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谁?闻鸡起舞典故介绍

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谁?闻鸡起舞典故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769 更新时间:2024/1/6 10:35:08

闻鸡起舞应该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听到鸡鸣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抱负,令人奋起的意思。闻鸡起舞的典故和两位古人有关,他们分别是祖逖刘琨。祖逖和刘琨就是东晋时期的有志之士,每当祖逖谈起自己的抱负时就会变的慷慨激扬,刘琨也渐渐被他感染,两人此后为了报效祖国每天一早就刻苦练剑。下面就为大家讲讲闻鸡起舞主人公的故事,还有背后的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闻鸡起舞”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资治通鉴》中也记载:“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故事大概是讲: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叫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闻鸡起舞”的故事涉及两位主人公,一个是祖逖(tì,另一个是刘琨(kūn)。

刘琨在西晋内部的“八王之乱”中最终归附于东海王司马越阵营,于光熙元年(306年)九月,司马越派刘琨出任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这些任命表面上看是对于刘琨的重用,但实际上却是使刘琨陷入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局面,此时的并州在连年的战乱中早已残破不堪,并且强敌环饲。

但是刘琨并没有因此而感到绝望,很快就在晋阳打开了局面,经过刘琨的努力在不到一年晋阳及其周边地区就慢慢恢复了生气。刘琨在并州对内发展建设,对外和鲜卑段部发展关系,与其一起并肩作战,刘琨在并州扎下了自己的根基。

此时的中国北方正在被崛起的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赵”政权所蹂躏,西晋军队在与汉赵的军队屡屡战败。建兴四年(316年),汉赵的大将军石勒进攻并州,刘琨因不听手下人的建议,在出击石勒军队的过程中遭到伏击而全军覆没。同年,刘曜最终攻破长安,晋愍帝被俘,西晋正式宣告了灭亡。

随着刘琨根据地并州和军队的丧失,以及其身后西晋政权的灭亡,刘琨归附只能归附到段部鲜卑。最终刘琨在东晋司马睿太兴元年(318年),由于段部鲜卑族的内乱,部族领袖段匹磾假称奉皇帝诏旨将刘琨缢杀。

与刘琨在北方坚持战斗不同,在北方大乱后祖逖随同其族人一同南下。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到了相对和平的南方后,一定不会有强大的意愿去北伐夺回失地。而祖逖却做出了与众人不同的选择,亲自向东晋皇帝司马睿提议进行北伐战争。司马睿此时致力于稳定江南而无意北伐,但其也没有理由反对祖逖组织北伐,出于利益考虑还是同意了祖逖北伐的做法。

于是任命祖逖为祖逖为奋威将军、挂一个豫州刺史的官职,在实际的物质支持方面,司马睿只拨予祖逖一千人的粮饷和三千匹布帛,让他自募战士,自造兵器。在得到司马睿的支持后,祖逖迅速的行动了起来,在江阴招募了两千人的军队,由于没有得到铠甲兵器,只能自己铸造铠甲兵器。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祖逖开始了他的北伐大业。首先阻挡祖逖北伐的,不是北方少数民族军队,而是地方割据势力。祖逖凭借其的谋略消灭了不服从他命令的地方势力,在战领谯城后,在豫州最终稳住了他的根基。

正在祖逖决定北渡黄河继续北伐,但是此时后赵石勒之子石虎率领五万军队前来与祖逖作战。东晋太兴二年(319年),祖逖出兵征讨陈川,石虎则率五万大军救援,结果被祖逖所击败。祖逖在击败石虎后,继续大力消灭和拉拢地方势力,积极发展壮大自身的实力。

而此时东晋朝廷内部矛盾却日益尖锐,权臣王导蓄意谋反。祖逖因此日夜担心内乱爆发,北伐难成,最终导致忧愤成疾,最终于公元321年在雍丘病死,时年五十六岁。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很多人外号都叫太保?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知道古代的文化和现代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我们看古代文学的时候,有些词语并不理解是什么意思,《水浒传》当中有“神行太保戴宗”,据说能够日行八百里,但是这只是“神行”的意思,那太保是什么?还有后唐太祖李克用和“十三太保”,这十三

  • 小雪有哪些传统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马上就要到了,天气也是越来越寒冷了。在《群芳谱》中有说到:“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由于雪还不是很大,地上有着少量的积雪,是小雪这个节气的原本意思。而往后的雪恐怕是一场要比一场大了。北京往年的小雪是无雪的,有报纸解释过,“是因为二

  • 写小雪的诗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每当24节气中小雪来领的时候,我总会想起一首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刚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的红泥炉子,烧的火红。天马上要黑了,大雪即将来到,可否共饮一杯?时间过得很快,气温越来越寒冷了,不知不觉小雪的节气马上到来了。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赏析1

  • 霜降有哪些传统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马上就要来到了,霜降是秋季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入冬的一个过渡节气。在我国古代文化当中,将霜降分为了三候,这三候分别是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捕猎,以兽祭天报本,树叶枯落,蜇虫冬眠。虽然说是在一个节气,但是小伙伴们知道吗?霜降也是有着传统习俗的,下面我们就一

  • 写霜降的诗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有一首描写二十四节气中霜降的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多少年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们长期以来的经验积累以及智慧的结晶。恰逢今日霜降,这是二十节气中的一个,每年的公立10月23号前后,霜降节气来到

  • 立冬节气有哪些传统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往后还有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五个节气。所谓的二十四节气其实就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咱们农明做农事活动的时候就需要看节气,而二十四节气就反应出了季节的变化,什么季节适合种植什么?这影响到了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是有着自然规律的,都是有一定依据的。立

  • 写立冬的诗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立冬是农历24节气中的一个,同时也是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气之一。所谓的“冬”代表的就是时序终了,“立冬”则表示已经进入到了寒冷的季节,万物皆收藏,立冬三候,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很形象地描述节气特点。而我国古代的诗人都是体察入微的,很多的诗人都有写

  • 立冬时期的传统美食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立冬是二十字节气当中属于冬天的节气。每年到了立冬的时候,人们对于饮食相对也会有一些变化了,会更加重视一些能够补气的饮食,那么在我国的传统饮食当中,哪些是属于立冬时的传统饮食呢?各个地区又有什么不同呢?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各地不同的立冬传统美食吧。立冬吃什么传统美食北京:立冬吃饺子老北京人

  • 第一首豪放词是范仲淹写的,为什么说苏轼开创了豪放派?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开创者”一般被认为是某一个领域的第一个人,而说到宋朝时期有名的豪放派词,很多人都知道这是苏轼开创的一个词派。但是奇怪的是,如果按照年份来说,其实历史上的第一首豪放词并不是苏轼写的,而是范仲淹写的,既然是范仲淹写的,那为什么他不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反而说是苏轼开创了这个风格呢?

  • 简析《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为何短短4句便惊艳了千古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每一首诗词的创作都有着自己的独立性,有着出人意表的想象力。从古至今,诗人们都非常重视想象在诗词创作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比如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内一青螺”,杜牧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