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赤壁之战中交战双方各自损失了多少人马?-趣历史网

赤壁之战中交战双方各自损失了多少人马?-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057 更新时间:2023/12/11 0:40:17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案例,那么交战双方各自损失了多少人马?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曹操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孙权刘备联合五万大军在赤壁相遇。孙权和刘备联军利用曹军不熟悉水性的弱点,用火攻击败曹操水师,随后水陆并进,大破曹军。赤壁之战后,孙权稳固了江东的统治,刘备则占据荆州和益州,初步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曹操南征荆州的时候,从十五六万的北方军人中筛选出了步兵8万,骑兵1万,但是调集来南征的军队并没有全部参战,因为旱路的运输问题限制了参战人数,也就是说上限兵力也就五六万,如果超出这个人数,道路堵塞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后方补给也没有办法保证。

而至于荆州兵,总计的数量达到七八万人,但是南四郡仅仅被安抚,曹军都没有去过那里,所以调集的兵力便是襄阳的两万余人。

如此算来,曹操南征的总兵力,也就是七八万人,而孙权方面基本上和《三国志》的记载出处不大,孙权给周瑜3万将士参与战争,刘备方面则是一万加一万,双方总兵力一共五万人参战。后代的文学家在以此次战争为题材而创作诗、文、小说时,又往往有意地渗入了夸张、附会的成分。对于曹操的兵力有八十万、一百万等夸大。

所以说,这场战役并不是以5万兵力打20万兵力,而是5对7,所以双方的兵力并不十分悬殊,所以也谈不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赤壁之战双方伤亡人数:

曹操原有人数:曹军20余万(称80万)

死亡人数:曹军“伤亡过半”,多为荆州降兵

周瑜原有人数:12万人

死亡人数:2万左右

死亡总人数:约847600人左右

赤壁之战历史意义

赤壁之战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作用,赤壁之战之后,三国顶立的格局正式形成。

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诸侯自然在道义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优势,孙刘联军的战绩更以辉煌。此战,孙刘军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果断、以少胜多的的著名战例。赤壁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机会如此大规模南下荆州。曹操集团也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遣甘宁袭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进围甘宁,周瑜率军救援,大破曹仁军。刘备回师夏口,欲溯汉江迂回曹仁后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孙权继续与刘备联盟,以抗拒曹操。刘备乘势取得荆州大部,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长沙、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县)、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稍后又夺得刘璋的益州。孙权据有江东,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五弦琵琶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有哪些相关诗词-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五弦琵琶,是中国古代弹拨弦鸣乐器。简称“五弦”。中国五弦琵琶历史久远、造型别致,盛唐时期曾流行于中国广大中原地区,并向东传播到日本、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五弦琵琶的制作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完成制作的:先期分别完成琵琶的各个零部件:琴头、头花、主杆、琴相、琴轴、琴体的前后面板、音品、扶手的制作步骤

  • 五弦琵琶是什么来历?它的外形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琵琶作为我国的民乐之王,也已经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一部分,传统乐器一直承载着诉说时代兴盛衰亡的重任。琵琶作为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也是我们的国乐瑰宝,在千变万化的乐音背后又是怎样的一段故事呢?琵琶起源于中国,琵琶一般都是四弦,五弦的被专门称为五弦,《

  • 什么是五弦琵琶?它与四弦琵琶有哪些区别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五弦琵琶,是中国古代弹拨弦鸣乐器。简称“五弦”。琵琶可以分为五弦琵琶和四弦琵琶。目前,弹奏五弦琵琶的人很少,大多数人都选择弹奏四弦琵琶。那么,五弦琵琶和四弦琵琶有哪些区别呢?五弦琵琶和四弦琵琶有什么区别五弦琵琶表现激烈的感情、磅礴的气势时,较四弦琵琶的优势更大。由于比四弦琵琶多一弦,五弦琵琶的演奏者

  • 小阮是一种汉族传统乐器,它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百科

    小阮是一种汉族传统乐器,阮咸的简称。相传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四弦有柱。始于唐代,元代时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弹拨乐器,有了广阔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结构阮由琴头、琴颈、琴身、弦轴、山口、琴品、琴码、缚弦和琴弦等部分组成。琴

  • 雅托噶是何历史起源?有何发展-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雅托噶”(蒙古语“yatug”的音译)是蒙古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蒙古筝”,是中国九大古筝派别之一。元朝盛行至今,它被广泛应用于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祭祀音乐在蒙古宫廷、王府和民间,各个时期都流行着不同弦数的雅托噶。传统的雅托噶原材料一般选用白松木或者桐木,体积小易携带。琴体通长139cm,琴身窄细纤

  • 雅托噶是我国哪个族群的乐器?结构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雅托噶,蒙古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筝。汉族称其为蒙古筝。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以及辽宁省、吉林省蒙古族聚居区。乐器区别蒙古族各阶层使用雅托噶是有区别的,军队多使用十四弦雅托噶,用于出征、战斗和凯旋等军事活动中;宫廷和王府常用十三弦雅托噶,用于迎宾、宴请和送往等礼仪活动中;喇嘛寺院和民间则使用十二弦雅托

  • 伽倻琴被分为哪些流派?演奏伽倻琴时需要什么方法?-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伽倻琴,亦称朝鲜筝,是朝鲜民族的弹拨弦鸣乐器。朝鲜语称가야금。流行于朝鲜半岛和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伽倻琴,相传是伽倻国嘉悉王仿照筝制成。形制与筝差不多,也是一弦一柱,现使用的伽倻琴有二十一弦,音阶排列有七声及五声两种,所用右弹左按的技法基本和筝基本一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特点和丰富多彩的演奏

  • 伽倻琴有什么特殊结构?它大体可以分为哪三种?-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伽倻琴,亦称朝鲜筝,是朝鲜民族的弹拨弦鸣乐器。朝鲜语称가야금。流行于朝鲜半岛和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伽倻琴,相传是伽倻国嘉悉王仿照筝制成。形制与筝差不多,也是一弦一柱,现使用的伽倻琴有二十一弦,音阶排列有七声及五声两种,所用右弹左按的技法基本和筝基本一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特点和丰富多彩的演奏

  • 本草纲目·第八卷·草部·迎春花具体内容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

  • 本草纲目·第八卷·草部·酸浆原文是什么内容?-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