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长平之战中,赵国为何要临阵换将呢?-趣历史网

长平之战中,赵国为何要临阵换将呢?-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024 更新时间:2023/12/11 0:35:36

公元前260年,秦国迎来了统一六国中最关键的一战——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的过程是这样的:秦派大将王龄攻赵国长平,赵遣主将廉颇迎战,廉颇坚守不出。秦使反间计,说廉颇老了,秦军不怕廉颇,只怕赵括;赵王信了,以赵括替下廉颇。秦国一看计成,立即用战神白起替下王龄,赵括主动出击,中了白起的埋伏,结果赵军被困46天,突围不出,主将赵括战死,40万士兵被坑杀。

这是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的长平之战的基本情况,看得出来,对于长平之战的结果,司马迁特别强调主帅的作用。好像长平之战秦国的胜利,完全靠白起;赵国的失败,则完全是因为赵王的临阵换帅。可真的是这样吗?

赵王为什么要换帅?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换成了只会纸上谈兵,没有作战经验的赵括,真的是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吗?我看不是。真实的情况是:赵国没有足够的粮草来支撑这场战争,何以为证?廉颇为证。

廉颇在长平之战前期,曾在今天山西省高平市米山镇的大粮山屯粮。因为赵军粮食不足,又不能让秦军知道,廉颇便在大粮山西部山腰用芦席和牛皮,修筑起很多粮仓。粮仓中有一些装的是粮食,更多的装的却是米粒大的黄沙,叫着“以沙代粮,积粮成山”。当时秦军就驻扎在对面,一眼可以望见,廉颇就是想以此来迷惑秦军,让秦军知难而退。

这是多么无奈的举措!真是难为猛将廉颇了。然而我们不禁要问,赵国作为一个东方强国,为什么会缺粮呢?

原因有二:一是因为赵国面积较小,地理位置又偏北,土地质量差,粮食总量提不起来;二是因为赵国一直对农业都不够重视,他们推行的是农、工、商并举的政策,还特别重视工商业。这样的政策现在看是好的,可以使各行各业均衡发展,可是并不适合战国时代,因为一旦发生旷日持久的战争,粮食的供应就显得捉襟见肘。粮食,可是战争的生命线啊!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赵王才决定与秦军进行“速决战”。尽管廉颇的"坚壁"在战术上是正确的,但它并不符合赵国“粮草缺乏”的现实,所以,赵国只能换将,换一个愿意主动出击的“速决战”将领。于是,赵括成了主帅。

那么,赵括的主动出击会有胜的希望吗?没有。因为赵、秦两国军事实力相当,赵国虽骑兵厉害,却不具备压倒的优势,如果赵国猛冲猛打暂时获胜,秦国便会坚守,把速决战拖成消耗战。一旦形成消耗战,赵国就无力回天了,因为那是它的死穴。

所以,粮食的缺乏,决定了赵国无论用哪种方式,都会败。当然,前提是秦国粮草充足。再来看看秦国,秦国有没有粮草方面的困惑呢?基本没有!90多年前,秦国的有为之君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基本解决了粮食问题。我们来看看商鞅变法中关于农业的内容:

第一,重农抑商。秦国不像赵国那样,让老百姓想干啥干啥,秦国要求他们的老百姓,要么从军,要么种田。这一政策,将秦国绝大部分人驱赶到农田,为粮食的生产提供了人力的保障。

第二,奖励耕织。商鞅规定,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去徭役和赋税。这一政策大大调动了秦国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第三,实行土地私有制。你开垦的荒地,就是你的了,还不令人高兴吗?这一政策除提高积极性外,还使得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言以蔽之,商鞅变法,将秦国生产粮食的潜力基本都挖掘出来了。

再想想,从商鞅变法的前356年,到长平之战的前260年,一共96年时间的积累,秦国有多少粮食?按照《史记》的说法,“秦富十倍天下”。所以,长平之战,根本就是粮草之战,综合国力之战。而秦赵两国综合国力之差异,并非是公元前260年形成的,而是在前356年商鞅变法之后,就开始形成了。如果单单只看《史记》,我们容易形成误解,以为两军交锋,将帅第一重要。殊不知,站在两军背后的真正决定成败的巨人,是综合国力;将帅所起的作用,不过是将己方综合国力的优势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而已。所以,一国之军事,综合国力的建设比将帅的培养更为重要。

从这个意义上讲,长平之战秦国的胜利,白起的功劳远远比不上贡献了商鞅变法的商鞅,秦灭六国的所有战役之胜利,商鞅都应功居第一。反过来,赵国的失败也不怨赵括,应该怨历代赵国国君改革不力,导致综合国力不强。此道理,古今无不同也。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各国混战 期间为何没有外族入侵-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对三国打成一锅粥,为何却少有外敌入侵?当时是谁在镇守边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因为三国时期的历史,实在是太过精彩,所以绝大多数人在读三国历史的时候,注意的都是三国之间的混战。相对来说,外族入侵这种事情的戏份,就要差很多了。但实际上,三国时代并非没有外族入侵,只不过

  • 秦始皇灭五国就剩下齐国时 齐国为何会不战而降-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秦始皇统一天下,灭齐的时候,齐国为何不战而降?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齐国最后之所以会不战而降,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当时齐国根本没能力抵抗秦国,同时举国上下也没有抵抗的意志。至于说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局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在齐国灭亡数十年之前,齐国曾经遭

  • 龙门石窟为什么会在唐武宗之后就走向衰落?-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龙门石窟在盛唐得到快速发展,但从唐武宗后走向衰落,那么当年的唐武宗都做了哪些事情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末以及宋朝时期,这个时期石窟创作逐渐衰落,而金元之间的战争,彻底结束了它辉煌的创作历史。至此,它作为被万人敬仰的古迹历史才刚刚开始。由于佛教与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以

  • 刘邦当初不务正业又到中年 吕雉为什么还要嫁给他-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吕雉肯嫁给不务正业、混吃混喝,已是人到中年的刘邦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按照《史记》的表面记载,这个事儿很简单,就是吕雉的父亲吕后组织召开了一个宴会,与会的有县令、萧何等县中高官,还有一众乡绅大户,结果“愣头青”刘邦随口一句“贺钱万”便冲到

  • 唐朝的天下到底是李渊打下的还是李世民打下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历史上普遍认为,唐高祖李渊的江山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有人甚至直接就把李世民称作“开国皇帝”。甚至按《资治通鉴》记载,玄武门政变之前,李渊曾给李世民说过“江山是你打下来的,我要把江山传给你”这样的话。那么,大唐江山真的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吗?真的是“儿打江山父亲坐”吗?李渊在打江山的过程中,真的没有发挥过什

  •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为何会善待众多功臣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在中国封建朝代统治历史上,很多朝代的开国君主都对自己的皇位看的非常重要,那些后来的嫡长子理所应当的即位还好说,他们上位的时候国家的大方向已经基本上稳固了起来,大臣们也在过着自己的日子,就算有那些能够一手遮天的权臣,基本上军营中的兵力也不在他们手上,他们最多也只能掌控一下朝政,造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 李治上台后,为何杀了高阳公主和其驸马一家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李世民一共有21位女儿,其中他最喜欢的当属高阳公主,高阳公主是李治的妹妹,兄妹两关系也很不错,她虽然是李世民第17个女儿,可她天生丽质,从小就十分聪明,李世民十分宠爱她,等高阳公主长大后,李世民便把她嫁给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高阳公主从小深受父皇宠爱,渐渐的变得蛮横娇惯,房遗爱虽然是房玄龄的儿子,但却

  • 李世民如何在虎牢关以少胜多战胜窦建德的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我们都知道在大唐的建立过程中,李世民立下了数不清的战功,以至于李渊都自愧不如。不过,唐朝初年中原其实还盘踞着王世充与窦建德两大势力,王世充占据洛阳,窦建德盘踞山东。而李世民的巅峰时期正是在于平定这两股势力上,接下来趣历史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武德三年七月,大唐关中后方平定,唐高祖李渊派秦王李世民为统

  • 夷陵之战蜀汉只损失五万人 蜀汉为何就一蹶不振了-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夷陵之战刘备最多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何却因此一蹶不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蜀汉章武元年(221年)七月至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吴、蜀之间爆发了一场决定前途命运的关键性战役--夷陵之战。在三国时期,这场历时十五个月(章武二年闰六月)的战争,既是

  • 龙门石窟里的西山石窟是什么朝代建造的?雕刻了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那么龙门石窟里的西山石窟是什么朝代建造的?雕刻了什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西山石窟:北门---禹王池---潜溪寺---宾阳三洞---摩崖三佛龛---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药方洞--南门。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