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恬怎么死的?

蒙恬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655 更新时间:2024/1/20 0:14:47

蒙恬怎么死的?

秦始皇在平定六郡、一统中国的过程中,蒙恬可谓是其不可或缺的顶梁大将。秦朝确立后,也是由于蒙恬的存在,使得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可见其威名。除了北逐匈奴,蒙恬还率军收复了河套等地,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与秦道,无论是对秦朝还是整个中华,他都功不可没!可惜一代名将却枉死于小人之手,这是怎么回事?此外,影视剧《神话》中的蒙毅将军是否真有其人?他与蒙恬又有何关系?传说是蒙恬创造了毛笔,这是真的吗?

丰功伟绩,名垂青史

1.一统江山的顶梁

“蒙氏秦将,内史忠贤。长城首筑,万里安边。”此句出于《史记》,是史太公司马迁对秦将蒙恬的赞叹。这位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的大将,以其忠勇与才略,一次又一次为大秦书写了辉煌。

蒙恬(?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山东省蒙阴县人,故里在蒙阴县城。他是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蒙恬出身于武将之家,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他幼有宏志,希望长大后能够征战沙场,像自己的祖辈那样为国拼杀。他天资聪颖,武艺高强,酷爱研习兵法与刑狱法,长大后还曾担任过审理狱讼的文书。公元前221年,蒙恬因家庭关系获封秦国将领,遂跟随大将王贲率军南下攻齐,秦军一路长驱直入,所向披靡,很快攻占了齐国的都城临淄。由于蒙恬表现突出,战功卓著,于众多武将中脱颖而出,被秦始皇封为内史,成为秦始皇的得力战将。公元前前248年,蒙恬率领秦军勇猛作战,分别攻取韩、赵、魏三国,为秦国一统江山立下了不朽的战功。

2.威震匈奴千里

秦始皇横扫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却仍受到北疆匈奴的频频骚扰。早在中原混战之时,匈奴就乘机进犯黄河,还占领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秦都咸阳也在他们的窥视之中。秦始皇为此患所扰,于公元前215年,任命蒙恬为将军,率领三十万大军抵抗匈奴。时值秦朝初立,国内的战火刚刚平熄,官兵百姓还未及喘息,北部边境却又传战书。匈奴军队肆意屠杀秦境百姓,抢劫牲畜财物,边境人民生活艰难,不得安定。长期的征战早已令兵士厌烦,百姓也饱受其苦,况且匈奴民族向来善于骑射,强悍无比,蒙恬将军面临的将是一场苦战。

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兵将的士气?怎样才能打赢骑射精湛的游牧敌兵?蒙恬将军一边苦苦思索,一边率兵赶赴边关。敌兵虽然凶猛,但毕竟是游牧民族,虽擅长野战,却作战分散。尽管秦朝此时处于百废待兴时期,兵马的数量不及汉朝时那般庞大,可秦军在蒙恬将军的指挥下,兵阵严整,布局有方。《史记》中这样记载:“秦以战车开路,箭矢如蝗,步骑大军随后掩杀,匈奴大溃。”显然秦军采用的是步骑和战车相结合的进攻方式。这种战术相较于靠勇力猛攻的匈奴骑兵来讲,当然先进一些。

不过,秦军多为步兵,这种兵阵不如匈奴的骑兵灵活机动,当匈奴采取从四方包围袭击的战术时,秦军便会处于劣势,不易反击。这时就体现了武器的重要作用。秦军使用的主要武器是弩,弩当时是中原人特有的武器。秦军将各式弩箭装载于战车上,瞬时齐发,密集的弩箭如雨般覆盖下来,即使对方骑兵从侧翼袭击,想靠速度取胜,也难以得逞。

不管怎么说,蒙恬毕竟是身经百战的将军。青年时代,他曾长年驻守于北方边境,对匈奴的战法十分了解,加上他本人颇有勇气,敢于直冲,并且富有野战经验,因而此战成为了他人生的巅峰之作。通过对敌情的侦察与分析,蒙恬迅速制定了作战计划,第一次交战就给了匈奴有力的回击,使其四散溃逃。公元前214年春,蒙恬率军与匈奴在黄河以北进行数战,重创了匈奴主力部队,最终彻底打败匈奴,迫其向北逃窜七百多余里。

他不负众望,一举收归河套等地区,又渡过黄河,将百姓迁至阳山以充实边县。此战后,蒙恬这个名字令匈奴闻风丧胆。贾谊也曾评说此战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正是对蒙恬战功的由衷称赞。

3.万里长城安边

后来,为巩固边陲,彻底御敌于国门之外,蒙恬受秦始皇之命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长城,把原来燕、赵、秦三国的长城连为一体。据史载,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有力地遏制了匈奴的南进,也给中华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此外,秦始皇为了方便其巡游天下,又派蒙恬集合兵匠,自九原郡(今内蒙包头市西南)到甘泉宫修建直道,这就是著名的秦道。它截断山脉,填塞深谷,全长一千八百里,只是不知因何并未竣工。秦道的开通,不仅改善了九原的交通条件,还加强了北方各地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各族人民的融合,对军队的调动与物资的运输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一门三将,三代事秦

1.生自将军世家

蒙恬出身于武将世家,先祖是齐国人,但是其祖父蒙骜和其父蒙武都是秦国的将军。蒙氏家族为秦统一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战国时,蒙恬的祖父蒙骜投靠秦昭王,并通过多次征战累官至“上卿”。公元前248年,蒙骜领兵攻打韩国,相继占领成皋、荥阳等地,并设置为三川郡。公元前244年,他再次攻韩,此次一举占领了韩国13座城池。公元前247年,蒙骜率军攻打赵国,占领太原。公元前246年,平定原为赵国的晋阳后,又攻打赵国新城等地,并夺取了37座城池,设为太原郡。公元前246年,在攻打魏国时,由于遭到信陵君无忌率领的魏、韩、赵、楚、卫五国联军的抗击,蒙骜战败。不过,公元前242年,信陵君去世后,蒙骜趁机攻打魏国,占领长平、山阳等地,共夺取20座城池,设为东郡,挽回了战败的面子。

其父蒙武也在秦国为将,曾任秦内史。蒙武亦屡立战功,《史记》中这样记载:“始皇二十三年,蒙骜子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

2.《神话》中的蒙毅将军

随着影视剧作品《神话》的热播,剧中的人物蒙毅将军可谓是家喻户晓。事实上,史上确有其真人,他就是大将蒙恬的弟弟。“蒙恬弟蒙毅,亦深得始皇信任”,“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当时,蒙毅主要为内谋,蒙恬则担任外事。蒙氏兄弟二人一文一武,有勇有谋,深得秦始皇的尊宠与信赖。

蒙毅为人公正耿直。早先,中车府令赵高触犯了秦律,蒙毅受命审判,他按秦国条律公正执法,这得罪了赵高,赵高遂对蒙氏兄弟十分记恨。果然,在秦二世胡亥即位后,赵高便偷偷向胡亥诽谤蒙毅,谎称其曾在始皇面前非议胡亥,胡亥于是大怒,将蒙毅囚禁起来,还要诛杀蒙恬。蒙氏兄弟最终被小人之言所陷害。

3.三代尽忠,至死感恩

蒙氏一门三忠,三代事秦,并且立下无数战功,这在中国历史上实不多见。

据《史记•蒙恬列传》记载,蒙恬在临终前曾说:“吾先人及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虽囚,其势足以背叛,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主也。”此一句足见其侠肝义胆与对秦国至死不渝的忠诚!从将军世家走出的蒙恬,自幼就将家族命运与秦国联系在一起,他身上沉积着三代人对秦国的赤诚与感情,这也许可以解释为蒙恬何宁死也不选择背叛秦朝的原因。

神话这部电视剧,最近在央视热播中,大家都钦佩蒙恬的为人,想知道蒙恬怎么死的,历史上蒙恬是怎么死的。小编查阅些相关历史资料供大家参考。

蒙恬是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秦国立过不少汉马功劳。

蒙恬是因为拥护前太子扶苏而被扶苏的弟弟胡亥所记恨,始皇帝死后,赵高借此机会,立刻要法办蒙毅。赵高说:“蒙毅当年力主让扶苏当太子。请陛下杀之。”秦二世即胡亥却不肯,犹豫了一阵,大约并不甚计较,或者是觉得蒙氏是国家的栋梁,杀了等于自断手臂。于是赵高日夜诋毁蒙毅,寻求蒙毅的罪状,把蒙毅蒙得又黑又坏。秦二世想,既然是这么坏的人,还跟我不一条心,那就杀了吧。

当然还有野史认为蒙恬是这么死的:秦始皇死前2年,拥护胡亥的太监赵高诬陷蒙恬为太子叛党的主谋之一,秦始皇遂下旨赐死蒙恬。蒙恬当时的罪行是要诛9族的,诛杀者名单上自然包括蒙毅。蒙毅逃亡后为了给蒙恬报仇,密谋为蒙恬平反,杀赵高,但是被继承了秦朝第一大将军位置的王剪之子王贲所杀。真实的蒙毅,应该是比秦始皇早死的,而不是像剧中那样和秦始皇差不了几天。

历史就是一张写满字的纸,一切都已写成,无可更改;但对于古人来说,历史却是他们的将来,他们的决定就可以影响历史。忠君儒雅的性格,决定了蒙恬最终的选择,同时也注定了后来的历史。

蒙恬的一生就像一杯茶,品其一生,就像茶中的一缕缕悠香。

推荐阅读:

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

【迸溅】的意思是什么?【迸溅】是什么意思?

突兀森郁的意思是什么?

标签: 蒙恬

更多文章

  • 秦朝老百姓时尚指南:黑布包头髻,男人穿裙子(但是没内裤可穿)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包头

    士伍“奋”!如今你算是已经在秦朝住下来了,接下来的日子,你要像真正的秦人那样生活和工作。不过在此之前,想先提醒你怎么穿得像个秦朝人!从头顶开始,最显眼的就是“冠”,这是中国古代用于标志男子身分的饰物。戴它时,要把束在一起的头发盘绕在头顶处,形成一个髻,用一块叫纚(史)的黑帛把头发包住,再戴上冠,最后

  • 中国帝王墓中神秘陪葬物:秦始皇陵竟是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帝王

    中国帝王墓中神秘陪葬物:秦始皇陵竟是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帝王陵墓内有千奇百怪的陪葬品,除了金银财宝之外,还有一些陪葬品也是价值连城。可能当初的墓葬主人没有想到随他入墓的物品有多大价值,但是对于后人来说,这是了解当时历史状况的重要依据。例如,殷墟出土的甲骨,是研究重要的商周历史的重要依据;例

  • 秦始皇帝陵的修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始皇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以及奉行"事死如事生“的礼制,几乎历代封建帝王都十分重视修建陵园。秦始皇帝从13岁继位后,就开始在骊山之麓为自己修建陵墓。全国统一后,营建工程得以大规模进行。为修筑陵园所征调的役夫徒隶竟达70余万人,前后经营38年之久。直到秦始皇帝死时,陵园工程尚未

  • 步步为营,借刀杀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借刀杀人

    步步为营,借刀杀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步步为营,巧拖楚军项羽分封完十八诸侯,大局初定,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其实暗地里风起云涌,中原大地酝酿着更大的风暴,群雄逐鹿的时代到来。刘邦神不知鬼不觉地出兵关中,别的诸侯王也蠢蠢欲动,项羽的凝聚力和威信已经大不如前。大秦中央集权已不复存在,楚怀王虽名为

  • 揭秘商鞅变法:残酷是强国之道还是祸国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之道

    揭秘商鞅变法:残酷是强国之道还是祸国之道?,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商鞅变法:秦国,这个因变法而强大了国家,从而名闻天下的一代名相,是中国历史上永远也绕不过去的人物。中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言说“儒家”“法家”成风的时期,有人就尤其推崇商鞅,大概也想在新

  • 焚书坑儒始于秦始皇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始于秦始皇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焚书并非始于秦始皇,早在秦之前,便有焚书。秦始皇焚书,起因并非因为儒生反对他,儒家本以投靠权势侍奉君主为本能,以歌功颂德取悦于君主为本领。但有一位儒生对这位新发迹的君主“尽忠”太急切了,要秦始皇效法古人,分封他的儿子到各地为王,像周朝那样有千年的江山

  • 秦始皇兵马俑中的军队等级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中的军队等级制度,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坑,俑坑中整齐地排列着几千个真人大小的陶俑,他们个个身着铠甲和战袍,与战车、战马一同组成了护卫皇陵的军队。这些忠诚的地下战士将秦国军队的等级制度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这些两千多年之后重见天日的陶俑身上,我们看到,他们不

  • 《霸道与王道・秦汉帝国》十、宦官名士大对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宦官

    《霸道与王道・秦汉帝国》十、宦官名士大对决,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抱朴子・外篇》东汉后期,继位的皇帝常常年幼无知,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上更加黑暗,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跋扈大将军东汉的皇帝除了开国之初的光武帝、明帝和章帝外

  • 一根木头怎样成就了秦国的政治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国

    一根木头怎样成就了秦国的政治霸业,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一根木头怎样成就了秦国的政治霸业公元前359年,秦国国都雍城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就在这根木头立下的那一刻,中国历史上许多事件的伏笔已经悄无声息地埋在了雍城那历经风霜、坚实厚重的肥沃黄土之中。战国中前期,在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中,位于关

  • 怎样评价秦孝公?秦孝公的丰功伟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丰功伟绩

    怎样评价秦孝公?秦孝公的丰功伟绩,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孝公剧照■秦、魏当时的形势公元前361年,秦献公去世,年仅21岁的秦孝公继位。到秦孝公继位时,因为他父亲的励精图治,秦国已经走出低谷,正要开始爬坡,但仍然僻处洛水以西,领土比秦穆公时少了一大片。东边与魏国为邻。春秋战国之交,魏国变法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