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含义解析,如何正确理解老子的这句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含义解析,如何正确理解老子的这句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050 更新时间:2024/2/14 2:33:37

《道德经》被很多人当做是必读书籍,这本书的确对中国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反映了古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老子作为道教创始人,他的很多理念在哲学、科学等领域都产生了非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古代很多帝的文化思想多多少少都能看到老子理念的影子。不过《道德经》中的内容也不是那么好理解的,例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很多人都将其误解,那老子想表达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

为什么老子的《道德经》经久不衰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同的人一定会有不同的看法。而笔者的看法是,因为读不懂他的人太多了,老子的作品,解释权当然就只有老子,所以多数人都是误解。人们在争论中一直想给出最合理的解释,但是事实上这很困难。

首先是文法上的,其次是年代上的。就像现在区分的90后、00后,在理解的时候是存在代沟的。常常就是代沟让我们产生矛盾,而矛盾成为焦点,以此达到“经久不衰”的实际效果。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很多人的理解是天地不仁义,把万物都当作小狗,这里误解的根源是我们总将狗的属性贬义化,在中国你说一个人像狗一样可爱,打你的人必然有三条街,在外国,却会被当作真的赞美,这就是文化的差异。

当然,老子那时候,狗还没有被贬义化。所以传统的理解就是这样的:

王弼说:“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

这个不仁就是无所谓仁义的意思,天地不会偏袒任事物,都是让万物顺着他们的本能生长的,不需干扰他们的正常运行,这之中,不掺杂人类任何的情感在内。

于是老子在之后提出这一句:“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句话也被很多人望文生义的误解,原因和之前相同。但是正确理解又是这样的。作为圣人——理想的统治者,应当是遵循自然规律,采取无为之治,任凭老百姓自作自息、繁衍生存,而不会采取干预的态度和措施。

这与老子“不尚贤”“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思想是一贯的。

这两句话,首先表述了老子无神论者的意思,他否定了天地人格化,说天地即自然,无理性和情感可言。另外的观点就是人类社会的想法,就是“无为”的政治思想。

在《道德经》的同一章,还有一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我第一次读的时候,认为这是不要说太多话,说多了就牵强,不如内心多思考。但是传统的解释是:”政令繁苛,只会加速败亡不如无所作为,保持虚静。

字面意思和主流的解释就是差距很大。可以说没有主流解释的《道德经》就是一首朦胧诗,意境虚无缥缈,惹人非议。

当然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这些句子,如果你曾经在什么地方见过一遍,第二次,你好像就会背诵了,这和常人记单词的状态截然不同,这才是经典的魅力。

我曾经做过调查,发现很多人读经典,喜欢从那些耳熟能详的句子开始,因为往往这些耳熟能详的,会有很多的解释,当你发现与自己的理解有差异,才会增加阅读其他复杂篇章的兴趣。所以往往没有标准理解的东西,他会更让人见识非凡。

比如说,我一定要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理解成天地不仁义,把所有东西都当作狗来对待。这样我误解了老子,但是理解了自己。

但是如果阅读的东西都让你原来的见识一成不变,就是无效阅读。很多人天天夸耀自己和某位思想家持有相同的看法,其实那不过是在自我陶醉中浪费时间罢了。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貌丑不至惑君什么意思,貌丑不至惑君指的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宋仁宗因为忍受不了郭皇后,因此决定废后,那下一任皇后的选择就需要更加谨慎了,后来大臣决定让曹丹姝成为一国之母。除了曹丹姝才华过人,为人诚信外,最重要的原因是貌丑不至惑君,这句话也是让仁宗感到耐人寻味。其实意思不难理解,就是相貌丑陋,所以不担心皇帝会因此沉迷女色,看来想当皇后的条件也是非常苛刻。可惜,

  • “不负如来不负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在雪域高原地区,对于大多数的汉人来说,这是一篇神秘之地,在这片高原上的历史、文化等等,都让人感到神秘和陌生。不过就在这样的高原中却诞生出了这样的一句诗歌:宁负如来不负卿。创作这首诗歌的是一位喇嘛——既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析一下这句话吧。仓央嘉措的父母都是农奴。而在旧西藏,达赖则是藏

  • 古人舍生取义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并非简单的看轻生命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好像“舍生取义”这个词到了现代已经很少会被提及了,因为会有种悲壮感,现在还有什么事是值得去舍生取义的呢?但是在古代,不少古人确确实实能做到舍生取义,为了自己的风骨气节,甘愿牺牲性命。可能有人会说,这样做是不是有些太看轻生命了呢?其实不然,我们应该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来理解这

  • 灵隐寺对联半称心什么意思,“半”字蕴藏了怎样的智慧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是挂在灵隐寺中的一副对联,前一句话比较好理解,但后一句改如何解读呢?可能很多朋友会比较好奇,“半称心”中的“半”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这里面就蕴藏了一个叫中庸之道的智慧。《论语》里曾写道:&l

  • 大禹治水拿的什么工具,不是叉子而是耒耜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大禹治水的故事相信大家小时候都有听说过,如果你看的是图画版,可能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大禹究竟是用的什么工具治水,他手上那个像叉子一样的工具到底是什么?其实这种工具名叫耒耜,相传耒耜是由神农发明,专门用来松土,好播种庄稼,是当时非常重要的农业工具。所以很多大禹治水的图画,都能看到大禹手上拿着一柄耒耜。

  • 刘邦的《大风歌》有水平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大风歌》这首诗可以说还是非常有名的,我国古代皇帝众多,而留下诗作的皇帝也有不少,但是像刘邦这样只有一首,而且这唯一的一首也很有名的恐怕就不多了。而且刘邦的《大风歌》还是和一般的诗歌有很大的不同,因为里面只有三句话,这种格式在后世也就慢慢不多见了,因此很多人可能觉得还有些对这种格式不是很熟悉。那么,

  • 立夏的由来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5月5日了,立夏一般就是这几天要来了,刚好今天就是这个立夏了,那么有一些不太了解这个立夏的人都在说了,这个二十节气中的立夏的由来是什么呢?立夏的风俗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立夏的风俗还挺多的,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这个竖蛋什么的都非常有意思的!立夏的由来简介立夏这个节气在战

  • 描写立夏的诗句古诗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这不知不觉已经立夏了,所以说啊,夏天的时间是真的要到了,最热的时候也要到了,立夏是中国二十四节气里面的节气之一,那么古人都是怎么看待这个立夏的呢?小编下面给大家收集了很多这个关于夏天的诗句古诗词,有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看看!1、《咏廿四气诗·立夏四月节》唐朝·元稹欲知春与夏,仲吕啟朱明。蚯蚓谁教出,王

  • 立夏是几月几号几点几分(含公历农历时间)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5月5日了,翻开这个日历一看,我的天啊,竟然到了夏天了,这立夏就这样开始了,今天应该就是立夏的确切日子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公历和农历的立夏时间是什么时候呢?大家也知道这个二十四节气是精确到分的,具体的时间我们一起来看看!公历立夏时间:《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5月5日8时5

  • 诗经中出现过的白茅是什么,古人对白茅有怎样的情节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合集,时间跨越是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这段时期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所以涌现出了不少好的作品。那《诗经》中,白茅在很多作品都有出现过,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会好奇白茅到底是什么,它在当时人们的心里又有哪些寓意呢?实际上白茅在先秦被认为是一种圣物,一般在祭祀的场合会用到。民间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