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专题>耆那教

耆那教

耆那教

耆那教在汉译佛典中称为尼乾外道、无系外道、裸形外道、无惭外道或宿作因论等。印度有0.4%的居民信奉耆那教,该教徒的信仰是理性高于宗教,认为正确的信仰、知识、操行会导致解脱之路,进而达到灵魂的理想境界。同时该教是一种禁欲宗教,其教徒主要集中在西印度。耆那教徒不从事以屠宰为生的职业,也不从事农业。主要从事商业、贸易或工业。耆那教不讲究信神,但崇拜24祖。

有关“耆那教”的历史故事

  • 耆那教的发展历史

    耆那教(qí nà jiào),又称耆教(英文写法:Jaina意为贤人)是印度传统宗教之一,开创人称做年夜雄,其教徒的总数约400万人。印度的耆那教汗青久长,它发生于约公元前8世纪。耆那教的第24祖筏驮摩那(Vardhamana)被尊为该教实正的创立者。“耆那”(Jaina)是由“jin”演化而去,

  • 耆那教七谛说

    耆那教提出七谛道,即命、横死、漏进、捆扎、造御、僻静以及摆脱。以为宇宙万物由魂灵(命)以及非魂灵(横死)构成,魂灵包含能动以及没有动的两年夜类,能动的则依据感到器民的几分为六种:一个器民(皮)的,如动物;二个器民(皮、舌)的,如虫;三个器民(皮、舌、鼻)的,如蚁;四个器民(皮、舌、鼻、眼)的,如蜂;

  • 耆那教的创始人是谁?他有着怎样的遭遇和故事

    斯拉瓦纳贝拉戈拉,一个不起眼印度的南部小镇,但那里却是耆那教的圣地,每年都有许多游客慕名前往,那里有一座大约18米高的裸体石雕像,是为纪念耆那教创始人大雄筏陀摩那所建,建成于公元981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公元前600年前后,筏陀摩那(尊称“大雄”)在吠舍离城出生,比释迦牟尼早些年,属刹帝利种姓。大

  • 耆那教:印度传统宗教之一,该教徒的信仰是理性高于宗教

    耆那教(qí nà jiào),又称耆教(英文写法:Jainia 意为圣人)是印度传统宗教之一,创始人称作大雄,其教徒的总数约400万人。耆那教在汉译佛典中称为尼乾外道、无系外道、裸形外道、无惭外道或宿作因论等。印度有0.4%的居民信奉耆那教,该教徒的信仰是理性高于宗教,认为正确的信仰、知识、操行会

  • 耆那教的七谛说有着怎样的主张?他们的教义是什么

    耆那教提出七谛说,即命、非命、漏入、系缚、制御、寂静和解脱。认为宇宙万物由灵魂(命)和非灵魂(非命)组成,灵魂包括能动和不动的两大类,能动的则根据感觉器官的多少分为六种:一个器官(皮)的,如植物;二个器官(皮、舌)的,如虫;三个器官(皮、舌、鼻)的,如蚁;四个器官(皮、舌、鼻、眼)的,如蜂;五个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