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秦朝人的日常饮食都是些什么东西?

秦朝人的日常饮食都是些什么东西?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124 更新时间:2023/12/14 18:19:02

我国的千年历史文化当中可不仅仅只是战争谋权的历史,同时还有着各种美味佳肴的饮食文化,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我国的菜系主要是八大菜系,包含了“烹、炒、煎、炸、炝、煮、焖、烘”等一百多种烹饪技法。那2000多年前的秦朝,人们的饮食习惯又是什么样呢?很多人会说,看看电视上的古装剧不就知道了!

但是如今很多电视剧制作不严谨,细节错误到处都是。比如,汉朝的贵妃寝宫中摆着一碟圣女果,唐朝的大妈在长安街市叫卖着烤玉米,宋朝的好汉们在荒郊野外的黑店里要一盘拍黄瓜……全然不顾这些蔬菜水果,此时还呆在欧洲美洲波斯等一应故土,尚未被有识之士传入我泱泱大中华。国人“能吃、敢吃、会吃”,但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人们的餐桌其实很单调。

一、食材。

秦朝时,人们基本只吃两顿饭,上午一顿,下午一顿,晚上睡得早,不吃饭。主食方面,当时南方以稻为主,而北方以粟(小米)为主,偶尔也吃黍(黄米)、菽(大豆)、麻、麦、高粱等。除了主食,就是菜了。

秦朝时的肉类并不少,狗、猪、羊、鹿、鸡、鸭、鱼是餐桌上的主要肉食。跟现在不同的是,秦朝没那么多“爱狗人士”,当时的人是经常吃狗肉的,“狡兔死,走狗烹”就是那时候流传下来的,杀狗卖肉者遍布各地,甚至“狗屠”还是个经常出猛人的热门职业,聂政樊哙都是干这行的。

此外,还有电视剧里常见的“牛肉”,但是牛肉是极其罕见的。在中国,几乎整个古代社会,牛都是耕田的重要劳动力,历代官府对它们的管理和保护都十分严格。

秦朝也不例外,官府对耕牛的保护十分严格,严格到连牛尸都要上缴,上缴后也不是说埋就埋,而是要来一场“庖丁解牛”——把牛尸分解成皮、肉、筋、角,分别卖钱,这种情况下才可以买到牛肉。此外,秦朝虽然法令繁多,但是唯独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会打猎的人家也可以狩猎野味来打打牙祭。

即使是秦朝,也得讲究荤素搭配,不过那时候的蔬菜可不如我们现在丰富。《诗经》里面提到的蔬菜有几十种,但是现在看来这些蔬菜大部分都是野菜,到了秦汉时代常吃的蔬菜有五种,称作“五菜”,即葵、藿、薤、葱、韭。葵现在称为冬葵或冬苋菜,藿就是大豆叶子,薤就是现在南方用来腌咸菜的窖头,葱和韭跟现在一样。

二、做法。

秦朝可没有铁锅,甚至连植物油也要到汉代才会出现,所以炒菜就别想了。那时候,古人吃的最多的大概就是“烧烤”,并不是他们喜欢吃烧烤,而是他们只会烧烤。

烧烤,可以算是人类最原始的烹饪方法,也是最简便的烹饪方式。秦时,把肉直接放在火上烤,叫做“燔”;穿成串,就是类似今天的烤串叫做“炙”;如果把肉外面包上泥,直接再放在火上烤叫做“炰”,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叫花鸡的做法。

只可惜,那时还没有烧烤界的“绝代双骄”——孜然和辣椒,孜然在唐代以后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西域地区,而辣椒就更晚了,要等到明朝末年,才会从南美传入中国。在秦朝,用的最多的调料,就是盐和花椒了。

除了烧烤,蒸和煮也是当时常用的烹饪方法。经常见秦末诸侯煮东西招待人,心情不好了还搞几个人煮煮,像楚汉争霸时,项羽就扬言要把刘邦他老爹给煮了。煮需要器具,在没有锅的情况下,青铜鼎等青铜器就成了首选,但这些东西是贵族专属,平民只能用陶器。

其他几种做法,就比较非主流了。比如“脍炙人口”里的“脍”,就是把生肉切成片儿蘸着调料吃;“渍”是把肉放到酒里腌制浸泡;“醢”是做成肉酱;“脯”是把生肉切成条,腌好后风干,又叫“脩”。

说完肉、菜,再来看看水果。和蔬菜不同的是,秦朝水果的品种跟现代已经差不太多。当时已经有梨、桃、李、杏、柿子、桔子、梅子等。当然,味道肯定和我们今天人工选育的水果没法比。

由于社会发展的原因,秦朝的烹饪技术和食材都比较少,而且不管是肉类还是水果,在当时都不是一般老百姓能经常吃到的,百姓们的食物主要还是主食类。直到后来汉朝打通西域引入了大量食材,明朝从美洲传入了大量食材,食物才逐步丰盛起来。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为何我国“粤语”这一方言会被国际定义为一门语言?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随着广东人走向世界,于是越狱也被带到了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如今越狱除了是香港、澳门的官方语言之外,同时也是美国与加拿大的第三大语言,澳大利亚的第四大语言。可以看出粤语在海外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如今在这个世界上使用粤语的人已经超过了一亿人,为此联合国早已将粤语定义为“语言”

  • 盗户什么意思?蒲松龄盗户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蒲松龄创作的小说集《聊斋志异》,可能在大部分朋友印象中就是一部讲述鬼故事的书籍。实际上《聊斋志异》并不是一本单纯的神鬼小说,蒲松龄创作的出发点是要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以及科举制度的腐朽。《聊斋志异》中大部分的故事都在讲述爱情,其实是为了告诉世人要勇敢追求爱情,而不是被封建礼教束缚手脚。这次就为大

  • 腓尼基文字起源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世界上最古老的自源文字便是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我国的汉子以及玛雅文字。苏美尔的楔形文字距今已经有大约5400多年的历史了,埃及的象形文字距今大约5100年历史,我国汉字也就是甲骨文距今约3300年历史,玛雅文字虽比较晚,大约在公元前后,但确是玛雅自己创造的自源文字。苏美尔的楔(注

  • 壬山丙向兼子午歌诀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风水这个问题也还是比较广泛的,太多太多了,但是今天我们不说别的,就单纯的说说这个“壬山丙向兼子午”这个情况吧,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壬山丙向兼子午歌诀是什么,这个壬山丙向兼子午到底是吉还是凶呢?下面我们就着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壬山丙向兼子午是没有歌诀的,需要仔细的分析仔

  •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诗词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南唐国君李煜虽然是末代皇帝,但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一直被后人所敬仰。那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下李煜的一篇作品,名叫《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这首词是李煜被俘以后所创作的,当时李煜留居开封2年多,等同于囚禁的生活让他感到十分痛苦,据说每天都是以泪洗面。《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的内容等于是李煜在借景抒情,表达了

  • 太甲训三篇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太甲训原文以及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皇帝,他们有的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有个昏庸无道,每天酒池肉林,夜夜笙箫歌。但是有一个君主给小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他就是太甲。他就是一个从顽固子弟转变成一位明君。这太甲训三篇就见证了太甲的转变,让我们来一同了解一下这太甲训吧。1、《太甲训》的由来太甲既立,不明,

  • 袁崇焕为何会被杀?他不是抗战英雄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他们保家卫国上阵杀敌,他们浴血奋战捍卫疆土,他们是真正的男子汉,也是万千国人心中真正的英雄。就是这样的一个英雄,他的死就直接影响到明朝的命运,他就是袁崇焕。崇祯皇帝在位的时候,一件影响明朝命运的大事发生了——镇守边关的辽东巡抚袁崇焕因&

  • 小寒的习俗由来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小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一年的节气当中,是第23个,不过小寒虽然冷,但是却还没有到达最冷的时候。那么小寒的时节的天气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小寒是每年的什么时候,在小寒过后天气还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小寒节气的时候,在民间有哪些习俗,会不会又要吃饺子?小寒还有什么样的饮食习惯,要注意什么样的养生条件呢,我

  • 江郎才尽什么意思?江郎才尽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千百年来,“江郎”一直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就没有消停过,小编知道“江郎才尽”这词语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能和本领已经枯竭了,再也拿不出任何东西了。那么大家知道“江郎才尽”的意思真的是这样的吗?它的故事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小编来为大家

  • 回族人为什么不吃猪肉?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所不同,在食物上也是有所不同的。就比如说我国的西藏人,主要是以糌粑为主,新疆的维吾尔族就是以吃馕、拉条子、油塔子为主了。回族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他们有许多风俗生活习惯,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回族人不吃猪肉真相。回族简介回族被称之为我国人口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