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八节 张仪入秦――游说六国用连横而破合纵

第八节 张仪入秦――游说六国用连横而破合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924 更新时间:2024/1/10 2:06:07

第八节张仪入秦――游说六国用连横而破合纵,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秦惠文在位27年,无论是从政治体制建设还是军事斗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特别是打破六国联合,瓦解齐楚联盟,不但缓解了当时的政治危机,变军事劣势为优势,而且为以后秦国攻灭六国奠定了政治和军事基础。秦惠文王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政绩,这与纵横家张仪三次相秦的贡献密不可分。

>张仪是魏国贵族的后代,生年不详,死于公元前310年。张仪曾跟随鬼谷子先生学习纵横之术,学成之后,就去游说诸侯。据《史记·张仪列传》记载,张仪在楚国期间,曾经陪着楚相喝酒,席间,楚相丢失了一块玉璧,楚相的门客们怀疑是张仪偷走了。门客们说:“张仪贫穷,品行鄙劣,一定是他偷去了宰相的玉璧。”于是,大家一起把张仪拘捕起来严刑拷打,打得皮开肉绽,但是张仪始终都没有承认,楚相只好释放了他。张仪血肉模糊地回到家后,他的妻子又悲伤又怨恨地说:“唉!你要是不读书游说,又怎么能受到这样的屈辱呢?”可是张仪却很不以为然,他问妻子:“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的妻子苦笑着说:“舌头还在呀。”张仪说:“这就够了。”这则小说意味很浓的情节说明,张仪是一个怀抱利器,颇为自负的游士,他自信自己一定能够找到发挥才智的国家,扬名致富。

>

>如果分析一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形势,应该说,张仪的自信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这一时期,各个诸侯国在外交和军事上纷纷采取或“合纵”,或“连横”的策略,力图自保或有所作为。所谓“合纵”,就是“合众弱以攻一强”,防止强国的兼并;所谓“连横”,就是“事一强以攻众弱”,达到兼并土地的目的。作为杰出的纵横家,张仪即有“合纵”之才,又有“连横”之能。事实上,张仪出山之时,是做好两手准备的,即为齐楚所用则施“合纵”之才,为秦所用则施“连横”之能。张仪最早到楚国去游说,就是准备以“合纵”之才换取尊荣富贵的,不料却被诬行窃,断了以“合纵”之才搏取富贵之途,所以,他只好西向事秦,出现在秦国的政治舞台上。

>

>秦惠文王九年(前329),张仪由赵国西入秦国,凭借出众的才智,被秦惠文王任为客卿,筹划谋略攻伐之事。但是,张仪刚到秦国时,并没有一炮打响,在秦国究竟是出兵攻打蜀国,还是攻打来犯的韩国这个问题上,犯了急近功利的错误,竟然让秦惠文王出兵讨伐韩国,得胜之后兵锋直指东周和西周,逼迫周王献出九鼎宝物,秦国占有了九鼎之宝,然后挟天子而向天下发号施令,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应该说,张仪的想法是好的,但此时的秦国还不具备统一天下的实力,直接灭二周而号令天下,是会引起天下共愤的。所以,秦惠文王听从了司马错的建议,讨伐蜀国,后来灭蜀设郡,使秦国国力更加富强,为争霸天下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

>但是,张仪毕竟是纵横捭(bǎi)阖(hé)的游说之士,入秦不久就展现出过人的才华。秦惠文王十年,张仪和秦公子华(桑)率领秦军围攻魏国的蒲阳(今山西省隰县),攻克蒲阳后,张仪乘机推出自己的连横政策,劝说秦王把蒲阳归还魏国,并且派公子繇到魏国去做人质,而他将利用护送公子繇入魏的机会与魏王接近,游说魏王投靠秦国。

>

>到了魏国后,张仪对魏王说:“秦国对待魏国可是真心实意的好啊!得到城邑不要不说,反而又送人质来到魏国,魏国应该想办法来报答一下秦国,这样才不失礼呀!”“如何报答呢?”魏王问。张仪一看魏王上钩,就开始鼓吹联秦的好处,他说:“魏国如果能送一些地方给秦国,表示诚意,秦国一定会把魏国视为兄弟之国。如果秦魏结成联盟,合兵讨伐其他诸侯国,魏国将来从别的国家取得的土地肯定会比送给秦国的土地多很多倍。”魏王被张仪的花言巧语说动了心,于是就把上郡15县和河西重镇少梁献给了秦国,从此秦魏和好。

>

>张仪的连横之策首战告捷。至此,黄河以西地区全部归秦所有。与此同时,张仪又劝说秦惠文王发兵攻赵,杀其将取其地,威慑中原诸国。

>

>第二年,秦国仿效三晋的官僚机构开始设置相位,称相邦或相国,张仪出任秦国的第一任相国,代替了公孙衍的大良造之位。公孙衍离开秦国去了魏国,张仪成了秦国权高位重的首席大臣,参与秦国的军政要务及外交活动。

>

>张仪拜相后,积极为秦国谋划,破纵连横。秦惠文王十三年(前325),张仪又亲自率军攻取了魏国的陕县(今河南省陕县),修筑了上郡要塞,这样一来,秦军占据黄河天险,对魏形成极大的威胁。对此,魏国君臣莫不惶恐,竭尽心智,想方设法消解秦国的军事压力。公元前324年和公元前323年,魏国接连两次与齐国会谈,希望魏齐交好,依靠齐国的力量与秦抗衡。张仪为了破坏魏齐联盟,极力拉拢齐国和楚国,由于张仪的作用,齐国不但不帮助魏国,反而和楚国联合起来攻打魏国。担任魏国相国的公孙衍为了联合六国对抗秦国以自保,就发起了“五国相王”运动。所谓“五国相王”,就是魏、韩、赵、燕、中山五国同时称王,以示相互尊重,结盟拒齐抗楚,共同对付秦国。可是,公孙衍的“五国相王”运动刚一开始,就受到了楚国的迎头痛击。当年,楚国发兵攻魏,在襄陵大败魏军,占领了魏国的八座城池。魏惠王对齐、楚两国非常反感,齐、楚、魏三国的关系相当紧张。山东诸国之间的矛盾,给张仪实现连横之策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公元前323年,张仪出面邀请齐、楚、魏三国的相国级大臣在挈(qiè)(啮)桑之地(今江苏省沛县西南)会谈,借为魏国调停之机讨好魏国,把魏国从合纵的阵营里分化出来。果然,魏惠王放弃了公孙衍的合纵政策,接受了张仪联合秦、韩以对付齐、楚的建议。为了表示联盟的诚意,公元前322年,魏国和韩国都派出他们的太子来到秦国朝见秦国国君,秦、魏、韩三国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机。正因为如此,当张仪被秦免去相国之位后,他来到魏国,魏惠王就毫不犹豫地任命其为魏国的相国。

>

>张仪相魏以后,积极推行连横政策,确立连秦、韩而攻齐、楚的战略方针。魏国与秦国边境接壤,距秦最近,张仪相魏的最终目的是想让魏国依附秦国,从魏国打开突破口,拆散六国的合纵之约。张仪为了使魏国进一步臣服于秦国,于是便陈说利害,极力拉拢魏王与秦交好。他先从魏国的地理位置入手,分析魏国周边国家对魏的态度以及魏国四面受敌的劣势,借以动摇魏王的信心。他说:“魏国土地纵横不到千里,士兵不超过30万。四周地势平坦,各国从四面八方都可以进攻,没有大山大河的阻隔。从新郑到大梁只有200余里,战车驰骋,士兵奔走,不费多大力气就能赶到。魏国南边跟楚国接壤,西边跟韩国接壤,北边跟赵国接壤,东边跟齐国接壤,士兵驻守四面,守卫边防堡垒的不少于10万人。魏国的地势,原本就是战场。如果魏国向南亲附楚国而不亲附齐国,那么齐国就会来攻打它的东面;向东亲附齐国而不亲附赵国,那么赵国就会来攻打它的北面;不和韩国合作,那么韩国就会来攻打它的西面;不和楚国亲近,那么楚国就会攻打它的南面,这就是所谓四分五裂的地理位置。”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木字旁的字有哪些?

【妇孺皆知】的意思是什么?【妇孺皆知】是什么意思?

犹太教禁忌

标签: 连横

更多文章

  • 章邯为什么会输给韩信?章邯战略决策失败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战略决策

    章邯为什么会输给韩信?章邯战略决策失败的后果,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章邯战略决策失败章邯是秦末的名将,一生战绩颇多,少有败绩,而两次失败也都是败在名人手下,第一次是败给了项羽,当时项羽破釜沉舟,气势太盛,袭击秦军,章邯被打得不得不后退,之后又败给了韩信,这次失败可以说是章邯自己战略决策上的失误。

  • 秦朝大蛀虫宦官赵高:一篇文章让你全面了解赵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让你

    秦朝大蛀虫宦官赵高:一篇文章让你全面了解赵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赵高本是赵国的远缘贵族的后裔。秦国灭赵之后,赵高的父母都作了秦国的俘虏,赵高父母因不服管教,一个处了宫刑,一个处了死刑。赵高得知消息后,家恨国仇,报仇雪恨,怒火涌上心头!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千方百计混入秦宫,充当了一名内侍。巧

  • 秦始皇这么强 为什么秦朝却这么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

    秦始皇这么强为什么秦朝却这么短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公元前210年的9月10日,一代雄才大略的皇帝秦始皇去世。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有诗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是排第一的,那确实是雄才大略。秦始皇当时灭了六国,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创立的专制主

  • 项羽一夜之间残暴屠杀20万投降秦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项羽

    项羽一夜之间残暴屠杀20万投降秦军?2000多年前,20万秦军降卒一夜之间被项羽的军队坑杀殆尽。坑杀之处据说就在今天的义马二十里铺一带,1912年,修建陇海铁路的工人在此挖掘出累累白骨。如今存在的遗址是一个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50米的土坑。风蚀雨淋,渐渐颓败,周围生长着青翠的庄稼和白杨。不过,在

  • 秦朝秦始皇嬴政的主要功绩有哪些?功过能相抵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朝

    秦朝秦始皇嬴政的主要功绩有哪些?功过能相抵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朝秦始皇嬴政的主要功绩有哪些?功过能相抵吗?说到秦始皇人人都要竖起大拇指,说起他的功劳,人们就会将他的残暴,狠毒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他是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帝王,秦朝秦始皇嬴政的主要功绩有统一六国;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统一文字、

  •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的陈胜并不是真正的农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农民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的陈胜并不是真正的农民,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历史上首例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他与吴广一道,点燃起“伐无道,诛暴秦”的起义烈火,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秦末农民革命浪潮,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谱写了历史上光辉的篇章,其实关于陈胜的真实身份是鲜为人知的。陈胜其实不是农民,小编这样

  • ,让赵姬疯狂爱恋的假太监,秦始皇之假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太监

    ,让赵姬疯狂爱恋的假太监,秦始皇之假父,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读laoail)出生年不详,死于西元前238年,战国时期秦国的假宦官。他受相邦吕不韦之托为伪宦官入宫,与秦始皇帝母亲太后赵姬私通,因而倍加宠信,并受封为长信侯,并自称为秦王的“继父”。后来因事情败露,发动叛乱失败而被秦始皇处以极刑,

  • 战乱之中的秦朝,是推行分封制好还是郡县制好?谁优谁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郡县制

    战乱之中的秦朝,是推行分封制好还是郡县制好?谁优谁劣?,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首先在大泽乡组织武装反抗暴秦的起义。陈胜吴广的起义军迅速发展壮大,不仅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武装政权(张楚政权),控制了大片的土地,而且曾一度攻入函谷关,差点打到秦帝国的都城。陈胜吴广在大泽

  •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吴广是怎么死的?吴广死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吴广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吴广是怎么死的?吴广死因揭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二世元年(前209),一场席卷全国的农民大起义爆发,最终埋葬了秦王朝。最初点燃革命烽火的是陈胜与吴广,他们率九百戍卒揭竿而起,很快汇成一支巨大的洪流,建立了张楚政权。不久,陈胜以吴广为假王,率重兵进攻荥阳(今属河南)。然而,正

  • 英布怎么死的?刘邦的开国功臣英布被谁杀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邦

    英布是六县(今安徽六安)人,起初追随项梁项羽,跻身霸王帐下五虎将,被封为九江王;后来反水,又从刘邦手里拿到了淮南王的官印。他与韩信、彭越功相近、爵相当,并称汉初三大名将。英布也是平民出身,据说小时候有人给他算过命,说他受刑之后会被封王赐爵。壮年以后,他果然犯法,被处以黥刑(又称黥布)。按道理,这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