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春捂秋冻有道理吗为什么?时间多长比较合适?

春捂秋冻有道理吗为什么?时间多长比较合适?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932 更新时间:2024/2/7 4:22:14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春捂秋冻”,意思是说,春季秋季刚来临的时候,不要着急因为天或天热就加衣服减衣服,还是要将原本的穿衣状态多保持一段时间,这样更不容易在换季的时候生病。很多人也一直都是这样做的,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有没有什么依据呢?如果要春捂秋冻,那么需要多长的时间比较合适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春捂秋冻什么意思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人的体温总是保持相对恒定,一般在37℃左右。如果体温太高或太低,都会使人体生理功能受到损害。

“春捂”就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会难以适应,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而入,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同样道理,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

当然凡事皆有个度,“春捂秋冻”并不排除根据气温变化。人们的体温总是要保持摄氏37度左右,一方面靠自身调节,同时也要靠增减衣服来协助,如果春末和深秋,仍捂得很多或穿得过于单薄,这样的“春捂秋冻”就过分了,每年的3月和11月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一方面是气温变化大,同时与衣着调适不当也有很大关系。

2.春捂秋冻有科学依据吗

春捂

春季中自然界气温处于上升阶段,但室内气温由于房屋热惰性跟不上室外而产生内外温差。这种温差在一天中以晴日午后达到最大,常有3-5°C之多,甚至更大得多。特别是,从温暖阳光下走进阴凉的室内,老人和病人必需添衣春捂,才能避免受凉致病。由于中国在同纬度上春(秋)季升(降)温最急,因此才诞生了中国特殊的“春捂秋冻”的养生谚语。

冬去春来,是从冷转热的过渡阶段,天气虽然已经暖起来,但是气候经常变化,一会暖一会冷,往往是太阳出来后,风和日暖,遇到刮风下雨就会冷起来。由于人们在冬天已经习惯了多穿衣服,到了春天如果把衣服脱得太多,就会不适应气候变化而容易着凉得病。所以,人们在初春季节要有意捂着一点,慢慢的减衣服。

秋冻

秋季气温处于下降阶段,室内气温因房屋热惰性而落后于室外大自然,从而产生相反的温差。从室外走进室内,气温升高,自然需要脱衣秋“冻”,以防出汗伤阳,影响身体健康。

去秋来,是从热到冷的过渡阶段,天气虽然冷起来,但有个转变的过程。有的人一到秋天就赶紧穿上许多衣服,甚至过早地穿上棉衣,这种做法不好,因为过早地穿上棉衣,就会使身体得不到对冷空气的锻炼,使防寒能力降低,不利于人体功能的调节,结果,到了三九严寒,真正大冷季节,鼻子和气管一旦受到冷空气侵袭,里面的血管抵抗不住而收缩,使血流量减少,引起抗菌能力减弱,躲在鼻子或气管里的病菌乘机活动,引起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发烧、使人伤风感冒。所以,秋季又应该冻着点,衣服要慢慢地增加。

3.春捂秋冻到什么时间

一般来说春捂到3月份,秋冻到10月份。“春捂”,即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厚衣服,宁可捂着点,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否则由于初春咋暖还寒,气温变化大,过早穿着单薄,一旦气温降低,身体会难于适应,抵抗力下降,加上春季细菌病毒活跃,更易诱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春季传染病。女性过早换裙装,还会导致关节炎和多种妇科病。我国一般以3—5月为春季,9—11月为秋季。春季最高温度的平均值高于秋季,而春季的最低气温平均值却反而低于秋季。

凡事皆有个度,我们不能一味地“春捂秋冻”而不考虑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适当的“春捂秋冻”,但是要保证自己的体温经常保持在摄氏37度左右,体温太高或太低,都会使人体生理功能受到损害。而且,“春捂秋冻”一般也只适用于初春与初秋,如果春末和深秋,仍捂得很多或穿得过于单薄,这样的“春捂秋冻”就过分了。因此,我们还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还是适当地“春捂秋冻”,这样才有益身体健康。

一年四季之中,大自然的阳气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如此循环往复。对应的气候特点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阳气在运动变化的任一个环节受阻,都会波及整体。人体阳气变化同样要与之相适应。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唐朝为什么曾流行穿胡服?唐文化吸纳了多少鲜卑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在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当时女性非常流行穿胡服骑马。胡服的特点为衣身紧窄,一般是贴身短衣,加长裤还有革靴,大家应该有在影视剧中见到过。实际上当时唐朝和各方均有文化以及经济上的交流,据说当时共有300多个国家和大唐有来往,长安城就居住了大量的外国人,这种文化上的开放就让其他民族的服饰慢慢融入到了中原地区

  • 蝙蝠在中西方的不同寓意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1.蝙蝠在我国古代的象征意义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同一事物往往有不同的看法,如西方民间视蝙蝠为魔鬼、巫婆、吸血鬼的化身,对其十分厌恶,而中国人则视蝙蝠为“福”的象征,称之为“天蝠”、“仙鼠”、“福鼠”

  • 蒙古族八大禁忌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接触了比较多的蒙古族的人,感觉他们是真的很热情很好客,但是也有非常多的讲究,也听说了他们蒙古族有八大禁忌,那么这个蒙古族的八大禁忌分别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蒙古族的八大禁忌是指:火忌、水忌、病忌、产忌、做客忌、蹬门槛忌、摸头忌和打狗忌。以上是任何一本《旅游指南》都会提到的蒙古民俗

  • 家里飞进蝙蝠风水解说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蝙蝠的事情,其实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蝙蝠的身上的病毒太多了,所以现在都关注起蝙蝠来了,最近听人说这个家里面飞进蝙蝠不太好,那么这个风水上是怎么说的呢?蝙蝠飞进家里面到底好不好呢?下面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风水寓意好蝙蝠自古是吉祥物,传说中蝙蝠是长寿的动物,不仅仅名字谐音,更主要是他

  • 为什么说2020年是二龙治水,十一牛耕田,九屠共猪,是否有科学依据?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一些农村的老人们说一些不是很好理解的话,他们会对于即将到来的年份表示一些态度,而他们的态度大多数是来自于很多古人的说法,从古人的说法当中得出了一些结论。有人听说过2020年是“二龙治水,十一牛耕田,九屠共猪”,但是这些话很多人并不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

  • 2020立春是几月几日,有什么禁忌和讲究要注意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2020年的开端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因为有新冠病毒的影响,很多人过年也没办法回家,而更多的还是奋斗在一线的人们,不管是医护人员,还是新闻记者、官兵等等,都在为了能够控制住疫情而奋斗。不过事情总是在发展,而2020年的立春也马上就要到来了,2020年的立春是哪一天你知道吗?立春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 庚子年太岁符正确画法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肺炎十分严重,而且发生在亥猪年和庚子年之间,其实仔细一分析啊,这个庚子年还真的是怪事多多,而且没个庚子年都会发现一些奇怪的事情,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虽然信科学,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也得信信这个风水易经,所以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庚子年太岁符正确画法和庚子年太岁符图片,有需要的可以看看,搞一张保平安了!太岁符

  • 君子远庖厨的正确理解,为什么说是一种伪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君子远庖厨”这句话,很多人在理解的时候其实都只是理解到了表面的意思,就是说身为君子就要远离厨房,也成了很多人拒绝做菜的一个所谓高大上的理由,但其实这句话真正的意思并不是这样的,而是说君子因为不忍心看到动物被杀,所以远离厨房这样的地方。不过这句话听上去就像是有些伪善了,因为不

  • 庚子年金旺还是水旺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庚子年不算太平了,但是有好也有坏啊,所以这个庚子年也有好的一面的,所以就有人问了,这个庚子年到底是金比较旺呢?还是水比较旺呢?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庚子年金旺还是水旺呢2020年金鼠年,六十甲子一循环,庚子为天干之一,在五行中天干之庚属阳之金,地支之子

  • 60花甲子口诀背诵技巧手掌推算六十甲子图解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60花甲子对于易经八卦啊算命这些人来说十分的重要了,这个口诀还需要好好看看的,学会了就很简单了,一生受用的,最近很多人想学这个60花甲子口诀背诵技巧还有手掌推算六十甲子图解步奏,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六十花甲纳音歌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傍土,壬申癸酉剑锋金。甲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