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曾国藩是如何评价垂帘听政的慈禧的呢?-趣历史网

曾国藩是如何评价垂帘听政的慈禧的呢?-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312 更新时间:2023/12/15 18:26:09

提起晚清最后50年的政治格局,绕不过去的四个字乃“垂帘听政”,而垂帘听政这一政体下的核心人物,则是以女子之身掌控大清最高权力数十年之久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得以控制清朝权柄,事实上是一系列偶然因素作用的结果。

首先,慈禧的丈夫咸丰皇帝英年早逝是个意外,国家没有成年的君主,导致了朝廷核心权威的缺位。其次,慈禧当上太后也是意外,咸丰生前慈禧只是贵妃而非皇后,但他却为咸丰生下了唯一的儿子载淳,才得以凭借皇帝生母的身份当上太后。再次,清朝历来没有垂帘听政的祖制,只因咸丰顾忌弟弟恭亲王,将其排挤出权力圈子,导致恭亲王有了与两宫太后合谋篡夺权位的动机。

最后,后来同治皇帝与慈安太后的离奇死亡,导致无人与慈禧制衡,最终将她推上了最高统治者的宝座。

在一个强调男尊女卑,讲究三纲五常的古代封建社会中,像慈禧这样可以统治一个国家数十年而始终屹立不倒的例子,是非常罕见的。抛开历史功过的评价来说,应该只有汉代吕雉和唐代的武则天,以及慈禧三个女子在政治上达到过如此的高度。既然慈禧是个这么厉害的政治家,那么当时她的手下是如何评价她的呢?其中,晚清名臣曾国藩对慈禧太后有个非常有意思的评语,他说:“两宫才地平常,见面无一要语。”

很多人以为,曾国藩对两宫太后的这句评语是在日记里写的,其实不然。这句话,是曾国藩写给好友的信中提到的,不过曾国藩在日记中,倒是详细记录下了自己与两宫太后那次“见面”的情形。

从咸丰初年开始,曾国藩因奔丧回到湖南老家,被咸丰皇帝下令就地兴办团练,以对抗太平天国。曾国藩怎么都没想到,命运的转折如此突然,自己一个京官文职人员,突然就成了领兵打仗的大帅,一手带出的湘军还成为了对抗太平天国,挽救清廷于危亡之间的主力军。曾国藩一别京城近二十年,等到再次被召见入京,已经是同治七年的年底了。

在觐见之前,曾国藩对两位太后是抱有敬畏和感恩的态度的。因为在同治初年时,两位太后作为深宫女子,竟能一举扳倒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势力,实现垂帘听政,爆发出了巨大的政治能量,让人刮目相看。而在打倒肃顺集团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受肃顺提拔的曾国藩,却没有受到牵连和打击,反而更受重用,也让曾国藩佩服两位太后的胸襟。

然而,在真正见面之后,曾国藩内心里却对两位太后的表现有些失望。

在平定太平天国以后,曾国藩的主要任务,转为了到北方参与对捻军的平叛,以及落实朝廷的裁撤湘军计划上面,这也是曾国藩此番入京,向太后和皇帝汇报工作的主要内容。可以想到,曾国藩入京前,必定对这次汇报做了非常精心的准备,应对太后和皇上的问题。然而后来对话的内容,有点出乎曾国藩的意料,不像是君王问政,更像是妇人之间的拉家常。

曾国藩在日记中记载,觐见当日,自己与太后之间作了如下对答:

太后问:“汝在江南事都办完了?”曾国藩答:“办完了。”太后问:“勇都撤完了?”曾国藩答:“都撤完了。”太后问:“遣撤几多勇?”曾国藩答:“撤的二万人,留的尚有三万。”太后问:“何处人多?”曾国藩答:“安徽人多,湖南人也有些,不过数千。安徽人极多。”太后问:“撤得安静?”曾国藩答:“安静。”……

接下来,太后继续问曾国藩一路行程是否顺利,家里兄弟几人,然后随便寒暄了两句,便匆匆结束了此次会面。曾国藩之前准备的讲稿,因为太后没有问,所以也一直没有机会说。

事实上,在第一次觐见之后的第二天和第三天,曾国藩还受到了两次太后的召见,然而问话始终都是与大局无关的琐碎之事,所以曾国藩才得出了两宫才地平常的结论。在当时,由于慈安太后对政务不感兴趣,而且口才也不好,许多实际的工作都交让慈禧太后办理。在与曾国藩的会面中,实际问话的应该是慈禧太后,也就是说,曾国藩其实是认为慈禧太后的才能很一般。

不过,既然曾国藩说慈禧能力不行,为何后来慈禧还统治了清朝那么久,难道是曾国藩对她看走了眼?其实,曾国藩在这里说慈禧能力不足,指的是治国理政的能力,但对慈禧搞政治斗争的能力,曾国藩是从来都不敢小觑的。包括后来曾国藩就任直隶总督,都不敢有一刻不保持低调,以免成为慈禧的政治打击对象。

也正如曾国藩所言,慈禧虽然搞权谋很有一套,但在治国理政方面实在不在行。此前清廷做出的一系列成绩,都是在恭亲王的主持下实现的,后来恭亲王遭到打压排挤,慈禧一人独揽大权后,便极大地加速了清朝衰落的进程了。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鸿门宴上,为何刘邦去个厕所就能逃脱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鸿门宴是刘邦离危险最近的一次,《史记》中说,亚父想要动手,但项羽没有听他的意见,便一直没有动手。刘邦看到了这个情形之后觉得有些异样,想跑总不能光明正大的从门口走吧,人有三急,于是便说要上厕所,可刘邦为何去趟厕所就能成功逃脱,考古解开谜团。古代不少人遇到危险之后,为何厕所都成了他们的最佳逃生地点呢,比

  • 起源于边陲的秦国,为什么能战胜中原诸侯?-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百科

    起源于西北边陲的秦国,为什么最终能战胜中原诸侯,统一天下,原因固然有很多,但秦国历史上出了不少明君应该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秦国都有哪些明君?远一点的,在秦穆公以前,如秦襄公、秦文公、秦宪公、秦武公等,几乎代代都很了不起,秦穆公以后呢,经过短暂的宫廷之争,特别是秦献公、秦孝公父子以后,秦国几乎就没

  • 为何曹丕最终对东吴发动了进攻,而没有趁势进攻蜀汉-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夷陵之战蜀汉惨败,曹丕为何不趁势灭蜀,反而进攻刚刚取胜的东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原因之一:曹丕南下并非想要灭国,而是为了夺取荆州夷陵

  • 刘备白帝托孤时,对诸葛亮说的“君可自取”是什么意思?-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白帝托孤时刘备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真的在暗示诸葛亮自立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攻占汉中之后,占据荆州

  • 刘备统率三万大军进入益州,曹魏与东吴为何没阻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备夺取益州花了三年时间,为何曹操和孙权却都没有阻止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魏方面,赤壁之战曹操虽然战败,但本部兵马的损失其实并不大,

  • 蜀汉即使一度发展至巅峰,为何始终是最弱的那一个?-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备拥有智者相扶,又有猛将相助,为何到最后还是未得天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原因之一:文臣武将方面,曹魏和东吴同样不弱受《三国演义》的

  • 诸葛亮对于天下局势的分析很对,刘备为何还是失败了?-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隆中对》到底是对是错,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战略真的有问题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十二年(207年)冬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当

  • 若是刘备统一天下,他有可能会做出诛杀功臣之事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如果刘备统一三国,刘备会杀有功之臣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纵观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其实大规模诛杀功臣的情况并不多见,最为著名者便是刘邦和

  •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药部·卷九 全文-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全书以天、地、人

  •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药部·卷八 全文-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全书以天、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