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曹操再活三年就没有三国吗 曹操有那么厉害吗-趣历史网

曹操再活三年就没有三国吗 曹操有那么厉害吗-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976 更新时间:2023/12/7 12:42:52

还不知道:曹操再活三年,便无三国,曹操到底有多厉害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220年,孙权夺取荆州,擒杀关羽后,为祸水东流,于是将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想将刘备的仇恨转移到曹魏那边。曹操怎么可能上当,以公侯之礼,在洛阳厚葬了关羽。

关羽死后,荆州战事暂时告一段落,曹操于是带兵回到洛阳。曹操由于多年操劳,身心疲惫,再加上多年的头痛病,不久病逝于洛阳。曹操病逝后,世子曹丕继承魏王之位,逼迫汉献帝退位,以魏代汉,建立魏国。

过了一年(公元221年),远在成都的汉中王刘备君臣得知曹丕篡位,建立魏国,想当然认为汉献帝刘协遇害,国不可一日无主,刘备麾下群臣于是劝进,请求刘备继承汉朝帝位,延续汉室。

刘备经过三番五次推迟之后,“被迫”接受了群臣劝进,于公元221年登基为帝。刘备登基后,第一件事情不是伐魏,为汉献帝刘协报仇,而是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然而,由于刘备太心急了,于夷陵之战中被东吴新秀陆逊击败,狼狈逃回白帝城,一年后病逝。

自此,魏蜀吴三国鼎立,直到公元264年蜀国被灭,期间长达四十年。

有人说,如果曹操再活三年,便无三国,因为曹操能够抓住刘备东征伐吴的大好时机,对刘备、孙权各个击破,一统天下,将三国格局扼杀在摇篮之中。

真的是这样的吗?曹操到底有多厉害?依据相关史料,分析如下。

其一,曹操和曹丕相比,更有进取心。

一个人,有多大的雄心,就可能实现多大的抱负。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自从离开起兵反抗董卓开始,他就立志一统天下,使老百姓安居乐业。自此,曹操发起讨伐董卓之战,在其他各路诸侯大都退缩不前的情况下,他带着自己的军队追击董卓,中了埋伏,差点丢了小命。

但是曹操愈挫愈勇,不断发展壮大他的势力,占据兖州,降服三十余万黄巾军,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军,先后击败袁术、陶谦、吕布、袁绍等各路军阀,击破乌桓,统一北方,成为当时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势力。虽然赤壁之战曹操惨败,但是他的雄心依旧不减,对外征战不休,如灭马超韩遂联军,征讨汉中的张鲁

纵观华夏大地,曹操没有光顾的只有益州,其他地方,如兖州、幽州、徐州、青州、荆州、凉州等地都被曹操占据,或者征讨。

和曹操相比,曹丕的志向便小多了。曹丕在曹操的众多儿子之中,相对平庸,武不如曹彰,文不如曹植,聪明才智和早逝的曹冲相比更是差远了。曹丕之所以能建立魏国,最主要的是曹操为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没有老爸曹操打天下打下的基础,曹丕啥都不是。

其实,从曹操和曹丕两人的谥号就可以看出来。曹丕称帝后,追封他的祖父曹嵩、父亲曹操为帝,其中曹操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武皇帝,连起来就是“大魏太祖武皇帝”,而曹丕的谥号是魏文帝。“文帝”和“武帝”这两个谥号最大的区别是,“文帝”在位期间很少发动战争,以休养生息为主,而武帝在位期间,常常发动战争,以开疆扩土为主。

从曹操和曹丕两人的谥号就可以看出,曹操更有进取心。

其二,曹操和曹丕相比,更善于捕捉战机。

曹操一生之中,打了无数的仗,胜仗不少,但是败仗也有很多。对于打仗的时机,曹操有着惊人的直觉。如兖州争夺战,曹操经过三年艰苦作战,终于彻底击败吕布,重新占领兖州,如徐州争夺战,曹操利用吕布和刘备两人之间的矛盾,成功分化瓦解,消灭吕布,收降刘备,如官渡之战,袁绍兵强马壮,但是曹操一直苦苦支撑,最终在许攸的帮助下,烧了袁绍的粮草,转败为胜。再如夺取荆州,曹操趁刘表病重的时候发出讨伐令,刘表不久病逝,曹军来到荆州后,继任的刘琮不战而降。

这一系列战斗,曹操都敏锐抓住了最有利的战机,即使暂时处于下风,最终也能抓住机会,转败为胜。

如果曹操多活三年,在刘备和孙权两人交战的时候,伺机出兵,消灭其中的一个,甚至将两败俱伤的刘备和孙权两人都干掉,也就不会有三国鼎立的局面了。

曹丕呢,在孙刘双方交战最激烈的时候,他作壁上观,既不帮助刘备,也不帮助孙权,错过了最佳出兵时机。孙权向曹丕上表称臣,本来就是权宜之计,在打败刘备之后,便一直拖延着派长子孙登入质的事情。曹丕对于孙权的欺骗与背叛,十分恼怒,于是下诏讨伐吴国,计划南征东吴,教训一下孙权。然而,由于孙权占据长江天险,曹丕大军虽然取得一些胜利,但是要想灭了孙权,也是几乎不可能的。如果把曹丕换成曹操,很可能抓住战机,打过长江,消灭孙权,报了赤壁惨败之仇。

结语

曹操比曹丕更有进取心,更善于抓住战机,比曹丕厉害百倍。如果曹操再活三年,活到孙刘两方火并的时候,很可能抓住战机,一举灭了孙刘,一统三国。因此说曹操再活三年,便无三国。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曹操是什么样的 正史和演义有什么区别-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真实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他有何区别,为何褒贬不一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是个怎么样的人物呢?他个性突出、人格魅力极强。无论是正史,还是小说,对曹操长相的描述都偏丑,但他胸襟开阔,热情慷慨,情商极高,虽然机诈多谋,却也有那个时代人物中难得的坦率豪爽

  • 张飞爵位比关羽足足高了两级 关羽为何落后于张飞-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对张飞的爵位官职和谥号,为什么都比他二哥关羽高了不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真的要比较关羽和张飞两人对于蜀汉集团的重要性的话,关羽还是要比张飞强一点的。关羽和张飞两人都是最早追随刘备的那一批人,按照年龄排辈,是“刘关张”,这也为大家所普遍认可。蜀汉集团人才济济,关羽却

  • 因为诸葛亮的辅佐刘备才建立蜀汉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刘备为何能建立蜀国,只是因诸葛亮的辅佐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中山靖王之后,是汉室刘姓的后人,一生中为了能够中兴汉室四处奔波。无奈天下形势巨变,汉室气数已尽,最终延续了几百年的汉朝在历史的洪流之中宣告彻底结束。而对于刘备这个人世人却是评价各异。有人

  • 诸葛恪把控东吴大权,为何会被轻易诛杀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我们都知道诸葛恪一度把控东吴军政大权,人气和声望都非常高,很多大臣都对其非常忌惮,然而诸葛恪却因为一次大意却被轻易杀害,最终自己的家族也被诛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建兴二年,诸葛恪独断专行,亲自率领大军发动北伐战争。然而诸葛恪却低估了曹魏的实力,也高估了自己

  • 曹操和汉献帝之间是什么关系 曹操为何不敢废汉献帝称帝-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为何不敢废汉献帝称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中,汉献帝刘协早年受董太后抚养,后来刘协被董卓拥护成为汉献帝。董卓死后,汉献帝被董卓的部下李傕和郭汜挟持,后在杨奉和董乘的护送下返回了洛阳。但不久汉献帝又再次受制于曹操,迁都许县,拜曹操为司空,自此

  • 古代赶考的书生身上肯定有钱 土匪为何不去抢劫他们-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对古代书生和土匪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赶考书生带着不少盘缠,土匪却不敢打劫?古代路途遥远,山路崎岖,许多的地方都还没被开发,当时的交通也不方便,平日里出行富贵人家会选择乘坐马车这唯一的交通工具,贫苦人家们就只能选择走路。出远门就需要带点干粮钱财,不然随随便便一个

  • 刘备招兵买马,他的银两是怎么来的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刘备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从因家贫而不得不帮着母亲织席贩履的落魄宗亲,变成了割据一方的蜀汉昭烈帝,堪称古人励志典范。当然,我们不能只看刘备最终的功成名就、继承大统,也要知晓他筚路蓝缕的创业艰辛。毕竟,刘备戎马半生,历经无数艰难危险,数次险些丧命、狼狈逃窜,最终也只是当了两年的帝王便病逝白帝城。因为

  • 安史之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命名的 史思明为何很少人提及-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安史之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安史之乱”让安禄山臭名昭著,可是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到史思明?在史书中,安禄山与史思明在“安史之乱”事件中的地位是相差无几的,没什么区别。如若不然,史家是不会用他们各自的姓,然后合二为一来命名此次动乱的。“安史之乱”的后

  • 成语“忠言逆耳”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忠言逆耳”含义介绍-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成语“忠言逆耳”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忠言逆耳”是什么意思?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到咸阳后,进入秦宫探看。但见宫室华丽,各处室物不计其数,都是他从未见到过的。每到一处,许多美丽的宫人向他跪拜。他越看越感到新奇,兴味也越来越浓。于

  • 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历史典故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历史典故是什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什么意思?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战国时候,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国派谋士苏代去劝说赵王。苏代就给赵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大蚌在河滩上晒太阳,它刚刚张开贝壳,水鸟鹬就伸出长嘴去啄蚌肉,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