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县定都,商讨大事>起义军在陈县休整了几天,陈胜便召集当地的三老、豪杰商量下一步行动。>>三老就是当地有文化的人,主管地方的教化工作。秦制,十里一亭,有亭长;十亭一乡,有三老掌教化,有法官(兼税务官),有公安捕盗贼。豪杰是地方精英,其中一些可谓地方实力派——包含了一个经济的因素。三老、豪杰都说:“将军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社稷,功高,应该为王。何况您还要领导大家继续战斗,不立为王,怎么行呢?愿将军立为楚王。”虽然有些奉承,但也很有见地,符合当前形势。>>陈胜为此专门征求另外两个人的意见。这两个人颇有一些来头,一个叫张耳,一个叫陈余。>>张耳是故魏国大梁人。不是说信陵君魏公子无忌有食客三千吗,张耳就是其中之一。食客当中也有能人,一位七十岁的打扫城门的人,还有一位屠夫,竟帮信陵君完成窃符救赵、大败秦军的壮举。张耳跟这些人混在一起,多少也能长一点本事。估计是犯了法,他从大梁逃匿至外黄(两地相距五十五公里),名籍也被削除。这样更好,可以换张脸重新做人。>>外黄有一个富家女,很漂亮,嫁了个庸夫,不甘心,遂离家出走,投到父亲宾客门下。此人素知张耳,对叛逆女说:“欲求贤夫,可嫁张耳。”于是女子请他帮忙,跟前夫离了婚,再嫁张耳。她家有钱,嫁妆丰厚,张耳摇身一变,成了富人,跟着做了外黄县令。又娶妻,又发财,又升官,逃亡者时来运转了,千里之远的宾客都来投奔。其中就有刘邦。那时他还没当亭长(泗水亭亭长,距外黄三百五十里),一到张耳门下,就停留好几个月。>>陈余也是魏国大梁人,好儒术,是个知识分子,与孔子的八世孙孔鲋有交情。秦始皇焚书那一年,他跟孔鲋说:“秦现在要灭先王书籍,您为书籍之主,很危险啊!”孔鲋说:“我学的都是无用之学,也只有朋友知道我,会有什么危险呢?我要把书藏起来,以待来者。一旦有人求书,危难就过去了。”陈余多次游于赵国苦陉县(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镇),被一个有钱人看中,做了他家女婿。>>张耳大,陈余小,陈余把张耳当父辈伺候,两人遂成忘年之交。>>秦始皇灭魏大梁,张耳正在外黄。没过几年,朝廷听说张耳、陈余是魏国名士,悬赏千金求捕张耳,五百金求捕陈余。张耳再次潜逃,陈余跟随,两人更名换姓,一起来陈县(在外黄之南一百零五公里)当了杂役,管看门及清洁卫生等事。有一次,小吏故意找碴儿,拿鞭子抽打陈余。陈余想奋起反抗,张耳却把他按住,让他吃了一顿鞭子。等小吏走了,张耳把他拉到桑树底下没人处,数落了一顿:“当初我跟你怎么说的?你想因为这点破事,就死在小吏手上?”陈余点头称是。>>朝廷布告天下,继续求捕两人。两人贼喊捉贼,号召周围居民一起来抓通缉犯,才避开嫌疑。像他们这种有本事的人,忍辱负重,所为何事?朝廷不能争取他们,敌人就会争取他们。>>他们终于等来了希望。队伍刚进城,他们就来求见陈胜。陈胜及左右都曾听过两人大名,但没见过面,现在主动找上门来,自然很欢喜。>>三老、豪杰建议陈胜自立为楚王。张耳、陈余说:“先莫称王,急引兵西向。再寻找六国后人,立他们为王,为秦多树敌人,您则趁势攻战咸阳,号令诸侯。诸侯因为您而重新称王,自然感激您。您以德服之,则帝业可成矣。您一人称王,只怕天下不肯跟随。”>>陈胜不听,自立为王,号为张楚,有张大楚国的意思。这是秦二世七月的事,距大泽乡起义才不过一二十天,可见他们的速度有多快。>>有人批评张耳、陈余,而赞同陈胜,其实事情没那么简单。张耳、陈余的谋略主张固然不对;陈胜不听,则是出于私心,而不是他更高明。张耳、陈余说过,“刚到陈就称王,显得您有私心,愿将军先莫称王,急引兵西向。”葛英从蕲县分兵以后,也立了一个楚王,在九江郡,比陈胜晚。听到消息,就把那个短命楚王杀了,赶至陈县说明情况,肯定没有背叛陈胜的意思,知错即改,反倒是个忠臣。等他赶到陈县,陈胜却把他杀了——还有比私心更恰当的解释吗?不过,从当时的形势看,陈胜称王,为反秦事业树立一面旗帜,有积极、正面的谋略意义,比其私心重要得多。杀葛英是一个重大错误,为那些分裂起义队伍的野心家提供了口实。>>陈县决策奠定了起义军的反秦基础,至少也算一个临时政府,因为陈县成了天下的反秦中心。《史记》一书三次提到“张楚”,考古发现也证实了它的存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星占·土星行度表》里面,有“张楚”纪元的确凿记载。为了与别的“楚王”区分,也考虑到他姓陈,又在陈郡、陈县设立临时政府,史家把他称为“陈王”。>>起义烽火成燎原之势>>定都陈县,等于有了临时政府。天下反秦的起义烽火迅速成为燎原之势时,原先被秦灭亡的六国贵族也开始蠢蠢欲动了。这些人被降为普通人后非常不甘心。但如果他们要造反,作为原先的剥削阶层,老百姓们不可能支持他们。因此,他们顶多是搞一些暗杀。当农民的革命如火如荼时,他们便怀着不同的动机投奔了陈胜。>>至于各地出现的小规模农民起义,则更是数不胜数。《汉书·严安传》中记载:“及秦皇帝崩,天下大叛。陈胜、吴广举陈,武臣、张耳举赵,项梁举吴,田儋举齐,景驹举郢,周市举魏,韩广举燕,穿山通谷豪士并起,不可胜载也。然皆非公侯之后,非长官之吏也。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长地进,至于霸王,时教使然也。”>>下面的描述显示了追随盛况:>>《史记·陈涉世家》: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史记·秦始皇本纪》: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者,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史记·高祖本纪》:陈胜至陈而王,号为张楚,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史记·张耳陈余列传》:陈王奋臂为天下倡始,王楚之地,方二千里,莫不响应,家自为怒,人自为斗,各报其怨而攻其仇,县杀其令丞,郡杀其守尉。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秦朝的官吏监督和法律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朝
秦朝的官吏监督和法律制度,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朝的官吏监督和法律制度秦统一后,始皇帝在中央建立了一套与专制集权统治相适应的官僚制度。但由于文献资料对此缺少明确的记载,又因汉承秦制,故后人多以汉朝的官制来推断秦朝的中央官制,如“三公九卿”等。而出土的秦代文物,如印泥、简
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陈胜吴广
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功绩,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历史背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即位,这就是秦二世。秦二世是个昏庸而残暴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老百姓的徭役赋税负担更为沉重,刑法愈加苛毒。广大劳动人民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下令征发淮
第一章 秦的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异人,文王,秦国
第一章秦的崛起,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一、六国削弱秦国称雄——战国中后期的秦国公元前259年,一位秦国公子的男婴,在赵国都城邯郸出世。他姓嬴名政,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嬴政之父异人,又名子楚,是秦昭王的庶孙,孝文王的庶子。异人的母亲夏姬不得宠,他曾作为“质子”被派往赵国,寓居赵国都城邯郸。秦昭王后期
秦二世胡亥怎么死的?胡亥活了多少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活了
秦二世胡亥怎么死的?胡亥活了多少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二世胡亥怎么死的?胡亥活了多少岁胡亥,即秦二世(前230年-前207年),嬴姓,赵氏,名胡亥,在位时间前210年D前207年,也称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的弟弟,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
揭秘秦始皇母亲有哪些情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母亲
揭秘秦始皇母亲有哪些情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始皇母亲和她的情人们赵姬是秦王嬴政的母亲,嬴政一统六国在中国历史上功绩显赫,贵为太后的赵姬,其爱情却婉约着秦时风月,有人称其淫荡,有人称其为爱执着,但感觉唯有赵姬自己知晓。赵姬原是赵都邯郸的一名歌姬,她有羞花闭月之貌,沉鱼落雁之容,手如柔荑、肤
揭秦丞相赵高灭秦之谋指鹿为马x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指鹿为马
揭秦丞相赵高灭秦之谋指鹿为马x政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始皇死后,宦官赵高想趁机图谋不轨,篡夺朝中大权。他先是隐瞒秦始皇的死讯,假传圣旨,命皇长子扶苏自杀,扶持年幼的皇次子胡亥当上皇帝。随后,他以阴谋手段杀害了丞相李斯,自己当了丞相,掌握了秦朝廷的实权。一天,他牵了一头梅花鹿上朝,指着鹿对秦
项羽举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项羽
项羽举鼎,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项羽举鼎这一天,艳阳高照,春光明媚。一年一度的宿迁庙会,热闹非凡。集市上车马络绎不绝,赶会者川流不息。接近中午时分,从集市东边走来两个人,一老一少。老者五十多岁,举止从容,眉宇之间却流露出一股英武之气,显见此人出身高贵。那青年人近二十岁,面色微黑,目光如电,身高八
秦始皇是活人殉葬的始作俑者吗?为何要活人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活人
秦始皇是活人殉葬的始作俑者吗?为何要活人殉葬?,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殉葬源于我国上古奴隶制社会,一开始用活人殉葬,周朝以后推行“仁政”,对殡葬制度实行了改革,“人殉”得以废除,奴隶主死后改用土偶和草人殉葬,“俑殉”取代了“人殉”,以俑殉葬应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这种为推动社会进步、惠及于
秦始皇名字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叫什么
秦始皇名字叫什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始皇名字叫什么?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秦始皇(前250前210),姓嬴,名政,中国第一多民族的统一的封建帝国秦王朝的创始人。公元前246年至前210年在位,前238年亲政。从前230年灭朝韩开始,到前221年灭齐,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据混战的局面。
秦始皇统一六国 原来是捡了个的便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六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原来是捡了个的便宜,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着名的《六国论》里,苏洵认为:六国破灭在于六国本身,而非秦国。其实,导致战国结束的,不是秦国,不是六国,而在于历史的疲倦。决定历史的主角,是被史家偏好强奸了的失语大众。经过春秋战国数世纪刀光剑影的洗礼,人民厌恶混战,渴望统一,正是在这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