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闲散的、 残缺的、心血来潮的历史碎片系列

闲散的、 残缺的、心血来潮的历史碎片系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161 更新时间:2023/12/4 16:45:25

《乱世》

寒声猎猎戍旗风,

独倚危栏怅惘中。

万里山川唐土地,

千年魂魄晋英雄。

离心不忍听边马,

往事应须问塞鸿。

好脱儒冠从校尉,

一枝长戟六钧弓。

西晋的八王之乱,那他喵的是沸腾粥锅里咕嘟嘟,比狗咬狗一嘴毛还滥的情形。之后匈奴刘渊来了,自从汉武那时节将匈奴北撵后,匈奴们可算盼到救世主了。刘渊建了匈奴汉国,史称“后汉”,追认刘禅为先祖(就是那不思蜀的阿斗)

刘渊后来从乱军中提拔了石勒,石勒是奴隶,当年被人口贩子拷着翻过太行山,这样的人,苦其了心志,空乏了其身后,理所当然能够蔑视一切困难,创下赫赫功业,他后来和本朝太祖泽被东方一样,选择了山贼这有前途的职业,再后来投靠了刘渊。

刘渊生前从戎旅中提拔石勒,两个汉子惺惺相惜,很能引起男人向的感动,石勒也确实知恩图报,金戈铁马,为后汉打下了诺大江山,可刘渊死后,石勒便要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鸟,建立了“前赵”。

石勒死后,石虎当政,这可是个狠角儿,他杀人根本不需要“莫须有”的借词,想杀就杀,灭了后汉,将匈奴刘氏喀嚓得七八八了。

石勒,石虎是羯(音jie)族,这一民族现在已经灭迹或者说融入了中华大熔炉。现世报,报得快,石虎死后,大将石闵(后改名冉闵,他是汉人)叛变,灭了羯族这整整一个民族,(瀑布汗,现在不少右翼论坛颇推崇此公,大有在冉将军旗下,东渡的愿望。当然,这又引用了另一个“北渡,北渡”的典了。),杀了几十万人,彻底将羯这民族从中华民族之林捻了。

冉闵,建立“后赵”,他这人很怪,脾气不好,对手下将领薄情寡恩,但对士兵、百姓却非常好,爱兵如子,而且他这人非常勇猛,左手提刀,右手握朔,胯下火炭一样的红马,有若天神,(正史有载),当时敌人见了以为是“西楚霸王项羽转世”,可知其勇。

冉闵也很残忍了些,不过乱世也可理解,而且,他的部队战斗力很强,但最后,他还是败了,他败在,十六国第一名将慕容恪(音ke)手中。(鼓掌,鼓掌,姑苏慕容公子的祖宗登场)

这里多说一句,北乔峰,南慕容的慕容公子,其实仅仅是艺术虚构形象,他绝对不是大燕的子孙,道理很简单,因为慕容一家,后来也是被灭族了的。在十六国乱世中,大到民族,小到一姓(其实一姓也不小,动则成千上万人),被灭族是常见的事。

慕容恪是前燕大将,丞相,国之顶梁,此人文韬武略,十五岁(还他喵是虚岁,实际上就是14岁,咱们现在的初中生,也就是啶真嗣驾驶初号机的年龄),以七千之兵大破十万大兵。十七岁的时候率军远征高丽,将高丽棒子们彻底撵出中国,当然,这另一方面也将朝鲜半岛彻底分离出中原(谁叫当时根本没人重视朝鲜半岛呢,搞得今天泡菜片横行,我恨泡菜片,拒绝大长今)

慕容恪领兵很有点意思,前燕是鲜卑,用教科书的话来说,他们正经历着由原始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的跨时代进化,所以,人们普遍文化不高,武将们拼刀子狠,但也骜难驯。慕容恪率兵非常独特,他的做法就是对部下放纵,包庇。没错,他爱护短。部下犯错,他一律老母鸡似的护着,但同时他又会自责,罚俸一年,自贬几级之类。结果,部下大愧,为了维护慕容恪的威信,个个洁身自好,律己甚严,生怕给古今难遇的好领导抹黑。

慕容恪一生不败,数次挽狂澜于将摧,在与冉闵一战中,他出奇招,将战马用铁链系上,组成牢不可破的连环阵,将冉闵一举而擒。(可能后来的兀术便是学了这招吧)。慕容恪出将入相,政治方面也很在行,将前燕搞得有声有色,成为最有潜力的国家。但是,天才政治的必然命运,就是随着天才毙命,一切便如那天上浮云了。

慕容恪一死,前燕也衰弱了,前秦的辉煌期来了。

氐族苻坚建立了“前秦”,没错,就是那个淝水之战,创造了不少成语,如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前秦。以前中学历史课上,一来上课不听讲是习惯,二来教科书对这段历史所焉不详,所以,印象里觉得这苻坚肯定一傻冒,可现在觉得根本不是这回事,可见,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杜绝了文盲产生的同时,也制造了不少一知半解还到处拽的小P孩啊。

无论是以现在的眼光,还是乱世的眼光来看,苻坚都是绝对的异类,因为他崛起太快,跌倒太快,生也忽焉,亡也忽焉,不可思议。他有着独特的个人魅力,领导魅力,是如果写小说让大男人也掉泪的主儿。

柏杨也评价苻坚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他的败亡并不影响他取得的成绩。苻坚对中国历史做的最大的贡献就是打出了今后一千多年华夏版图。虽然后世子孙不肖,把海棠花删减成了公鸡,让李白成了苏联人,但这个华夏基本版图,却是由前秦一直保留到我大清的。

苻坚很有人格魅力,虽然最后他,败了。但是,不可磨灭的,不能以成败论英雄的,他是那个时代,甚至可以说历史上少见的“仁君”,仁慈的过分的

要说苻坚,就不能不说王猛,这个十六国第一谋士。这一君一相,黄金搭档,相得益彰,将前秦打造成了空前大帝国,虽然这帝国崩溃了。

王猛这人很有点儿意思,爱读书,不喜欢说话,比较邋遢,不拘小节,神经比较大条,很引人非议,而且混得也不行,三十多岁的人了,常被邻里说是非,是比较典型的失意文人形象,和现在不少自比才子,刚迈出大学校门,却没考上研,也没找到工作的年轻人一个德行儿。当然,与现今这些通才教育出来的书呆不同,王猛是择主而事,也就是他看不起的领导,他还不愿跟呢。有一次有个当官儿的,觉得他是潜力股,想投资,结果,王猛抬脚丫子跑了,直到碰到苻坚,他才肯真正出来经世济时。

苻坚是绝对地信任王猛,这种信任是可媲美GCD人相信GCZY一定会实现那种信任的。(当然,这GCD员是特指建政前的GCD员)。氐族虽然是老少边穷出身的,但对东晋的“门阀”之风很是艳羡,所以,贵族横行乡里,鱼肉村民的事也常有,王猛便捅了这马蜂窝,杀了不少腐败的既得利益者,苻坚力排众议,来了个乾纲独断,坚决支持王猛,于是前秦法治施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普法效果好得出奇)。后来又有重臣骂王猛,其实也没怎么着,应该属于在野党的政治意见。苻坚懒得和手下大鸣大放大辩论,直接将其砍头了事。王猛一年五升,位极人臣,苻坚言听计从,恐怕信王猛比信自己还多。

……

苻坚之宽宏、包容与仁义实乃旷古罕见,前秦当年的规模和唐初期很像,民族大杂烩,苻坚才略也许比李世民稍逊,但论到人格魅力,宽广的男儿胸襟,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李三公子望尘莫及也。

比喜欢上一个姑娘来得更迅速,我发现我已经很喜欢苻坚了,苻坚与王猛,苻坚与慕容垂(慕容恪的弟弟,后来复兴鲜卑,建立后燕的又一明将明君),苻坚与淝水之战,很多有趣有感,可思可叹的故事……EN,大概穷其万言,也难说个大概吧。

苻坚真的是很有魅力的男人,虽然他有点犯傻,虽然他的帝国土崩瓦解,但是,他是值得为其拼命的人。中国九成的朝代败于腐败,而前秦就是那例外的一成,中国的君主在国破家亡后,有老百姓(不是愚忠士大夫官员)愿意陪同赴死的,仅苻坚一人。苻坚是有着天生乐观英雄主义的人,他相信别人,充满理想,身上充满了清新的活力,闪发着结束乱世的光芒。

从势力论,前秦势力空前,统一北中国,只留下奄奄一息的柔弱东晋,和宋初只剩个李后主的格局很像。论及民心,仁者之师,老百姓衷心拥戴,前秦在苻坚和王猛手下欣欣向荣,老百姓莫不盼着大一统,结束乱世。论将才,手下谋臣,名将罗列,人才济济,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吧,可以比做解放战争时的GCD那般精兵强将,可以比做银河帝国莱因哈特那般空前阵容:慕容垂(后燕)、姚苌(西秦)、吕光(西凉)……多少后来的开国之主,也曾在苻坚鞍前效命(当然这也是苻坚失败的原因之一)

苻坚之得,在于其人,苻坚之失,也在于人,还有,大约就是不可捉摸之命运吧。苻坚身上有着几乎如小说男主人公一般的可贵品质,胸襟坦荡,仁义诚心,充满梦想,积极进取,闪现着乐观的大无谓英雄主义精神。(我想说,这亚尔斯兰几乎和苻坚是一模一样的啊,可惜小说与历史截然两个结局……当然,田中后来拖稿长达10+年,也许就是无意间看了苻坚,意兴阑珊)

苻坚死后,其实人才辈出,乱世更乱。

慕容垂复兴鲜卑,建后燕。

姚苌老狐狸建立后秦,横行凉州。

将游击骑兵战发扬到颠峰的赫连勃勃建立胡夏,无人能敌。

悄然兴起,参合坡坑杀降卒四万,灭掉后燕的北魏,拓拔(王圭)。

英雄,暴军,能将,悍帅,乱世争雄,让人咬牙扼腕,击节而叹,长夜而歌啊。

万里山川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尽是读书人。

《女人啥味道》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人。乱世温情或者乱世佳人的故事多半是后世的文字工作者没钱买泡面了,于是即兴创作。当然,一两桩真挚的乱世情还是有可能发生的,但其几率相当于现在忙碌的都市人学雷锋树新风,是可以上社会新闻版的。

乱世的准则是腕力,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野心的男人与腕力的男人们比较适合世道,温情的女人和柔弱的女人在乱世中,哎,长得恐龙的也许还有普通女性的幸福,长得如花的女人就自求多福好了当然,其实古代女性无论长得是校花还是笑话,其实都是附属品罢了。

两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虽然承接三国乱世而来,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国只是内战,曹操降伏乌桓后,外敌澄清,而五胡入华,给沉闷的中华帝国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也带来了连绵的战乱。中华民族就是在一次又一次与外来民族的铁血交流中壮大存续的。

金戈长弓,肃杀铁马,红颜哪有什么好命来薄命,无非是*命罢了。没有一技之能,缺乏生存能力的女性,除了作为势力者的物品,是无法生存的。而养宠的贵族,就此而言,实际上是庇护乱世女性的大树。这很无奈,这就是事实,对于历史,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不能以现时人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来看待历史现象,应该以历史背景为依托。

比如晋武帝灭吴以后,喜欢剥皮的孙

原来的晋后宫和新来的吴后宫,多少思春少女,可诺大的皇宫,健全的男人仅一个,比到食堂排队买馒头那是难多了,再加上武帝很有幽默感的羊拉随机式抽奖,一夜风流不是那么容易的。

精明的宫女投机,将羊爱吃的盐洒在门前,引诱贪吃羊以及随羊而来的

然而

爱情,在现在是男女纯洁交往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在乱世中,却是传奇小说才有的事情。

西晋好日子不长,没多久八王之乱,一大群无能无德的男人将国家搞得污七八糟。这段乱世与三国的群雄争战相差甚远,只是一群蠢笨的皇族斗欧闹剧。当然,老百姓是没心思看闹剧,笑不出来的。山河破碎,生灵涂碳。

有名的绿珠就是在这时候死的。如比尔·盖茨一般富有的石祟得罪了某王爷,绿珠随之殉节,死时似乎不到二十岁。她为将她当玩物看待的石祟而死,却名垂千古,绿珠妹妹如果知道会怎么想呢?

八王之乱越来越乱,八王你方唱罢我登场,削尖脑袋想露一小脸。

公元304年,成都王占领洛阳,他的暴政残于任何一个混蛋王。他将祖上后宫一万多宫女当人情让一个叫张方的将领抢去。既然给了奖赏,张方也就带着这么多女人走人。从洛阳到长安,浩浩荡荡的妇女队伍可不是容易维持的事。给养撇开不谈,单是让没见过市面的弱女子在焦土中行军就不可想象。张方不是能将更不是仁将,他没有组织红色娘子军的打算,将漂亮的女性选为军*以后,剩下的女人,他当作军粮,一路杀一路吃,吃到长安。可怜如花美眷,运气好的羞辱求存,运气差的就被当猪肉剐了。

吃人肉,而且吃女人肉,这种地狱般的景象大概就是乱世特产吧。

当然,并不是人人都像张方这么****,中原大地纷乱,鲜卑人也来捞好处,他们抢了很多中原女性,后来回去的时候,这些女性被禁止带走。鲜卑人很干脆,直接把八千多妇女在易水旁淹死了事。

其实,在乱世中,被军队俘虏的百姓,下场一般而言是死亡,也并不独为女性特享。只是男性还可作为奴隶,士兵等活命机会,而女性实在是包袱,还是杀了干净。

然而,就算是相对的和平时期,如若遇上比较混蛋的

五胡入主中原后,国家林立,开国

石勒建后赵,然后是石虎,石虎出名的残暴,然则不过是打仗残暴,他儿子石遂却青胜于蓝,唯有变态二字形容而已。夜里跑出来扮演盗贼绑架大臣,当着他们的面*淫他们的妻妾。在自己府上闲着无聊的时候就带着刀乱窜,碰到自己的侍女就把她的头砍下来,擦干净血放到盘子里面做成工艺品和部下观赏。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恶魔竟然笃信佛教,他养了一大群尼姑,碰到漂亮的就先和她交配,然后就把这个倒霉的尼姑身上的肉割下来和牛羊肉混着煮,还把这种食品赏赐给部将吃,让他们猜测是什么原料做的。

可以想象在这位太子的后宫中作宫女是以何种心情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的。

后赵后来为冉魏所灭,不过叛变的冉闵也被前燕灭却。当冉闵打败仗的消息传回来的时候,他的败家子手足无措,首都邺城没有基本的战时储备,发生饥荒。士兵要守城,不能饿肚子,该女人倒霉,到处杀女人为食。

而生命,是最宝贵的。那些连被强*求存也不得的女性,被活活烹食的女性,不正是对这乱世的最凄厉控诉么?

乱世在继续,暴君也继续。

前秦在苻坚上台前情况并不好,苻坚之前是苻生,这位独眼的残疾皇帝,也许自卑爆发了强烈的心理变态。

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是,当你的身边有一个强烈自卑的人,奉劝各同学还是不要惹的好。

苻生的变态得很有创意,他喜欢把囚犯的脸皮剥下来,然后命令这些没有脸的人唱歌跳舞。又让宫女和太监性交,和大臣们观看他们如何表演,还命令宫女和活羊性交,看看能不能生下小羊。凡是不服从的宫女或囚犯就亲自动手施以他发明的砍腿、挖子宫、锯脑袋、钻头等奇怪的刑罚。

宫女往往是暴君凌虐的首选。如此来看,唐玄宗时候的白头宫女可要幸福百倍了。

翻翻历史,乱世的士兵,平世的昏君,这两个交替出现的怪物,在中国历史上代代相继,吞噬着多少女性的命运。

千军万马避白袍读《奔流》+《犹记白马啸西风》有感

我知道很多人对陈庆之的战绩存疑,我知道很多人对陈庆之有着不可理喻的狂热崇拜。我就是后者,喜欢他,因为喜欢:那个时代有着那样的人。

用我的话来介绍陈庆之,我就会用这样的语句:历史的,真实的杨威利。(尽管这是不准确的,尽管“奔流”是在“银英”之后)

详细点吧,南北朝时期的名将,却勇无飙马之力,文是书童出身。古代自然不可能有法拉利飚着拉风,那么骑术精湛的人对于骑兵来说,应该是勇猛的表现吧而陈庆之只是勉强不摔下马来而已,至于武力……汗……我们还是不要谈陈的武力好了,这和杨脖子以下无用简直一个德行。

我国历史上的“军神”人选,不少看法是关羽和岳飞两位。砍马腿的岳飞,我倒还是喜欢的,对于关二爷么,倒是港台地区道上混的兄弟更崇拜一些,起道理就和义和团信菩提老祖,信王母娘娘,甚至信净坛使者是同一个道理。

统治阶级宣扬“军神”以彰忠诚,普及开来是自清朝始,这也是为什么关羽这厮要比岳元帅岳爷爷名声大的原因。说穿了很简单:清朝的祖宗是女真,努尔哈赤就是受不了压迫而奋起反抗的边远苦寒之地,建州女真一贫民。而这女真一族就是被岳爷爷强*的死去活来的种族呀。

我不是考证学者,对陈庆之的战绩,我宁愿相信为真,既然历史没有定论,那么为什么不能信真呢?那样拉风的男子,那样的年代,那样的男人,历史英雄浪漫主义的血沸腾了全身,潮吹一般涌动的奔流在心间。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翻译过来是这样,随便您是清华还是北大毕业,或者是海归而且还是牛津枪剑桥派,在陈庆之这一寒门出生,从五流垃圾大学混过来,英语奇差,没有高薪失业在家的人面前,还是自个儿闪人了吧。用今天的目光来看就是这样,无论你多么多么豪勇的大将,和陈敌上,还是一边凉快去吧。

陈庆之,一生几乎未逢败绩,(天灾的不算),光这一点他就可以了不起又不得了,然则,陈的未偿败绩,非是一辈子只打一次仗,所以胜率百分百的不败,而是身经百战,且几乎场场都是以少胜多。这个少有多少呢,七千骑兵,从南朝打到北朝,兵行千里,攻下洛阳,巨战连连,且敌方数以十万计。

是的,你没听错,就是只有七千,长途跋涉,一路进袭,不但完胜,而且几乎没有损兵…………除了说神仙,我们还有什么话说咧。具体的描述可以看很不错的一篇文章《犹记白马啸西风》,还有田中芳树老师的作品《奔流》。田中大神的历史小说还算比较真实。

现在就《粱书》上的相关章节。翻来谈谈,碎嘴两句。

-----------开始翻译的分割线-----------

大通初,魏北海王元颢以本朝大乱,自拔来降,求立为魏主。

(南北朝乱世,南人一向孱弱,而勇猛的北人经常对掐,所以有点反叛的事情很正常。于是,魏的一个王爷反抗当今皇上,极其没有节操地向南人求助。)

高祖纳之,以庆之为假节、飚勇将军,送元颢还北。(箫衍,陈庆之的主子。对于这个人,我只是想说,不厚道啊,陈庆之没摊上一个好领导啊。就如同现今我们对领导上的看法一样,“领导上不厚道啊”。这个时候,他摆明了是敷衍那个北地来的什么贵族,只封陈为什么“飚勇”不入流武将封号,其职位相当一个政府部门里的计生委,公司里的办公室主任,都是表面光鲜的赝货并且“假节”,就是代理,就是副书记,副市长,二把手,觉悟还有待提高的人。)

颢于涣水即魏帝号,授庆之使持节、镇北将军、护军、前军大都督,发自铚县,进拔荥城,遂至睢阳。(这家伙想做

魏将丘大千有众七万,分筑九城以相拒。庆之攻之,自旦至申,陷其三垒,大千乃降。(好了,七千对七万,一比十。七万众建九城相拒,听上去蛮威风,可属于唬人的玩意儿。因为分兵这种“聪明”事往往是历史上以少胜多战役的前奏曲。

当然,假如是现代人的话,在十倍敌人面前,大多恐怕会顺了吧现今的男人们,做华丽逆天强者的越来越少,大多是顺了吧自从洗衣粉发明以来,据说是杀精的,据科学说是,对精子的活跃有抑制作用,据研究说是现代人比古代人,至少男性的生育能力是他喵的大大降低了。好在陈庆之那个时候,洗衣服还是用棒槌,不要宝洁士于是,豪快地日下三城。赞)

时魏征东将军济阴王元晖业率羽林庶子二万人来救梁、宋,进屯考城,城四面萦水,守备严固。庆之命浮水筑垒,攻陷其城,生擒晖业,获租车七千八百辆。(又有不怕死的来了,照理说,七千战七万以后应该是残兵败将,就好比女性做姑娘的时候,娇滴滴的要嫁身价或者文化过百万的光辉男,而离婚再续,就得去婚姻介绍所,再不济只得靠父母亲朋介绍那个时候更多的是讲相称而不是感情。而所谓的相称,用纯动物的话来说就是配种。…………就好比如今芳龄二十多好比一朵花般的大学生们,不少已经流行相亲了……寒……无语。而陈这本应是老姑娘再进门的面目,却利索的将自以为是缩头水后的什么王,豪快地浮水筑垒给灭了)

仍趋大梁,望旗归款。颢进庆之卫将军、徐州刺史、武都公。仍率众而西。(切,真不知道那个假

魏左仆射杨昱、西阿王元庆、抚军将军元显恭率御仗羽林宗子庶子众凡七万,据荥阳拒颢。兵既精强,城又险固,庆之攻未能拔。(陈暂时失利,但是请想想,陈始终只有七千兵而已。没有红色影片中常见的农村老大娘送独子来参军)

魏将元天穆大军复将至,先遣其骠骑将军尔硃吐没儿领胡骑五千,骑将鲁安领夏州步骑九千,援杨昱;又遣右仆射尔硃世隆、西荆州刺史王罴骑一万,据虎牢。天穆、吐没儿前后继至,旗鼓相望。(看仔细了,先锋队有胡骑五千。胡骑是什么就是游牧民族的精锐骑兵,那些生在马上死在马上的飚悍蛮子。接下来,又来了个九千,再,一万。还有,援军。四方包围,关起门来打狗,摁住笼子抓鸡。)

时荥阳未拔,士众皆恐,庆之乃解鞍秣马,宣喻众曰:“吾至此以来,屠城略地,实为不少;君等杀人父兄,略人子女,又为无算。天穆之众,并是仇雠。我等才有七千,虏众三十余万,今日之事,义不图存。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是人没有不怕的,庆之攻城未果的情况下,在城外被人团团围住。他区区七千兵力没有补给,没有援军在这场战争中,能活着就他喵的是一辈子信佛的善果了。)

陈对手下的人说:

我们到现在为止,一路上打了好多城了意思是说战果辉煌,兄弟们都是好样的,了不起。

你们杀人老爸,灭人儿女,数不胜数你们做的罪不小哇,你们杀的人也是有亲人的,你们对不起他们。天下的人,差不多都是你们的仇人。

我军只有七千,敌人三十多万。今天,兄弟们就不要想什么活不活的事情了,该死就得死道理讲明白,哥几个都不是糊涂蛋,七千被三十万团团包围,也该觉悟了。该买保险的买保险,该给老婆留话的留话……还没老婆的人,也就不要哭了,反正老婆大人也不是什么美丽的不得了的东西……自然这是吃不到葡萄的安慰话。

面对骑兵大部队,就像如今面临坦克师一般,在平原上争胜那是自个儿找批评。我们现在必须赶在敌人合围之前,将城池攻下,请大家相信我,就当自己死了一般,我们,为了萧主席,为了梁国的MM们,冲啊。

骑兵的威力就在于冲锋,区区七千兵力,决不能和人对冲找死。惟有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抢城才是唯一活路。于是陈冷静判断,使用说服技能,狂加士气值,对士兵做战前动员。后来的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讲,以及斯大林在红场呼吁,都和陈的话是一样的道理。先给大家讲明出路,然后甩开膀子干架,他娘咧,几大就几大,硬顶上。

一鼓悉使登城,壮士东阳宋景休、义兴鱼天愍逾堞而入,遂克之。(一鼓作气打下城,当然,也许运气是有点好。东阳猛男叫宋景休的,和义兴强人叫鱼天愍的第一个冲下城。)

俄而魏阵外合,庆之率骑三千背城逆战,大破之,鲁安于阵乞降,元天穆、尔硃吐没儿单骑获免。(接着,陈庆之在城下与敌人叫战,庆之率三千超级无敌****勇男,和三十万大军交战。并且,大破之。敌人腿慢的投降,腿快的人一匹马拉开了风狂跑“呀呀,风紧,扯呼,扯呼”。陈打下城后,没有死守。这是对的,请想想,没有援军,没有补给,如果防守孤城,死守只有一死而已。庆之勇敢并且理智也说不上什么理智了三千死士,孤注一掷,背城而战……总之,他喵的就是神仙,三千不但打胜,还是大破,不但大破,而且七千并战后几乎无损。)

以上就是陈最精彩的攻陷洛阳一战。

陈庆之。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如果你看了《奔流》的话,你会明白我在说什么的,如果你也喜欢陈庆这,我会很高兴。

唐史演义(少年版)

第一回隋末唐初的英雄们

关键词:隋炀帝远征高丽唐国公李渊李世民

唐国公李渊

就史论史,即唐叙唐。唐历经十四个朝代,共二百九十年,根据其兴衰之由可简略分为三段,首先是红颜祸水,其实是阉宦乱政,最后是藩镇覆邦,三祸的根源,起于

唐朝开国之主姓李名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为西凉武昭王李暠七世孙。李渊不但远祖来头很大,更幸运的是远祖下边的若干代祖先都在自己的朝代兢兢业业很有作为。李渊的爷爷叫李嗣,劳苦功高,死了后被封为唐国公。

唐国公的位子传到李渊的老爸李闼手里的时候,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仅仅位尊禄显,不单单是国家高级公务员,最为关键的:是李闼的妻子李渊的老妈姓独孤,与隋文帝的独孤皇后乃是同一个爸妈生的亲姐妹。李闼也就是

隋文帝的小侄儿李渊不久出生了,长得极富创意,体具三乳,日角龙庭。很能满足隋文帝的猎奇心理,于是,

李闼死了后,李渊袭爵唐国公,并出任谯陇二州刺史,到隋炀帝的时候,又升为太守,官运很得劲儿。不过太平官不长久,后来隋炀帝征辽东,发兵高句丽的时候,李渊被派遣负责后勤。谁知道隋朝老丞相杨素的儿子杨玄感造反,趁老虎不在家,赶紧当大王。李渊一边防守反兵,一边急忙与领导上通气,在镇压叛乱的活动中,大大得分,名气开始见涨。

隋炀帝是历史有名的暴君,弄得国家民不聊生,他还很多疑,听信谣言,认为姓李的大将会造反,准备拿李渊开刀。李渊没办法,只得学个乌龟招,表面上装着脸上黄黄的病容,私底下拼命地向

隋炀帝也就是一时心血来潮,平日里忙着左拥右抱北燕南莺,懒得深究,看李渊态度还好,再念着表兄表弟,也就放了他一马。不过从此,李渊对领导上算是寒心了。

隋炀帝三次远征高丽失败,其后下江南,盖楼台,劳民伤财,国力大损,那年头全国治安很不好,盗匪如草,李渊授命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到处上演剿匪记,兵力越练越强,名声越来越大。

李世民的大志

隋炀帝在某次北巡途中,被大队突厥兵截住了,领头的大佬叫做始毕可汗,是个狠角色,要绑架

隋炀帝真急了,没辙儿了,只好传檄天下,勒令勤王。

乱世出英雄,英雄出少年,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一个英俊武勇的少年横空出世了,他就是李渊的次子李世民,他才是真正开创大唐江山,博得大唐盛世的不世君王。

李世民刚出生的时候,有个算命的跑来对李渊说:“呵呀,这孩子不得了,龙凤呈姿,天日露表,将来是个骑在人民头上的人,不,是个济世安民的人。”李渊很相信这恭维,于是从“济世安民”中取字给儿子的作名儿。李世民十多岁的时候,小小年纪却博览群书,古今兵法,烂熟心中,而且仗义勇敢,交游广阔,真是个皇图霸业笑谈中的奇少年。

正好隋炀帝传檄天下,李世民收到表叔的求救信,便来到屯卫将军云定兴处,投身军营。云定兴很看重李世民,与他商讨军机。李世民献了个疑兵计:“始毕倾国前来,围攻天子,必谓我仓猝不能赴援,因敢猖獗至此。为我军计,应大张军容,布设旌旗数十里,连续不绝,就使到了夜间,亦必鸣钲击鼓,互相哗应。始毕闻我大举。必疑是援兵齐集,望风遁去了。”

计出令行,突厥头子玩心计不入流,害怕上当,于是解围去了,隋炀帝遂得救。但隋炀帝很不厚道,一年过去了,对出了大力的小侄却一点表示都没有,李世民感到纯洁的心灵受到了无情的伤害,更痛恨隋炀帝滥杀谏官,花天酒地的腐败生活作风,于是归去,四处游历,结交豪杰英雄,广泛认识各界人才,为日后储备人力资源。

这时候,李渊已升官为太原太守,李世民跟随老爸到任不久,一民间流寇叫甄翟儿的,不识好歹来攻太原。李渊大意率兵深入重围,李世民提弓跃马,仅率数十骑,救出老爸,杀退盗匪,两兵合一,顺势夹击,绝地大反攻,杀得贼人尸横遍野,血流盈渠。

于是父子俩在太原扎下根来。时间过了一年,朝政日坏,隋炀帝陷于脂粉阵温柔乡中不得自拔,四方草头王蜂起,把浩荡中原四分五裂。自隋炀帝七年起至十三年止,各路揭竿竟有数十起。

李渊毕竟与皇室关系亲密,看见时局维艰,郁闷得很。但李世民可不这样想,好男儿当逢乱世,更加致力于结识英雄,秘图自立。

《YY吴三桂》

第一节少年名将

明崇祯年间,大明与满清在关外血战连连。

在萨尔浒之战明军惨败后,对于与清军“野地浪战”,明军心怀余悸。正是这样的情况下,“辽右巨臂”吴襄率五百名骑兵作哨探时,不期与后金大军相遇被围,消息传来,即使是他的妹夫,辽东名将祖大寿也认为:绝境不可救。

汉族骑兵远非马背女真民族的对手。骑兵交战即使兵力倍之,明军都没有胜利的把握,何况区区几百名明军身陷后金大阵?

当吴襄的儿子知道父亲危在旦夕后,立即赶到舅舅祖大寿的阵帐,请他发兵援救父亲脱离险境。祖大寿认为这根本没有可能,只会徒增伤亡,遂拒绝说:“吾以封疆重任,焉敢妄动!万一失利,咎将安任?”

吴襄之子知道不可强求,大哭而去,但少年人血性,立即召集几十名亲兵,如狂风般地冲入后金大军重围,成则生,败则死。

这位孝勇英烈的少年将领,叫做吴三桂。

关外草原,仿佛草木皆兵,吴三桂率领亲兵凭着悍勇杀入敌阵,但旌旗如林,在万军中救出父亲,实难比登天。少年将领已报求死之志,遂往铁甲最密处冲去。

正面朝南百米开外一小山坡,一队八旗铁骑狞然其上,约数十人,铁甲鲜明,挽恶弓,拽翎箭,右手大拇指上铁制扳指扣住弓弦,一拉一放,嗖的一声脆响,箭矢势若飞电,尖锐裂空声从吴三桂耳边擦脸而过,风割肉痛。只听一声哀号从背后传来,吴三桂回身一望,一亲兵眉心中箭,刹时落马,众兵将还未回神,如雨箭瀑从天而至。

吴三桂舞动大枪,枪耀如花,拨开来箭,远远望见山坡后边尘沙蔽日,“父亲必然在尘沙处”,他想道,后金贼兵在此处兵力汇集,可见正全力进攻父亲,想到此处,吴三桂血热骨张,他双腿一夹马腹,踩镫提缰,大呼“跟我来”,一马当先,跃出人群,提枪往山坡逆冲而上。众亲兵被少年将军的神勇所动,士气高扬,纷纷将刀把在马股上重重一磕,舞动马刀,跟随少帅。

明廷如宋,文臣治军,吴三桂出生于军人世家,大有儒将之风,他中等身材,并非身高八尺力举千斤,但目光如注、英俊威严,且勇力过人武艺超群。在战阵上披坚执锐、左冲右突、骁勇非常,以至日后,有次皇太极在乱军中远远见了,不禁对麾下叹道:“小吴总兵真好汉子!”

山坡下,吴三桂带兵突袭;山坡上,后金兵也开始冲锋,狼形恶相,居高临下,急若奔雷,呼号冲来。满州兵马技娴熟,力大剽悍,擅使重兵刃,如斧头,铁棒……凭着马快力沉,大开大阂,横扫猛砸,如大山压下,万不可挡。不知厉害者,举刀硬架,往往刀折命断。

但今天,他们遇到了克星。

吴三桂通晓军事,武艺超群,手提白蜡杆大枪,舞动枪花迎敌。对后金兵的硬兵器来说,他的大枪便是天敌。白蜡杆有弹性,用枪头架住斧、棒……,白蜡杆大枪弹性极好,枪身一弯,小小一个缓冲,将敌人兵器劲道卸了,顺势反弹,只要枪把一转,枪头就绷了出去,打个正着。吴三桂手里这杆枪矫若游龙,指前打后,旁人近不得三尺,这里面的功劳一半倒是后金兵自己的。

吴家亲兵见少帅宛若天神,士气如狂,竟与威名素著的八旗铁骑硬碰硬,一个个如发了疯的唳鬼,硬生生在后金兵的铜墙铁壁中劈出一条血路。

吴三桂领军在前,是为锋之极锐,手中大枪,攻防一家,防就是攻,攻也是防,一个动作干两件事。不但防守如水泼不进,进攻也是一招破敌毫不含糊。一枪扎出去,万朵梅花,先把对方的胸甲扎碎,再往里钻。枪花朵朵,朵朵都致命,不知该挡哪个。

他人到哪里,哪里就像滔天洪水,就是铁桶山石,也冲出一条通路。吴三桂枪法如鬼,随便一枪出去,拦、拿、扎三式皆有,正是战阵好枪。

此一役,吴三桂凭着超卓胆识,过人武艺,仅以五百骑,于乱军中救出父亲,杀出重围,奔回宁远。

在明军屡战屡败,视八旗铁骑如虎的当口,少年一战成名。此战震惊全军,关外无人不晓少年将军吴三桂之大名,“勇冠三军、孝闻九边”轰传辽东。

吴三桂以自己卓越的胆识武艺,证明自己的至孝至勇,名传边塞,被视为百年将才。1639年(崇祯十二年),他被洪承畴荐任辽东总兵,时年仅27岁。他练军甚严,在洪承畴所部诸镇中,以吴系战力最强。他专门训练了一支极为精锐的千人骑兵,共分二十队,每队五十人。史载,吴三桂“置签二十支,书领队姓名,插靴筒中。遇急,受制签呼某,某即领本骑随之,冲突无不利”。

这个明军心中骁勇善战的小吴总兵,少年吴三桂,被视为新兴的辽东名将,实乃百年不世出之英杰也。然而,在吴三桂轰动的传奇故事中,他的舅舅,抗金名将祖大寿却扮演着尴尬的角色,他的意见被忽略,甚至当作怯懦。可事实上,吴三桂胜之侥幸,如同他是百年难遇见之将才一般也是百年难遇之侥幸。祖大寿拒绝了为救父而陷明军于危境的吴三桂,因为要救,实在太难了,除非发生奇迹。他不能因私废公,不能为救姐夫之命,而弃城防,野浪战。

奇迹发生在吴三桂身上,但谁料不到,这个奇迹般的天才少年,日后凭着自己的意愿,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向另一个方向旋转。

第二节引狼入室

“降,还是不降”,吴三桂问道。没人回答,因为他是问自己。

一轮皓月如玉,月光似水,银波泛辉,吴三桂身上罩了一层银边,仿佛战场上那个威名素著的银甲将军。可将军他如今眉锁愁,上心头,空负好月色。

“将军在想陈姑娘了么”幕僚问。

吴三桂摆摆手,嘴角一丝苦涩的微笑,他现在的心思哪能想到那种琐碎小事。前几日,收到秘报,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向老父追要钱财,数额巨大,这事让他感到忧惧,钱财事小,关键的是:投降李闯可靠吗?

崇祯刚愎多疑,吴三桂虽被视为股肱,但那是因为辽东军情如同水火,想袁督师前例在前,思之让人心寒。舅舅祖大寿是袁督师麾下大将,以前常常看见舅舅焦躁地独饮,那是他对朱由检的愤懑。

对这样的君上,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吴三桂这样问自己,实际上,明帝昏庸,朝纲败坏,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李自成灭明,不过是王朝更替而已,既然明太祖曾做过和尚,驿夫李闯也当得天下。

想到这里,吴三桂思绪回溯,那是不久前,大明王朝正在存亡之刻:

崇祯十七年(1664年)三月初一,李自成北上,北京危殆。崇祯急令入卫京师,几乎是一日数诏。但吴三桂身系关防大任,一旦离开,宁远便是空城,这也是抵抗清军的最后一个关塞,如何走得。何况兵走民危,他一走,宁远的百姓何去何从。况且,吴三桂想道,崇祯根本不是一个值得臣下用命去救的皇上,不如……学刘玄德“携民渡江”,逶迤而行。待到二十二日,吴三桂到达山海关,终于获悉京师陷落崇祯自缢的消息。

一如所料,李自成的使者紧接着便到了,顺理成章,应该向大顺朝投诚,但事情一变再变,他心爱的女人陈圆圆被刘宗敏霸占的消息又传来,这是他派到北京的心腹报来的秘信。

“降,还是要降的,但究竟降谁?李自成还是多尔衮?大顺朝需要我的关宁铁骑,这是抵抗满清南下最有关键的力量。”他想道,如今兵权在手,战功累累,如果能成为新朝功臣也是不错的前程,可作为降将,无尺寸之功,日后被那些土匪将军排挤是必然的,但最可恨是如今已现端倪,刘宗敏索银二十万两,李自成竟然不加约束,甚至纵容部下夺走我的爱妾,要么是李自成视我如敌,要么他是个……吴三桂打破月下沉默,吐出两个字,“白痴”。

“将军,陈姑娘的事情怎么办?”幕僚看吴三桂开口,于是询问。

吴三桂的思绪纷乱,在沉默中皱紧眉头,陈圆圆固然美貌,但无非一女子而已,李自成竟然会为一女子与我冲突,可见其气数不长,投之日后景况叵测。怎么办,怎么办,闯贼十万大军,谁可匹敌?

“陈姑娘遇难的消息什么时候到?”吴三桂懒散地问。他派到北京的人有两批,一批是秘信,消息更快更隐秘;另一批是台面上的探子,消息慢得多。

“将军,明天陈姑娘被刘宗敏劫走的消息就会传来军中,将军如何打算?如若不加理会,恐怕会于将军威名有损,更有甚者会动摇军心。现在满清大军在后……”

“与逃到南方的朝廷取得联系了吗?”

“取得了联系,朝廷方面寄厚望于将军,斩李闯,剿匪军。”

“怎么斩,怎么剿”吴三桂不露声色冷冷问道。

“朝廷的意思是:割地借兵。”

“借兵,难道多尔衮是冤大头?仅仅割地就满足啦?”吴三桂又沉默了,好一会儿,方才说道“不过,这也不错,既然朝廷愿意割地求兵,那就借吧。你立刻谴秘使与多尔衮联系。”

“将军不怕多尔衮翻脸无情。”

吴三桂摆了摆手,没有回答,局势如棋,瞬息万变,投降李闯不如借兵,成则救朝廷于危亡,败也可乱世求存,若承天之幸,未尝不可自立天下,即或不得侥幸,那我就背个骂名罢了。

吴三桂看看皎洁月色,叹道“不知陈姑娘如何”,转身吩咐幕僚,“你作好准备。”

次日,吴三桂爱妾陈园园被刘宗敏霸占的消息传到军中,吴三桂闻讯大怒,遂拔剑斩案、升帐演兵场,将李自成使者,斩首一名,另一名割去双耳,令其传言李自成:“李贼自送头来。”

这就是著名的“冲冠一怒为红颜”。

李自成也大怒,下令亲征。四月十三日,率兵十万,号称二十万东出京师。吴三桂得知消息,自忖断无抵挡的力量,且后有满清虎视眈眈,前狼后虎,唯今之计,他通告军中,不得已向满清借兵,条件是给予财帛,并且“将裂地以酬”。上则报效朝廷,下则剿闯求存。

不久,多尔衮接见吴三桂秘使,大喜,但心思缜密的摄政王不同于莽莽武夫,而是伺机而动。直到吴三桂第二次使者至,言李自成军已占山海关,情况紧急。机不可失,清军急行军,日夜兼程二百里,于二十一日傍晚抵达山海关外。

大顺军与吴军已交战有时,吴军几乎不支。吴三桂再度遣使到清营,急催清军加入战斗。此时明了情况的多尔衮再不以吴三桂所言“不唯财帛,将裂地以酬”为满足,他的志向是问鼎中原,故改而坚持吴三桂必须剃发以降方出兵相助。

吴三桂命悬一线,别无选择,于是依多尔衮所示,亲往清营,剃发跪拜。次日,山海关大战展开。多尔衮令吴军先与大顺军战。待交战双方皆疲,而吴军已显不支之时,方挥师跃入阵中。毫无思想准备的大顺军在“鞑子兵来了!”的惊呼中兵败如山倒。“一时之间,战场积尸相枕,弥满大野。”

战后,李自成主力尽失,放弃北京逃亡,后死于九宫山。在军事、政治上已完全掌握主动权的多尔衮,野心岂限于一隅之地,封吴三桂为“平西王”,驱之以征服中原。吴三桂借清兵以伐大顺,恢复明室的愿望落空,索性成为清军柱石,率关宁铁骑从北扫到南,为清帝国打下赫赫江山。

日后形势发展,正如吴三桂月夜所想,虽既不能救朝廷于危亡,也不能承天之幸,自立天下;但兵悍将勇,博得个开疆之臣,也是乱世枭雄之道。

第三节养寇为重

洪承畴降清已经很多年了,以前的九省经略,如今不过是清廷小小降臣,而往日他手下的总兵吴三桂,如今却是新朝战功赫赫的平西王。“小吴总兵如今打到哪了?”他问道,岁月变迁,可他依然改不了口,还是将吴三桂唤作“小吴总兵”。

幕僚答道“吴将军已经打下了云南,永历帝逃往缅甸。吴将军上表请求讨灭局促于缅甸的永历残余。”

“糊涂,糊涂啊!”洪承畴顿足道,“心太贪了,糊涂啊。”

他继续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吴三桂降清后,为消除朝廷疑忌,入关西征,连克山东、陕西两省五十八城。期间为了表示忠诚,他斩尽杀绝,动辄屠城,不给汉人留一丝余地,也不给自己留一丝余地。他要与汉人立下不共戴天之仇,才能使朝廷放心。但是江山总有打完的一天,那时候何以自图?”

幕僚安慰道,“在进军云贵以前,吴将军不是曾向您请教过求存之道么?我记得您告诉他,‘不可使岩疆一日无事也!”

“狡兔不死,走狗不烹。吴三桂只有‘养寇为重才是求全之道。兵和寇对他来说,是缺一不可的二宝。只有将永历政权这颗棋子摆好,只有寇存在,他的兵才能存在,才能获得战略性的供养。”

洪承畴继续解释,“清军不习南方炎热气候,特别是云贵乃至缅甸还有瘟疫流行。所以,不可能轻易调动八旗铁骑对其大举用兵,而只能通过镇守云南的吴三桂就近用兵,用兵的时间,用兵的规模也只能由吴三桂掌握,也就是说云贵的情况可以由他来左右,前提是永历政权还在。”

“我知道他在想什么”,洪承畴很不以为然,“如果朝廷允许他镇守云南,而且朝廷现在已经封他为平西王,那么,那么……永历政权就不仅仅是朝廷的大患,更是他吴三桂酣睡于卧榻之侧的异己!他想着一石二鸟,借朝廷的大军平灭永历,给朝廷除去心腹之患,稳固平西王地位,也为自己世守云南扫清后院。这是私心,这是犯傻,这是糊涂啊。吴三桂文武皆备,本是百年难遇之名将,可惜私心太重,少年救父是,引军入关是,剿灭永历帝也是。”

幕僚小心翼翼地答道,“其实,我听传闻说,吴将军已经抓住了永历帝,并且……并且……”

“并且怎么样?”洪承畴追问。

幕僚一字一句斟酌着说,“吴将军攻下云南后,率大军向缅甸进发。十二月(1661年),他逼迫缅甸人献出永历帝朱由榔。缅甸人害怕,于是骗朱由榔说是南明大将李定国派人来接他,朱由榔很高兴,马上坐上竹椅,任人抬入船中过河。渡过对岸后,有人过来背朱由榔,朱由榔问他姓名,来人回答:‘平西王前锋高得捷也!

朱由榔这时知道上当,已经晚了,被清军押回云南。据说永历帝仪容甚伟,举止有度。途中有个士兵靠近观看,他端坐不动,也不说话,士兵赞叹道:‘真是

吴三桂将军抓住永历帝后,亲手用弓弦把他绞死……”

幕僚说完后,洪承畴叹息不已,他知道吴三桂日后败亡的种子从今种下。

康熙元年,永历被俘,旋即处死,洪承畴闻讯,长叹道:吴三桂必不久矣!这件事是洪氏的后人在清末的时候修清史稿的时候说出来的,记载于他们家的一个笔记中,笔记名称《烟云余难录》。

吴三桂拒绝了洪承畴的劝告,不但没有养寇为重,反而赶尽杀绝,私心继续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吱噶作响,往又一个方向走去。他的一生,集明清改朝换代诸矛盾于一身,在明叛明,在清叛清,反复无常:先由明入清,助清夺天下,功高震主;后反清自立,威震华夏。他不断改写历史,最终也落得自取灭亡。

注:

吴三桂(16121678),字长伯。明末辽东(辽宁辽阳)人,原籍高邮(今江苏)。明朝武举,历任副将、都督指挥、总兵,封平西伯。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奉思宗召入卫京师,李自成军陷北京后,引兵退保山海关。李自成多次招降,一直迟疑不前,后转而降清并招引清兵入关,在山海关配合清兵击败李自成军,封为平西王。又充清兵先驱,率军赴陕西、四川镇压民变队伍。继为平西大将军,南下进攻南明永历政权,绞死永历帝朱由榔(桂王)。后拥兵镇守云南,一切自擅。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发动反清叛乱,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平南、靖南二藩相继起兵响应,史称“三藩之乱”,次年称周王。十七年(1678年)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称帝,不久病死。孙吴世藩继位,势力日衰。二十年(1681年)清军攻陷昆明,“三藩之乱”平。

更多文章

  • 林则徐是民族英雄还是祸国殃民的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林则徐,鸦片战争,鸦片,民族英雄

    【网易编辑按】网民亦忱近日在他的和讯博客上,发表了一篇一万多字的“雄文”,提出一个大疑问:我们从满清王朝的覆亡中汲取了教训吗?这篇“雄文”由三部分组成:一,林则徐是民族英雄还是祸国殃民的罪人?二,满清王朝为何只能搞出坏资本主义?三,西方列强对晚清的侵略

  • 柏林墙推倒后的德国:东西柏林人几乎不通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柏林墙,柏林墙倒塌

    8月份德国《明镜》周刊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结果显示,1/5的西德人希望柏林墙仍然存在,近10%的东德人希望脱离统一近17年的德国。本报记者日前来到柏林墙附近,实地了解如今的东、西柏林人的处境。柏林墙倒塌25年:大数据告诉你今天的“东德”在哪里?德国作家彼得·施奈

  • 历史中的孝庄:真下嫁多尔衮?姐妹恩怨之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孝庄,孝庄太后,多尔衮

    孝庄的画像孝庄12岁时嫁给皇太极,她的出嫁承载着怎样的使命?皇太极死后,孝庄是不是嫁给了小叔子多尔衮?她与姐妹海兰珠是否势如水火?电视剧《孝庄秘史》的热播让大家对孝庄传奇的一生充满了好奇。在她在世的74年里,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先后掌权。她与清朝共同经历了内忧外患、风风雨雨。看过电视剧后,很

  • 学者全面驳斥元清非中国谬论 干嘛把人往外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元朝,清朝,元朝是中国的朝代吗,清朝是中国的朝代吗,朝代,中国朝代

    学者徐明旭全面驳斥元清非中国谬论先是驳斥元朝非中国:假如有人在美国声称:美国的爱尔兰、犹太、西班牙、非洲、亚洲裔公民和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夏威夷土着波里尼西亚人等都不是美国人,只有盎格鲁---撒克逊裔才是美国人,他一定会遇到麻烦,甚至被斥为种族主义者。中国像美国一样,也是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

  • 当个皇帝没好下场 这些下台后人间蒸发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皇帝,废帝

    古代封建帝王,包括因种种原因被废黜而下台的帝王,其生平起居,史书一般都有详尽的记载。然而,盘点两千多年的封建帝王史,却发现有7位帝王被废黜后竟生死不明,好似人间蒸发,给史书留下一片空白,也给后人留下一团迷雾。1、刘贺当了27天皇帝,因荒淫无度被赶下台公元前74年,汉王朝第六任帝王、22岁的昭帝刘弗陵

  • 八十万禁军为何打不了金兵:宋代的军制与兵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八十万禁军,宋朝禁军,宋代军制,宋朝兵制

    《水浒传》中武职出现的比较多,重点说一下北宋军制和兵制。先看军制。前文说过北宋实际管理全国军队的最高管军机构不是号称西府的“枢密院”,枢密院类似国防部角色。宋代最高管军机构是三衙。北宋沿袭五代后周设侍卫亲军司、殿前司掌握禁军。宋太祖赵匡胤以后周殿前都点检代周建立宋后,于建隆二

  • 只想做个静静的美男子 开创光武中兴的刘秀太低调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东汉,朝代,光武中兴,刘秀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位,建立了新朝。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后代的刘秀兄弟聚众起义,反抗王莽。彼时,刘秀势力弱小,面对强大的对手,他有什么能力可以胜出呢?光武帝刘秀是西汉皇族血统但是靠实力上位众所周知,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但是两汉的关系很多人并不清楚。教科书上简单地说,西汉为王莽篡位

  • 中国古代哪个姓所建相关政权最多?刘姓共为9个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汉,刘姓,汉朝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十五亿的中国人里一共有八百多个姓氏(俗称百家姓),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李姓将近有一亿人,排在后面的两个则是王跟张,其中张这个姓氏可以说是比较悲催的一个,因为虽然此姓在中国人数排名第三,但是在历史上却没有出过一个开国皇帝(张姓出过四位皇帝,但名不正言不顺结局都很惨),也算是一

  • 秦始皇至少有儿女二三十人 见于史书仅仅四个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始皇,秦始皇儿子,秦始皇子女,扶苏,胡亥

    秦始皇见于史书有名可考的秦始皇子女只有长子扶苏,少子胡亥、公子高、公子将闾四人。有史书说秦始皇有12个儿子,史书中还有秦始皇第10个女儿被杀的记载,这样看来,秦始皇至少有儿女二三十人。据专家考证,秦始皇共有子女33人。秦始皇的33位子女,除胡亥在赵高、李斯合谋下篡得皇位,做了秦二世,其余32人皆死于

  • 汉因王莽新朝分前后汉 唐为何不因武周而分前后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朝代,前汉,后汉,王莽,唐朝,武则天,武曌,武周,朝代前缀

    武瞾称帝可以说是异姓称帝,在这段时期天下不是李家的天下,国号也发生改变,武瞾夺权和王莽夺权的性质是一样的,如果武瞾统治时期被称为唐朝时期,那么王莽是否应该算汉?先看史实,周(690年-705年),是武则天建立的朝代实为“周”,为了区别周朝,故称“武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