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的容人之道

秦始皇的容人之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897 更新时间:2023/12/24 1:30:49

秦始皇的容人之道,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残暴却讲道理

>

>太后赵姬与缪毒终日厮混,结果接连为嬴政生了两个异父小弟弟,并打算待嬴政死后,用俩人所生的儿子即位为秦王。在调查够毒的种种不法行径时,毒先发制人,企图用武力夺取政权。秦王下令将参与叛乱的官吏全部满门抄斩,家里的宾客舍人尽数判刑,毒被夷族,他与太后为嬴政生的两个异父弟弟被摔死,共有数万人坐罪受惩。最后,盛怒万分的秦王嬴政下令将太后迁到成阳宫,并表示永远不愿再见到太后。

>于是举国上下议论纷纷,不赞成的人为数不少。有27位大臣冒死进谏,被统统杀死,尸体堆在宫门外。第二十八个是茅焦。茅焦进殿,不慌不忙地行过礼,对泰王说:“陛下车裂假父(指毒),有嫉妒之心;摔死两弟,有不悬之名;迁母于成阳宫,有不孝之行;残戮谏士,有、纣之举。天下人听说这些事情,就会瓦解四散,没人再倾向秦圆了。我怕泰国会因此灭亡,所以替陛下感到很危险。”说罢,除去衣服,伏在刑具上。

>嬴政听了这一席话,立即转怒为喜。他亲自下殿,一边扶起茅焦,一边说:“赦你无罪!请先生穿上衣服,我愿意向你请教。”他的话很有道理,尽管东方六国已经阻止不了泰国统一的进程,但是人心的向背仍然是不能忽视的大问题,它对秦国统一大业的进行起着阻碍或推动作用。为了减少统一的阻力,加快统一的进程,必须尽最大可能争取人心,赢得政治上的主动,这一点年轻的嬴政认识得很清楚。随后拜茅焦为仲父,封爵为上卿。

>秦王怒气全消,茅焦进一步劝谏:“泰国正在图并天下,而大王有迁徒母太后的劣名,恐怕天下英雄听说,因此而背叛秦固了。”秦王一听现在只有此事尚可挽回,立刻套车拴马,亲率千乘千骑,赴雍城接母。这就是嬴政的特点,只要言语切中时弊,击中要害,只要对统一有利,对他的统治有利,他都会非常高兴,而且百分之百乐意接受。

>

>为大利而舍小节

>

>战国后期,韩桓惠公看到当时泰国统一六国已是大势所趋,为了削弱泰国的强大实力,公元前237年,他特派韩国水工郑国赴秦兴修水利,妄图利用这种浩大工程来消耗秦国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从而达到他预想的“疲秦”目的。当时的秦王嬴政采纳了郑国的建议,命令郑国在秦国修建渠道。

>工程尚在进行之中郑国间谍事败,秦王嬴政震怒,欲杀郑国,但郑国言:当初我确实为间谍前来秦国,但此水利确于秦国有大益,一旦建成,将使秦国千秋万世不受水患之苦,且可为秦国的农业带来无穷的利益,这岂是韩国多苟延几年所能比拟的。

>秦王从其言,不但不杀郑国,反而还让其继续修建工程,直至渠成。在郑国的亲自指挥和参与下,一条长达100多公里的大型水利工程在关中大地上蜿蜒盘旋,仿佛一条金光闪闪的银带铺在了三秦大地上。它巧妙利用了北仲山南麓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把渠修建在了渭北平原三级阶梯的最高线上,灌溉着280多万亩土地。秦王以郑国之名名为郑国渠。

>就在郑国渠完工的那一年,秦始皇发动了统一中国的全面战争,煞费苦心的韩国第一个被灭亡。知其是间谋而还让其自责工程,明知其初始动机不纯而后以其名名渠,这种为大利而舍小节的气度,难道还能说秦始皇没有容人之量吗?

>

>错了就收回成命

>

>因郑国作间谍一事,秦宗室大臣长老们后来不断地向秦始皇提出逐客之议,其时秦始皇根基尚不稳固,还要借助嬴氏宗室的力量来稳固王权,面对宗室嬴氏家族的短视,泰始皇心中岂不清楚,但王权与客籍取其轻,所以秦始皇也无奈下达了逐客令,将国中一切客籍人逐出泰国。

>李斯因属楚人,也在被逐之列。他行至途中,给秦始皇上了一份《谏逐客令书》,此书不但文采飞扬,文词华丽,对偶排比工整,声调声彩讲究,被后人评为中国辞赋之先。但这些并不是此书主要的,主要的是此书雄辩地阐述了秦国历史上客卿对秦国作出的巨大贡献,深刻地肯定了客卿在秦统一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秦之逐客是严重失策。

>考虑到君权的神圣,李斯之书在当时是犯忌的。可是秦始皇不但在看了此书后收回成命,而且还派人去追李斯,不但官复原职,还进一步加以重用。此君王之道,实后世之楷模也。

>

>被人耻而用其人

>

>尉缭,魏国大梁人,名缭,后为秦国尉,故后人以尉缭称之。此人在吕不韦罢相后八秦,给嬴政提了一个好的建议,出巨资贿赂各国的权臣,以扰乱他们的谋略。这样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则可以尽数消灭7。秦王觉得此人不一般,正是自己千方百计寻求的人,于是对他言听计从。不仅如此,为了显示恩宠,秦王还让尉缭享受同自己一样的衣服饮食,每次见到他,总是表现得很谦卑。这对于等级分明的战国时期,嬴政能做到这一点确实是很难得的。

>尉缭不愧为军事家,不仅能够把握战局,制定出奇制胜的战略方针,而且还能透彻地认识人、分析人。经过与秦王嬴政不长时间的接触,他得出了秦王“缺少恩德,心似虎狼;在困境中可以谦卑待人,得志于天下以后就会轻易吞食人”,“假使秦王得志于天下,那么天下之人都会变成他的奴婢,决不可与他相处过久”的结论。

>这是嬴政自出生以来,第一次被人公开道出他的性格本质,第一次有人这样评论他,而且切中要害,句句是真。从后来统一天下之后嬴政的所作所为来看,与尉缭所言毫无二致。尉缭认清秦王嬴政的本质,便萌生离去之心,不愿再辅助秦王,并且说走就走,真的跑了。幸好秦王发现得快,立即将其追回,并一下子把他提升到国尉的高位之上,掌管全国的军队,主持全面军事。心存余悸的尉缭只好死心塌地地为秦王出谋划策。尉缭的到来,使秦国文臣武将一应俱全。

>事实证明,贿赂各国权臣之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如第=个被灭亡的赵国。在当时的六国中,赵国是很为强劲的一个。先是有廉颇,后有李牧、虎暖,都是善于用兵的大将,秦国几次兴兵伐赵,都未曾讨得多少便宜。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杨端和分别率兵向赵进攻。赵将李牧、司马尚坚持抵抗达一年之久。后来赵王宠臣郭开由于接受了秦国贿赂,向赵王诬告李牧、司马尚。李牧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拒绝交出兵权,赵王便派人暗地逮捕李牧并处死,同时杀掉司马尚。李牧一死,秦军如入无人之境,三个月后,王翦大破赵军,俘赵王。

>五国相继被灭,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齐国。它的相国后胜,长期受贿于秦,既不备战,更不援助其他五国抗秦。齐王建昏庸,听信于相国。故秦王政=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军一到,齐王建拱手请降,齐亡。

>屈尊登门道歉

>

>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在灭亡韩、赵、魏,赶走燕王,多次打败楚国军队之后,秦王政决定攻取楚国。发兵前夕,秦王政与众将商议派多少军队入楚作战。青年将领李信声称:不过用二十万人。而老将王翦则坚持: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曾轻骑追击燕军,迫使燕王喜杀死派荆轲入秦行刺的太子丹,一解秦王心头之恨,颇得秦王赏识。听了二人的话,秦王嬴政认为王翦年老胆怯,李信年少壮勇,便决定派李信与蒙武率领二十万人攻楚。王翦心中不快,遂借口有病,告老归乡,回到频阳。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李信、蒙武攻入楚地,先胜后败,“亡七都尉”,损失惨重。楚军随后追击,直逼秦境,威胁泰国。秦王嬴政闻讯大怒,但也无计可施,此时他才相信王翦的话是符合实际的。但王翦已不在朝中,于是秦王政亲往频阳,请求王翦重新出山。他对王翦道牧说:寡人未能听从老将军的话,错用李信,果然使秦军受辱。现在听说楚兵一天天向西逼近,将军虽然有病,难道愿意丢弃寡人而不顾吗?言辞恳切,出于帝王之口,实属不易。

>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尽起全国精兵,共六十万,交由王翦率领,对楚国进行最后一战。他把希望全部寄托在王翦身上,亲自将王翦送至灞上,这是统一战争中任何一位将领都未曾得到过的荣誉。嬴政与众不同的性格再次显露出来,他知错就改、用人不疑的品性,使他再次赢得了部下的信任,肯为之卖命。

>正是秦始皇有识人用人之明,还使用恰当,坚持接纳宾客的意见,这对秦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迅速发展,以及秦统一六国,都有重要作用。秦始皇嬴政在位三十八年,与其结为君臣关系的人有无数,在史籍中记载的有几十位。其中吕不韦、李斯、蒙恬蒙毅兄弟与他的关系最为密切。吕不韦把他抚养成人,李斯在治国安邦方面为他提出过不少很好的建议,蒙氏兄弟则是他最亲近的臣下。而对秦始皇嬴政的思想影响最大的应该是韩非。当时六国也并非缺乏统兵之勇将,足智多谋的谋臣,慷慨之勇士,但由于其他六王在用人这一方面和秦始皇比较起来略逊一筹,尤其是赵王轻信谗言而诛杀李牧和秦始皇追回李斯比较起来,可谓是天壤之别。

>

>选自《文史天地》2007.2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

喜不自胜是什么意思?

张学良的子女现状照片,张学良三儿子被日本人害死

标签: 之道

更多文章

  • 是谣言还是预言?一句话就把秦朝给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

    是谣言还是预言?一句话就把秦朝给灭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历史上的谣言是很有意思的。人们不难发现,每到一个王朝的末世,社会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谣言女神以温暖的姿态光临天下。举个非常熟悉的例子,秦始皇时期,公元前213年,贵为天子的秦始皇刚刚从北边巡视回来,谣言女神便降临到他身边。有童谣

  • 秦朝为何灭亡于不良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朝

    秦朝为何灭亡于不良少年,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朝为何灭亡于不良少年秦始皇在位,大兴土木营造宫室修筑长城,激起天下老百姓的强烈反抗。陈胜吴广刘邦项羽就是这些造反者的头头,不过不管是谁,都缺乏必要的军事战略眼光。上天似乎格外垂青一个名叫韩信的人身上。那么这个韩信又是何许人也?韩信的出身并不是名门望

  • 秦始皇东巡过几次?东巡是为了求不老神药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几次

    秦始皇东巡过几次?东巡是为了求不老神药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始皇,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第一次将国家进行了统一,有效的实施全国管理,解决了度量衡的统一,可谓是开创了前无古人的一番盛世。那么在秦始皇登基为皇帝之后,他曾经数次做出一个举动,那便是东巡。秦始皇东巡几次?秦始皇东巡都去了哪

  • 秦始皇为什么要入海求仙?秦始皇求仙成功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始皇

    秦始皇为什么要入海求仙?秦始皇求仙成功了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王朝的创立者,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灭掉六国,统一天下,设立郡县,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近五百年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体系。其政治实践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明代

  • 孟姜女的故事_孟姜女哭倒长城之谜_孟姜女的丈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长城

    孟姜女的故事_孟姜女哭倒长城之谜_孟姜女的丈夫是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故事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可谓家喻户晓。这个历史故事大致梗概是这样的:秦朝时期,秦始皇发动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苏州有个书生叫万喜良,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

  • 秦始皇诛杀宦官的原因竟是宦官泄露自个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宦官

    秦始皇诛杀宦官的原因竟是宦官泄露自个的秘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始皇想求仙,方士对他说:深居宫中勿令人知方能见到真人,得不死之药。秦始皇便在咸阳旁边二百里内建宫观二百七十所,并用复道把它们连接起来。这样,他在什么地方谁也不知道。有一次,秦始皇到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甚众,心中很不高兴,有的

  • 秦始皇为什么要逼死亲爹吕不韦?原因有四个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吕不韦

    秦始皇为什么要逼死亲爹吕不韦?原因有四个,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中国古代皇帝中,秦始皇虽然有着“千古一帝”的光辉。不过,如果根据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的说法,嬴政的出身并非秦国王族,更偏向于是吕不韦的儿子。而且,嬴政及其父亲子楚能够登上秦国国君的宝座,吕不韦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元前237年

  • 芈月为什么叫芈八子?芈八子和秦始皇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什么叫

    芈月为什么叫芈八子?芈八子和秦始皇是什么关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芈月为什么叫芈八子?芈月是秦惠文王的妻子,是楚国嫁到秦国来的姑娘,姓芈氏,称“芈八子”,后成为秦宣太后。她和义渠王的孩子结局怎样了?按照《史记》和《战国策》等典籍的记载,在把小鲜肉睡足34年之后,已经古稀之年的老太后翻脸无情,

  • 秦始皇陵墓为什么一直不挖掘?何时才能打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墓为什么一直不挖掘?何时才能打开?,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始皇,中国第一个始皇帝,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墓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秦始皇陵一直是一个谜,关于秦始皇陵有着很多的传说,大家都迫切想知道关于秦始皇陵的一切,现在我们知道的只能考史料记

  • 秦攻百越之战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之战

    秦攻百越之战背景、经过以及影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攻百越之战秦统一六国后国后,开始征服南越,越是指当时长江下游至南海交州湾沿海居民的泛称,因其种姓繁多,故称之为“百越”。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发动了对百越的战争。战争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令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攻击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