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沮授的才能怎么样?他为何不出名?-趣历史网

历史上沮授的才能怎么样?他为何不出名?-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388 更新时间:2023/12/16 7:18:36

所谓乱世出英雄,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时期,一段波谲云诡的壮阔岁月。期间,出现了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历史故事,众多英雄豪杰,一时间都涌向了这块瑰丽的人生竞技场。

一提起三国,你是不是对魏蜀吴三分天下了然于胸,对卧龙、凤雏、司马懿等“名角”也是如数家珍。不过,“历史”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舞台。三国时,除了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旷世奇才之外,还有很多看似籍籍无名,却又有着经天纬地之才的角色。例如沮授就是其中之一。

韩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胸怀大志奇技之人,必须要遇到明主,否则才能不能发挥不说,反而会不得善终。史书记载,沮授“少有大志,多权略”,那么他最后究竟“败”在哪?

沮授的悲剧,从他遇到袁绍的那一刻就注定了。

历史文献记载,沮授生于河北广平,曾为冀州别驾,举茂才,并当过两次县令,颇有政绩。后来又当韩馥别驾,被韩馥表为骑都尉。很明显,沮授属于文武双全、志大才高的复合型优秀人才。不过,沮授曾对韩馥提出一些良策,但不被采纳。

之后,韩馥受到同乡荀谌、郭图等人的蛊惑和恐吓,想要让冀州给袁绍,沮授当然反对,不过,韩馥似乎已经对袁绍佩服的五体投地,并执意要投降,最后,沮授不得不跟着冀州一起跟了袁绍。

袁绍见到沮授时,问他:

今贼臣作乱,朝廷迁移。吾历世受宠,志竭力命,兴复汉室。然齐桓非夷吾不能成霸,句践非范蠡无以存国。今欲与卿戮力同心,共安社稷,将何以匡济之乎?

沮授答曰:

将军弱冠登朝,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忠义奋发,单骑出奔,董卓怀惧,济河而北,勃海稽服。拥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陵河朔,名重天下。若举军东向,则黄巾可扫;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师北首,则公孙必禽;震胁戎狄,则匈奴立定。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士,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长安,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诛讨未服。以此争锋,谁能御之!比及数年,其功不难。

沮授这番话,堪称三国早期版本的“隆中对”。大意是,如今天下大乱,正好可以趁着这个时机,“挟天子以令诸侯”。天子本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号令天下莫敢不从。此计大家甚是熟悉,后来却为曹操所用。沮授为袁绍阵营的发展,勾勒的这幅美好蓝图,让袁绍眼前一亮,多少年来,这都是袁绍梦寐以求的。兴奋之余,袁绍立即封他为监军和奋威将军。

这个头衔虽然是一个杂牌将军,但有着很浓的政治意味,甚至说沮授已经进入了袁绍的核心政治圈。沮授不单可以直接参与袁绍的大政方针决策的研定,而且还是袁绍核心部队的监军,成为袁绍在军中的直接代表。要知道,袁绍帐下的逢纪和和许攸多年来都没有这样的待遇。袁绍这一封赏,让全军皆惊,也能看出来袁绍对沮授的重视。

彼时,作为天下名士的荀彧,袁绍也很看重,当荀彧到冀州避难时,袁绍向他抛去了橄榄枝,只是荀彧最后果断拒绝了他。

时间来到官渡之战。彼时曹操帐下的谋士积极建言献策,有的主战,有的主和。

孔融畏惧袁绍地广兵强,对田丰、许攸、颜良、文丑等一帮文臣武将很是忌惮,他建议曹操不可擅战。不过荀彧不这么认为。

袁绍兵虽众而法令不整肃,田丰刚愎而好犯上,许攸贪婪而不检束,审配专权而无谋,逢纪果决而刚愎自用,这两人料理后方,如果许攸家犯了法,一定不会放过,不宽纵,许攸必然叛变。至于颜良、文丑,不过匹夫之勇罢了,可以一战而擒!

相比较孔融的主和言论,荀彧的话颇得曹操欢心。只是这段对袁绍一方的“总结”,却只字未提袁绍集团的第二号人物——沮授。这只能说明,可能连荀彧这位高才生也看不到沮授这个人明显的性格弱点。沮授有田丰之智,却没有田丰得理不饶人的“好犯上”毛病,再加上他的忠义和气节,所有沮授在袁绍集团很具有代表性。

也许正是因为沮授的这个性格,将他的命运与袁绍的事业牢牢地困在了一起,再也无法分开。这种功业和既得名声,也成了沮授一个无形的枷锁,牢牢套在了他的脖子上。

沮授的悲剧既有袁绍的因素,也有时代和他本人的因素。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对于沮授的“隆中对”,袁绍不以为然。

正如荀彧所言,袁绍好逞匹夫之勇,刚愎自用,不听谏言,做惯了军阀头目的他,根本不想挟天子令诸侯,说白了,袁绍不想自己的头上再有一个大老板。

尤其是在战胜公孙瓒之后,袁绍极度膨胀,其性格缺陷暴露无遗。

对于属下的良言,袁绍视而不见。性格刚直的田丰,就因此吃了牢狱饭。大战在即时,袁绍甚至听信郭图的谗言,将沮授的兵力削去三分之二,并分给了淳于琼等宵小。这让沮授义愤填膺。

袁绍没有迎帝到邺城,最后让曹操占了先机,就是郭图从中搅的局,并且,他还在袁绍面前构陷沮授说:

(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若其浸盛,何以制之?夫臣与主不同者昌,主与臣同者亡,此黄石之所忌也。且御众于外,不宜知内。

这番话袁绍居然走心了。要知道,内讧就像一个定时炸弹,军心涣散只在瞬间。“威震三军”可不是沮授在军营里强加给士兵的,而是以他个人的作战实绩和为人处世所换来的,这个时候袁绍对沮授的打压,让将士们诚惶诚恐、如履薄冰。

想想曹丞相的雄才大略和惜才用人,再看看袁绍的夜郎自大,沮授已经预见到官渡之战的结局。

官渡之战是一场拉锯战,袁绍精兵十万,而曹操只有两万兵马。在袁绍看来,自己实力雄厚,举全力可定天下。但沮授却说,不必急于作战,应该利用优势转化为胜势,打持久战。可以利用兵力的优势,分散击破,以拖垮曹操。按照沮授以战养战的做法,不出3年,曹操必败。

这本是一计良策,奈何又一次被袁绍给否定了。在袁绍看来,这就是典型的长他人志气。袁绍是个公子哥,他怎么会这么耐着性子跟曹操耗下去,再加上谗臣的怂恿,最后袁绍主动发兵。

看清了袁绍的为人后,沮授知道再生无望,他散尽家财,对大家说了这番话:“袁公在官渡胜利的话,我们就会威无不加,但战败的话连自身也不能保住,真是悲哀啊!”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的乌巢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两军相争其中一部分。此前,袁绍派大将淳于琼率万余人护送军粮至此。沮授建议,须增派将军蒋奇率一支军队,守护乌巢翼侧,以防曹军抄袭。可惜,袁绍再一次拒绝了沮授的建议。

果不其然,曹操夜袭乌巢顺利得手,张郃、高览因进攻曹操大营无功,再加上对郭图等人的怨气爆发,竟然阵前倒戈,袁绍大营出现了土崩瓦解的局面,沮授在黄河南岸来不及撤走被俘虏,直至最后欲逃跑时被杀害。

袁绍的悲剧最后成了沮授的悲剧。

袁绍帐下有沮授、田丰此等顶级谋士,在天时地利包括兵力上,占尽先机,但最后他还能导致兵败,可见其性格缺陷厉害。袁绍在关键节点一一驳回沮授向他提出的计谋,就足以说明他看事情不够清明,目光不够长远。沮授死后,曹操曾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

有道是时势造英雄,一个人的所作所为除了自身原因,所处时代背景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只是可惜了沮授的才情。古语云: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倘若当初沮授能果断离开袁绍另寻他主,那么历史说不定又会改写,只可惜,历史从来没有假设。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纳西族特色乐器“曲项琵琶”是如何制作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维西、中甸、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其中,纳西族有个特色乐器,名为“曲项琵琶”,那么这种乐器是如何制作的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曲项琵琶是演奏丽江洞经音乐不可或缺的重要乐器。丽江的曲项琵琶的制作、演

  • 纳西族有哪些文化?纳西琵琶起源于哪个朝代?-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作为少数民族,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那么纳西族有哪些文化?著名的纳西琵琶起源于哪个朝代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纳西文化勤劳质朴、能歌善舞的纳西族人民,生活在滇西北玉龙雪山脚下,聚居于清水绕街的丽江古城,这里有著名的明代建筑,

  • 在诸葛亮的扶持下,马谡的地位与实力会远超姜维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如果诸葛亮不杀此人,以后他会大有作为,成为超过姜维的蜀汉重臣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虽然马谡被刘备评价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诸葛亮

  • 为什么说庞德想用诈败计箭射对付黄忠,根本不可能?-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战庞德如果不用关羽,而是张飞马超或者黄忠,最先被干掉的是谁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打赢了汉中之战,于是自称汉中王,这令曹操非常气愤!

  • 为何要说对骂,三国演义中还没有谁是诸葛亮的对手?-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被诸葛亮气死的三个人:魏国2人,东吴1人,他们分别是谁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一开始,其实和周瑜是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的,但是周瑜这个

  • 魏蜀吴三国中,猛将战斗力最强的前三名分别是谁?-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三国演义》中,魏国、蜀国、东吴各国的武将前三名分别是谁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魏蜀吴三国中,猛将战斗力最强的,当属蜀国了,所以我们先从

  • 关于多朗热瓦普有着什么样的历史传说?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多朗热瓦普,维吾尔族弹拨弦鸣乐器。因流行哈密地区而得名。又译称刀郎热瓦普、多兰热瓦普。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巴楚、麦盖提和莎车等地。琴身用桑木、杏木或核桃木制作,,是“哈密木卡姆”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相传,多朗是古维吾尔语的“吐兰”(即“群”之意)。古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边缘一带的人合群从

  • 热瓦甫是何起源?主要流行在哪些地区?-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如果说“弹拨尔”是一种能奏出极富有魔力的乐器,那么“热瓦甫”这种乐器就是最为普及的乐器了。热瓦普,又称拉瓦波、喇巴卜。产生于公元14世纪,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的《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它不但是维吾尔族喜爱的乐器,也是塔吉克族和乌孜别克族等少数民族所喜爱的

  • 都塔尔与冬不拉都来自于同一地区,两者有何区别?-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都塔尔”的琴声浑厚、悠扬,是新疆维吾尔族钟情的传统弹弦乐器。它的名字来源于波斯语“dutar”,“都”意为“二”,“塔尔”是“琴弦”之意,即两条弦的乐器。汉语译音也写为“都他尔、都塔尔、独塔尔”等。新疆的民族乐器都具有两重性,不但可作伴奏的乐器弹奏音乐,还可做为一件精美华丽的工艺品来展示,乐器经过

  • 什么是多朗热瓦普?是个什么样的乐器-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百科

    热瓦普,又称拉瓦波、喇巴卜。产生于公元14世纪,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的《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它不但是维吾尔族喜爱的乐器,也是塔吉克族和乌孜别克族等少数民族所喜爱的弹拨乐器。热瓦普,又称拉瓦波、喇巴卜。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