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大风歌好在哪,大风歌具有哪些特点

大风歌好在哪,大风歌具有哪些特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2773 更新时间:2024/2/25 6:00:52

《大风歌》虽然只有朴素的三句话,但读下来会有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刘邦并不是一位读书人,但也不妨碍他写出这样的诗句。当然,有不少朋友还理解不了《大风歌》到底好在哪,这三句话的意思很简单,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为什么会得到比较高的评价呢?其实如果展开来看,《大风歌》具有三大特点,当然这也是结合了整个汉朝的发展,有些事后分析的意味,但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其实也无妨。

1、概括性

刘邦的《大风歌》,其概括性是非常强的,他能够把整个秦末战争的风云变幻,把刘邦的一生经历,完完整整地概括在三句小诗里。

概括力是一个诗人在写作上非常重要的能力,尤其是一些写现实的诗人,对其概括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杜甫就是一个具有很好概括力的诗人,“安史之乱”那么多复杂的事情,他经常能够在自己诗里,用几句话就概括的清楚明白。所以杜甫是一个伟大的诗人。

刘邦在这首诗里,同样展露了他强大的概括力。

“大风起兮云飞扬”,短短的七个字,就把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并起的事情,概括的清楚明白。这里的“大风”,既可以说是陈胜吴广起义引领的一场造反之风,也可以说是天道的变化之风。“云飞扬”自然就是诸侯纷争,并且把这种纷争的激烈程度表现得很好。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概括的则是刘邦一生的丰功伟绩。虽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但是真正获得上天旨意的只有刘邦,只有刘邦具有那么大的威风,才能够平定天下。整个战争场景的描写有普遍性,同时又有重点性,有面有点,那就相当了不起了。

2、真实性

诗歌也好,其他文学作品也好,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讲究真实。真实性是一首诗歌,也是其他文学作品最重要的要求。

乾隆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但是为什么没有一首能够留下来?就是因为乾隆写的那些东西都是风花雪月的,都是假仁假义的,非常的不真实。所以后人在读的时候,感觉非常虚假。不真实,其艺术表达就大打折扣,当然就不能够留下来。

另外一位皇帝李煜同样写了不少的词,但是他却留下来很多经典。这就是因为李煜写的词,写得非常真实。

刘邦写的这首诗也非常真实,他没有任何风花雪月,就是当时历史事实的描述,司马迁写了一部《史记》,刘邦写的则主要是三句诗。司马迁的《史记》,其实并不是亲身经历,只是根据文献资料和别人的转述写出来的。但是刘邦的这三句诗,则是刘邦一生的亲历,而且所表达的,还是自己的真实情感。因此,刘邦的这三句诗的真实性,显然是比司马迁写的《史记》更强。

正因为是真实的,所以就是感人的。

3、前瞻性

刘邦的这首诗具有高度的前瞻性,或者说具有高度的预见性。他对国家未来的方向,做出了极好的预判。

刘邦知道,他统一天下以后,国内的太平,并不是一个大问题。虽然刘盈并不是他喜欢的太子,但是刘盈坐天下,依然能够确保汉朝的太平,这一点他是不担心的。

刘邦最担心的是边关的问题,也就是和匈奴的关系问题。匈奴当时已经成为汉朝的一个很大的隐患,要怎样才能抵御匈奴?刘邦非常担心。刘邦遭遇了“白登之围”,让他看到汉朝存在最大的问题,是镇守边关的将士很缺乏的问题。或者也不是镇守边关的将士缺乏,而是怎么来处理将士守边关的问题。

因为如果把兵权交到将士们手里,将士们必然会做大,会拥兵自重。但是,如果不把兵权交给他们,那么大汉的江山又没办法保持稳定,尤其是没办法抵御匈奴这些外族的入侵,这就是一个极大的矛盾。

以后的事实,正如刘邦所担心的那样,整个刘邦到吕后,到汉文帝,到汉景帝,汉朝都是把匈奴没办法的,只能放任不管。直到汉武帝上台以后,汉朝才开始了对匈奴的反击。

可以说,刘邦的这首诗虽然只是一首诗,但是它涉及到了刘邦对整个国家大政方针的思考,因此其容量很大,信息量很大,艺术表现力也很强,因此是一首极好的诗。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荆州人为什么喝早酒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这个早酒文化,小编一开始还真的不知道,在影响中,喝早酒的人那肯定是酒麻木了,就是一天天除了喝酒什么事情都不干的人。但是其实当我们真正的了解这个早酒文化之后,你会发现其实我们都错了,早酒文化是有很多很多这个讲究的,也是有很长一段历史的,是一个地区生活习性的保留,是文化的符合。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

  • 全国喝早酒的地方都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在看一些文化的相关的内容,发现有一些地方存在一种早酒文化,小编百思不得其解,一大早就喝醉了,那白天还做事情不做事情呢?这个疑问一直萦绕在小编的脑海里面,经过小编的各种查询发现了,这个早酒文化其实由来已久了,而且也还是有很多讲究的,不得不承认很有地方风俗,值得研究。今天我们就先来盘点一下,全国都有

  • 糟糠之妻中糟糠指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这个糟糠之妻这个成语想必大家也都知道的吧,很多人也都是清楚的,现在的人用得不多,但是古代人用得很多。那么这个成语到底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呢?还有这个糟糠之妻中糟糠指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1、糟糠之妻中糟糠指什么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是指粗劣的食物哦

  • 堵书消得泼茶香用了谁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这个堵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一首诗也还是有很多人都知道的吧,非常好玩也非常有意思的一句诗了,这一句诗其实也还是很有寓意的,那么这个堵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又是用了谁的典故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学习看看!1、堵书消得泼茶香用了谁的典故用了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典故,并不是卓文君与司

  •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是谁的典故,李清照还是卓文君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这句词是一首比较悲伤的作品,其实对古代诗词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大致也能猜出“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借用的是谁的典故。那下面就和大家简单讲讲这背后的故事,还有该词的作者以及创作背景。其实到了现代,还是有不少年轻人喜欢古诗词的,而且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或许能发现很多新的东西

  • 张果老为什么倒骑驴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张果老,相信大家不会很陌生了,这是八仙中的一仙,是我国老少都知道的神话人物。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张果老在历史上是真有其人的。张果老事迹最早见于唐代郑处诲撰志人笔记小说《明皇杂录》。《明皇杂录》主要记载唐玄宗一朝遗闻,下卷有“道士张果”,录其数条轶事,择要罗列于下。1、典

  • 2021元宵节最佳赏月时间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元宵节正月十五的月亮代表着团圆和睦,老话说的好,过了元宵节才算是把年过完了,而在元宵节这一天,赏月绝对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了。那么在今年2021年的牛年里,什么时间赏月才是最佳时间呢?下面小编就来告诉大家吧。元宵节最佳赏月时间是什么?天文科普专家提醒,日落一小时后和子夜前后皆是赏月好时机。天文预报显

  • 元宵咋吃才健康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在春节之后,紧接着就会迎接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了,这是我国春节年俗当中最后一个重要的节令,在这一天里有着家家户户吃元宵的传统习惯,也就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汤圆。那么在元宵节这一天,该怎么吃汤圆猜健康呢?有什么健康的吃法呢?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我国已经

  • 元宵和汤圆的区别是什么,只是南北方叫法上的差异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是元宵节,又到了一年一度争论元宵和汤圆区别的时候。很多网友会认为,元宵和汤圆就是一个东西,只是南北方叫法上的差异。实际上,就制作方法来看,元宵和汤圆还真不是一个东西,而且有很明显的区别。只是因为它们的原料基本相同,所以从外观上看不出差别,但口感就不一样了。这里也是提醒大家,外面买的汤圆或者元宵热

  • 元宵节和中秋节有什么不一样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今天,正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在这个团圆的日子,在这里也是祝愿大家元宵节快乐。不过话说回来,大家都知道,元宵节和中秋节这两个节日,都是和月亮有关的,而且都是赏月。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两者中间有什么不一样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其实关于这个中秋节和元宵节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唯一一个相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