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教皇权和教皇国的起源:天主教加强了教皇的统治(丕平献土)

教皇权和教皇国的起源:天主教加强了教皇的统治(丕平献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502 更新时间:2024/2/14 14:02:52

教皇权教皇国的起源与社会发展和国家的变化脱不了关系,可以说社会的动荡是它的起源之一。

教皇一词源于希腊,意为父亲。四世纪时基督教的所有主教都获得这一称号,而从五世纪起才为罗马主教所专有。罗马帝国迁都于君士坦丁堡以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为了保卫罗马城以防御“蛮族”的侵掠,这一切都有助于罗马主教(即教皇)权力的提高。

教皇上升为政治势力属于六世纪末期的事。在拜占廷战胜东哥特国的战争(535一555年)以后,意大利又遭受伦巴德人人侵(开始于568年)。教皇格利哥里一世(59。一604年)曾从事抵御伦巴德人的进攻,并使伦巴德人饭依天主教,此外还派遣以圣奥古斯丁为首的四十名本笃派修士组成的布道团到英国传教。一时罗马主教成了传播夭主教和抗御外敌的首领。至于说教皇是奉基督之命在罗马传教并成为主教彼得的继承人,因商有权统治所有教会的神话,则是为教皇擅权作辩护而编造出来的。

教皇国的建立是欧洲各国长期政治斗争的产物。七世纪至八世纪上半期意大利半岛存在三种势力:拜占廷的、伦巴德的和教皇的势力。拜占廷实行的是皇帝教权主义的政策,在宗教问题上由皇帝做出决定,要求罗马必须服从皇帝规定的教义。但在伦巴德人侵略罗马时他又无力保护教皇。拜占廷的援助既然不能指靠,“教皇就开始寻求外国(法兰克人等)君主的保护。这就成了他们惯用的手段”。

从克洛维坂依天主教以来,法兰克历代国王都比信仰利乌斯派的其他“蛮族”国王更容易和教皇接近。七世纪末圣卜尼法斯等从英国到大陆传教,新建了一些主教区和修道院。因传教是在教皇主持下进行的,新的教会受罗马管辖。而圣卜尼法斯在高卢进行教会改革,召开宗教会议所作出的决定,都得到法兰克统治者的支持和批准。正是法兰克统治者与教会的密切合作,才促使教皇们脱离君士坦丁堡而求助于法兰克.人的保护。天主教势力在西欧的扩展及其自查理·马特以来所形成的政治实力,为建立统一的夭主教世界铺平了道路。

此后政教结合愈来愈密切。教皇扎恰里(741一752年)鉴于丕平急欲废翻墨罗温朝国王而自立,鼓蝎力予以支持。751年丕平的登极是由教皇派出代表在苏瓦桑为他加冕的,754年教皇斯提芬三世(752一757年)无力使伦巴德人离罗马,亲往法兰克求援。双方达成了协议。这一协议源于753年(或稍早)在罗马伪造的文件,即所谓《君士坦1一的思赐》。这一文件伪称,皇帝君士坦丁把拉特兰宫、罗马以及帝国的西部交给教皇塞尔维斯特(314一335年),自己则迁居帝国的东部。它承认教皇为教会首脑,皇帝被视为他的也从。事实上王平出迎斯提芬三世于庞蒂翁,让教皇乘马.而自己则徒步以示崇敬。教皇踢他以“罗马人贵族”的头衔。这样就使加洛林朝的君主成了罗马的保护者。

前文已经提及,丕平两次率军进入意大利迫l使伦巴德国王爱斯图夫投降,把夺自拜占廷的原拉文那总督区一的地方交给教皇及其继任者进行统治。于是出现了教皇国(756年6月)。当时拜占廷代表曾要求收回这一失地而遭到巫平拒一绝。他说,他来意大利是“出于爱圣彼得,而不是出于爱拜占廷皇帝之情”。

从教皇国的建立可以清楚地看到政教之间互相利用的关系。新的教皇国为了继续抗御伦巴德人以及反对内部的军事贵族而经需要王权的保护。当它重又遭受伦巴德人的威胁时,丕平的继位者查理于774年出兵把他们打败,自取伦巴德的王位,并确认“丕平献土”,甚至为教皇国又增加新的领土。

799年教皇立奥三世被罗马有势力的反对派囚禁而即将被废位工时,他逃往查理的朝廷,查理派人护送他回罗马并保障他的安全。翌年查理来到罗马,惩治了教皇的政敌。于是教皇于800年圣诞节在圣彼得教堂为查理加冕,在场的人把他称为“罗马人的皇帝“。

这一幕戏剧不仅反映出教皇权需要强有力君主的保护,而查理也更需要国家的天主教化来加强统治。他任命主教、修道院长并鼓励他们设立学校,培养帝国需要的官艺训练教士进行宗教宜传,使教会成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标签: 天主教教皇丕平献土

更多文章

  • 塔兰托战役:改变海战模式,航母时代的开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塔兰托战役,英国,意大利,塔兰托袭击战

    二战著名的塔兰托袭击战是二战期间的一次有重要影响的战役,是改变现代海战模式的一次战役。经此战役,意大利海军遭受巨大重创,已经基本丧失了对地中海的控制权,这对英国的海上运输船队减轻了不少压力。此战,英军出动了21架战斗机(投入攻击的战斗机实为20架),在短短六十五分钟时间里,击沉战列舰1艘,击伤战列舰

  • 英国突袭塔兰托:摧毁意大利海军主力(塔兰托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塔兰托战役,英国,意大利

    众所周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以六艘舰队航母为主力,用损失29架飞机的微小代价干净利落地击沉了美军四艘主力战列舰,并重创了另外四艘战列舰,可以说让让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元气大伤,这直接导致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美军在太平洋上都没有可以使用的主力舰,日本人也因此能够席卷东

  • 塔兰托战役什么时候发生的?塔兰托战役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塔兰托战役,英国,意大利

    塔兰托袭击战的发源是是二战期间的一次重要战役·1940年英国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对驻泊塔兰托的意大利舰队的突袭,使意大利舰队蒙受重大损失。顾名为塔兰托袭击战。战役准备塔兰托(Taranto)位于意大利靴形半岛的后跟,是意大利主要海军基地。英国海军要打击意大利舰队的有生力量,坎宁安上将决定利用舰载航空兵,

  • 卡诺莎之辱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卡诺莎之辱.神圣罗马帝国

    亨利恢复教籍保住帝位返回德国后,集中精力整治内部,平息以鲁道夫为首的诸侯反对派,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内部反抗势力逐一告灭。格列高利七世认识到情况有变,于1080年再次对亨利四世处以绝罚(破门律),开除其教籍。亨利亦再度宣布废黜教皇,并任命一名敌对教皇克莱芒三世,随即率大军挥戈南下进军罗马(1084年)

  • 卡诺莎之辱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卡诺莎之辱.神圣罗马帝国

    事态进一步恶化,格列高利准备北上与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诸侯会面,途径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城堡主人是托斯卡纳家族的玛蒂尔达女伯爵)。在这种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亨利四世被迫妥协。他再也无法顾及自己高贵的国王身份,于1077年1月,决定冒着严寒前往卡诺莎觐见教皇,恳求他撤回开出教籍的敕令。与他随行的还

  • 卡诺莎之辱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卡诺莎之辱.神圣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衰落之后,宗教人员的授权长期掌握在世俗君主手中。世俗君主利用教职的任命权,鬻卖神职, 将其封给忠诚的下属和家族成员,或者用各种手段把辖下的教区据为己有,从而获得巨大的收益。君主的领内出现大量具备一定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教区和修道院,它们逐渐形成重要的政治势力。这些现象导致罗马教廷的财产流失,道德

  • 播州之役发生的背景是什么?如何评价这场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播州之役,明朝

    播州之役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一场平叛,为万历三大征之一。南宋末年,蒙古军由云南挥师东进,直逼播州(今日遵义)。土官杨文动员军民伐木通道,在龙岩山修建营垒、关隘、城楼,储备粮草和军需,以求自保。宋亡后,杨氏又先后归附元、明王朝。在嘉靖之前,隶属四川的播州宣慰司一直与明王朝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明万历二十六年(

  • 揭秘:播州之役拖垮了明朝?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播州之役,明朝

    播州土司杨应龙的祖先在唐末的时候,就打败了南召时期的统治者,从而在这块地区割据统治,历经宋元两朝,基本上在当地形成了一股很牢靠的实力,不用想你也能知道,一个家族能在当地维持四百多年的统治,其实力也是相当牛了。可以说杨应龙一家既是强龙也是地头蛇,相当霸气。到了大明的建立,即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

  • “播州之役”一个传承700多年的望族被灭,过程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播州之役,明朝

    在明朝明万历(1573年~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王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被称为万历三大征。即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播州之役是三大征中最后一场,开始于万

  • 什么是麓川之役?麓川之役的背景及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麓川之役,明朝

    麓川之役,是明朝朝廷征伐云南麓川宣慰司思任发、思机发父子叛乱的四次战争。四次征讨分别发生於1439年(正统四年)、1441年(正统六年)、1442年(正统七年)、1448年(正统十三年),明朝经过连年征战,仍未彻底平息叛乱,最终以盟约形式结束;期间连续发动数十万人的进攻,致使大军疲惫、国库亏空,对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