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6—1870年由罗马教皇管辖的意大利中部地区的封建国家。5世纪初,罗马教会首领取得罗马教皇称号,455年,西罗马帝国皇帝授予教皇管理整个西罗马帝国境内教会的权力,此后,教皇成为西欧教会的最高领袖。756年,法兰克国王丕平将意大利中部由拉温那至罗马城的土地赠给教皇,使他又获得统治这片土地的世俗权力,形成政教合一的教皇国。
教皇国
有关“教皇国”的历史故事
教皇国历史百科 教皇国历史百科百度
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时期方给予基督教合法地位。公元5世纪时,西罗马帝国遭到蛮族的不断入侵,导致476年被东哥特人灭亡。西罗马灭亡后,在罗马主教的治理下,逐渐成为意大利中部地区事实上的世俗统治者。公元6世纪后,教皇国的雏形开始出现,728年,伦巴底国王路易特普兰德将拉丁地区的一些乡村和城镇捐献给罗
教皇权和教皇国的起源:天主教加强了教皇的统治(丕平献土)
教皇权和教皇国的起源与社会发展和国家的变化脱不了关系,可以说社会的动荡是它的起源之一。教皇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父亲。四世纪时基督教的所有主教都获得这一称号,而从五世纪起才为罗马主教所专有。罗马帝国迁都于君士坦丁堡以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为了保卫罗马城以防御“蛮族”的侵掠,这一切都有助于罗马主教(即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