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于谦是什么形象?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趣历史网

历史上于谦是什么形象?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774 更新时间:2023/12/24 7:06:23

于谦,明朝著名的政治家、诗人、民族英雄。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里,竭尽忠诚、鞠躬尽瘁者多如繁星,诸葛亮刘备白帝城托孤之重任辅佐幼主刘禅,六出祁山、五次北伐,为匡扶汉室殚精竭虑;宋人文天祥不受功名利禄诱惑,宁愿赴死也不投降;还有屈原为了国家的灭亡感到痛苦,最后投江以明志。

于谦,明朝赫赫有名的功臣,12岁就写下《石灰吟》的名臣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才叫真正的忠臣,他被斩后,锦衣卫抄家时都忍不住落泪,刽子手更是羞愧自尽,连太后闻听他的死讯都连续几日水米不进。

《明史》记载:其本略开敏,精神周至,一时无与比,至性过人,忧国忘身。

那么,于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于谦其人

于谦是钱塘人(今浙江杭州),字廷益,号节庵。于谦天资聪颖,七八岁时才名便已显露在外,他仰慕文天祥的气节,视其为偶像,将文天祥的画像悬在书房座位一侧,激励自己刻苦读书。永乐九年参加科举考试,本是状元的分数,但因其文章的观点也比较犀利,于是把他降成三甲第92名,差点落榜。

于谦没能留在京城,也没能进入翰林院,最后进了督察院,外放江西道监察御史。于谦首次展露才华和能力是在1426年。

当时,年仅28岁的于谦随明宣宗朱瞻基一同讨伐意图反叛的汉王朱高煦,在平定叛乱之后,于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细数汉王罪行,言语句句如刀,将汉王骂得无话可说。

朱瞻基大悦,提拔于谦为江西巡案,在江西,于谦平反冤狱数百起,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权贵。此后,又破格将他提拔到兵部右侍郎,在任职期间,于谦政绩斐然。

几年的时间,境内大治,于谦的恩威远为流行,百姓依之如泰山。相传太行山的盗贼为此都不敢露面,因为于谦只为苍生说人话。人家当官都是前呼后拥,官威尽显,再看于谦,只有便服一套,瘦马一匹。他的同僚并不认为于谦是清廉,反倒说他坏了官场规则。对此,于谦根本不予理会。

正因此,于谦深受治下百姓们的爱戴,同时也获得了一些有识之士的一致认可。只是无形中,他也在官场中得罪了一拨人。

为了大明江山,于谦挺身而出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明宣宗朱瞻基驾崩之后,明英宗朱祁镇继位,由于朱祁镇尚且年幼不能亲政,所以朝堂诸事皆由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和张太皇太后决断,三杨对于谦的能力也颇为认可,有意培养他。但在三杨和太皇太后去世后,朝堂被大太监王振把持,于谦对王振索贿不屑一顾,曾甩袖说只有清风,因而被王振记恨在心,而此时的明朝也岌岌可危。

于谦因为宦官弄权非常愤慨,王振也一直伺机构陷于谦。

有一次,于谦进京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王振私下让自己的“干儿子”们弹劾于谦,说于谦因长期得不到提升心存怨气,擅自推举别人替代自己,大有拉帮结派之嫌。随之于谦被关进大牢,刑部判于谦死刑。很明显,这是典型的“莫须有”。

后来,百姓们听闻此事后都义愤填膺,联名上书请求放出于谦。王振见民意不可违只好说此于谦非彼于谦,意思是抓了一个同名同姓的,于谦于是被放了出来。只是死罪已免,活罪难逃,王振把于谦的职务给降低了,由三品降成四品。

经过这一次,王振对于谦更加恨之入骨。

公元1449年,瓦剌开始对明朝展开攻势,想要占有明朝,王振为了让朱祁镇高兴,竟然蛊惑他亲自出征,而皇帝也认为自己御驾亲征一定可以提振士气,可面对当时的危险形势,于谦劝诫皇帝不要出征。

只是朱祁镇没有听取于谦的意见,执意亲征。结果朱祁镇在土木堡被俘,众多大臣以及大明20万精锐全部战死,这就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变”。

消息传到京城,一片哗然。有人主张投降,有人主张南迁。徐有贞就曾有模有样地走出大堂抬头看天,说星象有异样变化应当迁都南京。这是典型的胆小怕事。

于谦厉声训斥道,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难道不见宋朝南渡的故事吗?在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爱国官员的支持下。于谦等主战派占了上风,徐有贞也从此恨上了于谦。

然,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征得太后的同意后,明廷一面立明代宗朱祁钰监国,一面制定策略保卫北京。

在于谦的极力反攻之下,北京22万大军打败了瓦剌部也先大军的进攻,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于谦此举,为大明又续命近200年,不得不说,于谦对大明来说,居功至伟。

含冤被斩,让人动容

或许是明朝不该亡,瓦剌也先看明朝力保决心,实力尚强,于是也先想做个顺水人情。公元1450年,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被也先释放回到明朝。可让朱祁镇想不到的是,现在的明朝已经不是他的天下了。

朱祁钰表示不愿意退位,曾对大臣说:“我并不是贪恋帝位,而是当初把我推上宝座的,是你们啊。”

非但如此,他将“太上皇”朱祁镇软禁在了南宫。在此之前,朱祁钰不但自己占了皇位,废除了明朱祁镇之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可是命运跟朱祁钰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不久,朱祁钰儿子夭折,自己也在30岁那年病入膏肓,在他弥留之际,又没有接班人的情况下,朱祁镇在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的帮助下发动了宫廷政变,重登帝位。

朱祁镇的这次复辟,就是“夺门之变”。

在这场皇权的斗争中,充满着血腥的屠杀,于谦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朱祁镇其实深知“谦实有功”,本来不忍心将于谦处死,可憎恨于谦的徐有贞告了于谦一状,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出师无名。最后朱祁镇还是决定将于谦斩首。

于谦被斩的那天阴云密布,人们都说他死的冤枉。于谦被杀后,行刑的刽子手内心惭愧,忠良死于自己的屠刀之下,他难以面对众人,最终选择了自杀;明廷派锦衣卫抄于谦的家时,除了朱祁钰赐的蟒袍和剑器外,并没有发现多余的钱财,此情此景,即使心狠手辣的锦衣卫都为之动容落泪;而当皇太后知道于谦的死,更是叹息哀悼了好长时间,烧香拜佛、斋戒数日,为于谦祈福。皇太后的责骂,也让英宗有所后悔。

不难看出,明英宗朱祁镇算不得一个好皇帝,于谦在大明危难之间,抛却个人私利,当机立断,为大明挺身而出,他光明磊落且清廉正直,有明一朝得于谦乃是一件幸事。只是,他死得太冤,不免让人哀叹。于谦的一生就如他所写的诗那样: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汉朝时期为何会存在很多奴隶?他们的生活如何-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奴隶社会中的奴隶是极为悲惨的,他们只能作为一种“物质东西”被交易,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大汉王朝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东西两汉一直延续了四百多年的历史,包括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光武中兴、明章之治等多个盛世,国力强盛、百姓富足、四夷宾服,可以说是历史上难得的盛

  • 姜维为何选择在沓中屯田,真实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在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开始崭露头角。延熙十七年(254年),姜维被后主刘禅大将军,执掌蜀汉兵马,继续北伐中原的事业,大战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互有胜负。景耀五年(262年),姜维率军出

  • 龙门石窟西山佛像为什么比东山多?详解其原因-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龙门石窟是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那么龙门石窟西山佛像为什么比东山多?其实,古人的智慧非常高。在开凿石窟时,不仅要考虑岩石的完整性、硬度等条件,还要考虑断裂、坡度等地质因素。龙门石窟景区由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园四个景点组成。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

  • 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之后,是什么结局?-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朱祁镇,汉族,明朝第六位皇帝。年号正统、天顺。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进犯明朝,时年22岁的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蛊惑和煽动下,不顾群臣阻挠,匆匆率50万大军御驾亲征。然而,朱祁镇并没有像先祖们那么打得威风凛凛。他先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转

  • 历史上董卓进京之后都做了哪些事情?有多残暴-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从董卓进京夺权开始,中国历史便开始进入到战乱不休的汉末三国时期。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这是蔡文姬《悲愤诗》对于董卓之乱的描述,说的就是西凉兵把社祭(古代聚会)中所有男人杀掉,头挂在抢来的车子上,女人则用车拉着回军营的场景。这只是董卓之乱其中一个很小的场

  • 东周末期为何会被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初中学习历史的时候,很多人都应该背诵过这样一句话:“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对此,很多人就很好奇,为什么东周这段历史要分为春秋和战国这两部分呢?尤其是这两个部分的历史为什么要被称之为“春秋”和“战国”呢?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含义呢?其实,东周这段历史之所以会被后世人们称之为“春

  • 王朗和诸葛亮的辩驳中,王朗说的到底有没有道理?-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在小说《三国演义》当中,诞生了许多的名场面,其中武乡侯诸葛亮骂死王朗这一段,可以说就是经典当中的经典。已经是76岁的王朗,原本想要摇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诸葛亮归降,反而被孔明驳斥的哑口无言,最终气愤填胸而死。诸葛亮用东汉列位皇帝作为理论的支撑点之后,进而将对骂提升到道德捆绑的高度,王司徒不堪受辱,落

  • 刘备名将贤臣那么多,为何却没能统一三国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在《三国演义》之中,庞统和诸葛亮无疑是最优秀的谋士,时人称之为“卧龙凤雏”。当时的江湖中曾有这样的传言:卧龙凤雏,得一者便得天下。诸葛亮与庞统,只要得到其中一人的追随效力,就可以一统天下,可见其二人计谋才智之高。然而,最后的天下局势却并没有准确印证这句话。刘备一人便获得了卧龙凤雏二人的效力,但他并没

  • 三国后期,蜀汉有哪些强悍的将领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百科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的代名词,一代武侯,名垂青史,是多少忠义之士心中的英雄。而诸葛亮手下也是良将如云,善于调兵遣将的他自然对各个将军有不同的定位,其中他真正欣赏的将军,并非与刘备桃园结义的关羽和张飞,而是这四人。刘备四十六岁的时候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此时卧

  • 朱元璋留下了一只军队,为何朱允炆没有用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公元1355年太子朱标出生,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朱元璋非常看重血缘宗法,而嫡长子更是他数年来坚持的事情。因此朱标的诞生对他而言很是欣喜,而在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突然去世,这对朱元璋来说打击非常大。那么这个太子之位应该给谁呢?再三考虑之下,也或许是因为想给朱标补偿,朱元璋决定立朱允炆为太子。为了让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