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良受辱下邳得真传

张良受辱下邳得真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030 更新时间:2024/1/3 20:48:24

张良受辱下邳得真传,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古语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因此,要想有所作为,必定要经过一番风雨,倘若一点苦也受不了,恐怕也难成大器。

>张良(?-前189),字子房,生于战国末期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出身于贵族世家。公元前230年,韩为秦所灭,其家道中落。旧天堂的毁灭,使他像通常的贵族遗少一样,胸中燃烧着复仇的烈火。他试图暗杀秦始皇,来为韩国报仇。

>

>

>一日,他伺机埋伏在秦始皇东巡的路上,准备偷袭秦始皇,谁知竟误中秦始皇的随从军队。秦始皇大怒,下令缉拿刺客,张良只好隐姓埋名,东躲西藏。为泄一已私愤而横冲直闯,只落得事败身危,却丝毫无改于天下大势,这是历史的必然。但是,无论天道、人事,必然中又伴随着许许多多的偶然。就在张良穷途末路的时候,他在下邳巧遇黄石公。本来这只是一种“偶然”的遇见,换作别人要能又是另一番景况了,当然这是后话。然而就因为这偶然的相遇,张良的受辱不惊以及他对事情的执着态度,为他的命运带来转机,使其学业得到大进,为日后辅佐帝王获取了资本。我们不妨先看看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

>这日,张良闲步下邳桥头,见一老人的鞋脱落桥下,老人回头呼叫张良:“孺子,下取履(鞋)。”张良强忍心中不满,替他取了上来。随后,老人又把脚中跷起来,命张良给他穿上。面对这个带有侮辱意味的事件,具有不同涵养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反应。起初,张良也曾受潜在的贵族意识的驱使,凭着青年人的血气之勇,欲挥拳头。但是,终因他已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具备了有志青年的广阔胸襟。他居然屈下身来,为老人穿上鞋。老人长笑而去,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扬说:“孺子可教矣。”于是老人约他五日后的凌晨再在桥头上会。五天后,老者故意提前来到桥上,反而忿忿地责备张良:“与老人约,为何误期?五天后再来!”五日后,张良索性于午夜前去等候。他经受住了考验。其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老人于是慨然赠他一件无价之宝-《太公兵法》。而这位老者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隐身洞穴的高士黄石公,也称“圯上老人”。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法,为造就栋梁之材迈出了重要一步。在这个过程中,际遇是偏得,天资是不可忽视,但如果张良不堪忍辱拂袖而去,那么结果又将不一样了。

>

>公元前210年,秦朝历史上又发生了一个重大事件,一代杰出帝王秦始皇突然病死。二世胡亥窃位登基。从此,秦王朝的政局急转直下,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仅历一年,即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一场政治狂飙骤然降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在革命风暴的裹挟下,形形色色的人物纷纷登场,张良也凭借着这一广阔的社会舞台,得以大展奇才。

>

>秦二世元年九月,项梁项羽和刘邦起兵响应陈胜。张良乘机聚集青少年百余人,扯旗反秦。这时的张良,尽管仍怀着报复国仇家怨的动机,可就当时的整个历史潮流来看,不能不说他已投身于社会革命之中。

>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正月,景驹在留县自立为楚王,张良率众前往投靠。不料,途中偶遇沛公刘邦统率千人略地下邳。两人一见倾心,遂称张良为厩将。张良数以《太公兵法》进说刘邦,刘邦每每心领神会,并能虚心采用其策。张良不禁喟然兴叹:“沛公似是天授英主,天成其聪颖!”

>

>这次不期而遇,又是注定张良此生成功的特殊机遇!在中国古代,虽然有所谓“君择臣,臣亦择君”的名言,但是,由于人们活动范围的狭小和眼光的短浅,选择是受到很大局限的。在相当程度上,一个人的成败要取决于际遇,或者说是“命运”(倘不把“命运”说作神秘主义的注解,便不应直斥为纯粹的唯心论,它可作为“际遇”的代名词。)正由于这种特殊的机遇,使他有幸投靠杰出的政治家刘邦,而不是刚愎自信的项羽,或者是徒虚名的其他人物。从此,君臣相得,如鱼得水:一个是豁达大度、从谏如流,另一个则是聪明天纵、屡画良谋。

>

>此后一年,刘邦率领众官兵,长驱直入,威逼秦都咸阳,随后轻取关中,推翻暴秦。这固然由于秦朝的腐朽和项羽等盟军转战河北诸地,牵制了秦军主力,打击了各郡县的地方武装,使刘邦在西进途中未遇强敌。但是,若无文臣武将的强攻智取,尤其是张良的正确战略战术的指导。要想顺利地夺关斩将,取得如此神速的胜利是绝对不可能的。

>

>推翻秦朝只是刘邦取得初步的胜利。张良还屡次上谏刘邦,建议先安民,再计其他,后来著名的刘邦与诸县父老豪杰的“约法三章”就是张良的意见。此后,张良又与刘邦巧赴鸿门宴上演了一场斗智斗勇的著名话剧。为刘邦与项羽争雄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西汉建立后,张良便托病杜门不出,而悉心整理,偏次汉初传世的各类兵书,对保存和研究一大批军事著述作了贡献。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历下邳,凭吊古迹,曾作诗吟咏张良,其中云:

>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

>惟见碧水流,曾无黄石公。

>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

>北宋文豪苏轼作《留侯论》一文,着重论述张良“忍”的精神及其对自己一生和汉业成败的意义。

>

>正所谓“弱者,道之用,时,成之道”,张良就是参透了这其中的玄机,才成就了刘邦的大事业。人生在世,哪有一帆风顺,事事如意的事?但是,身处逆境,只要能坚持自忍,终究会有峰回路转的一天,而这时也便是其成功之日。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什么是温室效应?

深恶痛绝的意思?深恶痛绝的近义词?

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元朝

标签: 真传

更多文章

  • 史上大统一的大秦朝:是中国古代的军国主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朝

    史上大统一的大秦朝:是中国古代的军国主义?,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王朝是古代中国人建立统一国家的第一次、也是不成功的一次尝试。但它是个虽败犹荣的英雄,是世界国家制度史上的一朵奇葩。秦代以政府直接主导生产部门的计划经济;细致周密、公平透明的法律系统;条令化、规范化的行政机制,无疑具有极强的现代性

  • 项羽为什么要赶走谋士范增?范增有做错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项羽

    项羽为什么要赶走谋士范增?范增有做错什么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项羽的谋士是范增,是个很厉害的角色,连司马迁都说: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范增此人见识不凡,很有谋略,便对项梁说: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

  • 第五节 渭之会――秦文公作初有史以纪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纪事

    第五节渭之会――秦文公作初有史以纪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按照春秋战国时“君行,太子居,以监国也”的政治惯例,从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受封为诸侯开国,到前766年秦襄公率领军队攻伐戎族,作为太子的文公,一直留守在西垂。秦襄公死后,文公葬襄公于西垂,并且守丧三年。秦文公此举,一是遵守诸侯薨(hōn

  • 项羽乌江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乌江

    项羽乌江自刎,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项羽乌江自刎公元前202年,韩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垓音gāi)。项羽的人马少,粮食也快完了。他想带领一支人马冲杀出去。但是汉军和诸侯的人马把楚军包围得重重叠叠。项羽打退一批,又来一批;杀出一层,还有一层;这儿还没杀出去,那儿的汉

  • 《霸道与王道・秦汉帝国》十三、三十六方齐俱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帝国

    《霸道与王道・秦汉帝国》十三、三十六方齐俱起,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穷变巧于台榭兮,民露处而寝湿。消嘉谷于禽兽兮,下糠秕而无粒。――[东汉]蔡邕《述行赋》东汉中后期以后,随着地主豪强势力的壮大,封建大土地所有制不断发展,使大批农民失去了土地,沦为农奴或流离失所。到了桓、灵之时,统治阶级更加腐朽,

  • 长城的修筑并非始于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长城

    长城的修筑并非始于秦始皇,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许多人以为修筑长城是秦始皇开头的,其实,早在战国时期,这项浩大的工程即已开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各诸侯国都于险要据点兴建单个的防御城堡及用于传递军情的烽火台等设施,随后逐渐在边境上修筑城墙,把这些城堡等设施联接起来,形成一套有机整体,以抵御外

  • 第4节 荆轲刺秦,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惊心动魄

    第4节荆轲刺秦,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征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慨,士皆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史记刺客列传

  • 第一节 身自下士――尉缭初绘统一天下宏伟蓝图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宏伟

    与秦王政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吕不韦终于死了!随着吕不韦的死,压在秦王政心口上的那块政治巨石也终于被搬掉了,亲秉朝纲的秦王政如雄踞高山之巅的乳虎,仰天长啸,引起阵阵山呼谷应,一瞬间,各国有识之士,有才之将,纷纷声气相求,来到了秦国,他们各自以权谋奇计,得到秦王政的信任,活跃在秦国的政治舞台上,在为秦国统

  • 公子扶苏有着怎样的经历?公子扶苏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公子

    公子扶苏有着怎样的经历?公子扶苏生平简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1、年少时机智聪颖扶苏,嬴姓,名扶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扶苏,一称公子扶苏,或扶苏公子。因其母郑妃是郑国人,喜欢吟唱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始皇便将两人之子取名“扶苏”,“扶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

  • 芈月传芈月为什么叫芈八子?宣太后芈八子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什么叫

    芈月传芈月为什么叫芈八子?宣太后芈八子是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芈月传芈月为什么叫芈八子?宣太后芈八子是谁首先,万众瞩目的《芈月传》剧名怎么读,估计就会难倒大半观众。其实“芈”读(m),意思是羊叫。据楚文化专家介绍,芈是楚国族母系的姓,男性为氏叫熊,始祖是季连。楚和夔、越、蛮芈等国公族均属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