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6节 汉武帝对司马迁的严刑

第6节 汉武帝对司马迁的严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418 更新时间:2024/1/6 11:20:48

第6节汉武帝对司马迁的严刑,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礼云:“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正义云:“左阳,故记动。右阴,故记言。言为尚书,事为春秋。”案:春秋时置左右史,故云史记也。

>——《史记·五帝本纪》

>

>汉武帝重用人才时不拘一格,对于有才能的臣子,也不管起出身如何,一律重用。高兴起来,高官厚禄任君挑,要什么给你什么。

>

>但对于不听话的,甚至和自己作对的大臣,他也决不心慈手软。

>

>这一点,从他对司马迁的处罚上,就可以窥测一二。

>

>司马迁字子长,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小小的太史令,太史令的主要工作是负责记录皇帝的言行和当朝的大事,相当于现在的新闻记者,但是这个职位在当时是很不起眼的。所以司马迁家既没权又没势更没钱,但是作为太史令他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绝对没得挑。

>

>后世人都知道,司马迁遭受宫刑,发愤著《史记》。那么,司马迁是怎样得罪汉武帝的,汉武帝处罚司马迁的原因何在?

>

>我们先来看看司马迁为何受腐刑?

>

>公元前99年的秋天,新一轮的汉奴战争爆发。由于没有援军,李凌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李凌也战败投降匈奴。

>

>李陵被俘虏之后,汉武帝认为李凌挫败了大汉王朝的军威,挫动了大汉国威,很恼火,很生气。

>

>朝廷大臣们,看着汉武帝生气,落井下石也纷纷来咒骂李陵,替武帝解气。

>

>按照汉朝的规定,在朝廷议事的时候,史官必须陪同在皇帝身边。汉武帝就问身边的司马迁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

>司马迁是汉朝的史官,那么就得讲一些史官该讲的话,起码得职业素质是应该具备的,司马迁于是就说了一番话,大体上是实事求是的,但是其中也有替李陵辩护的语气。

>

>汉武帝一听这话就恼了,这一恼司马迁就得跟着倒霉。

>

>司马迁被定了一个什么罪呢?“诬罔主上”。就是攻击诬蔑咒骂皇上。于是司马迁被打入大牢,等待发落。

>

>大概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武帝一直没有李陵的消息,就派一个叫公孙敖的人到匈奴去打听李陵的消息。

>

>公孙敖在匈奴那个地方转了几个月,始终没有得到李陵的准确的消息,到底李陵现在怎么样了?是死了?还是活了?是投降了?还是干什么去了?不知道。

>

>后来有一个传言,说李陵正在帮助匈奴训练军队,公孙敖得不到别的准确消息,于是带着这个消息回来了。

>

>汉武帝听说李陵在帮助匈奴训练军队准备对付汉朝,立马活了,心想你活得不耐烦了,跟我大汉作对,于是就把李陵直系旁系等九族人都给杀了。

>

>司马迁也跟着倒霉,这次被判了个死罪。

>

>得了死罪不一定必死无疑,按照汉朝的刑法,死罪犯人有两条道路可以免死:一就是缴纳五十万钱(张骞李广都是因为这条法律免于死刑的典型),第二就是接受宫刑。

>

>钱到用时方恨少,这个时候正式司马迁用钱的时候,但是一个当史官的比不了李广有战利品,张骞有私藏品,每个月就那么点儿死工资,就是想贪污也没地儿贪,司马迁家里穷得是叮当响,勉强能够吃饱饭就很不错了。

>

>自家是没钱,但是可以向别人借啊。但是,司马迁得罪的谁,是汉武帝。谁有那么大的胆子借给他钱啊,纯粹是不想活了,明白着跟皇帝对着干嘛!

>

>因此,司马迁要想活命,只能接受宫刑。

>

>什么叫宫刑呢?宫刑就是施刑于男人下身的刑法,阉割掉生殖器,接收过这种刑法的人,直接可以当太监了。

>

>当时人们嫌这种刑法叫起来太抽象,就起了个更有趣的名字:下蚕室。

>

>据接受过这种刑法的人讲,正常人一旦被施予这种刑法就会变得畏冷怕风,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因此施刑的牢房保暖条件必需要好,当时还没有温室,人们就想到养蚕的屋子也挺暖和,所以把受宫刑也叫下蚕室。

>

>对司马迁来说,死亡和接受宫刑更容易接受的是什么?是死亡。司马迁不怕死,因为他知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他自己的话。

>

>从司马迁个人内心深处来说,自己宁愿死掉也是不会接受宫刑的。

>

>但是,司马迁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单纯的为个人的名誉而活了,他身上还寄托着父亲的遗愿,他不能让《史记》的写作半途而废。如果自己死去,将以何种面目去见九泉下的先人呢?而作为一位史官,没有留下半点文字,如何向后人交代呢?

>

>于是,司马迁放弃了死亡的权利,作出了让人不解得选择:宫刑。

>

>于是他就告别了男人的称号。

>

>被武帝下蚕室以后,他并没有立马被放出来,又在监狱中呆了三年。这三年中,他隐忍苟活,一直坚持写《史记》。

>

>大概是在汉武帝太始元年,也就是公元前96年,司马迁50岁的时候,武帝大赦天下,司马迁出狱了。

>

>出狱以后司马迁做了中书令,主要工作是“领赞尚书,出入奏事”,什么意思呢?就是把各部的尚书有什么表,有什么奏章呈现给皇上,把皇上有什么圣旨,旨意,传达给大臣们。

>

>但这个职务一般是由宦官(赵高就是这样一个职务)来担任的,现在司马迁担任这个职务,也就是说汉武帝实际上把他看作一个宦官。

>

>司马迁是为了做官活下来的吗?不是!

>

>出狱以后的司马迁,须发脱落、形容枯槁、弱不禁风,他经常是精神恍惚。

>

>他在给任安的一封信里边写道,自己动不动就精神恍惚,不知道怎么回事,或者走着走着,哎呀!我怎么走到这儿来了。

>

>这个时候,他的人生处在一种恍惚状态,但是一提到《史记》,一写《史记》他清醒了。只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支持着他,那就是著书的事业,可以说司马迁为《史记》而活着,为《史记》而奋斗。

>

>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史记》原来准备是“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的,也就是司马迁原来写《史记》,并不是要公开发表,他写这个书是准备藏之名山,等识货的人来发现的。

>

>司马迁死后,他的家人遵从遗愿把《史记》转移藏匿在他女儿家中。

>

>司马迁有一个女儿,而且女儿所嫁的丈夫,叫杨敞。这个杨敞本事也不小,在汉昭帝时期,曾经官至宰相。

>

>杨敞有两个儿子,也就是司马迁的女儿给杨家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杨忠,小儿子名叫杨恽。

>

>杨恽自幼聪颖好学,他的母亲也就是司马迁的女儿把自己珍藏着的并且深爱着的这个《史记》,拿出来给他读。

>

>杨恽初读此书,便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爱不释手,一字字、一篇篇,非常用心地把它读完了。

>

>杨恽成年之后,还把它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总是热泪盈眶,扼腕叹息。

>

>在汉宣帝的时候,杨恽被封为平通侯。

>

>这时候他看到当时朝政清明,想到他的外祖父司马迁这部巨著正是重见天日的时候,于是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从此天下人得以共读这部伟大的史著。

>

>汉武帝是历史上少有能干的统治者,政治上的伟人。他的眼界,他的气魄,他对政治的熟练操控尤其是别具一格的人才选用方式,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独树一帜。

>

>在那个风扬跋厉的时代,在一部震烁古今的书里,有一支千古无二的笔在记述着这个伟大时代的一切;在这个皇权意气风发的时代,在那位特立独行的皇帝身边,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史家,在郁闷甚至仇恨中旁观着这位伟大的统治者,并将他的一切写进书里。

>

>《史记》,与其说它是一本史书,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它是那个时代思想的巅峰,也是一系列机缘巧合而成的奇葩。它所达到的高度,后人无法企及;它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时空与国界的限制;它所记述的历史,令人如身临其境;它所塑造的人物,千载之下,仍栩栩如生。《史记》,对后世史家来说,只有仰望而已。

>

>武皇开边的时代,是个中华民族风扬跋厉的时代,文汉武功有之,张扬铺排的汉大赋有之,但对整个汉史甚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史来说,这个时代真正的成就是留下了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

>在那个封建皇权专制的时代,能有这样的勇气写出这样的“谤史”,非有大无畏的精神不可。我们也无法知道那位英明睿智一生从不被人欺的汉武大帝,这位建立了真正的皇权专制的独裁者,是出于什么原因,留下这么一部对自己实在不怎么恭维的“谤史”。

>

>历史的真相后人无法确知,我们只知道——《史记》写出来了,而且流传下来了。

>

>点评:

>

>汉武帝作为一个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个思维强悍的智者,他有绝对的自信,认为自己的功业作为不管史书怎样记载,仍湮灭不了其中的光辉。对他,后世自有公正的评价,因此有意不去管司马迁,也因此,为我们留下了《史记》这样光照千古的名篇。这一方面,与之异曲同工的还有武则天的“无字碑”,不留一字,坦坦荡荡。

>

>历史,在他的坦荡面前却显得的那么苍白。

>

>原因仅是这么简单吗?不是的,历史,远比暴露在表面的那一部分更加丰富。汉武帝能容忍《史记》那样的“谤史”的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用我们现代人的想法来衡量那个时代的人,往往只能失败。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青梅竹马是什么意思?

四面八方造句

不屈不挠的意思_成语“不屈不挠”是什么意思

标签: 严刑

更多文章

  • 西汉平定七国叛乱之战分兵箝制,集中全力战吴楚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箝制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之后,为巩固统治,借口清除叛乱,杀掉在楚汉战争时期分封的异姓诸王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同时,他又认为秦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使皇室陷于孤立,于是大封同姓子弟为王,并立下“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企图用家族血缘关系来维持刘氏的一统天

  • 秦始皇为何会敬重寡妇清?是被她的人品所感动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她的

    秦始皇为何会敬重寡妇清?是被她的人品所感动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古代封建帝王对立后都很重视。历史上只有一位皇帝终身未立皇后,他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以致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没有皇后墓。史载,秦始皇的母亲赵姬行为很不检点,先是做投机商人吕不韦的小妾,怀孕两个月后,又被吕不韦献给秦国的王孙子

  • 胡亥:逆取天下,大肆杀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天下

    胡亥:逆取天下,大肆杀戮,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病故。按照秦始皇的遗嘱,当由长子扶苏继位。但中车府令赵高出于个人私欲,伙同丞相李斯篡改遗诏,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了长子扶苏,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继位。这就是秦王朝的第二位皇帝秦二世。是别人对自己称臣,还是自己向别人称臣秦始皇

  • 季布的故事:季布辞官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辞官

    季布的故事:季布辞官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战场上杀敌的季布,风度丝毫不减西楚霸王项羽,作为项羽的左膀右臂,季布追随项羽多年,和项羽南征北战,打了不少胜仗,也过了不少风光的往事。和行军的弟兄们在篝火旁畅谈西楚霸王称霸后的和大家一起享福的日子,和项羽一同探讨当上帝王后该如何治理国家

  • 宣太后是谁,她是透过什么手段让外戚牢牢掌握秦国权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

    宣太后是谁,她是透过什么手段让外戚牢牢掌握秦国权利历史上,在政治场上玩的溜得,无非就那么几个,吕太后,武则天,慈禧太守,还有另一个就是我们这位宣太后。而且史书上最早称为“太后”的人。司马迁的《秦本纪》中记载:“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王母于是始以为称。故范睢说秦王有独闻太后之语。其后赵孝成王新立,亦有

  • 秦朝末年,秦国动用二十万大军攻打赵国。赵国无法抵挡秦国的攻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国

    秦朝末年,秦国动用二十万大军攻打赵国。赵国无法抵挡秦国的攻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宋义带兵走到半路上,听说秦国的兵力很强大,便命令就地安营扎寨,不再前进。项羽要求继续前进,帮赵国解围,而宋义却坚持要等到赵国和秦国交战,秦军实力大减后再进攻。楚军带的粮草并不多,宋义却每天喝酒吃肉,不顾士兵们的生

  • 解密:秦始皇嬴政晚年为什么不再自称为“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自称为

    解密:秦始皇嬴政晚年为什么不再自称为“朕”?,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以前,“朕”是第一人称代词,即“我”的意思,男女老幼,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成为一统天下的至高君主。嬴政认为,自己功兼三皇五帝,为表彰自己的无量功德,体现人君的至高权威,于是从“三皇”和“五

  • 秦始皇和秦朝的灭亡:史上最庞大帝国一夜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朝

    秦始皇和秦朝的灭亡:史上最庞大帝国一夜灭亡,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叱咤风云的千古一帝,有关他的事迹一直为人们传颂至今,这个人物有着太多的传奇故事,让我们一起揭开他的神秘面纱.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午时出生于赵国的首都邯郸,正当人们欢庆新年到来之时,一个婴儿呱呱落地了,人们听到了

  • 秦始皇为何终身不立皇后?母亲行为造成创伤?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创伤

    秦始皇为何终身不立皇后?母亲行为造成创伤?,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始皇为何终身不立皇后?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均立后。立后制与储君制相互表里,是后宫制度乃至君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国时期的秦国在秦孝公(前四世纪)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便已制度化,后来各种国家制度日臻完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更是全

  • 嬴政是谁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谁的

    嬴政是谁的儿子?,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嬴政是谁的儿子?秦始皇之母赵姬原是卫国商人吕不韦的妾,后被吕不韦献给子楚。有的史书说赵姬当时已经怀有身孕,而《史记》说她是怀孕足月产下秦始皇的。因此,秦始皇究竟是子楚的儿子,还是吕不韦的儿子,后世为此争论不休。秦始皇是以太子身份继秦庄襄王(子楚)之位,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