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说崖山之后再无中华?这句话究竟对不对?

为什么说崖山之后再无中华?这句话究竟对不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160 更新时间:2024/1/19 13:38:25

近些年来,一直都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崖山之后无中国”,意思就是说,自从南宋的崖山海战之后,南宋灭亡,从这时候开始,中华文化就已经不存在了,因为取而代之的是蒙古文化,中华文明已经断层,之后的一切都已经不是原来的了。但是这种观点还是为大多数人所不接受,那么这种观点到底是谁提出来的,为什么还有这,多人不认同呢?

1.驳崖山之后无中国

什么是崖山海战?历史教科书上准确说法是,这是南宋王朝为抵抗蒙古侵略最后一次有组织的抵抗,最终以以南宋大败而终结。之后上自南宋皇帝.宰相下至贩夫走卒10万余军民投海殉国,宁死不降,这是何其壮烈的、感天动地的民族气节!此战之后,南宋灭亡,蒙古人正式统治中原。汉人政权在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沦陷于外族。

那么是谁提出了有崖山之后无中华的说法?这个人叫内藤湖南,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他是20世纪初日本著名历史学家、政治评论家,“京都学派”的奠基者之一,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解决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提出了对日本乃至西方的中国学影响深远的中国历史分期法和文化中心移动说,成为近百年来日本研究中国学界一面难以撼动的旗帜。

那么他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这种学说的呢?这个时间节点就在清日甲午战争之后,当时整个日本社会受到清日甲午战争胜利的影响,再加上日俄战争的胜利。整个日本社会弥漫着疯狂的气息,军国主义扩张思潮慢慢成形,对于扩张领土的欲望愈加强烈。而目标正是民国刚刚建立,民不聊生,军阀混战的中国。日本人深受中国古代明正言顺思想的影响,所以他侵略中国需要一种思想道德上的正当性,于是这种学说边。慢慢的扩展开来,有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留学时深受影想。在再加上日本政府的曲意引导,所以这种思想就慢慢的流传开来。

崖山海战之后,南宋灭亡,这是中华文明第一次出现断崖式的灭亡和倒退,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的转折点。中国独立发展的进程被打断,曾经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科技、都中断了,宋朝以后的中国人,和宋朝以前的中国人,完全是两种人。那种雍容华贵,豪迈自信,重诺轻死的精神没有了,丢失了。

所以很多日本史学界学者认为,在南宋朝灭亡以后,日本才是中华文明的继承者。这一说法有道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对中华文明的传播和保护上,日本做得确实比同时期的中国政府要好,很多孤本典籍后来在日本有所发现,在大陆却都失传了。但这一点只能说日本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某种程度上说日本人虽然还具有它的民族独立性,但是他在文化上已经深受中国的影响,已经被中华文明所同化,已经初步具备成为中国人的条件,只是还不彻底。

而中华文明的根仍然在神州大地上,虽然宋朝时汉民族在政治上被蒙古人武力征服了。但是我们的文化没有断绝,我们可以最终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浴火重生。最终赶走了蒙古人,建立大明王朝。所以我们不能妄自菲薄的相信一个世纪以前的流言蜚语,中国文化从未真正断流,小编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2.崖山海战

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等,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

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又名崖门。

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

3.为什么说崖山之后,再无中华?

宋元之战

南宋末年,蒙古族四处侵略,向西打到了维也纳;向东打到了千岛群岛;向南打到了印尼爪哇岛。整个亚欧大陆大部分的土地已经在蒙古帝国的版图之中了,但是对于偏居一隅,瑟缩在长江以南的南宋,却始终打不下来,但是蒙古帝国一直盯着这块肥肉不肯放手。

德祐二年(1275年)襄樊失陷之后南宋的防线已经从淮河汉水收缩到长江南边了,这时候蟋蟀宰相贾似道还牢牢把持着朝政,腐朽的宋帝国像风浪里的小舟,摇摇欲坠。

而在北边夺得皇位的忽必烈,派出了得力将领丞相伯颜南下攻宋,元军不费什么力气就攻下了汉阳和鄂州,贾似道不得不率兵出战。贪生怕死的贾似道像伯颜求和,怎知被拒绝了,于是贾似道弃军而逃,扔下军队给孙虎臣。最后贾似道给太后流贬至循州,途中给孙虎臣在漳州处死。

贾似道虽然死了,但是大宋这条船也是千仓百孔了。忽必烈大军一路向南,攻破了建康(南京)、常州、然后直逼临安城。

临安破城已经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朝廷大臣相继出逃,益王赵罡和广王赵昺被护送南逃。途中改立益王为帝,就是宋端宗。逃到福建南平之后,元军紧追不舍,挥师从浙江攻进福建,于是端宗小朝廷被迫继续逃亡。

刚出海口就碰到了元军水师,幸好大雾未被发现躲过了一劫。端宗继续走水路从泉州经过潮州到了惠州,最后在景炎二年倒到了香港九龙附近,有意在这里安顿下来建立行宫。但是元军紧追不舍,小朝廷只能继续逃到虎门,刚停下元军就到了广州,本想再逃亡的宋端宗他们,刚下海就被元军追上来了,在中山附近大战一场,惨败。

侥幸逃出的人数越来越少,到了中山南海附近更是遇到了风暴,不多的随行又死了一大半,没多久端宗也给吓死了。群臣本想四处逃散,最后陆秀夫拿出他代拟的《景炎皇帝遗诏》,推了广王赵昺上帝位。可怜的赵昺只有八岁,什么都还不懂。

一路逃亡到了崖山,崖山是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临近海边,银洲湖水从这里入海。崖山和西面的汤瓶山相对如门,故称崖门,进可攻退可守,是个不错的根据地。

然而元军立定决心要斩草除根,次年二月,派出都元帅张弘范从朝阳由海路进攻,包围了这个不算朝廷的小朝廷。统帅张世杰奋力对战,但是完全没法抵抗凶猛的元军。

陆秀夫见无力突围了,于是打算将妻子儿女都驱入海中,自己再自杀殉国。但是他的妻子拉着船舷不肯资金,他怒吼:“你们先走,我随后就来。”这才松手沉海。

陆秀夫转头对着赵昺说:“国事至此,陛下应为国而死。德祐皇帝受辱已甚,陛下不可再受辱。”说完背着八岁的皇帝,跳入了忙忙的大海之中。

另一头杨太后跟张世杰一路逃到广东阳江海陵岛附近,遇到台风,全军覆没,至此,南宋朝廷彻底消亡了。

南宋覆灭的意义

南宋灭忙后,蒙元是第一个完全占领中原的王朝,几千年华夏文化的积累被破坏,中华文明就此中断。

唐宋时代,日本派了很多使者来到中原,学习了中华很多文化和传统,所以时至今日,在日本依旧能看到很多中国没有,但是却在日本保留下来的传统。

不过我觉得时代是在进步的,汉文化强大的底蕴,包容了蒙古族的文化进来,融成一体,不但没有像其他三个文明古国那样消亡了,而是一直延续到今天,这是我们应该骄傲的地方。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七言律诗有什么特点?唐诗七律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七言律诗是诗歌载体之一,因为每首诗都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格律十分严格,因此被称为七言律诗。据记载,七言律诗最早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后来到唐朝时期逐渐发展成熟,其实大家应该都有读过唐代诗人著写的七律,其意境、风格都属顶尖作品。这次就来为大家介绍下七言律诗的特点,还有10首七律的赏析,感兴趣的朋友

  • 耶稣12使徒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在基督教文化中,耶稣选择了12位使徒,都是普通平民出身,基本上都是没有受到过良好教育的人,甚至有些都不识字。这些人在跟随耶稣的三年时光中,与耶稣相伴左右,听着耶稣讲道行事,在见识上逐渐增长,同时也开启了智慧之门。在耶稣死后他们持守了耶稣所教导的信仰,并依照耶稣的遗训四处传道,最后大都因为传道而被罗马

  • “拜倒在石榴裙下”这一说法是从何而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平时在看电影或是电视剧的时候,每当有貌美的女子登场的时候,往往就会听到一个一句话:“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之类的形容语。这句话用于表达对女子的亮丽外形,那么为何要用石榴裙来形容呢?石榴裙又到底是什么裙子呢?为何那么多人拜倒在它之下?一起来看看吧。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就先需要知

  • 范进中举当了多大的官?竟然因此发疯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范进中举》是一篇极具讽刺意味的故事,男主范进一生都在追求利禄,想要入仕为官,但他的性格却卑怯懦弱,奴性十足。范进为了参加科举,家里已经穷到无钱买米,等范进得知自己中举人后,竟然喜极而疯,让人既感到惊叹又感到可怜。实际上作者通过范进的经历,对当时趋炎附势、世态炎凉的社会风气进行了讽刺。如果这件事是真

  • 赠张云容舞中的张云容是谁?杨贵妃唐诗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杨贵妃能歌善舞,是唐朝著名的音乐家、舞蹈家,更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不过除此之外,杨贵妃其实还作过一首诗。在《全唐诗》中就有收录一首杨贵妃的作品,名叫《阿那曲·罗袖动香香不已》,有名《赠张云容舞》。不少朋友都好奇这位张云容到底是谁,其实张云容是杨贵妃身边的侍女,而张云容的音律曾打动过杨贵妃,因此诞生了

  • 二十四史有哪些?为什么有辽金却没有西夏?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现在了解古代的历史,除了通过很多文物之外,更有文字典籍的帮助,而史书更是最直观了解古代历史的一部分,虽然说史书也不可全信,但相对来说的确是更加权威一些。而史书里面非常有名的就是“二十四史”了,那你知道二十四史里面都是哪些史书吗?而且有一点非常奇怪,二十四史里连辽史金史都有

  • 龙涎香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那么贵是怎么做出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很多人应该听说过龙涎香,这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香料,并且还被看作是四大名香之一,龙涎香就在其中。龙涎的解释很简单,就是龙的口水,但是龙涎香肯定不是这么制作出来的,龙本身就是一种不存在的神话里的神物,那怎么可能会有真正的龙涎呢?那么龙涎香究竟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又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价格?1.龙涎香是怎么来的

  • 烛影斧声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其实历史上有太多为了皇位,不惜杀掉自己的亲人的事情了,不管是杀父还是兄弟、儿子,这在历代的皇室里都是很常见的事情,权力真的会让人迷失,失去自己的内心,失去自己最珍贵的东西。而有一个成语烛影斧声,讲的就是类似的事情。这个成语到底说的是什么事情,历史上是真的有这样为了皇位杀掉哥哥的事情吗?1.烛影斧声什

  • 汉服可以拍结婚证照片吗?要注意什么问题?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随着传统文化的传播,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爱、接触、了解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汉服,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穿起汉服,甚至会穿着汉服去拍摄一些证件照,但是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汉服证件照不正规,也会有被拒绝办证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并非是不可以穿,但是办证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一些问题的,如果这些问题能注意的

  • 为什么补服要绣禽兽?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衣冠禽兽在现代来说,可不是什么好词,但是这个词在最开始诞生的时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词语,说的是衣服上面有禽兽的图案,仅此而已再也没有其他意思。而这个词说的这种衣服,就是清明时期的官员服装“补服”。补服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在上面绣上禽兽的图案呢?后来这个词又是如何成为一个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