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阿房宫的最后秘密:未被项羽烧毁因为根本没建成

阿房宫的最后秘密:未被项羽烧毁因为根本没建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441 更新时间:2023/12/31 4:00:07

阿房宫的最后秘密:未被项羽烧毁因为根本没建成,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阿房宫的最后秘密:未被项羽烧毁因为根本没建成

一座绝世宫殿建筑,承载了项羽二千多年的悲伤,以及文人墨客说不尽的激情与梦想。如今,考古学家终于找到了它的确切所在,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太多的谜题还是等这座宫殿完全露出地面才能找到答案。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阿房宫建于二千多年前的秦代。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每征服一国,就绘制该国宫室图,在秦国都城咸阳的渭水南岸仿造宫殿,称“六国宫殿”。相传当时共有宫室145种,著名的有信宫、甘泉宫、兴乐宫、长杨宫等宫殿。想当年,咸阳宫可谓殿宇林立,楼阁相属,曲廊幽径,花香景深。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征发刑徒七十余万人伐运四川、湖北等地的木材,开凿北山的石料,在渭河南上林苑中开始兴建更大规模的宫殿朝宫。

朝宫,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遗憾的是,由于工程过于浩大,阿房宫最终只是秦始皇心中的一座宫殿,他没能看到自己的宫殿落成。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东巡的路上,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传说中的仙岛,解开长生不老的秘密。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阿房宫,直到汉刘邦大军入关还没完工。楚霸王项羽率军入关后,移恨于物,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被纵火焚烧,化为灰烬。烽火台实为战国秦景观建筑遗址古都西安,曾是中国11个王朝的首都,虽然帝王们的叹息已湮没在历史之中,但其厚重的文化积淀仍无时无刻不在向世人传递着往昔风云之魅幻。公元2世纪,丝绸之路就是从西安出发,直达地中海东岸。欧洲人关于中国的第一印象都和西安有关。

西安市西去十余公里有一处自古遗留的夯土台,被世人长期认为是秦阿房宫烽火台(上林苑二号)遗址。烽火台是中国古代传递军情的建筑。因受限于古时通讯技术,在长城沿线和西北边疆,每隔一段距离,古人们就筑起一座烽火台。烽火台里装满柴草或点燃后容易冒烟的动物粪便,并派将士日夜驻守。若发现敌人入侵,就一个接一个地点起烽火报警,敌情很快会传到军事指挥区。

点放烽火的方法,白天和晚上不一样。晚上点放火叫烽,白天点放烟叫燧。点放烟火是有严格规定的,如果来的敌军不到1000人,就点放一支烟火,每增加1000个敌兵,就增加一支烟火。烟火的传递速度是相当快的。

那么,这座自古遗留的夯土台,究竟是不是烽火台呢?

2005年3至4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阿房宫考古工作队领队李毓芳率领考古人员对这一遗址进行了勘探和发掘。

李毓芳说,这个遗址出土的遗物仅限于一些板瓦、筒瓦的残片。板瓦片表面为细密交错的绳纹,筒瓦片表面均为细绳纹,内面为麻点纹,且泥条盘筑痕迹明显。不管是板瓦片还是筒瓦片,均制作粗糙。考古专家认定,其与上林苑一号遗址出土的板瓦、筒瓦相同。它建筑的时间要比阿房宫修建的时间早得多,与阿房宫没有任何关系。

她还说,该建筑遗址目前破坏严重,下部夯土台基东部和西部早已被挖掉,但仍可明显看出有每层厚57厘米的夯筑层。在残存建筑部有扰动过的础石,南部自底部向上1.4米处发现一未扰动过的础石,说明该建筑底部和中腰还应有建筑物。故该建筑应为高台宫殿建筑,其形制与咸阳宫一号宫殿相似,这也是战国建筑形式的一大特点。可惜如今顶部已被破坏殆尽,建筑物已无存。

“该建筑遗址应为战国秦上林苑的高台建筑遗址之一,与阿房宫的建筑没有任何关系,更不会是烽火台一类的建筑,是在秦统一以前建成的。烽火台乃军事报警设施,建在皇家公园里不合常规。”李毓芳说。秦王从未上天台祭天拜神从来都是古代帝王的重要仪式,相传上天台就是秦始皇于阿房宫中祭祀天神的地方。然而关于上天台(上林苑四号)遗址自古就有三种说法:一是秦始皇为观赏天文景观而建;二是说秦始皇为徐福而建秦始皇派徐福东渡为他寻找长生不老之药,数月未归,他十分着急,遂建此高台东望,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望福台;三是古代先民认为,五谷丰登、太平盛世均是天神、地神保佑,所以秦始皇定期率领朝臣祭祀天地,以祝祷大秦帝国物阜民丰、四海升平。

但无论出于何种说法,上天台一直与阿房宫神秘地联系着,亦不断催生着我们的想象。它的真相究竟如何?

为此,2005年4月至2006年12月,考古学家们对该遗址进行了勘探和发掘。经过对阿房宫前殿遗址东侧30多平方公里、前后近一年的考古调查、勘探与部分发掘,李毓芳发现,传说中的上天台遗址实际上是战国时期营建的上林苑中的一处宫殿建筑群。

她说,上天台遗址位于西安市未央区三桥镇阿房宫村南、赵家堡村东北,西距阿房宫前殿遗址500米,地面之上现在有一高大土台。其周长约310米,高约20米,当地人称为“始皇上天台”,是阿房宫遗址内最著名的建筑传说之一。20世纪40年代曾在这里挖过战壕;5070年代,当地农民在此取土及进行修筑梯田、大规模平整土地等农田基本建设(当年指挥部就设在遗址的土台之上,搞千亩平地大会战),因此该遗址受到严重破坏。

从该遗址出土的大量砖、板瓦、筒瓦和瓦当等建筑材料来看,它们沿袭了关中地区战国时代板瓦、筒瓦上流行的纹饰和工艺,即与战国秦上林苑一号建筑遗址出土的板瓦和筒瓦的制法、形制和纹饰相同。有学者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出土秦瓦的研究指出,“秦瓦纹饰变化较大,总的趋势是绳纹越来越粗,纹饰越来越草率,春秋时期无论是板瓦还是筒瓦均饰细密的纹饰,交叉的居多。”

历史学者魏效祖先生则明确提出,“战国朝代的秦瓦,瓦面都用细绳纹。”据此推断,该夯土台应为战国时代建筑遗存。

考古学家比较了战国朝代的邯郸赵王城宫城中的一号宫殿建筑遗址、燕下都东城的武阳台等大型宫殿建筑遗址、齐临淄城宫城的桓公台宫殿建筑遗址、湖北潜江龙湾楚国章华台高台宫殿基址群等,认定上天台建筑遗址中的夯筑土台属于战国时代流行的高台宫殿建筑。

历史曾载秦有五苑,但秦上林苑的范围,到宋代的学者已经很难说清楚了。然而,秦阿房宫前殿建于秦上林苑之中,这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是有明确记载的。《三辅黄图》又载:“汉上林苑,即秦之旧苑也。”汉代上林苑范围“东南至蓝田、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而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濒渭水而东,周袤三百里”。根据以上文献所说的范围,上天台遗址均在其中,它无疑是秦汉上林苑的一部分。

李毓芳说,考古发掘资料进一步说明,该遗址为战国朝代的高台建筑遗址,也就是说上林苑遗址在战国时代已经修建,这解决了长期以来关于秦都咸阳战国朝代是否已有上林苑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又使我们澄清了长期以来将该建筑遗址作为阿房宫上天台的讹传。磁石门不属于阿房宫的建筑磁石门(上林苑六号)建筑遗址在阿房宫前殿遗址东北2000米(位于三桥镇武警工程学院内)。相传当年秦始皇“累磁石为之”,故称磁石门。作为类似现代的安全检查门,它一是为了防止行刺者,在入门时以磁石的吸铁性能使隐甲怀刃者不能通过;二是为了向“四夷朝者”显示神奇,使其惊恐却步,不敢有异心,故亦曰却胡门。

为揭开关于磁石门神秘传说的真相,阿房宫考古队于2007年3月对该建筑遗址进行了勘探(密探)和试掘。

考古学家仔细考证了该遗址出土的大量板瓦和筒瓦的制作工艺,认定该遗址建筑的时代亦应为战国时期。在该建筑遗址中,还出土了很多表面为斜粗绳纹的板瓦和少量表面为中粗绳纹、内面为布纹的筒瓦,及纹饰较粗的瓦当残块等,这又说明了该建筑遗址同样沿用到了汉代(西汉前期)。

李毓芳介绍说,该建筑处于渭河以南秦国所建的皇家公园上林苑中,故它应为战国时期秦国上林苑中的一座高台宫殿建筑,而不是一座门址(没有门道遗迹和相关设施)。它建筑的时代比秦统一以后秦始皇所修建的阿房宫要早,故它不属于阿房宫的建筑。考古工作的这一重要发现,使我们澄清了长期以来将上林苑六号建筑遗址作为阿房宫磁石门遗址的讹传。项羽:我是被冤枉的许多年来,项羽火烧阿房宫几乎成了历史常识。《史记》上明确写着:“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唐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更是在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这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后,无限感慨地歌咏:“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如果项羽的大火真的持续燃烧了3个月,那么在阿房宫应该留下一些痕迹。考古学家们在离阿房宫遗址不远的咸阳宫遗址上就发现了大量的火烧痕迹。李毓芳介绍说,在咸阳宫的一号、二号、三号建筑遗址,都有被大火焚烧的痕迹,就是都把墙白烧成了红颜色。还有大量的木桩灰,还有因火太大把木桩烧成了硫渣,其他的建筑材料如瓦片也被火烧成了红颜色。

毫无疑问,如果经历过大火,阿房宫遗址也应该留存大量火烧的痕迹。李毓芳带领着她的考古队希望能够在阿房宫遗址上找到蛛丝马迹,但是工人们的探铲一次次地探下去,每一次带上来的只有夯土,没有火烧过的痕迹。在这之前的考古发现和阿房宫的传说还基本吻合,但是这一次,结果却截然不同了。

李毓芳说,除了东西部村庄覆压的地面以外,还在房屋和房屋之间的空地上,以及花池里、猪圈旁、厕所旁全都进行了钻探,一平方米5个钻孔,这么密集的钻探,都没有发现一处有火烧的痕迹。

难道这场轰动一时的大火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另一位专家赵志君加入进来,这位善于在显微镜下看世界的专家希望在自己的实验室里找到答案。他把从阿房宫遗址取得的土样带回了实验室。

赵志君说,假设阿房宫确实建成了,又被项羽一把火给烧了的话,那么在阿房宫的废墟上就应该形成一个很厚的灰烬层。这个灰烬层里肯定有很多没有完全烧尽的木炭,以及残留的非常细小的炭化的木屑。

赵志君首先把土壤颗粒完全分散开,然后配制一些重液,通过浮选的方法把土壤中不同比重的物质分离出来,轻的物体就会浮到液体的表面,而重的物质就沉到底层。炭化的木屑比重非常小,如果阿房宫真的经历过大火,那么土壤里包含的所有炭化木屑都会漂浮起来。

他说,若某个地方曾经发生过焚烧的事件,那么其地层土壤中所包含炭化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如果我们把这些颗粒制成一个显微芯片,就能看到成千上万个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炭化木屑,但是从采自阿房宫的土样来看,没有发现这个现象,顶多只能看到二三十个炭化木屑的个体。

赵志君的显微镜解开了一个谜团,却带来了新的问题:楚霸王项羽为什么在烧了咸阳宫之后,偏偏放过了规模更加雄伟的阿房宫呢?

要找出真相就必须找出更多的线索,李毓芳又顺利地找到了东墙、西墙、北墙,但是南墙却迟迟没有出现。这样宏伟的宫殿不可能只有三面墙。她勘探了所有的区域,却只在夯土台的南侧发现了路土的痕迹一个大胆的想法慢慢浮现在李毓芳的头脑里:秦始皇的阿房宫从来就没有建成过!

李毓芳根据自己的考古结果给出了惊人的解释。这个解释结束了那些流传千年的阿房宫传说阿房宫的建设只是完成了地基,它最终没有全部建成。实际上,70万人的劳力在4年的时间里也只是完成了一座夯土台基,而余下的那些设计精妙的建筑最终没有付诸实施。

现在,从考古发现来看,阿房宫永远留在了秦始皇的梦幻之中。这座传说中壮美的宫殿并没有被项羽焚毁那是因为它从来就没有建成过。而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的阿房宫大火也是杜撰出来的。

今尔叹息,将欲谁怨?夯土台基和三面墙的遗迹,就是如今阿房宫仅存的一切。

推荐阅读:

绿豆汤的功效与作用,绿豆汤的营养和价值

沮丧的反义词是什么?沮丧的近义词是什么?

镇定的反义词是什么?镇定的意思是什么?镇定的近义词是什么?

标签: 阿房宫

更多文章

  • 探寻历史真相:揭秦始皇陵十二大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谜团

    探寻历史真相:揭秦始皇陵十二大谜团,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公元前259年中国农历正月,一个长相并不特殊的男婴在赵国邯郸降生了。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国的创立者秦始皇。在西方人眼里他是中国的拿破仑。他13岁就继承了秦国国君的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

  • 雍齿简介,雍齿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是怎么

    雍齿简介,雍齿是怎么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雍齿简介,雍齿是怎么死的?雍齿(?——公元前192年),沛县人,刘邦的同乡,《史记》上记载他“出身豪强”,实际上就是一个游手好闲的小混混。秦末汉初泗水郡沛县人。原为沛县世族。那么雍齿简介,雍齿是怎么死的?下面就由天气网万年历频道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解

  • 秦始皇焚书坑儒读史感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焚书坑儒

    秦始皇焚书坑儒读史感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秦朝建立。由于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严重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前213年,丞相李斯上书说:从前各诸侯相争,都用丰厚的待遇吸引宦游的士人。现在天下安定,法令统一

  • 中国第一个废后薄皇后简介 薄皇后为何被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皇后

    中国第一个废后薄皇后简介薄皇后为何被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中国第一个废后薄皇后简介薄皇后为何被废?秦始皇首创“皇帝”,并规定了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的后妃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吕雉十分幸运地成为了古代首个皇后,而另一个不走运的女人薄皇后却不幸成为了古代首个被废的皇后。薄皇后到底是谁?她为何遭到废黜

  • 荆轲刺秦王:督亢图穷匕首见 秦王绕殿呼且逃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王

    荆轲刺秦王:督亢图穷匕首见秦王绕殿呼且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公元前227年的一天,咸阳宫中格外喜庆。秦王嬴政换上了正装,喜气洋洋,用最隆重的九宾礼(由九位迎宾赞礼的官员延引上殿),迎接即将到来的两位使者(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这两一位使者带来了秦王嬴政梦寐以求的觐见大礼。但是,喜

  • 秦朝军队的远程武器:劲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朝

    秦朝军队的远程武器:劲弩,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朝军队的远程武器:劲弩装备有大量先进的远射武器。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土情况表明,不论步兵、骑兵或车兵,都装备有大量的弓、弩、箭。规模宏大的一号俑坑,每个步兵都“背负矢箙,手持弓努”;二号俑坑还专门有一个弩兵队列。骑兵的武器不

  • 秦朝过早夭折皆因龙脉被挖?蒙氏一族另真相迷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朝

    就在前几年成龙和韩国女演员金喜善一同主演的电影《神话》曾经感动过许多人,电影中身为秦始皇身边的重要将帅蒙毅和高丽公主的爱情故事让人潸然泪下,也把蒙毅这个历史人物展现在观众面前。蒙毅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秦始皇身边的上卿,和哥哥蒙恬一起,一文一武辅佐秦王。可以说,蒙氏家族是秦王统一天下必不可

  • 兵马俑真正的主人竟不是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兵马俑

    兵马俑真正的主人竟不是秦始皇?,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兵马俑真正的主人不是秦始皇?1974年,西安临潼县西杨村发现了一座举世罕见的秦代兵马俑坑。经过专家们的仔细勘探和研究,认定俑坑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而俑坑中这些按照真人大小塑造的陶俑正是当年跟随秦始皇征战四方、统一六国的神勇之军。然而,一个叫陈

  • 复仇者赵高,他费尽心思整垮大秦王朝只为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朝

    复仇者赵高,他费尽心思整垮大秦王朝只为报仇,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一、沦为俘虏,励志报仇赵高出生于赵国,是赵国贵族的后代,可以说生活上无忧无虑,可惜好景不长,公元前228年,秦兵灭掉赵国,赵国的王公大臣及贵族也都沦为俘虏,赵高也不例外。从此,赵高结束了他的悠闲生活,过上了备受折磨的囚徒生活。终于

  • 秦始皇焚书坑儒 孔子后裔将书籍藏家中夹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孔子

    秦始皇焚书坑儒孔子后裔将书籍藏家中夹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始皇焚书坑儒孔子后裔将书籍藏家中夹壁国学摘要读国学长心眼魏人陈馀谓孔鲋曰:“秦将灭先王之籍,而子为书籍之主,其危哉!”子鱼曰:“吾为无用之学,知吾者惟友。秦非吾友,吾何危哉!吾将藏之以待其求;求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