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韩信点兵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韩信兵法典故介绍

韩信点兵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韩信兵法典故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527 更新时间:2024/1/24 15:26:04

韩信可以说是刘邦手下最得力的武将了,当年项羽也是看走了眼,把这么棘手的人才让给了刘邦,给自己留下了无穷后患。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一句话叫韩信点兵,其实这是一个歇后语,后面还有一句是多多益善。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这背后的典故是怎样的。韩信和刘邦之间的故事可都没这么简单。

史载,汉高祖曾问淮阴侯韩信,“孤,能将几何?”淮阴侯答曰:“大不过能将十万。”高祖又问:“汝之能将几何?”答曰:“臣多多益善耳。”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典故就是这样来的。可能有些读者有点不理解,通俗地讲,若是两个普通人打架,直接抡起拳头打就可以了,而三个人打架,就不能一顿乱打,否则容易误伤,就需要讲究点儿策略了。到了十个人打群架的时候,就更得有战术谋略,乱打一通肯定是不行的。

将这个道理引申到行军打仗,如果只是一个班长带着整班的士兵进行任务,可能很快就完成了,但到了排一级,排长统领的士兵就有四五十人。如果他要想成功完成任务,就得费点脑子想办法,毕竟每个士兵的作战素质都不一致,也都有自己的想法,要让他们齐心协力就颇有难度。

如果是统率十万士兵作战,难度其实就非常大了。毕竟十万士兵各有心思,要想做到令行禁止的话,对整支大军的统帅就有很高要求了。因此在古代,能够完美地指挥十万以上军队的将领屈指可数。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般的元帅将军都很清楚自己的极限在于何处,只有韩信一人说自己带兵多多益善。这绝不是韩信夸下海口,毕竟他确实有这个实力。韩信一生历经大小战役无数,其中最为经典的就属“背水一战”。

据史料记载,韩信曾经只带万人出征攻打井陉口。不料赵军早已设下天罗地网,二十万伏兵等到韩信的到来,缺少补给、走投无路的韩信,面对一对二十的局面,果断背靠河岸与赵军展开决战。有一定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背水而战乃是兵家大忌,因为此时唯有死战才能求得一线生机。赵军将领看到韩信的这一战法乐开了花,决定全军出击,剿杀汉军。

不过战场上瞬息万变,自大的赵军猝不及防下反被韩信抄了老窝——原来韩信在与赵军决一死战前,便命两千精锐趁机夺取敌军大本营。攻占敌人营地后,韩信立即命令士兵将敌营所有军旗换为汉旗。由于前线汉军士气高涨,人多势众的赵军一时无法取胜,战事陷入胶着状态。赵军主帅于是打算鸣金收兵,想要打持久战,却不料在返回过程中意外发现、自家军营中已经插满了汉旗。军心大乱的赵军很快四散而逃。汉军一看形势大好,乘胜追击并俘虏赵王,获得大胜。就这样,韩信身处死局却反败为胜。

事实上,韩信的这一次胜利是冒了极大风险的,毕竟这种背水死战对统帅的要求非常之高,只有对战场控制力、统率力极强的将领才能完成。于是自韩信之后,历史上再无一人敢以此方式与敌军决一死战,以弱胜强不是没有,但都不如“背水一战”那么艰险。事实上,名将们之所以不敢这样做,并非是他们胆小怯阵,而是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做不到兵仙韩信那样,既然无法调动全军士气,对战场如臂使指,那就不如老老实实,宁可用较大代价换来稳操胜券。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梵净山申遗成功,全中国53个世界遗产还有这些!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梵净山其实如果是喜欢旅游的网友对这个地方还是非常的熟悉的,如果你在贵州你也会发现这个地方也还是非常的熟悉的,因为这个地方真的实在是太美了,自然景色简直就被誉为是奇观了,这个地方的申遗其实很早就开始了,但是一直都是没成功了,但是最近终于是成功了,那么具体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

  • 只有侏罗纪才有恐龙么?恐龙到底活在哪几个年代?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可能很多人都会有疑问,为什么和恐龙有关的电影都要叫侏罗纪,难道只有侏罗纪才有恐龙么?当然不是这样,恐龙再好几个年代里都有存活到,至于说为什么电影都喜欢选取侏罗纪就不太清楚了。恐龙一共生存在三个年代当中,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这些年代至今已经有了上亿年,而白垩纪也是造成物种大灭绝的时代,绝大部分的恐

  • 四大名著歇后语集合,四大名著经典歇后语集锦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四大名著不仅仅是一本小说,其中还包含了很多大智慧在里面。四大名著之所以能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就是因为我们能从中学习到很多人生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成长。这次就帮大家总结出了四大名著里面的歇后语,其实歇后语还是具有一定娱乐性的,可能你们也想不到四大名著里竟然还有这么多好玩的歇后语,一起来看看吧。《红楼

  • 张飞吃豆芽是什么梗?张飞吃豆芽后面一句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张飞在三国里的形象就像是一个莽夫,和关羽比起来少了很多谋略,但是个人能力非常的强,毕竟是能和吕布打成55开的男人。其实张飞在演义当中的形象太过于简单,导致给人的印象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最后还死的很令人无语。张飞吃豆芽这句话最近在网上火了,据说是某位游戏解说在比赛当中脱口而出。到底张飞吃豆芽是个什么

  • 刘备借荆州歇后语,刘备借荆州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刘备之所以能让蜀国成为三国鼎立的其中一员,就是靠荆州这块宝地。赤壁之战以后,刘备也是迅速发展壮大了起来,不过像孙权借的荆州刘备就没打算还了,毕竟这关乎到自己的存亡。所以这个故事也就滋生出了有名的一句话,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当然这个歇后语大家应该也都明白,下面就顺便给大家讲讲这个典故,感兴趣的话就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翻译欣赏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我们在课本里应该都有学过,不过这句话并不是只有一种意思,很多人也读出了其中另一层含义,那到底应该怎么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呢”?这句话是出自《孟子·告子下》,是由孟子写的一篇说理散文,因为当中的逻辑性非常强,几乎没有什么可

  • 麻不不仁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说"麻木不仁"?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作为学习过汉字的人,应该都知道在人与人之间,“仁”字的意思。仁贯穿于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也是核心的内容,可以说是具体的意思,也可以说是抽象的表示。但有的时候,我们在表示一个人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漠不关心,又会用到一个词,叫做“麻木不仁”,乍一听,这两个仁

  • 成败利钝典故出处介绍,成败利钝释义解读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其实关羽、刘备相继离世后,诸葛亮也是做了很多反省,为什么蜀国会走到这样一步死棋当中呢?最终诸葛亮也是没办法,只能以攻代守制定北伐战略。对于诸葛亮来说可能他已经看到了蜀国的未来,但还是坚守自己的承诺,宁死也不屈服。这也是为什么后人还会继续纪念诸葛亮,专门为他修建寺庙,这种待遇可不多见。这次介绍的成语成

  • 言犹在耳是什么意思?言犹在耳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诸葛亮生前北伐虽然失败了,但是这片赤诚之心却感动了无数后人。诸葛亮也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这次讲的成语言犹在耳也是和诸葛亮有关。诸葛亮能成为三国中最知名的人物也不是没有道理,除了罗贯中给了一定的加持,其实很多老百姓也一直会纪念诸葛亮,这种待遇在三国中都是少有的。今天的三国

  • 不习水土是什么意思?不习水土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赤壁之战是促成三国鼎立的最大转折点,如果最后获胜者是曹操可能就不会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了。不过这次曹操明显小看了孙权和刘备的联军,结果遭到了惨败。不过赤壁之战吴蜀能够获胜最大功臣还是周瑜,凭借着周瑜的计谋才能打破曹军,而且在开战以前周瑜就已经胸有成竹,认为曹操到了江南做战肯定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出现。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