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女子发型的变迁,不同时期的发型是什么样?

古代女子发型的变迁,不同时期的发型是什么样?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14 更新时间:2024/2/7 4:22:41

我国古代有数千年的历史,很多人都对古代人的一些生活内容非常感兴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古代女子的发型。其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女子发型也是很不一样的,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特点,这一点其实从很多古装剧中就能感受到了,不同历史背景时候的女子的发型都是很不一样的,那么,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各个时期又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秦汉时期

自秦朝开始九鬟仙髻在贵族女子中盛行,九鬟是指环环相扣以多为贵。仙之名则来自于神话故事,皇帝时母下凡头饰仙髻美艳超群。自然当时为贵妇所青睐,奉为高贵的发饰之一。

到了汉代,女子长发的梳理方法和现在的差不多,也是让头发顺其自然地垂下,只是在发尾处束上,再垂于脑后。这种发式在当时,尤其在宫廷中是很流行的。

除了长发,常见的还有挽髻。发髻的梳法是从头顶中央分清头路,再将两股头发编成一束,由下朝上反搭,挽成各种式样。形状不同,名字也就不同。秦汉妇女的发髻式样有数十种之多,凌云髻、垂云髻、迎春髻、神仙髻、望仙鬟髻、参鸾髻、黄罗髻、三角髻、三鬟髻、双鬟髻、瑶台髻、堕马髻等等。

2.魏晋南北朝

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时候的以往随军慰劳军中将士的军妓,逐渐的流放到民间。这些人对自己的发型讲究极致而奢华,统的审美观念受到挑战。

由质朴而趋于豪华,由自然而趋于雕琢,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当时最流行的就是灵蛇髻和十字髻。

3.唐代

初唐时期身份较高的妇女,已经一改隋代的平云式,单纯向上高耸,作成种种不同发展。《妆台记》“唐武德中,宫中梳半翻髻,又梳反绾髻、乐游髻。”上行下效,成为风气。大臣曾请唐太宗下令禁止,唐太宗虽也加以训斥但后来又问近臣令狐德,妇女发髻加高是什么原因?令狐德以为,头在上部地位重要,高大些也有理由。因此高髻不再受限制而更加多样化。飞髻、朝天髻,都属于高髻。

初唐时,发髻一般都缠得比较紧,高高的立在头顶上,元微之在《李娃行》曾提及“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又如李贺的“峨髻愁暮云”等来形容当时高髻之高度。当然一般的妇女的头发不足以达到这种高度,所以假发非常流行,在头发中加垫上木头做的假冠、发垫等,把头髻垫高,杨贵妃就喜爱用假发,当时叫它义髻。

后来出现了所谓的蝉翼,即将鬓角处的头发向外梳开,形成极薄极开扩的一层,然后在头顶上做成一个高髻。

这时还有在头顶上盘成的球形双髻和扁形的斜髻,也有把头发向左右梳开后在耳边梳成两个水滴状的垂髻。

盛唐时期,最为流行的是倭坠髻,把头发从两鬓梳向脑后,然后向上掠起,在头顶上挽成一个或两个向额前方低下来的发髻。出土的盛唐女陶俑,大多是做成倭坠髻。

至今日本妇女穿和服时梳的发式,还是沿用唐朝的倭坠髻。

中、晚唐时期,妇女的发髻出现了多种新式样。唐德宗贞元末年,京城长安流行堕马髻,是种把头发挽到头顶上做成衣簇大髻,然后使它偏向一侧,形成像偶然得到的发式,活泼自然,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中就出现了这种发式。

当时还流行的闹扫妆髻是种散乱向上的发式,白行简《三梦记》即有“唐末宫中髻,号闹扫妆髻,形如焱风散”说;也有说随意梳成的髻也叫闹扫妆髻;也做盘鸦。还有一说是年轻的侍女们,经常把头发向左右分开,在头顶上做一排多个发髻的发式,非常繁缛。

4.宋朝时期

宋代妇女发式多承晚唐五代遗风,亦以高髻为尚。在福州南宋黄升墓中曾出土了高髻的实物,此种高髻大多掺有从他人头上剪下来的头发,加添进自己的髻发中。甚至直接用他人剪下的头发编结成各种不同式样的假髻,需要时直接戴在头上。其使用方法类似于今日的头套。

5.明朝时期

明代妇女的发饰,虽不如宋代丰富,但也有不少特色。明初基本承袭了宋元的发式,待嘉靖以后妇女的发式起了明显的变化,“桃心髻”是当时较时兴的发式,妇女的发髻梳理成扁圆形,再在髻顶饰以花朵。以后又演变为金银丝挽结,且将发髻梳高。髻顶亦装饰珠玉宝翠等。“桃花髻”的变形发式,花样繁多,诸如“桃尖顶髻”、“鹅胆心髻”及仿汉代的“堕马髻”等。

6.清朝

到了清朝早期软翅头 “两把头”是满族已婚妇女最常见、最典型的发式。它的雏形发式为“软翅头”。发展为“两把头”发式,俗称“高粱头”。

两把头在康乾以后,由于受汉族发髻“如意缕”的影响,满族妇女一般均将发髻梳成“一”字形,俗称“一字头”。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汉字起源于哪里?真的起源于埃及吗?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文字的诞生对于文明的推进有着非常重要且深远的意义,因为他是人类文明和历史的传承载体,同时也是各种文明传播的途径,让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得意被记录,让每一个历史的瞬间都能够通过文字的描述所保留下来。与我国的汉子一样,古埃及时期的圣书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那么,这两个古老文字之间有什么渊源

  • 陆游为什么用大材小用评价辛弃疾?大材小用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陆游和辛弃疾都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两位也都心心相惜。陆游曾替辛弃疾感到不值,还在一首诗中称辛弃疾被大材小用。其实纵观辛弃疾一生,的确有些憋屈,他早年奋不顾身投入到抗金的事业中,却频频受到排挤和打压,简直令人感到心寒。辛弃疾的抱负、理想让陆游感到敬佩,两人也是相见恨晚。这次就来讲讲大材小用背后的这个典

  • 珠圆玉润代表什么动物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在网上有看到一则比较有意思的脑筋急转弯,那么是什么呢?话说就是什么"珠圆玉润"是指什么动物呢?这个小编反正是想了半天的,那么这个珠圆玉润到底是指什么动物呢?下面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珠圆玉润代表的动物其实就是指:猪!但是也不仅仅是指的猪,还有一种说法是指:兔。所有有两个答案了。成语解释珠圆玉润,汉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什么文学价值,为何被称为孤篇压全唐?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很多人应该是读过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对于这首诗,很多人都非常喜欢,而且对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感情也是很有共鸣的。而这首诗在人们看来,在唐诗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堪称“孤篇压全唐”,仅仅是一首诗竟然能够压倒全部的唐诗吗?《春江花月夜》真的有这么高的文学价值吗,这种说法究竟是

  • 2020为什么有两个立春?双春年有哪些说法和讲究?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立春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节,尤其是秦汉以前,立春这一天是尤为重要,甚至比现在的春节还要重要。立春代表着春天的开始,预示着已经进入到了春天,只是气温还没有回升的很快,还没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而在2020年又有两个立春,是双春年,更是难得,那么,为什么2020年会有两个立春,在双春年又需要注意一些

  • 李清照“寻寻觅觅”,到底在寻找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在说了,这个李清照的诗词写得好,那是当然的,李清照何许人也啊,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吧,话说这个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到底是在寻在什么呢?相比大家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的感兴趣的,那么到底在寻找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

  • 以前流行的辈分取名现在怎么不流行了?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不知道发现一个问题没有,那就是以前农村非常非常流行这个按辈分取名的,但是到了现在大家应该发现了,那就是这个辈分起名已经不流行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为了方便还是说我们丢失了这个传统了?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记得小时候在我的农村老家只要是有新出生的孩子满月以后就会&ldq

  • 哪些人庚子年运势好?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庚子年不好,其实也不见得,庚子年其实是60年一遇的,这对于有的人老说其实也是好事,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庚子年有哪些人的运势会比较好呢?其实这个问题还是比较难解释的,但是问题不大,下面继续一起分析看看就好了!一场秋雨一场寒,转眼就到了2019年的十月底,立冬的日子将近,2020年

  • 我国古代有哪些可以吃的水果?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在我国古代,可不像现在,有那么多不同的水果可以吃。众所周知,吃水果最重要的就是为了补充维生素C,不然就会得败血症。所以说古代人也是有着吃瓜果的习惯的。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几种常出现在古代饭桌的水果。① 苹果/梨子大家知道的,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文学家司马相如写有《上林赋》,描写了上林苑的华

  • 十大最好姓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姓名姓氏的问题,有的人就要问了,这个十大最好的姓氏会是什么呢?其实每个人坑定觉得自己的姓氏当然是最好的,所以这个十大最好的姓氏坑定算自己一份了,但是我们今天来说说这个公认的,那么这个公认的十大最好姓氏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吧!1、【王】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