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专题>辽金元服饰

辽金元服饰

辽金元服饰

地处我国北方的契丹族,唐末开始强盛起来。五代时,得后晋北方十六州,地跨长城内外。公元947年称辽,辽代服制是契丹服与汉服并行。金原为女真族(满族祖先),曾附属辽200余年。金代服饰大体保持着女真族形制,又继承了辽代样式,得宋北部领土后,又吸收宋制风格,因此具有女真、契丹、汉族三合一的综合特征。元代的蒙古族,原是中国北部一个部落集团,后来攻灭西辽、西夏、金、大理,并在吐蕃建立行政机构,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元代国土空前辽阔,各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差异很大,各民族的服饰都有自己的特点。同时,由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不断交流,服饰也相互影响。

有关“辽金元服饰”的历史故事

  • 辽金元服饰:契丹男人的发型“髡发”

    “从我们掌握的史料和考古发现都可以得知,契丹人就是那个样子。 ”省博物馆副馆长、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理事长刘宁指着契丹的壁画说,“长期游牧生活使其浑然天成。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如果在中原农耕地区,整天摆弄锄头、镐头的农夫这样打扮起来,拿刀背箭的,不说别人怎么看,他自己就觉得麻烦。 ”那么契丹人到底

  • 辽金元服饰:金代贵族服饰

    金代贵族服饰之一金代的装饰图案喜用禽兽,尤喜用鹿。在松花江下游奥里米金墓出土的玉透雕牌上,就雕有一对赤鹿,一只公鹿长角弓背,傲然挺立;一只母鹿回眸凝望,温文闲雅。左右两边各有一棵小树,表示鹿在林中栖息,具有游牧民族的装饰特点。兰州中山林金墓出土的雕砖上,也雕刻着大量的鹿纹。至于在山西稷山马村、化峪等

  • 辽金元服饰:金代文姬归汉图

    《文姬归汉图》中人物服饰也很有特点,如画中蔡文姬的形象:头戴貂皮冠,身着窄袖服,足穿高统靴,肩上还披一件装饰华丽的云肩。整套服饰质地厚实,结构严密,制作精巧,很适合于游牧民族穿着。图为戴皮帽、穿胡服、披云肩的贵妇(《文姬归汉图》局部)

  • 辽金元服饰:元代贵族便服

    元代贵族便服之一元代贵族袭汉族制度,在服装上广织龙纹。据《圆史舆服志》记载,皇帝祭祀用衮服、蔽膝、玉簪、革带、绶环等有饰有各种龙纹,仅衮一件就有八条龙,领袖衣边的小龙还不计。龙的图案是汉族人民创造的,它代表着华夏民族的文化。晚唐五代以后,北方少数民族相继建立政权,都无例外地沿用了这一图案。到了元代更

  • 辽金元服饰:元代织金锦袍

    元代服装大量用金,超过以往历代。织物加金,早在秦代以前就已出现。至于汉族服饰上得到运用,时间大约在东汉或东汉以后,而且主要在宫廷中使用。直到魏晋南北朝以后,服饰织金的风气才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宋代贵族服饰用金,在技术上已发展到了十八种之多。辽、金统治地区织金技术也有很大进步,尤以回鹘族地区最为流行,所

  • 辽金元服饰:金代权贵服饰

    金代权贵,春夏衣着多用纻丝制成,秋冬服装多用貂鼠、狐、貉、羔皮制作。他们的裹头巾,在方顶的十字缝中加饰珍珠。自从金人进入黄河流域之后,金代执政者参酌汉、唐、宋的先例颁布了新的服制。皇帝的衣冠无疑是最高级的。皇冕,青罗为表,红罗为里。冕天板下有四柱,前后珠旒共24个。黈纩二,真珠垂系,玉簪,簪顶刻镂云

  • 辽金元服饰:金代男子服饰

    金代男子头裹皂罗巾,身穿盘领袍,腰系吐鹘〔hu胡〕带,脚着乌皮靴。金代男人服饰最大特点是采取保护色,即衣着颜色与不同季节周围环境颜色相同或相近。这和女真族的生活习俗有关。他们以游牧、狩猎为主,采取保护色,既可不被凶猛野兽发现,起到保护自身的作用,又便于靠近猎物。冬天,他们多穿白色皮袍,和冰天雪地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