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黄帝内经作者是谁,黄帝内经讲述的什么内容

黄帝内经作者是谁,黄帝内经讲述的什么内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356 更新时间:2024/2/14 8:45:27

黄帝内经》被称为是医之始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古典。但因为年代久远,当时的医疗技术也不是很发达,所以《黄帝内经》身上还有不少未解之谜,例如它的作者到底是谁。相传《黄帝内经》是黄帝著作的,后来人们觉得这部书最终成型是在汉朝,而本书并非是由一位作者编写,而是好几代医学家积累下来的。其实《黄帝内经》不仅是一部医学书籍,更是一部讲述人生识的典籍。

1、《黄帝内经》的起源

春风东来寒意退,枯枝摇曳梅先开。一本《黄帝内经》把我留在室内,竟无心赏梅,它让我聚精气神于一身,悟万物生长之道,读经典古书的真理。真乃:纵然阅尽万卷书,不如一语道天机。

一说,《黄帝内经》是一本唯一以圣为名的书。它起源于轩辕黄帝,以百姓代代口耳相传,经道家、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而成的黄老著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采用黄帝和他的老师们相互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是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

可见,古代帝王也是重医传道之人。在医学的领域上,自古就有“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之说。

今人所说的圣人,是指不仅能够掌控自己的身体和欲望,还能够让别人听从自己的人。拿破仑也曾有“人的身体功能及命运”之说。

那么,人的身体真的和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吗?

2、医学上的常识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从医入道”这句话。

从医学上分析,人的任思想都是从身体上来的,人的病症也来源于思想的症结。例如,肝火旺盛心烦躁,肾精足志大,思虑过多伤脾胃,双手合十易养心。

书中讲到“天人合一,应天之序”,所谓“天人合一”意思是说,你所住的地方和所处的环境很容易影响到你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从道学上来讲,就是要我们懂得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身体,从而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应天之序”是说我们作为大自然万物中的人类,应该顺应季节而修养身心。春天是生发的季节易养身,夏天是收敛的季节易安静,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易出动,冬天是贮藏的季节易休整。

所以,春夏是生长生发的季节,适合养阳,秋冬是收敛收藏的季节,适合养阴。顺应季节,不要逆天而行,自然身心愉悦,身体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在“十二时辰养生”中,《黄帝内经》讲到了易经。“医易同源”,源于双方对自然和生命及身体的感悟是相通的。

心肝脾胃肾,金木水火土,各自相对应着,因循着身体与自然的原则,从一到亥,阴阳合和,延续生命。

从子时到亥时,从夜里11点到第二天的夜里11点,24个小时的不停运转告诉我们,生活当中时时都可以养生,只有了解了自己的身体,才能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了解了时间和身体相对应的各个部位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遵循着这些原则去生活。所谓“大道至简”,即是这个道理。

“二十四节气养生说”,是要求我们按照节气去改变自己的身体适应气候的变化。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是非常准确的,准确到几日几时几分。根据节气来饮食,顺气而养,遵循了自然规律才是养生的根本。

中医是全方位的,它不仅可以治病救人,还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

《黄帝内经》帮助我们解决了人生中的生老病死等一些关于人类和生命的问题。有道是“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一切病症又有许多方面的原因,弄清楚了病因的根源,才能防病于未然,治病于病理。

《黄帝内经》中说,人有习性致病、喜好致病、习惯致病等一些行为式致病。例如,肝病来源于气郁,它和个人性格有关系;遗传病来源于家庭成员生活习惯的相同;癖好导致疾病,和个人的追求有关。

所以,不要等病来了再治,平时要养成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防病于未然很重要,从小懂一点中医常识很有必要。

3、医学即道学

医学即道学。医,醫也。把醫字分开来看,它包含了很多内容。

矢,兵器,这里指医学器械。匸(xi),按摩,推拿的意思。酉(you),酒,古时的麻醉剂。殳(shu),针灸的意思。

现在这医字,看似简单,实则是医德医风医道医理医术医嘱等等的综合。

古人讲究内修,即修养内心。从医理上讲,这是防病于未然的第一步。人的烦恼皆来之于欲望,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七情六欲虽不能完全得到自控,但是如果平时注意修身养德,身体自然会相生相克,避免没必要的痛苦和疾病。

《黄帝内经》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人为本,病为标。人要至善,因循着身体的本性去生活,相信自己的身体,调动身体的自愈力去治病,改变自己的坏习惯,才能与万物同道,拥有一个健康的生命。所谓“知其要点,一言而中”,悟其道而思,遵其言而行,才能得其真。

捧书思道,偶抬头,只见窗外白茫茫一片,一场春雪不期而至。昨天还是春风十里扬神州,今却万里飘雪掩大地,正合了俗语:春里有一寒。此时的院中,雪在梅中飞,梅在雪中俏。这景致,恰应了时令。

作者:梅荷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死后要火化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火化制度,我国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正式推行的,提出了殡葬改革的方针:“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割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其核心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中国千年以来尸体直接土葬的习俗,将其改为火葬。从殡葬改革方针的内容就可以直观的知道,实行火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节

  • 描写谷雨的古诗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关于这个描写谷雨节气的古诗词有哪些呢?其实也还是比较多的,今天小编给大家收集盘点了一些,如果有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学习欣赏看看,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丢哦,一起来简单的学习分析看看吧。1、《谷雨》宋-朱槔天点纷林际,虚檐写梦中。明朝知谷雨,无策禁花风。石渚收机巧,烟蓑建事功。越禽牢闭口,吾道寄天公。2、《谷

  • 千山鸟飞绝全诗的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还是比较好理解的,很多人一开始也不太理解,但是经过仔细的分析学习之后,会发现这首诗真的非常的有意思,也非常的凄美,那么今天我们的文章就是给大家带来千山鸟飞绝全诗的意思揭秘的,感兴趣的你可以一起看看,一起分析分析,一定别错过了呀。1、千山鸟飞绝全诗《江雪》作者:

  • 唐婉最经典的十首诗词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不少的人也都在说这个陆游写给这个唐婉的诗还是比较多的,前前后后七八首了,但是很多人要问了,那这个唐婉写给陆游的诗词又有多少呢?其实也没多少了,也就那么一首而已,也有人要问了,那唐婉的写的诗词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继续来分析看看。首先想要给大家说一下的是,这个唐婉写给陆游的诗不多,只

  • 三十而立真正的含义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三十而立”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成年人到了30岁,就好像来到了一个全新的位置,身上背负的责任也有所不同。“三十而立”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是孔子对自己在30岁时的评价。其实现在大部分的人对三十而立的理解都不是很正确,它真正的含义很少有人了解。那

  • 陆游悼唐婉的十首诗是哪十首?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这个陆游悼唐婉的诗词,其实大家知道的肯定就是这个《钗头凤》了,但是大家所不知道的是其实不仅仅只有这个《钗头凤》了,话说有有另外的一些诗词了,前后网友有收集十首,那么具体是哪十首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看看,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值得大家学习哦。首先要给大家说的是,陆游写给唐婉的诗

  • 墨菲定律,十大定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墨菲定律,毋庸置疑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因为有了它的出现,很多人们在生活中学会了未雨绸缪。在做事之前,先要计划好多种方案,这样好久能最大限度降低出错概率。并且他也懂得在生活当中,出现了一些事情,都是有迹可循的生活里,越怕发生的事情,就越会发生。今天就和大家介绍10句在《墨菲定律》中那一

  • 泰坦尼克号为何不打捞的真实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其背后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这不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所改编的,但是电影当中杰克与露丝的爱情故事却是改编的。在电影当中,男女主的爱情深刻体现了自由公正的价值观,故而受到了众人之喜爱。话说回来,距离发现泰坦尼克号的沉船的位置已经过去了有30多年了,为何一直不尽兴打捞呢?那么今天小

  • 人到六十的精辟感悟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人总会老去的,人到了60岁这个年龄,已经懂得了要告别“江湖一杯酒,天下皆朋友”的年龄了。在这个年龄再去争强好胜,再去风雨洗礼,已经是不太现实的事情了。凡是有着大境界的人,最终都将会闲云野鹤,回归自然,流连远山秀水。终将是俗人,肯定是没有那么高的境界和勇气的,我们完全可以在渐渐

  • 老人为什么不喜欢做60大寿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在以往的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的农村,若是谁家老人有做寿的,经常就是烟花爆竹响。那个时候,生活在农村的农民们,有女儿的已经是嫁人了,父亲从50岁就开始祝寿,称其为50大寿。不过国寿在农村还是有规矩的,那就是不作信做整寿,而要做九!寓示着长长久久,所以当时做五十大寿的,都是在四十九岁就做五十大寿了。而做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