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背水一战典故故事介绍,背水一战主人公揭秘

背水一战典故故事介绍,背水一战主人公揭秘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726 更新时间:2024/1/24 2:22:48

背水一战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为在绝境中寻找出路从而决一死战。古代两军对垒,如果有一方是处于绝对的劣势,而又不愿投降的话,那他们就需要背水一战了。当然,背水一战绝不是没有胜算,今天就准备借此机会跟各位介绍下背水一战的典故故事,看看这起事件的主人公是谁。那在冷兵器时期,大家使用的武器都是相同的,所以人数多的一方往往优势更加明确,但如果能够制定出合理的策略,以弱胜强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1、背水一战典故故事

背水一战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是楚王项羽和汉王刘邦,楚汉相争时期,关于韩信的一个故事。

公元前204年,韩信带着刚刚招募的数万新兵,攻打赵王赵歇的领地。而赵王这边,是成安君陈余带领的二十万赵军,且早已占领了太行山以东的关键地段。在韩信与陈余交锋的必经路上,有一段长百余里,两边高山,中间狭窄的山谷,是韩信的必经之地。

赵王军中有一个谋士,名叫李左车,他给陈余献计:韩信必经的这条路,是一条绝妙的陷阱。我们可以守着阵地,不和韩信的军队正面交锋,而是派兵绕到后面埋伏,等到韩信的大军到达我军阵前,见我军没有交战的意思,他们这一队新编的队伍,势必士气低落而后退,到时候,我们从背后断了韩信军的粮道和后路,来一个瓮中捉鳖,岂不是一件美事?

谁知,陈余根本就不听李左车的,他自己也知道,面前的这条山谷是一个非常好的陷阱,但凡有点头脑的人都会利用。但是,用这样的方式获胜,实在是有点胜之不武,有损他大将军的威名。

陈余说,韩信区区几千人,还长途跋涉这么远,我们还躲着不敢应战,传出去让我的脸往哪搁,岂不是让世人笑掉大牙。于是,并没有执行谋士的意见,而是专心备战,准备与韩信来一场正面交锋。

峡谷的危险,连没有读过兵书的人都知道,更何况是韩信。韩信早已通过自己的密探,得知了陈余的打算。

韩信先派出了一支侦查小队,查探峡谷附近有没有赵军的埋伏,在发现并没有异常的情况下,开始了他的部署。将队伍带进峡谷,让对方放松了警惕,专心备战。

然后,韩信选出一支轻骑小队,每人拿着一面汉军的旗帜,在当地向导的指引下,从一条小路,偷偷绕到了赵军的后方。

接着,韩信命令大军补充必要的粮草和装备,且只吃少量点心,等战后大餐等着大家,开始向赵军阵地进发。并且,到了峡谷口,韩信的队伍在背对着河水的地方摆下阵势,一副决一死战的态势。

赵军看到对面汉军在背水的地方扎营,都开始笑话对方,陈余更是嘲笑韩信不足为惧,徒有虚名。加上前期韩信假意散播自己队伍的情况,让对方以为汉军全是一帮新兵蛋子,而且人数不整,战斗力低的可怜,所以更加肆无忌惮了。

2、置之死地而后生

到了天明时分,韩信命令汉军出击攻打赵军,摇旗呐鼓,场面着实逼真,但是,由于汉军人数上的劣势,没打多久,汉军就开始往后撤,一直彻到了水边的临时营地。赵军一看汉军大败,而又退回了水边,就占据峡谷口,全军出击准备消灭水边的汉军。

而汉军退到水边之后,面对湍急的河水,和身后的敌人,有些心里发怵。而就在这时,韩信命令全军反击,为了荣誉,为了活着,汉军将士没有了退路,全力反击追来的赵军,竟然与赵军僵持,并且开始占据优势。

陈余一看,这汉军突然像打了鸡血一样,这么厉害,根本不占优势,就命令赵军后退回营作长远打算。可是,就在这时,赵军发现自己身后的营地,早已被汉军占领,汉军旗帜插满了赵军大营,一时间,赵军上下大乱,人心惶惶。韩信趁机命令大军两面合击,将赵军合围消灭。而傲慢的陈余终究战死沙场,韩信一举俘获了赵王,此疫大胜。

战后,汉军庆功,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讲,列阵要背靠山,面朝水,您让我们背朝水,还不让吃饱,面对如此阵势,还和人数众多的赵军交锋,结果还大胜,这是怎么回事呢?您葫芦里究竟是卖的什么药呢?”

韩信大笑:“你们光是注意到兵书说要背山而战了,却没有注意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我们人数本就不占优势,加上长途奔袭,战士们本来就很疲惫,若是正面与赵军交锋,很难有获胜的把握。但是,我只让大军吃不足以支撑多日的食物,和背靠河水与敌人作战,是断了大军的后路,既然战是一定要战,背后也没有退路,何不全力以赴,跟赵王拼个你死我活呢?在赵军营地被占之后,赵军更是战斗时大失,成了瓮中之鳖,不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作用吗?”众人称赞韩信的智谋,不愧是韩大将军。

后来,韩信背水一战的典故,就变成了一个成语,用来比喻没有退路,与敌人决一死战,也比喻有决战性质的行动,比如考试等。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我国古代有分餐制吗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的疫情的形式还是不理想,所以国家就提倡分餐制,那么也有人问了,这个分餐制到底科学不科学呢?在我国的古代有出现过分餐制吗?这个问题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看看,看看我国的饮食文化是怎么发展的吧!1、我国古代有分餐制吗我国古代是有过分餐制的,我国的分餐制话说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2、古

  • 探寻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汉白玉的故乡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只要说起汉白玉,相信了解的不少人都会想到大石窝。要知道,北京故宫、颐和园等一些古代建筑中所采用的汉白玉石材大多数都是取自于大石窝。在民间更是有着“先有大石窝,后有北京城”的说法。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被评为房山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石材丰富,历史

  • 李白蜀道难中隐藏了多少秘密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李白,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我姑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世人们尊称“诗仙”。李白的诗风格豪迈,想象力极其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李白善于通过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让其展现出最绚丽的色彩。李白的诗歌今存1000多首。读他的《蜀道难》,不仅要读他

  • 开国何茫然的蚕丛和鱼凫是指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我国的三星堆遗址的出图,使我们揭开了古蜀国的神秘面纱。根据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我们可以看出,古蜀国的人民都是虞城的太阳神崇拜者以及神秘的巫文化。根据历史文献,也可以大概勾勒出古蜀国的发展过程,蜀国古史上的君主们来自不同的族裔,直到开明王朝创建后,古蜀国才成为世袭制王国,而开明王朝最终因无法应对北部强敌秦

  • 玲珑骰子一辈子只做一次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玲珑骰子安红豆,代表着一种对于心爱之人的思念之情,一直来都被人们用作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而现如今也有很多人为了表达自己的爱意,想要送出一些很有代表意义的礼物,玲珑骰子就是其中很受欢迎的一种。那送玲珑骰子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讲究,玲珑骰子是一辈子只能送出一次的礼物吗?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为

  • 玲珑骰子安红豆是暗恋吗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很多人都知道有一句诗“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这句话所写的就是一种相思之情,红豆这种东西在古代,都寄托着爱情,是想要表达自己的感情的一种物品,那这句诗所写的是不是暗恋的感情呢?如果送女生玲珑骰子又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对自己喜欢的女生这样送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

  • 玲珑骰子安红豆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玲珑骰子的事情了,话说这个玲珑骰子安红豆很多人都非常关心,那么这个玲珑骰子安红豆的典故是什么呢?还有这个玲珑骰子安红豆的故事起源又什么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喜欢的人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呀!1、玲珑骰子安红豆典故出处这句诗出自温庭筠的《新添声

  • 日本投降齐白石写了一首什么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在1945年8月中旬,正在睡午觉的齐白石被自己的儿子吵醒,儿子兴奋的告诉了他一个消息:“日本人投降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齐白石愣了好久,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过了好一会他才反问儿子:“这是真的吗?”。儿子表示这是在收音机里听到的消息,随后齐白石马上回到

  • 巴基斯坦罕萨山谷罕萨山民与我国的历史渊源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19世纪末,在1889年到1891年,英国人开始侵略坦罕萨山谷,这里的山民被英国人驱赶的四处逃难。王子萨达夫·汗被迫带着数千山民来到了中国新疆地区居住,有着近千年历史的罕萨土邦就此瓦解。这段连历史学家都知之甚少的历史记录于罕萨谷巴尔蒂特堡的石碑上,解说员(兼保安)萨拉奥听说我是中国游客,抱着我大笑说

  • 福和褔是同一个字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不是快过年了嘛,很多人也都在写福字,那么也有人要问了,这个福字好像有故事,因为很多人写福字左边偏旁就是一个点的,但是现在有人写福字,左边偏旁出现了两个点,那么这个福字和现在这个褔字是同一个字吗?真正意义上那个福气的福到底是一个点还是两个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真正的福和褔并不是同一个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