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木兰诗中的唧唧复唧唧到底是什么意思?真的是织布声吗?

木兰诗中的唧唧复唧唧到底是什么意思?真的是织布声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13 更新时间:2024/1/26 5:51:42

我们从小便开始学习各种诗词歌赋,其中一首木兰诗大多数人肯定都是知道的,木兰诗体现的是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非常的励志,巾帼不让须眉。那么,有不少的人也是在问小编,我们小时候学习的木兰诗中的唧唧复唧唧到底是什么意思?真的是织布声吗?小编也是觉得很疑惑,在网上搜索了一番,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为国杀敌的经典形象,被世人千古传颂。不过,在大家熟知的中学语文课本《木兰诗》里,有一处全天下语文教师都教错了的地方,这就是关于“‘唧唧’是什么声音”,所有的教材都声明“唧唧”是织布机的声音,但这个错误一直持续至今。

《木兰诗》的一开头是这样说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那么,请问各位,“唧唧”是什么声音?

按过去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绝大多数人都会立刻回答:“唧唧是织布机的声音。”为什么呢?因为课本的标准答案是这样写的。

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真正的答案,作者其实已经写在接下来的两句里: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作者清楚地说出,这时只听见叹息的声音,因此“唧唧”是叹息声。事实上,将“唧唧”当作织布机的声音,这样的解释除了中学课本外,在古籍中似乎找不到任何例证。因此不管你认为“唧唧”听起来多么像织布机的声音,这都是一种没有根据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不愿面对这样的答案吗?历史学讲求“孤证不立”,我们可以举出更多的例证来证明这一点。

“唧唧”一词,也出现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前句是“已叹息”,后句是“重唧唧”,可见白居易也以“唧唧”为叹息声。试想,如果“唧唧”是织布机的声音,难道白居易是先听了琵琶乐声后叹了口气,然后听了女子讲话后就开始当场织布吗?

当然,或许各位不服气,《琵琶行》是唐朝的诗,《木兰诗》是南北朝的作品,两者可以这样互证吗?

说得有理,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唧唧”在南北朝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意思。

1.南朝梁施荣泰《王昭君》诗:“唧唧抚心叹。”

2.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高树出云,咸皆唧唧。”

3.北魏《元举墓志铭》:“履朝独步,伦华非匹。一见唧唧,宋朝更生。”

这些都是唐前文字,所有的“唧唧”都是指叹息之意,可以证明当时人确以“唧唧”为叹息声。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会,是因为古时的语音和今日有很大的差别。而在古代,织布机也不是发出“唧唧”声,而是“札札”声。《古诗十九首》有“札札弄机杼”,白居易《缭绫──念女工之劳也》有“丝细缲多女手疼,札札千声不盈尺”,都足以为证。

吕世浩教授特别指出,以上的讨论并不是在考验大家的语文水平,而是想点出一个可怕的事实:明明问题的答案就在下面两句,明明作者已经说得这么清楚,为什么我们过去却毫不质疑课本的答案,完全放弃了自己的思辨能力?

在吕世浩教授看来,读书,是为了做知识的主人,不是为了做知识的奴仆。即使你读了再多的书,记得再多的标准答案,得到了再好的成绩,如果这一切要拿你宝贵的思辨能力去交换,都是不值得的,这就是吕世浩《秦始皇:穿越现实与历史的思辨之旅》纠错花木兰带给我们的示。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上巳节与清明节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过完了清明节,又迎来上巳节,而今年的上巳节显然与往年不同。在此之前,共青团中央曾经发出一篇微博,将三月三上巳节定为“中国华服日”,意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上巳节与清明节的时间相隔非常近,并且都属于郊外的活动,那么这两个节日之间有没有可能相逢到同一天呢?上巳节,是我国

  • 古代过不过元旦节?古代的元旦节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现在所说的元旦,指的是公元纪年法中的一年开头的第一天,已经成为法定节假日。然而在古代其实也有元旦,只不过当时不可能采用公元纪年,因此古代的元旦指的就是现在的春节,既农历的新年第一天。那么,在这一天,古代又会有什么样的方式来庆祝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北宋时期的元旦节吧。北宋时期也过元旦。只是,当时的

  • 书法中颜筋柳骨和颠张醉素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有时候会听到,评价一个书法作品的时候,会用到一些词,例如“颜筋柳骨”“颠张醉素”,这当然不可能是说有某一个人的筋骨,而是有这个人物的书法作品中的精髓,两个词一共说了四个人,也同样用一个字概括了这个人的书法特点。那么,究竟是哪四个人,他们的字又分别有

  • 古代有哪些酒席上的游戏?古代的酒桌绝不同于今天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现在一提到“酒桌”,大家能想到的可能就是很多人不停地敬酒、劝酒、商业互吹,仿佛酒席就是一个大家一起客套的地方,因此很多人也十分厌恶。然而,在古代,酒席可以说是一个高雅的地方,除了喝酒吃饭,人们还会有很多种酒桌游戏,既丰富了酒席的内容,又增添了文雅气息。就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古人的

  • 毛遂自荐,得到赏识的究竟是他的才能还是他的勇气?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毛遂这个人物,我们知道的关于他的故事,除了他向平原君推荐自己,恐怕也没有第二件事了。那么,我们可以推断,如果他真的是个光芒四射才能无限的人,也不至于就只因为这一件事而被人们记住,就算再加上后来跟随平原君到楚国求救,也不过是两件事,何况第二件事远没有第一件事更为人熟知。那么,打动平原君的,究竟是毛

  • 初唐四杰分别是指哪四个人?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通常把一个时期内,或者在同一领域具有杰出贡献的人合称在一起,作为这一时期或这一领域的一个符号。比如魏晋的竹林七贤,唐宋两朝的唐宋八大家等。今天来聊一聊初唐四杰。那么,这四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各自都有着什么样的代表作呢?初唐四杰,王杨卢骆,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个人。之所以将他们四个人放在一

  • 介子推与寒食节有什么关系?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现在可能已经很少有人会单独去过寒食节了,虽然清朝有过历法改革,但是改革前后寒食节都只与清明节相差一两天,而且早在唐朝时期,寒食节就已经与清明节合并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一般都与一些历史事件或者人物有关系,那么与寒食节有关的人物又是谁呢?按照以前的夏历来计算,寒食节应当是在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也就是清

  • 洛阳纸贵究竟有多贵?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要说洛阳纸贵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文学家左思因为一篇赋写得太好,引得众多人争相传阅手抄,一下子把当地的纸都买空了,不少人还跑到外地去买纸,这纸的价格就迅速涨了起来。但是,有人会问,自从蔡伦发明了更便宜的造纸方法,纸的价格再贵又能贵到哪去?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洛阳的纸究竟有多贵?从西晋到而今一直说洛

  • 神农氏是谁?神农氏与炎帝有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经常说,自己是炎黄子孙,“炎黄”就代表了上古时期两位杰出的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我们也都知道神农遍尝百草的故事,如果没有他,我们的先祖很可能会有更多因误食毒果而死的人。很多人可能一直认为,炎帝与神农并没有什么关系,他们是两个不同的人,但是却也一直存在一种观点,炎帝与神农是

  • 三国时期的麦城是现在什么地方?关羽是被葬在麦城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关羽败走麦城直接导致三国鼎立的局势迅速倾斜,麦城也成了我们比较熟知的地名之一,那三国时期的麦城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呢?当时的荆州非常的大,差不多是现在三个省那么大,而且所处的地理位置也非常重要,是吴蜀必争之地,而吴国包夹关羽也是为了荆州这块地最后能杀关羽也是让蜀国雪上加霜。所以大家想纪念关羽的话,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