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二十四节气是何人所创?距今有多少年了?

二十四节气是何人所创?距今有多少年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039 更新时间:2024/2/13 16:37:49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二十四节气的问题,但是是不是也会有疑问这个二十四节气到底是谁给创造的呢?这个问题也比较的有意思的,还有这个二十四节气距今又多少年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二十四节气”,肯定不是哪一个或者哪几个人单独创立的。

最简单也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尽管“二十四节气”的全部名称,在西汉才见于古籍记载,但最晚在战国时期,这一系统已全部形成了。

进一步说,“二十四节气”的雏形,要前推至距今6000年以前。

即是说,“二十四节气”的创立,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凝聚了无数上古先民的天象观测、智慧计算才形成的。

至于说哪位上古或远古“圣贤”创立了“二十四节气”,还包括其他的著名化科学创见,所体现的,是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祖先和英雄崇拜的优秀传统和可贵情结。

“二十四节气”,直白地讲,是在把“太阳回归年”的太阳运行轨道平分为二十四份基础上,给每一个节点上太阳直射与地面气候物候变化相结合后,所取得名称。

这有“二十四节气歌”在,不多赘述。

可以肯定,“二十四节气”的创立,须以对“太阳回归”运行极其轨道有成熟的认识。

中国古人何时做到这一点,目前尚无十分确定的考古证据。现有的文献证据都是后人所写,不足为凭。

不过,考古已经证明,距今6500年前,中国古人,已经达到了可以测定“二分二至”的太阳观测水平。

“二分二至”,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是了不得的重要成果,古人可以根据这四个最基本的“时点”,构建起一整套时空体系。

古人,是通过“立表测影”的方法,准确观测到“二分二至”的。

“表”,曾被称为“圭”,也称“髀”。“髀”,是人的大腿,亦指大腿骨。6500年前的古墓葬中,确实发现了以髀骨作为“测影之表”的遗存。

可见,古人的“立表测影”,是从人在太阳之下影子的变化受到的发。

6500年前中国古人的这一创造和发现,极其伟大。现代天文学证明,“二分”,是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二至”,则是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上。

“二分二至”,古人称为“气”,又称为“四时”,还通过东南西北“四方”来表现,表现的方式是“四风”。

甲骨卜辞中,有“四方神”和“四风神”。

宋玉《风赋》云:“夫风者,天地之气。”

《春秋繁露.五行对》曰:“起气为风”

贾公彦《周礼疏》说:“风即气也。”

“二分二至”之“气”,是后来“节气”一词之“起始”。

在此基础上,古人的认知进一步深化,将“四气”长度平分,创立的“四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这是最早的“节气”体系——“四气和四节”。即 “分”:春分、秋分;至:夏至、冬至;启:立春、立夏;闭:立秋、立冬。

“四气和四节”,亦称“八节”。

之后,古人继续深入和精细化,在“八节”基础上,将每节的长度“三分”,最终形成了“二十四节气”。

具体来说,这个时候,古人将包括“启”“闭”在内的“四立”等,凡排于“奇数”位置的,称为“节气”;将包括“分”“至”在内的“四气”等,凡排于“偶数”位置的,称为“中气”。

最早最全记录“二十四节气”的,是《汉书.律历志》。

汉代以前,雨水和惊蛰、清明和谷雨的位置,曾经互为颠倒。汉以后至今,“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顺序从未变化。

人们的印象里,“二十四节气”,每十五天一个。

其实不然。

前面说到了,“二分二至”,是古人对太阳观测,建立在“太阳回归年”基础之上的。

太阳运行一周天,实为365又1/4天。“二十四节气”十五天一个,加起来只有360天,不足的5天多怎么办?

安徽阜阳双谷堆西汉早期汝阴侯墓出土的“太一九宫式盘”铭文,记录了古人处理上述问题的“思路”。其自子位左行至西北维依次记曰——

冬至,汁蛰。四十六日废,明日立春。

立春,天溜。四十六日废,明日春分。

春分,苍门。四十六日废,明日立夏。

立夏,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夏至。

夏至,上天。四十六日废,明日立秋。

立秋,玄委。四十六日废,明日秋分。

秋分,仓果。四十五日,明日立冬。

立冬,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冬至。

铭文中记录了“八节”,“八节”中说到了五个“废日”。“废日”,是对这个“节气”中安排十六天多出那一天的“叫法”。

就是说,“二十四节气”中,并非每个“节气”都是十五天,而是通过添加“废日”,从而保证“二十四节气”的天数,与“太阳回归年”一致。

插上一句,距今5500年前的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器残片中,已发现“九宫式盘”。

黄帝内经下.灵枢.九宫八风》中,有与汝阴侯墓铭文相同记载。而且,其只说到“八节”之间有四十六日,而无“废”字,当年代更早,约与《尚书.典》所记载的天象相合。

限于篇幅,亦不赘引。

古人计算“二十四节气”,其实有两种办法。

一种是,将一个“太阳回归年”分为二十四份,一份就是一个“节气”。这种从“立春”开始安排全年其余“节气”的方法,叫“平气”法。

另一种,是在北齐天文学家张子信通过长期观测,发现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并不均匀之后,由隋代刘焯提出的以太阳黄道位置确定节气的方法,叫“定气”法。

显然,“定气”法更为科学准确,可惜直到清代的《时宪历》才被采用。

最后还要说到的是,现在电视台里说到某月某日某时几分,人们常常感叹能这么精确。

其实,早在将近3000年前,中国古人就已经做到“精确预报”了。春秋之前,古人通过大约几百年对冬至“立表测影”发现,如果今年的冬至的最短日影在“正午”,那么第二年冬至就会推迟四分之一日,第三年再推迟四分之一日,直到第五年冬至重新回到“正午”。据此,古人将第一年冬至到第五年冬至之间的日数除以四年,就可以得到一个“年”的日数。

这种方法,叫作“四分历”;除后得到年的日数,叫作“岁实”;“岁实”与实际应用历法的年的日数之差,称为“岁余”。“岁余”是安排“闰月”的依据。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范仲淹有名10首诗词是哪10首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这个范仲淹也还是有很多人知道的,非常的厉害也非常的有故事,但是其实范仲淹还是一位非常给力非常厉害的诗词人,话说他有非常知名的10首,下面就给大家一起来盘点盘点是那十首吧,感兴趣的网友也一定别错过了,一起来欣赏学习看看。1、《杂咏四首》岭上英英向日开,帝乡情态自徘徊。如何一施阳春雨,依旧无心归去来

  • 王安石最佳十首诗词是哪十首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王安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王安石变法吧,其实王安石不仅仅会变法,还会写诗词,诗词造诣也非常的高,在当时也当然是数一数二的,那么也有人问了,这个王安石最佳的十首诗词是哪十首呢?下面小编会给大家带来相关的盘点,还有这个赏析和翻译,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速度来欣赏学习吧!1、《梅花》全诗:墙角数枝

  • 古代诗人三苏指的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古代诗人的一些知识点,最近很多人问的比较多的是这个三苏是谁,这个三苏到底是三个人呢?他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古诗?下面小编将要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解析,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学习分析看看,感兴趣的速度来看看吧!1、三苏分别指谁古代诗人三苏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1.1、苏洵苏

  • 不敢为天下先如何理解,老子是想表明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这样写道,“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一般我们听得比较多的都是“敢为天下先”,谁都希望能够成为开创者,成为先驱。而老子却说“不敢为天下先”,这句话该如何正确理解呢?实际上,这便是不同哲学思想上的差别

  • 一年的所有节日表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一年当中有着非常多的节日,而我们大多数人所过的节日,基本上都是有着悠久历史,重要意义,传统习俗很注重的一些节日。就比如说春节、清明节、重阳节、中秋节、端午节等等一些节日。其实说起一年中有哪些节日,若是细分起来的话,那就非常非常的多了。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带来一组一年节日表格,超级详细,一起来看看吧。

  • 寒食节具体是哪一天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我国传统文化上的寒食节,这一节日也被称之为禁烟节、百五节、冷节,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寒食节的具体时间是在冬至后的第105天,一般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或是两天。在这一天里,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

  • 最简单的化解五鬼方法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说到这个化解五鬼的方法,其实还是很多人都比较需求的,因为很多人都比较信这个,当然了其实也有不信的,今天小编就收集了一些比较信的人得出的结论,欢迎大家看看,还是不错,值得一试。提醒:相信科学,请勿迷信。1、道士五鬼送五鬼和送替身是不同的,送五鬼要扎五个纸人,颜色分别是青红黑白黄,开光并诵经消灾烧祭

  • 河南古代有大象吗,妇好墓揭开真相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河南地处中原,而现代亚洲象基本生活在热带森林还有草原地带。所以大家自然很好奇,河南的简称为什么和会“象”有关,河南古代真有大象吗?其实是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非常出名,既然《三国志》有记载,说明当时河南地区是有大象的。如果你说缺乏实物佐证,那从妇好墓中出土的文物来看,基本上就算

  • 瘦西湖景区在哪个城市,扬州还是杭州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明朝时期,修建运河是一项非常大的工程。当时,在瘦西湖上修建了一座红桥,而红桥的建成是为此后瘦西湖园林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不过当时对于瘦西湖的开发并没有足够重视,直到清朝时期,瘦西湖才开始得到发展,慢慢变成了一个自然景区,并且逐渐出名。有关瘦西湖的更多介绍,一起来看看下文吧。1、瘦西湖景区在哪个城市瘦西

  • 假虞灭虢还是假途灭虢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看到一则成语,那就是这个假虞灭虢,但是又发现了另外一个非常接近的成语,那就是假途灭虢,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真正正确的成语是假虞灭虢还是假途灭虢呢?这个假虞灭虢和假途灭虢的区别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分析看看。1、假虞灭虢还是假途灭虢假虞灭虢和假途灭虢都没错,是两个独立的成语,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