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俄国领头进行干涉,辽东半岛得以赎还,中国朝廷内外亲俄、联俄的倾向有所加强,一些人主张结好沙俄,缔结密约,巩固邦交,幻想一旦有事,可以得到俄国保护。沙俄政府以日本威胁和共同防日为词,对清政府进行胁迫、引诱,终于导致了出卖我东北主权的《中俄密约》的签订。1896年5月,沙皇尼古拉二世继承皇位,举行加冕礼。清政府派李鸿章为特使赴俄。4月30日,李鸿章带着自己的儿子李经方和大批随员到达彼得堡。
《中俄密约》
有关“《中俄密约》”的历史故事
1896年06月03日:《中俄密约》签订
《中俄密约》,即俄国与清政府订立的秘密条约,1896年6月3日(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沙俄利用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的困境。藉口“共同防御”日本,诱迫清政府派遣特使李鸿章与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财政大臣维特在莫斯科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又称《防御同盟条约》。一般称为《中俄密约》。条约简介9
1896年6月3日:《中俄密约》签订
《中俄密约》,即俄国与清政府订立的秘密条约,1896年6月3日(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沙俄利用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的困境。藉口“共同防御”日本,诱迫清政府派遣特使李鸿章与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财政大臣维特在莫斯科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又称《防御同盟条约》。一般称为《中俄密约》。条约简介9
《中俄密约》是怎么签订的?李鸿章访俄衰败之气被对方一眼看尽!
大家好,这里是奇妙奇闻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中俄密约》签约时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鸦片战争失败后,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源深刻地认识到清朝的技术落后于西方国家,提出了“师夷长以制夷”,不过清朝虽接受了西方的技术,但却极其顽固守旧,官场腐败,各派系明争暗斗,接着甲午中日战争惨败。1895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