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日本人为什么谋杀自己一手扶持的傀儡 张作霖

日本人为什么谋杀自己一手扶持的傀儡 张作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255 更新时间:2023/12/15 20:42:05

众所周知,张作霖在当时 不仅是大军阀,还是日本人的傀儡。然,皇姑屯事件,的却也表明了 日本人作战走。作为日本代理人的卖国贼,在皇姑屯事件前后,他被一部分日本人视为仍有价值,可以在现有国际秩序下继续为日本效力,却被另一部分日本人视为可以一脚踢开以达到同时挑战现有国际秩序的目的。这就是张作霖被炸背后的真相。

张作霖的结局我们都已经知道了,在关东军的“独走”之下,河本大作领导的小组在皇姑屯埋设炸药炸死了张作霖,而直到事发,主张继续利用张作霖的田中内阁政府仍蒙在鼓里。

但由于“皇姑屯事件”发生后,奉天当局十分静,未出现关东军所企盼的混乱局面,堵住了关东军行使武力的借口,因此河本等人计划中的关东军使用武力的局面并未形成。阴差阳错,使这些极端军人计划中的武力挑战华盛顿体系的图谋未能立即实现,而要推迟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中才得以实施了。

皇姑屯事件发生后,为平息国内外舆论,田中对事件的真相进行了慎重的调查,并坚持严惩肇事者,谁知迫于各种压力,不但未能如愿,田中本人反而被迫辞职。

事件发生后不久,田中首相便收到了自己所信赖的预备役中将贵志弥次郎送来的第一份报告。贵志当时辅佐张作霖的次子张学铭,事后曾亲往现场视察。他在给田中的报告中指出:根据炸药数量和火药质量看,不是南方便衣队所能携带得了的;此外,电线一直敷设到起爆器处,这般费尽苦心的手段,也证明与日本军人大有干系。

9月22日,田中在外务省内秘密成立了“张作霖炸死事件特别调查委员会”,命名外务省、陆军省、关东厅三家共同进行调查,并指示陆相白川义则派峰幸松宪兵司令官前往现场调查。各方的调查报告先后呈送上来,关东军的犯罪行为已勿容置疑。10月23日,“特别调查委员会”举行第二次审议会。军部陆军省军务局长杉山元、陆相白川义则、外务省政务次官森格等人强硬反对公开真相,并要求中止调查,防止情报外露。主张公布真相并严惩凶手的田中首相陷入了孤立状态。

不知如是好的田中首相只得去拜访元老西园寺公望,并向其透露了关东军制造了这一事件的信息。西园寺极力劝说田中应该断然予以处罚,以维护军纪和日本在国际上的信誉。

由于11月1日将举行裕仁天皇即位大典,国会也行将召开,田中想将这一棘手问题搁置一下再说,但西园寺仍力劝田中“至少应该立即上奏陛下”。

遵照西园寺的“劝告”,1928年12月24日,田中进宫上奏:“炸死张作霖事件,我帝国陆军军人似有若干嫌疑,目前正令陆军大臣调查中,结果将由该大臣详细上奏。”“万一外国流传的谣言是真的,就要坦率地向外国讲清事实……以戚得国际信任。”天皇表示说:“如果是军队所为,就要送交军法会议,以正军纪。”田中向天皇作了保证。

但是田中遭到了阁僚、军部和政友会大部分干部的强烈反对。阁僚们气愤田中作为首相不跟阁僚们商量而与元老商量,就独自决定向想天皇上奏张作霖事件;而军部认为如果召开军法会议,必将把事件内幕公诸于世,这将有损于陆军的荣誉和天皇的威信。政友会和大部分阁僚也反对召开军法会议,主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加深究。

迫于压力,1929年6月28日下午,田中第二次上奏天皇,已经改口称:“(臣)曾令陆军、关东厅和满铁就张作霖事件从事各种调查,发现日本军人里没有犯人,但对发生这个事件,警备上当然有责任。因此,(臣)将他们付诸行政处分。”并请准予公布关于“真相不明”的件。“这样说来,不是跟以往所奏相矛盾吗?”天皇质问。田中刚要申辩,天皇已走进内室,并对侍从长铃木贯本郎说:“我讨厌再听田中的解释。”铃木立即将此话传给田中,田中凄然泪下,决定提出辞呈。三天后,田中内阁终于宣布总辞职。

天皇震怒和田中内阁辞职的原因,并非是因为田中未能实现裕仁“追查责任,严厉处罚”的意愿,而是因为田中想把撒谎的责任推给天皇,从而触怒了天皇。时任天皇侍从长的铃木贯太郎后来曾向继任的本庄繁有所透露。田中辞职后,裕仁曾对铃木表白说:“如果田中总理对外发表说事件与日本军无关,尔后再对陛下说‘出于政治上的原因不得不如此发表。与上次报告不符,十分抱歉,故请求辞职。陛下会说‘作为政治家是不得已的而原谅他。可是田中请求允许发表假内容。如果允许,不就是我向臣民说了假话吗?因此是不能原谅的。”

如此,皇姑屯事件在日本内部的追查不了了之。擅自行动的关东军并没有得到惩罚,心理满怀着忿恨华盛顿体系对日本束缚的他们,不久后就会尝试更大的冒险,尝试更加彻底地挑战华盛顿体系,满足他们侵略中国的野心,这就是九一八。由此看来,日本侵华的两条道路选择,在田中黯然辞职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个答案,日本终于选择了挑战现有国际秩序,直接侵略中国的不归路。

标签: 张作霖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1992年故宫显现宫女灵异事件照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座古老而充满阴气的城堡里,总是会发生一些令人无法解释的事情,如:游客在游玩故宫时看到宫女在拍照。后来,专家称,是因为当年故宫宫女故宫太监路过那里时在打雷,墙壁才留下影象的,如今又打雷,才放出影象,墙壁类似录像机。在国外也有在古老建筑中显现灵异现象的事例,据解释是因为在行进特殊的夜晚,比如打雷的时

  • 极具残忍刑罚 揭秘清代八刀酷刑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八刀刑是中国封建时代极其血腥残忍的刑罚,据说凡触犯叛君之最、伦常之罪者皆会受到八刀刑的伺候,到底八刀刑有多恐怖,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八刀刑,侩子手利用一篓编上号码的锋利刀具:第一刀,胸口(一律从左侧开始,下列其他部位亦然);第二刀,二头肌;第三刀,大腿;第四刀和第五刀,切手臂至肘部;第六刀和

  • 清代秘闻 袁世凯与裕隆太后情爱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袁世凯,裕隆太后,历史解密

    在清末年间,大家比较感兴趣是慈禧太后在宫中的奇闻异事。殊不知,在偌大的清宫里,风风雨雨如此多的事情岂止只发生在慈禧太后一人身上,在清朝末年,动荡不定的时局,大势已去。窃国大盗袁世凯却在此时与隆裕太后有过一段不可告人的秘闻故事。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原来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之时,隆裕太后哪里情愿将大清的江

  • 康熙十三子胤祥被谁圈禁十年 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胤祥,爱新觉罗·胤祥,历史解密

    康熙有多少个孩子,被记录下来的也有二十几个,在众多的孩子中,爱新觉罗·胤祥的一生颇具戏剧性。历史上的十三阿哥胤祥,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就章佳氏为康熙生儿育女的数量和时间看,她还是挺得宠的。他活了45年,在这45年中前36年他一直都默默无闻,在后来还卷入康熙晚年的储位之争

  • 刘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百姓恨不得吃他的肉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瑾,明朝,历史解密

    在大家的印象中,皇帝是最好的职业了。不仅高高在上,受万民跪拜,更操纵着天下人的生杀大权。今天我们要说的一个人叫刘瑾,历史上称为是一名站皇帝,为什么这么叫,因为他虽然不是真正的皇帝却代理了皇帝的一切大权,即使这样他都还不满意,对百姓想着法的敛财来满足自己奢侈的生活,对皇帝更是没有表现的忠心就等着机会取

  • 汉高祖刘邦死后的做了哪些人事安排,竟能安定江山三百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邦,汉高祖,历史解密

    汉高祖刘邦为何死后的人事安排能安定刘氏天下?高祖十二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公元前195去世,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16-17] 。毛泽东对刘邦的评价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史记.吕太后本纪》吕后问高祖曰:陛下百岁之后,

  • 揭秘北宋李师师:名妓也能和皇帝宋徽宗打好“政治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李师师,历史解密

    李师师本是汴京城内染坊的王寅的女儿。王寅在她三岁时,将其寄名佛寺,寺院里的老和尚认为她与佛门无缘,而佛门弟子被人们称为“师”,所以。李师师这个名字便由此得来。后来,王寅因获罪死于狱中,李师师便无家可归,被一个经营妓院的人收养,从此流入风尘。但是李师师琴棋书画、歌舞诗赋样样精通

  • 北魏冯太皇太后盛年守寡 宫廷演绎的“绝色”二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北魏,历史解密

    冯太皇太后公元452年,拓跋溶登基为皇帝,是年13岁,为文成帝。登基不久,选中冯氏为贵人,是年冯氏11岁。太安第二年(456年),冯氏被立为皇后,这一年冯皇后14岁。文成帝在14岁时,曾与李贵人生子名叫拓跋弘。文成帝在位14年,北魏基本上稳定,社会发展,边境安宁,人民安居乐业。可惜文成帝命短,26岁

  • 德国一战赔款 竟然2010年才还完最后一笔利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一战,历史解密

    希特勒的帝国主义肆虐着欧洲民族,毕竟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希特勒都是主要的角色。然而,在战后德国付出的代价也是令人唏嘘,对于德国人来说,一战持续了将近100年,直到2010年10月3日,德意志联邦银行严格按照《凡尔赛条约》规定向战胜国支付了最后一笔6990万欧元的赔偿金。一代又一代德国人支付着屈

  • 清宫档案是什么样子 难得一见的清代宫廷档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档案不是现代的专属,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有档案的保存了。对于清朝的认识还是从故宫里的奇珍异宝开始,但是清代宫廷档案你见过吗?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的好奇,一起去看看清朝的档案。红、绿头牌又称“膳牌”,因在皇帝进膳前呈递而得名。牌上写有求见皇帝某大臣的姓名、官衔,皇帝视之决定是否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