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南越王赵佗:中国历史上的南下干部第一人

秦朝南越王赵佗:中国历史上的南下干部第一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237 更新时间:2024/1/4 21:57:11

秦朝南越王赵佗:中国历史上的南下干部第一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谈起香港重新回归祖国的历史,中国人大多津津乐道于香港的百年风云,佩服邓小平与英国殖民当局的强势谈判,并骄傲地说:香港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领土。但香港是哪年哪月划入中国的版图的呢?谁是中华收复香港第一人呢?不少人恐怕不很清楚,包括一些身经百战的老领导干部。1949年9月29日新中国解放前昔,毛泽东就曾问过准备前往广东主持工作的中共前内政部长曾山同志:“你知道赵佗这个人吗?”,曾山回答不知。毛泽东微笑着说:“不知道赵佗是不行的!……他可是中国历史上的南下干部第一人哦!”。毛泽东所说的中国历史上的“南下干部第一人”,同时就是中华收复香港第一人的赵佗。

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香港,过去属于岭南地区,那里星罗棋布地散居着许多越族部落,这里远离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中原地区,生产力非常落后。很多越人“棵以为饰”,“断发身”,“披草莽而邑”,正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部落联盟时代,没有形成完整的国家,中原人称那里为“百越之地”。

秦始皇扫平六合,统一中国后,处于蛮夷之地的南越开始进入他的视野,自公元前219年开始,他先后派屠睢任嚣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大军平定岭南,于公元前214年完成平定岭南的大业。期间屠睢战死,随后任嚣病亡,身为副将的赵佗受任嚣遗命成为岭南之主。他先后在岭南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香港隶属南海郡番禺县,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

赵佗非但武功赫赫,对岭南的治理也是非常成功的,柳宗元诗云:“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唐时此地尚属偏远闭塞之地,可想见,赵佗所处的更早的秦时,此地环境交通,恶劣程度必有过之。赵佗作为开发岭南的第一人,励精图治,他首先在经济上,推广使用铁农具和耕牛,改变以前的“刀耕火种”和“火耕水耨”耕作方法,大量发展水稻、水果和畜牧业、渔业、制陶业、纺织业、造船业,并发展交通运输和商业外贸,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日益改善。《汉书》记载,赵佗开创的南越国时期,有徐闻、合浦、日南漳塞海港。

不管怎么说,孔鲤毕竟是至圣先师孔子的独生儿子,在外人看来,必定深得孔子的遗传与嫡传,学问一定大得不得了,所以鲁国的国王鲁哀公就给已成了成年人的孔鲤下了高薪聘书,但受父亲“中庸”熏陶多年的孔鲤是颇有点自知之名的:“官场黑暗,就连父亲那么大的学问周游列国都不受重用,何况我孔鲤?世道混乱,如果应召,难免灾祸临身;不应召,有父亲的光环照着,反而能忝列儒家名士之林,象个‘隐士’,能受众人尊重。

在经济上也不怕,父亲那么多学生,就说学费低点吧,一人一束干肉,就是三千束,都够开肉铺的了!何况师兄端木赐子贡还是全国首富?还是明哲保身得好。至于理由嘛,就说身体不好,需要静养,嗯,就这么办。”孔鲤打定了主意,毅然故做高深地辞去了鲁哀公的聘书。知子莫若父,孔子早知道儿子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对他称疾不出避免丢人现眼倒也认为是明智之举。孔鲤这一招不费一刀一枪,为自己轻轻松松赢得身后名,首先稳稳当当地当上了孔门的“二世祖”,到了北宋,宋徽宗还封他为“泗水侯”,风光无限。

别的师兄师弟学得了孔子的一知半解便纷纷著书立说,另立门户,几个嫡传弟子还把平日与孔子的对话整理成书,称为《论语》,日日背诵,并把这本语录当成了授徒的课本,只有孔鲤不慌不忙,拿这个事不当碟菜:“爹爹孔夫子学问大是不假,但再大还能超过他的老师老子李耳?连老子都说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话全讲出来,就不是真正的真理了,关键是‘悟’,象我这样,才是真正的‘无为’呢!”

为把孔门儒学发扬光大,孔子没少开家长会,谈起家庭成员对儒学、对社会的贡献,孔子俨然高高在上,以鼻祖自居;子思因和徒弟孟轲创建了“思孟学派”,也有些洋洋自得。孔鲤居于一父一子一前辈一晚辈两大高手的夹缝中间,却显出了“阿Q鼻祖”的气派,他对孔子说:“你学问虽高,但你子不如我子!”孔子一听:“嘿,还真是这么个理,我自以为是万代宗师,分类施教,也算是教徒有道之人,却没有教好自己的亲生独子,真是贻笑大家。倒是我这个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说的儿子,教出了一个善于思考的子思,从这点上,我不如孔鲤也!”

因此退在一旁默然不应;孔鲤又回过头对儿子说:“子思啊,你虽然做出了一点点成就,但你父不如我父!”子思一听,心中暗想:“老爸这句话说得地道,祖父的光芒如日如月,常人是难以超过的,当真是我父不如爹爹的父亲,我虽然做出了一点小小的成就,毕竟是晚生后辈,有什么可骄傲的呢?”因此张口结舌不敢与孔鲤抬杠。孔鲤两句话斗倒了当世两大高手,顿时在春秋战国时期传为美谈,其思想竟超越了至圣先师孔子对人们的影响,深深地沉淀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形成了一种顽固的“血栓”,至今仍被人们视为顽症。

未庄的阿Q,对鼻祖孔鲤的思想活学活用,每每声称“老子先前阔多了!”、“祖先也姓赵,百家姓中头一位!”听得王胡、小D之流皆对阿Q刮目相看;面对赵老太爷“强势”之流,阿Q也暗暗地背后骂娘:“哼,我现在正在革命哩,虽革命尚未成功,但儿孙正在努力,子又有子,孙又有孙,早晚有一天把你们全‘嚓嚓’了,美好的将来是属于赵Q的”。想到这,便美美地哼起小曲来,真是前有先祖争脸面,后有子孙争荣光啊!

推荐阅读:

纷至沓来

努力的座右铭大全(5-300个)

蕴含的近义词是什么?蕴藏的反义词是什么?

标签: 第一人

更多文章

  • 项羽在乌江自刎时的临终遗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乌江

    项羽在乌江自刎时的临终遗言是什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范金山著《霸王项羽》一书,把项羽的临终遗言翻译成白话,是笑着对乌江亭长说的:“天要亡我,我就是渡过了乌江又有什么用了呢?我能逃出天意吗?何况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西进,灭暴秦打天下,威震长江两岸。可如今他们全都战死沙场,没有一个

  • 秦为什么能吞并六国:把人才放在了突出的位置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放在

    秦为什么能吞并六国:把人才放在了突出的位置,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春秋战国之时,秦国为强者之一,所谓“战国七雄”中的“七雄”就有秦国。但其强大,不是从来如此,翦伯赞先生在《中国史纲要》中说,秦孝公时,秦国是“君臣废法而服私,是以国乱、兵弱而主卑”,楚国和魏国则常在战争中取得胜利。那时秦国在外交

  • 秦始皇求仙有多虔诚?改叫“真人”不再称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有多

    秦始皇求仙有多虔诚?改叫“真人”不再称朕,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导读:秦始皇就对外宣称说:“我羡慕神仙真人,我自己就叫‘真人’,不再称‘朕’了。”他还下令咸阳附近二百里内的二百七十座宫观都用天桥、甬道相互连接起来,把帷帐、钟鼓和美人都安置在里边,全部按照所登记的位置不得移动。秦始皇拜海求仙帝王隐

  • 陈胜称王后没兑现“苟富贵勿相忘”:杀儿时伙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富贵

    陈胜称王后没兑现“苟富贵勿相忘”:杀儿时伙伴,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很多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往往不是栽在大江大浪上,而是翻船于窝里斗和自相残杀的小阴沟。历代众多农民起义中,有近二十位领袖死于谋杀或者行刺,从而导致起义失败。历朝历代,几乎鲜有农民造反能够始终如一,精诚团结,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而

  • 第10节 李凌:是非成败转头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败

    第10节李凌:是非成败转头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李)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史记·李陵传》对于李陵这个人,历来人们就评价不一。有人认为他不够忠义,打败

  • 第二节 无罪获咎――蒙恬饮恨呜咽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呜咽

    应该说,蒙恬之死,即已为秦王朝的功臣勋将们敲响了命运的丧钟。因为,于秦而言,蒙氏家族功勋至伟,蒙恬之死,最为无辜。蒙恬祖籍为齐。公元前249年,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担任秦国的将领,攻打韩国,占领了成皋、荥阳,设置了三川郡。庄襄王二年,蒙骜攻打赵国,夺取

  • 连秦始皇都敬她三分!从家庭主妇翻身天下第一富…巴寡妇清的经商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之道

    在现代职场,即使设置了性别平等的法律条文,女性晋升组织高层时却依然障碍重重,也就是所谓的「玻璃天花板效应」。更别说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男尊女卑,以礼教为由,为女性设下种种限制,但即使如此,依然不能阻止出类拔萃的女性崭露头角。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个以寡妇之身累积巨大财富而名留青史的女人,那就是巴寡妇

  • 夏姬,是年幼的嬴政惟一所能够倚重的长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惟一

    夏姬,是年幼的嬴政惟一所能够倚重的长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2005年春,在西安财经学院新校区的基建工地中,发现了一处陪葬坑。经过考古专家的勘探,陪葬坑位于一个布局规整,占地约260亩的大型陵园中。在陵园的核心区则发现了一个具有四条墓道的高规格墓葬。仅从形制来看,这是一处王侯级别的墓葬,尤其是

  • 秦始皇曾修建全国性“铁路网”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铁路网

    秦始皇曾修建全国性“铁路网”,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始皇曾修建全国性“铁路网”考古专家在河南南阳的山区里惊奇地发现有古代的“铁路”。经碳14测定,系2200多年前的秦朝遗留。原理和现代铁路无异,还是复线,只是不是用蒸汽机车牵引,而是用马力拉动。专

  • 第九节 招降纳叛――秦穆公知耻图强招贤纳士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招降纳叛

    第九节招降纳叛――秦穆公知耻图强招贤纳士,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公元前675年,宣公即位。宣公在位12年,除了宣公四年,在河阳这个地方和晋国打过一次胜仗,在渭水之南修建了主祭青帝的密之外,再没有建立什么值得可记叙的功勋。公元前664年,宣公去世。宣公共有九个儿子,但却没有一个继位,大概他的这九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