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1节 秦始皇:铁血手腕与怀柔之道

第1节 秦始皇:铁血手腕与怀柔之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594 更新时间:2023/12/15 21:50:33

第1节秦始皇:铁血手腕与怀柔之道,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自古以来,在每个王朝的权利场上,帝王与群臣的博弈向来是重头戏。权利游戏就像一个跷跷板,君强则臣弱,君弱则臣强。

>当大臣们挖空心思揣摩君王的心思时,做皇帝的,也无时无刻不在猜测大臣们的想法。要想驾驭好群臣,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定要学会刚柔并济,恩威并重才行。

>

>秦始皇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建立大秦帝国。除了他个人具备的“天之降大任于斯人”的因素外,与其能够在自己身边聚集起一大群各具贤才的文臣武将是分不开的。

>

>换句话说,秦始皇的用人之道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他非常重视人才,有着“容才之量”的胸怀,能彻底贯彻法家的任人惟贤的治国方略,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不管是谁,只要有才能,能够为秦国的发展作出贡献,他都加以任用,使他们为自己卖命。

>

>难怪大学者章炳麟说: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由是言之,秦皇之与汉武帝,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其视汉文帝,秦皇犹贤也。事实证明,秦始皇的用人质量、正如长城质量、秦陵的质量、灵渠的质量、陶俑的质量一样,都是无可挑剔的。

>

>秦始皇的用人之道最值得称颂的,是他能将暴戾、专制的性格与知人善用、闻过即改等“善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

>于是,铁血手腕与怀柔之道,在秦始皇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

>因此,他能在暴怒之下囚禁自己的亲生母亲,连杀数十位进谏劝说的大臣,但最终却理智地接受了一位外来客卿的游说,停止杀戮,与母亲重归于好,确立起“德”的名声;

>

>他能在专横之中欲将所有来自六国的游士赶出秦因,却最终还是理智地接受了一位游士的劝谏,撤销“逐客令”,继续先辈们招贤纳才的政策,没有给统一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

>他能在转眼之际坑杀数百名“儒生”——他认为无用之人,也能在一怒之下将自己的长子赶出京城“戍边”,但却从未杀害过,或者企图杀害进一位曾经对他的事业做出过贡献的重臣——当然,叛逃的除外。

>

>虽然,其中有些人曾经对他极其不恭,令他十分不快。

>

>大梁人尉缭曾经给嬴政提了一个好的建议,让嬴政出巨资贿赂六国的大臣,从内部瓦解敌人,这种做法表面上看似乎花费巨大,但却能够获得很大的实际利益。

>

>嬴政立即实施了这一建议,并且对尉缭礼遇有加,赏赐尉缭使用的东西常常和自己使用的一样,但是尉缭反而要走。他觉得秦王虽然现在对人才礼遇有加,甚至愿意让出自己使用的好东西给他们,这正表现了嬴政的虎狼之心,等他统一天下之后,则天下人都会成为他的奴隶。因此,尉缭不愿意和嬴政长久交往,便暗地里议论了嬴政一番之后,拔脚开溜,却不幸被嬴政发觉,被逮了回来。

>

>不过,嬴政并没有大发雷霆,将他投入监狱,而是执意挽留,任命他为秦国太尉,始终听从他的建议,从而作出了很多正确决策。

>

>不妨再举一个例子。

>

>郑国是当时一个很有名的水利人才,秦国的郑国渠就是他修建的。但郑国刚到秦国的时候,他的身份是一个间谍,目的在于修建一个可以水淹秦国的工程。

>

>嬴政刚开始并没有发现其中的秘密,后来发现郑国的真实目的之后,也没有将郑国处死,而是让他继续修建,以便利于关中农田的灌溉,发挥了郑国的专业技术,使得秦国经济实力大增,反而获益匪浅。

>

>最能表现嬴政求贤若渴的还是他试图收用高渐离的故事。他不是不知道高渐离是荆轲的知己好友,但是高渐离的音乐才华实在太让他倾倒了。于是,他将高渐离收容到了身边,并且一再容忍了他的刺杀,直到实在无法挽回为止。

>

>正因为有这种“容人之量”的胸怀,秦始皇能够将各种各样的人才宠络在目己身边,为自己服务,为自己尽忠,并最终有利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后世的暴君自不必说,就是那些所谓的“圣主明君”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几个?

>

>总结秦始皇的用人之道,主要有以下及格特点:

>

>1、用人唯贤,唯才是举。

>

>2、用服从之人。

>

>3、扶植一批人为己使用。

>

>4、分设左右丞相,削弱丞相权力,便于自己驾驭。

>

>5、知人善任。

>

>6、能够礼贤下士。7、赏罚分明。

>

>8、必要时,杀人树威。

>

>9、用人不拘一格,不分尊卑。

>

>其实,秦始皇一开始,对李斯、尉缭、韩非、姚贾们并不信任,因为他们都是“外国人”人,更不属于自己人,是圈外人。也许秦始皇本人愿意搞五湖四海,但那些秦国大臣——也就是圈内人,却总是顾虑重重,口口声声以国家社稷利益为重,反对重用李斯等人。

>

>在这些人的影响下,秦始皇一度排斥外国人。

>

>实际上,本地大臣们是出于私心,怕那些能人来了,抢自己的饭碗,使自己失宠。对于吃“政治饭”的人来说,失宠,等于结束了政治生命,因而他们百般阻挠。

>

>后来,李斯在《谏逐客书》里,用事实说明了客居秦国的人士在该国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批评秦始皇对人才“不问可否,不问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

>看过《谏逐客书》后,秦始皇恍然大悟,心里说差点上了圈里人的当,误了“来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大事。后来投其麾下的韩非,著有旷世之作《孤愤》,秦始皇读后大为倾倒,感慨地说,若能见到作者,死而无憾。

>

>公元前234年,秦军向韩国进攻,目的是为了得到韩非,韩国无力抵抗,只好让韩非入秦。思想转变后的秦始皇,为了得到一个人才,甚至不惜发动战争!圈内的人虽说心存不满,但表面上不得不把这些外来和尚当成自己人,于是划归到自己的圈子里来,那时的秦国,被韩、赵、魏、燕、齐国等诸侯国包围,你势力再大,人家联合起来对付你,总是不好办的。在那几国还未结成同盟之前,楚国人李斯、魏国人尉缭就向秦始皇提出吞并六国成就帝业的主张。所有的工作,李斯们早为秦始皇想好了,如作战方案、用重金贿赂敌国大臣、使用暗杀和离间计等等手段,完备得简直无懈可击。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炼乳】的意思是什么?【炼乳】是什么意思?

用像造句_像造句大全(5-300个)

穷兵黩武是什么意思?

标签: 之道

更多文章

  • 秦朝历代皇帝顺序简介 秦朝历代国君大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朝

    秦朝历代皇帝顺序简介秦朝历代国君大全,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提及秦国,可能很多网友都比较熟悉秦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始皇是秦国的开国元勋,秦始皇同时也是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朝存在历史的长河上多年,因此也有几代君主,那么您知道除了秦始皇外,秦朝还有哪些帝王吗?下面就跟随小编来了解一

  • 第4节 巴蜀寡妇清,秦始皇的偶像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寡妇

    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史记·货殖列传》。在秦始皇叱咤风云的一生中,女人既起了最关键的作用,又是微不足道的。他既感激母亲赵姬与吕不韦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又为自己无法明了的身世恼羞成怒,他无

  • 赵姬之子嬴政是谁的儿子?是吕不韦的?还是赢子楚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之子

    赵姬之子嬴政是谁的儿子?是吕不韦的?还是赢子楚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作为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在历史中却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是,赵姬在历史上可是一个传奇般的人物,按照一部分人的说法是,一个妓女成了第一个皇帝的老妈,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皇太后!这种殊荣,降临在了传说中地位不高的姬妾之上。而对于秦始皇

  • 秦亡前的战争奇迹:五万囚军徒击败数十万农民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数十万

    秦亡前的战争奇迹:五万囚军徒击败数十万农民军,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亡前的战争奇迹:五万囚军徒击败数十万农民军秦从统一天下(前221)到始皇帝去世(前210),十二年间国内承平无战事,销毁民间兵器,撤除六国关防城郭,统一文字货币,整齐度量衡,整备交通道路,推行郡县户籍法制,举国上下,专心致力于

  • 赵高当国始末:是“灭秦复仇”还是为“一己私欲”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私欲

    赵高当国始末:是“灭秦复仇”还是为“一己私欲”,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赵高当国始末:是“灭秦复仇”还是为“一己私欲”“指鹿为马”的赵高在历史上一直以专横的形象著称,然而近日一位史学家在其出版的新书中指出,赵高不但不是宦官还是

  • 第5节 汉朝与匈奴打交道的记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朝

    第5节汉朝与匈奴打交道的记录,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高祖崩,孝惠、吕太后时,汉初定,故匈奴以骄。冒顿乃为书遗高后,妄言。高后欲击之,诸将曰:“以高帝贤武,然尚困于平城。”于是高后乃止,复与匈奴和亲。——《史记·匈奴列传》为什么在汉武帝时期汉奴战争会打得那么壮烈,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

  • 兵马俑的主人真的是秦始皇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的是

    兵马俑的主人真的是秦始皇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1974年2月,一群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博物馆被挖掘出来。至今,兵马俑已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其中一号坑为“右军”,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

  • 封王封臣,制定朝仪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邦,封王,武将

    封王封臣,制定朝仪,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封王封功臣汉六年(前201年),刘邦登上皇帝宝座以后,决定论功封赏。但是文臣武将整日争功吵闹,甚至拔剑击柱,一年多争执不下。刘邦想封他认为功劳最大的萧何为侯,食邑八千户。这引起了将领们的不满,他们说:“我们这些武将冲锋陷阵,历战无数,大小各有功劳。而萧何

  • 揭秘:秦国宣太后为子夺位成为后妃掌政的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国

    揭秘:秦国宣太后为子夺位成为后妃掌政的鼻祖从为子夺位的过程就可以看出,宣太后不是一个“弱质女流”,任何人如果拿鄙视女人的眼光来看她,必将自尝苦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个三十岁上下的成熟美妇人一跃成为封建社会里后妃掌政的鼻祖。秦武王因为举鼎送命的这年,正是公元前三零七年。这时,在燕国为质的赢稷被燕赵

  • 第3节 重用“水利专家”开辟都江堰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都江堰

    第3节重用“水利专家”开辟都江堰,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食其利。——《史记·河渠书》成都平原古称“天府之国”,自成都出发,至都江堰市60公里的道路两旁,所见稼穑之丰,农桑之盛,绝不逊于江南鱼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