈国,看到陈国断粮,而有“归欤归欤”的感叹。

2.钟仪幽而楚奏兮。

这一句用了钟仪的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这个典故讲的就是春秋时期有个楚国的乐官钟仪,被晋军俘虏了。晋侯就让他弹琴,但是他弹得依旧还是楚国的歌曲。

3.庄舄显而越吟。

这一句是用了庄舃的典故,出自《史记·张仪列传》。讲的是越人庄舃虽然在楚国担任了很重要的职位,但是当他在病榻呻吟的时候,仍然发出了越地的方言。

4.惧匏瓜之徒悬兮。

这一句是出自《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意思就是作者怕自己就像匏瓜那样,只能挂在树上,却没人享用。也就是说作者明明有才能,也怕自己得不到重用。

5.畏井渫之莫食。

这一句是出自《周易·井卦》:“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意思就是害怕清洗干净的水井却没人来取水引用。比喻了作者自己洁身自好却不得重用的处境。

以上就是《登楼赋》中比较出名的典故啦。这些典故的应用,大体就是让文章内容更加丰富,读来更加强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什么意思?两句秒在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不少的这个人在说这个事情,那就是有一句话非常的有意思,这句话就是“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这一看就是非常给力和有寓意有含义的,所以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又秒在什么地方呢?对于这些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吧。1、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的出处这句话

  •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的意思和出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有听到这样一句话,那就是“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这句话看起来说得很有道理,然后又非常的有寓意有哲理,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又有什么寓意和哲理呢?出处又在什么地方呢?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学习学习。1、积力之所举,则无不

  • 王粲的七哀诗(含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王粲是我国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出身于名门望族,也是官宦世家。他的曾祖父王龚,在汉顺帝时任太尉;祖父王畅,在汉灵帝时任司空;王粲的父亲王谦,曾任大将军何进的长史。他虽然身材矮小,容貌丑陋,但是在文坛上影响很大,还和“七步成诗”的曹植并成为“曹王”。王粲存世

  • 山雄有脊,房固赖梁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不少的人对这个“山雄有脊,房固赖梁”这句话很感兴趣,很多人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但是感觉这句话也非常的有意义和内涵,那么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分析,学习学习看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吧,有感兴趣的不要错过。1、山雄有脊,房固赖梁

  •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是什么意思,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出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不少的这个人对这个“六合同风,九州共贯”这句话很感兴趣,很多人也都问了,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还有句话背后的故事又是怎么样的呢?这句话的出处又是出自于哪本书嗯?更多相关的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分析吧。1、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读音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拼音是【liù

  • 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都比较需要这个背诵二十四节气歌,因为想背诵这个二十四节气,但是又不太会背,所以搞成一个歌曲这样的估计要搞很多了,所以有没有这个背诵二十四节气歌呢?如果有的话,又是怎么样的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了,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1、版本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 红叶是怎么传情的?成语红叶传情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北京的香山红叶又进入了游览高峰期,其实啊在古代就有喜爱欣赏红叶的文人骚客了。不但有用红叶表达秋天凄凉景色的,如:“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人。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还有用红叶传情的,如:于佑和宫女韩夫人。那么这小小的一片红叶是如何流进宫墙,又如何传情的呢?今天小编就来跟

  • 你知道有哪些酷似现代词语的成语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其实,你知道吗?一些如今看起来以为是诞生于现代的成语,短则可能明清时期就使用过,长则可能已经使用了上千年哦。比如:令人喷饭、加减乘除、冬日可爱等。小编看到这些竟然都是成语的时候,眼睛都瞪大了。这真的不是现代人穿越回古代发明的词吗???中国文化果然是博大精深、富有魅力啊。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了解这些

  • 你知道令人喷饭其实是成语吗?令人喷饭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文化算很重要的一笔。小时候每次提起造句、作文,那必不可少就有成语。因为你的成语用得好,老师还可以给你多加几分呢。不过也有很多潜伏在我们身边的成语,很是奇怪,不少小伙伴都没有想到过它竟然是一个成语吧,而且还是宋朝就有出处的成语哦。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令人喷饭&rdquo

  • 标了拼音也读不出来的字“覅”怎么读?“fiào”要怎么读出来?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看到有人说这个生僻字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生僻字是真的非常的难读的,有的生僻字其实他标注了这个读音,也不一定能读得出来,最近有一个叫“覅”的字就读不出来了,话说非常的难读,那么这个“fiào”到底要怎么读出来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的分析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