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写一篇“八股文”难度有多大?

写一篇“八股文”难度有多大?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999 更新时间:2024/1/7 1:43:13

说到八股文其实很多网友应该知道的这个东西争议很大,有的人是毒害,有的人说这个不一定,但是各也有各的说法吧,对于好坏我们不说,但是如果让一个人真的去写八股文的话,那么这个难度会有多么的大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也一定别错过了!

“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经影响深远,它从隋唐时开始出现,一直到清朝末年才退出历史舞台,从出现到鼎盛以至衰落差不多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时间。

这种由朝廷设立科目,统一考试,士子可以自由投考的选拨官吏的制度,曾经一度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官选拨方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它也越来越变得僵化、腐朽,最终被更加现代的学校替代。不过,说到“科举”,经常会有个词一并被人们提及,那便是“八股取士”,其实中国科举制度中的“八股文取士”是明朝才开始的。

早在元朝时,当时的人们就认为唐代的科举考试,连诗赋一起考,会让士子们弃本逐末,而宋朝人又大兴“文治”,“专尚科目”,这又造成文体“卑弱”,士子风气愈发萎靡,同时也认为科举取士过于“浮华过实”,所以,元朝的政府,对于科举并不是特别认可,屡兴屡废。明朝建立后,初期因为急用人才,荐举一度很兴盛,但是随着政治稳定后,朱元璋开始极为重视科举考试,荐举“恐开私悻之门,而长奔竞之风”,便衰落,科举正式成为帝国的重要制度。

明朝的科举考试,专以“四书”、“五经”命题,士子应答也只能“代圣人立言”,即用圣人口气行文。因而从出题范围、答题标准到试卷文体都成为定式。在以儒家学说为“治国理政”的时代,在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封建社会,掌握了这些儒家经典和文史知识,及第从政后,便可以此为基础,彻底坚定不移的贯彻实施,“毫不动摇”的坚持以儒家学说为中心的思想,而统治阶层则不会担心知识分子反对孔孟之道,同时也压制了异端学说,从而巩固了封建专制,维护了皇权。

将科举考试的范围限制在“四书”、“五经”之中,同时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释为标准,除了强化思想上的统一,防范“政无所统”、“人言各殊”,还有考试制度方面的考虑。因为参加考试的考生时间精力有限,面对漫无边际的典籍,几乎无法备考。从汉代开始,儒学经典便开始作为学校里的主要教材,到了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命令胡广等编著《四书大全》、《五经大义》颁布天下,作为各级官学及科举的法定教科书,排斥各家之学,只以程朱理学为根据,士子们应试,按照《明会要·选举》记载,“不能引秦汉以后之书,不能引秦汉以后之事”,“凡不合者,无缘中式”。当时人即指出:“国家以经术取士,自五经、四书、二十一史、通鉴、性理诸书而外,不列于学官,而经书传注又以宋儒所订者为准,此即古人罢黜百家独尊孔氏之旨”。也有人尖锐的将这种做法比作“秦始皇焚书”之举,说“明太祖以制义取士,与秦焚书之术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这些评论是很有道理的,可以说,明代的“八股取士”学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文化政策,将文化专制政策发挥到了新的阶段。

虽然“八股取士”制度“统一了思想”,“愚天下之心”,但“八股取士”在防范作弊上却是“有所见树”。因为自古考试,没有不作弊的,宋代时有人以试卷内容或者开头结尾中用虚词作暗号,串通考官作弊。明朝时,根据前朝防止作弊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到采取糊名、誊抄等措施外,要杜绝作弊,还要必须从文章的内容和格式上作出规定。

八股文结构题材有特别的限制,它由“破题”,即破释题意,为文章起始,有明破、暗破、顺破、逆破、正破、反破、分破、对破的分别,并且多为对偶句;“承题”,就是承破题的意思,进一步阐明题意,有正承、反承、顺承、逆承之分,但必须要与破题相反,一般用四五句。要求是必须要明快关联;“起讲”,也是议论的开始,这里必须要用圣贤的口气,一般用三四句或者十来句,或用对偶或用散行,要求必须总结全题,简明扼要;“入题”,又称之“入手”,用三五句将上文带入本题;接着便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中间都要具体规定,不得擅自为之,最后“落下”收尾。

在如此细致规范下,士子们必须严格按照格式作文,想要作弊非常难。到了清朝乾隆四十七年,朝廷命令:“考官预拟破、承、开讲虚字,随题纸发给士子遵用”,也就是每一位考生必须用相同的虚字,如果违反,试卷作废。这样一来更加防范了作弊的可能。

八股文得以长期存在,是因为知识分子宁可在公平竞争的环境接受死板的考试,也不愿意接受不公平的考试。八股文虽然在防范作弊上有所进步,但是也将考试的僵化刻板发挥到了极致。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考试之弊,在乎求才之道不足而防奸之法有余。”

随着“八股取士”产生的恶劣后果远远大于其实际效用时,那么这种考试制度越来越不受士人们喜欢,也越来越阻挡着真正有才华的知识分子进入政府部门。

南宋时著名的历史学家、目录学家李焘曾经说:“诗赋声病易考,而策论汗漫难知”,科举考试产生以来,如何将评卷标准化、客观化,一直是考试制度最难以实现的要求。范冲淹指责当时的考生“赋或八百字,论或千余字,策或置所问而妄肆胸臆,漫陈他事,驱扇浮薄,重亏雅俗”。宋朝《贡举令》规定赋限三百六十字,论限五百字,但是士子们往往不守规矩。

《容斋随笔》的作者洪迈也说:“今经义、论、策一道至三千言,赋一篇几六百言,寸晷之下,唯务贪多,累牍连篇,和有精妙?宜俾各遵体格,以返浑淳。”所以,明朝时,八股文的字数上有严格的限制。乡试、会试“五经”义一道,限字五百;“四书”义一道限字三百。

清朝康熙年间要求五百五十字,乾隆以后,一律以七百字为准,否则试卷就作废。如此一来,使得八股文,在评卷过程变得比从前更加客观和标准,也更加有效率。当然,这种“标准”和“客观”,在其弊端面前也失去了正面的意义了。

清朝末年,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大变局”,西方先进思想传入国内,众多有识之士纷纷呼吁改良制度,以改变虚弱残破任人宰割的现状,“八股取士”首当其冲。“戊戌变法”时,八股文变先于科举制废除,虽然其后,又被恢复,但是从光绪二十七年,八股文已经变得可有可无,无关及第当官了。

到了光绪三十一年,八股文正式彻底被废除,从此退出了存在千年的历史舞台。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六一儿童节的来历由来以及习俗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六一儿童节的来历由来的话也真的是有超多的故事可言的,因为这个节日背后的故事也是让人觉得十分的可怕的,当然了儿童就是用来保护和爱护的,所以我们要对儿童所有有害的都要说不,在今天我们也不妨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看看,儿童节的具体来历吧,还有儿童节的相关习俗吧,感兴趣的一定要看看!儿童节的由来来历其实最早

  • 古时候的竹简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在没有纸的年代,竹简是一种人们最常见的书写工具,然而它的缺点也是可想而知的,很重,一卷竹简的重量必定是重于一本纸书的,但是书写内容却远远不及,如果是读书人家要搬家,十车货物里面估计七八辆都得是竹简。但是,虽然很不方便,现代却有一些书本的装帧设计使用了这种很古老的方法,目的一个自然是引人注意,另一个也

  • 古人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在观看古代题材的影视剧、文学作品的时候,经常会看到相互谈话的两个人,放着对方的大名不叫,却叫着对方的“字”,比如刘备叫诸葛亮除了叫官职,最可能叫的就是“孔明”,刘邦称呼谋士张良叫的也是“子房”,这些都是他们的“字

  • 《宋史黄中传》文言文原文翻译附阅读答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古代的宋朝经济非常发达,当时的宋朝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作品宋词,宋词一般可繁可简,非常的朗朗上口,一般有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有的是借物抒情,有的则是直抒胸臆。那么,小编看到最近的一篇文言文宋史黄忠传还是有很多人在议论纷纷,小编也是在网上查询了一番,这是当时宋朝的一篇文言文,小编今天也是整理了《宋史黄

  • 《宋太祖怕史官》原文翻译附阅读答案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古代的宋太祖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宋朝时期的宋太祖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但是的宋太祖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宋朝在中国古代还是非常厉害的一个朝代,当时的宋朝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文学题材宋词。宋词是一种可以吟唱也可以诵读的文学,小编看到最近有不少的人在问小编,宋太祖怕史官这篇文章的原文翻译,具体的小编也

  • 读完《道德经》知道老子为什么骑青牛了吧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老子想必大家也清楚这个人的,那么作为老子我们其实可以通过《道德经》去了解老子这个人了,这其中就有一个问题是,那就是老子什么会骑牛而且是青牛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感兴趣的可一定别错过了!老子是道家文化的始祖,也是中国人心中的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圣人、智者。关于老子的传说故事很多,

  • 百家姓中钱为什么会排在第二位?有哪些历史渊源?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百家姓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赵钱孙李是人们脱口而出的一句话,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赵排在第一,钱姓排在第二呢?其实,小编查了一下相关的历史资料,钱姓排在第二与当时宋朝有关,说到宋朝那就要提到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了,宋太祖其实还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的,具体的相关信息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今年为吴越国王

  • 古人跪坐姿势背后代表着什么文化?为什么这么看重跪姿?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跪坐姿势这个东西也还是很有说法的,想必在一些电视剧和一些影视作品中都有见到,而且非常的常见,所以说这个东西也还是能看出一些端倪和情况的,这个跪坐姿势在古代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今天就可以来探寻探寻,古人跪坐姿势背后到底代表着一些什么样的文化呢?下面就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吧!古代在椅子没有

  • 香道是什么?说起香道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和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一样,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动荡不安和一些其他的历史问题,现在一提到“香道”两个字,可能很多人都意识不到这原本是中国的传统,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可能是寺院、日本等一些场景。那么,今天就来简单解释一下,香道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它的发展历史。中国的香道,完全不同于国

  • 茶叶在古代叫什么?古人对茶叶有什么别称?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茶文化是中国一项历史悠久的古典传统文化,茶文化涉及到的也不仅仅是泡茶、饮茶,更有从茶中体会领悟到的关于哲学、世界、人生的真谛,可以说,茶文化的体系远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广阔。单是“茶”的名字,在古代就有很多种叫法,这还不包括不同的茶叶品种的不同名称。那么,茶在古代都有一些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