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你知道新二十四孝是指什么吗?

你知道新二十四孝是指什么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142 更新时间:2024/2/20 17:43:57

中国文化一直都非常注重礼仪,尤其是晚辈和长辈之间的礼仪。在古代有一部书叫做《二十四孝》,里面列举了二十四个孝子的孝行。比如:孝感动天、弃官寻母、卖身葬父等。不过也有很多人都觉得古代的这些看起来很孝顺的故事其实放到现在已经不适用了。于是乎就有了现在的“新二十四孝”,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这“新二十四孝”吧。

一、旧二十四孝、人物及故事简述

1.孝感动天——虞舜(上古)

相传舜的父母亲都对他十分不满,屡次对他下杀手,但是他依旧孝顺父母。舜的孝行感动了天地,被选作了的继承人。

2.戏彩娱亲——老莱子(春秋)

老莱子为了逗自己的父母开心,不惜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手上摇着拨浪鼓,跪在地上模仿小孩的蹒跚学步的样子。

3.鹿乳奉亲——郯子(春秋)

郯子为了治疗自己双目失明的父母,跨越千山万水,披着鹿皮取鹿乳。有一次因为模仿的太像鹿,还差点被猎人射死了。

4.百里负米——仲由(春秋)

仲由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他自己在田间挖野菜充饥,却到百里之外负米给父母吃。

5.啮指痛心——曾参(春秋)

曾参有一天上山砍柴的时候,突然感到心脏疼痛。回家后才知道是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如何款待,就咬自己的手指,盼望他快点回来。

6.芦衣顺母——闵损(春秋)

闵子骞的母亲是继母,有年冬天,继母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弟弟用上好的棉花做衣服,给自已用的是芦花。父亲发现后,要赶继母出门,闵子骞不让。说继母在的话只有自己受冻挨饿,继母走了,那三个孩子都得受冻挨饿了。

7.亲尝汤药——汉文帝(西汉)

汉文帝刘恒的母亲生病的时候,他每一碗汤药都要自己尝过才让母亲服用。

8.拾葚异器——蔡顺(汉朝)

那年正好是王莽之乱,家里没有米下锅,只能吃野果充饥。蔡顺把捡来的桑葚分成两筐,一筐是黑色的,给自己母亲吃。另外一筐是红色的,留给自己吃。

9.埋儿奉母——郭巨(晋朝)

郭巨为了让自己的母亲吃饱,不惜埋了自己的儿子,来为家里节省口粮。

10.卖身葬父——董永(东汉)

董永父亲死后,没有银钱安葬,就把自己卖给了富家做奴仆,来换取安葬的费用。

11.刻木事亲——丁兰(东汉)

丁兰的父母亡故后,他用木头雕了父母的肖像,每日供奉。后来自己的妻子不尊重父母,丁兰就把妻子休掉了。

12.涌泉跃鲤——姜诗(东汉)

姜诗有个妻子庞氏,非常尊重自己的婆婆。每天都去长江边打鱼,有一天回来晚了,姜诗误会她不孝敬婆婆,将她休弃,可庞氏还是日日捕鱼,孝敬婆婆。后来姜诗又请回家中,后院突然开了一口井,每天都有鱼从里面蹦出来。

13.怀橘遗亲——陆绩(三国)

陆继小时候跟随父亲去做客,待客的时候有橘子,陆继就在怀里藏了两个。后来被主人家发现,他说是因为自己的母亲喜欢吃橘子,所以拿回家给母亲吃。

14.扇枕温衾——黄香(东汉)

黄香在夏天给父亲扇凉床榻,冬天用自己的身子暖和床榻,再让自己的父亲安睡。

15.行佣供母——江革(南朝梁)

江革在战乱逃亡的时候,不忍心丢下母亲,就一直背着。中间被强盗和劫匪抓到好多次,都被放走了。

16.闻雷泣墓——王裒(西晋)

王裒的母亲害怕打雷,在母亲死后,王裒仍然一听到雷声就跑到墓前,抱着墓碑安抚母亲。

17.哭竹生笋——孟宗(三国)

孟宗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也生了很严重的病。大夫说吃了新鲜竹笋就能治好。可是正是严冬时节,那有什么新鲜竹笋。孟宗就在竹林哭泣,突然地面裂开,长出了新鲜竹笋。

18.卧冰求鲤——王祥(晋朝)

王祥的继母对他很不好,有一次她生病了,想吃鲤鱼。王祥不计前嫌,去冰上用自己的体温将冰化冻。从冰窟窿里蹦出来两条鲤鱼,继母吃了,病就好了。

19.扼虎救父——杨香(晋朝)

杨香十四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去田里割稻子。突然窜出来一只老虎,叼走了父亲。杨香急忙追上去,扼住老虎的咽喉。过了很久,老虎终于离开了。

20.恣蚊饱血——吴猛(晋朝)

吴猛小时候家里没有蚊帐,蚊虫太多了,他就坐在父亲的床前,让蚊子吃饱自己的血。父亲来睡的时候,就不怕蚊虫叮咬了。

21.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

庾黔娄的父亲生病了,大夫来问诊后,告诉他父亲的病很重,你如果想知道他还有没有得治,就尝尝他的粪便。味道很苦的话,就还有救。庾黔娄尝了一口,发现很甜,没过多久父亲就死了。

22.乳姑不怠——唐夫人(唐朝)

崔山南的曾祖母牙齿都掉光了,没法进食。他的祖母唐夫人就把自己的乳汁给曾祖母吃,长此以往。

23.涤亲溺器——黄庭坚(北宋)

黄庭坚虽然身居高位,但是他每天都会为自己的母亲清洗夜壶,从来不假以他人之手。

24.弃官寻母——朱寿昌(宋朝)

朱寿昌小时候自己的生母被嫡母赶出门外,五十多年没见过面。直到他当了官,有了生母的线索后,立马辞职去找母亲。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母子团聚了,尽管当时的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二、新二十四孝

1.带着妻小常回家

父母心头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儿女的婚姻大事。

2.共与父母度节假

在中秋、春节这样的团聚的节日里,一定要多回家看看。

3.生日宴会要举办

父母的寿诞要记得准备礼物。

4.亲给父母做做饭

有空的时候多给父母做做饭,陪陪他们。

5.每周不忘打电话

平时工作再忙,也要记得打个电话。

6.长供父母零钱花

父母退休了,要保障他们的老年生活。

7.建立父母“关爱卡”

跟父母要保持好的关系,爱护照顾他们。

8.聆听父母往事拉

没事多听听父母的往事,也能学到不少哦。

9.教会父母能上网

有条件的教他们会用简单的软件,比如健康码、视频等。

10.常为父母拍照玩

经常带他们出去转悠转悠,拍拍照。

11.关爱父母说出口

平时语句要温和,态度要亲昵。

12.沟通父母心结扣

父母心里有疙瘩的时候要想办法解开,不要留有遗憾。

13.支持父母之爱好

支持父母的一些小爱好,比如象棋、麻将、扑克牌等。

14.赞成单亲再婚好

如果父母有一方想来一场黄昏恋,一定要支持。

15.定期父母做体检

定期带父母去医院做体检,老人容易生病。

16.购买父母适保险

帮父母购买一些保险,保障安全。

17.新闻时事常交流

重大的新闻时事要一起交流交流。

18.带着父母参活动

带着父母参加参加活动,可以增进感情。

19.工作地方父母览

平时工作的地方带父母去看看,让他们放心。

20.陪伴旅行故地逛

陪他们去以前的老地方逛逛,可能以后就看不到了。

21.能和父母共锻炼

带着父母一起锻炼锻炼身体,强身健体精神好。

22.父母活动也露脸

在父母和他们的老朋友聚会时,也去露露面,给父母长长脸面。

23.陪着父母访老友

陪着父母拜访一下之前年轻时的朋友。

24.提供书报老电影

家里多准备一些书籍和报纸供父母消遣时间。

“新二十四孝”没有列举具体的事例,而是把我们现在年轻人应该孝敬父母所做的事项都罗列了出来。父母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也是教会我们做人的人,更是养育关心我们的人。我们应该放弃古代那套愚孝,并且用最新的“新二十四孝”来要求自己孝敬父母。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笑林广记杨一笑传讲的是啥?杨一笑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笑林广记》中有一则《初从文》的笑话有很多小伙伴都很感兴趣,说这个人太“非”了,干啥老天都和他对着干。那小伙伴们既然这么喜欢这个笑话,你知道这个笑话其实是有原型的不。而且这个原型的墓志铭上的话就是《初从文》的原文哦。那肯定有很多小伙伴问了,《初从文》原出处是啥呢?这个笑话的原

  • 笑林广记最好笑的笑话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大家平时肯定都爱看些段子、搞笑视频之类的吧,那你知不知道古时候的段子长啥样呢?有人就说了,古时候不是有说书的嘛,那说书的是不是就是古时候的段子?其实不是的,古时候也有笑话,甚至还有一本笑话全集,叫做《笑林广记》。这本书里面据说记载了一千多则笑话,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其中的一则。这是小编自己觉得其中

  • 笑林广记初从文中三年不中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笑林广记》是我国的笑话总集,就跟《诗经》是我国的诗歌总集一样,里面包含的是从宋朝到清朝的民间笑话,由“游戏主人”程世爵收集编撰而成。全书一共分为十二部,其中以古艳部最为出名。但是里面毕竟是文言文。经常有人说看不懂,问小编“初从文,三年不中”是啥意思。

  • 笑林广记初从文原文,笑林广记初从文简介(含白话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笑林广记》是古代人解闷逗趣必不可少的一本笑话大全,里面的故事虽然以古人编撰为多,没有多少是历史中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但是既然有这个笑话,肯定还是有一定根据编写出来的。这不,小编最近发现一个真实记载进《笑林广记》的笑话,也是十分之有趣。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来分享分享这个倒霉蛋的奇妙人生吧。1.原文初从文

  • 笑林广记·古艳部中构思最精巧的一篇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笑林广记》是中国古代集笑话之大成者,语言幽默风趣,很多名篇不只是局限于搞笑,而是在讽刺当时的朝政和民风,值得深读。就像大智若愚一样,越深刻的道理反而藏在最浅显的文字中。《笑林广记》作为流传甚广的古代笑话集,不仅深受古人的喜爱,还有许多专家学者仔细分析其中韵味。下面就由小编带你看看《笑林广记·古艳部

  • 白居易最深情的一首诗(含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都知道白居易是我国唐朝非常著名的诗人,有很多流传甚广的诗篇,例如《琵琶行》《忆江南》《长恨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等等。也知道他这一生蓄养家妓无数,甚至只要13-15岁的少女,每三年就换掉一批。他仿佛是痴情和滥情的结合体,把痴情给了初恋湘灵,把滥情给了无数的青楼女子和家妓。那你知道他最深

  • 琵琶行中的琵琶女真实存在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白居易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一生与元稹交好,并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的文章《琵琶行》将旧时认识的一位琵琶女写的如泣如诉,楚楚动人,那么在历史中,琵琶女真实存在过吗?还是说这首《琵琶行》也和他的另一传世名篇《长恨歌》一样,都是为了自己的初恋而作吗?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位曾经“曲罢曾教

  • 长恨歌真的是在写杨贵妃和李隆基的爱情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想必大家在上高中的时候最烦的作业里一定有背课文这一项吧,短些的唐诗宋词都还好,最烦的就是《琵琶行》《出师表》这种长篇大论了。我记得我那时候最烦的就是背《长恨歌》了,这首诗全文979个字,真的是长的不得了。我就记得每天早上早起半小时,都背了好久好久,背了忘忘了又背,真是有够痛苦的了。这首诗在课堂上讲的

  • 帅姓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古代的姓氏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啊,不仅有《百家姓》来记载姓氏,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姓氏。有的姓氏人数众多,例如“李”姓,占全国人口的7.94%;还有“王”姓也不相上下,占全国人口的7.41%;“张”姓也不赖,占全国人

  • 笑林广记是谁写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从古至今,在人们的生活中,最必不可少的就是娱乐活动了。我们现在上班压力再大,下班了也想着放松放松,看些搞笑视频、段子什么的。那么古人“日出而息,日落而息”的标准生活方式,是不是也需要什么娱乐活动呢?我们现在大多都只知晓那些公子哥儿养蝈蝈、斗鸡、弹弹珠,那那些普通老百姓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