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专题>建章宫

建章宫

建章宫

建章宫,古代汉族宫殿建筑,是汉武帝刘彻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建造的宫苑。武帝为了往来方便,跨城筑有飞阁辇道,可从未央宫直至建章宫。建章宫建筑组群的外围筑有城垣。宫城中还分布众多不同组合的殿堂建筑。建章宫建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规模宏大,有“千门万户”之称。武帝曾一度在此朝会、理政,其宫殿建筑毁于新莽末年战火中。建章宫遗址位于三桥镇北的高堡子、低堡子等村一带,在汉长安城直城门外的上林苑中。今地面尚存并可确认的有前殿、双凤阙、神明台和太液池等遗址。《三辅黄图》载:“周二十余里,千门万户,在未央宫西、长安城外。”建章宫的布局来看,从正门圆阙、玉堂、建章前殿和天梁宫形成一条中轴线,其他宫室分布在左右,全部围以阁道。

有关“建章宫”的历史故事

  • 建章宫是什么人住的,建章宫是哪个朝代建造的宫苑

    张健宫是中国一座古老的宫殿建筑,由刘彻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建造。为了方便交流,梁武帝修建了一座飞天亭和一条横穿全城的马路,这条马路可以从未央宫一直通到张健宫。建章宫建筑群外围有城墙。宫城的宫殿建筑也有很多不同的组合。张健宫建于汉武帝元年(公元前104年),规模宏大,有“千户”之称。汉武帝曾经

  • 建章宫的太液池是什么样的

    太液池,又称“泰液池”,是西汉建章宫东南一座由渠引昆明池火构成的野生湖,占天150亩,意味北海,起名太液池。池北岸有野生镌刻的石鲸,少1.5丈,下5尺;池西岸有石鳖三只,少6尺;池中建有20丈下的渐台,借堆筑意味仙山的瀛洲、蓬莱、圆丈等假山。称号由去太液池,位于汉少安故乡之西,建章宫之北,已央宫的东

  • 建章宫还在吗

    建章宫是汉武帝为了来往圆便,跨乡筑有飞阁辇讲,可从已央宫曲至建章宫。建章宫是汉朝的“三宫”之一,天位隐赫,只惋惜年月过久近,只留下了一些古迹。建章宫前殿遗迹建章宫前殿遗迹,位于下堡子村落。其下年夜的夯土台基仍残留天里,上有伟大的柱础石。出土有西汉罕见的多少何中纹展天圆砖以及“天无极”、“少乐已央”瓦

  • 建章宫现状

    建章宫是正在汉武帝在朝时代制作的,范围宏壮,有“千门万户”之称。汉武帝曾经一度正在此晨会、理政,其宫殿修建誉于新莽终年烽火中。今朝收挖的建章宫遗迹只是个中的一小全体,并已完整开辟。只管云云,建章宫仍然好轮好奂。建章宫的结构去瞧,从正门圆阙、玉堂、建章前殿以及天梁宫构成一条中轴线,其余宫室散布正在摆布

  • 建章宫是哪个朝代建造的

    建章宫,中国现代宫殿修建,是汉武帝刘彻于太始元年(公元前104年)制作的宫苑。武帝为了来往圆便,跨乡筑有飞阁辇讲,可从已央宫曲至建章宫。建章宫修建组群的中围筑有乡垣。宫乡中借散布寡多没有同搭配的殿堂修建。简介建章宫建于汉武帝太始元年(公元前104年),范围宏壮,有“千门万户”之称。汉武帝曾经一度正在

  • 建章宫遗址:仅剩下夯土台基和汉代的石碑

    建章宫前殿遗址建章宫前殿遗址,位于高堡子村。其高大的夯土台基仍残留地面,上有巨大的柱础石。出土有西汉常见的几何中纹铺地方砖和“天无极”、“长乐未央”瓦当等,其西北的东柏梁村还出土有一长方形陶质建筑脊饰构件,上有“延年益寿,与天相待,日月同光”12字篆铭。1957年由陕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

  • 建章宫的建筑结构:主要建筑形成一条中轴线

    建章宫的布局来看,从正门圆阙、玉堂、建章前殿和天梁宫形成一条中轴线,其他宫室分布在左右,全部围以阁道。宫城内北部为太液池,筑有三神山,宫城西面为唐中庭、唐中池。中轴线上有多重门、阙,正门曰阊阖,也叫璧门,高二十五丈,是城关式建筑。后为玉堂,建台上。屋顶上有铜凤,高五尺,饰黄金,下有转枢,可随风转动。

  • 建章宫简介:汉武帝太初元年建造的行宫

    建章宫,古代汉族宫殿建筑,是汉武帝刘彻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建造的宫苑。武帝为了往来方便,跨城筑有飞阁辇道,可从未央宫直至建章宫。建章宫建筑组群的外围筑有城垣。宫城中还分布众多不同组合的殿堂建筑。建章宫建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规模宏大,有“千门万户”之称。武帝曾一度在此朝会、理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