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北击匈奴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秦朝北击匈奴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700 更新时间:2023/12/15 11:27:29

秦朝北击匈奴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战争概述: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蒙恬的大军攻占了河南地(今内蒙、河套地区)、占据阳山(内蒙古乌加河以北),设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孟家湾),并将秦、燕、赵三国原筑的长城加以增修,建立起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使之成为了中原汉民族千年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要塞。

>

>将帅星数:蒙恬

>

>精彩星数:★★

>

>政治影响星数:★

>

>综合星数:4★

>

>战争类型:逐战——汉民族对匈奴人开展的第一场大规模追逐战。

>

>战争深度解析:

>

>巍巍绵延的长城,就是范喜良的坟。

>

>孟姜女跪在长城下,一身孝服。

>

>泪已流尽,无泪;嗓已嚎干,无声。

>

>历史记载了她的千古伤心,长城是哭不倒的,能摧毁长城的,只有北方强悍的匈奴人。

>

>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的祖先是夏后氏的后人维淳。维淳在商代夏的时候流落至北方,其后裔建立了山戎、猃狁、荤粥等少数民族部落,近代学者王国维则认为匈奴的前身为夏商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的胡。

>

>进入西周,作为匈奴前身的山戎、北戎等少数民族开始频频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与中原汉民族开始了相互征伐。公元前772年,周王室内乱,太子宜臼与申侯联合作乱,并花重金雇佣犬戎举兵攻击西周,犬戎人攻破镐京,宣告了西周的灭亡。

>

>公元前714年,北戎又一次南下入侵当时国力正盛的郑国。郑庄公亲率大军与北戎作战,北戎仓惶溃逃。

>

>春秋首霸齐桓公姜小白称霸江湖,提出的口号是“尊王攘夷”。尊王,谁都知道是政治空头口号;攘夷,却是齐国经济军事实力的体现。公元前663年,山戎大举进攻燕国,齐桓公亲自组成伐戎志愿军,入燕抗戎,大败山戎,一直到达孤竹(今河北卢龙一带)才返回,从此一举奠定齐国霸业。

>

>进入战国时代,中国诸侯大鱼吃虾米,不断兼并,终至七国鼎立。而北方的戎人也开始整合,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部落,即后来的匈奴。(有一种无法考证的说法是,在战国时期中亚的一群强大游牧民族东迁,来到中国北方,征服并融合了北方各少数民族,成为后来的匈奴。)

>

>战国后期,赵、燕、秦等国开始受到了已经被称为胡人的游牧民族的频频侵扰。为此,赵、燕、秦等国开始在北边境修筑长城,以防止北胡的长驱直入。在与胡人的战争中,赵武灵王学习和借鉴胡人骑兵的优点,进行“胡服骑射”,基本宣告了中国战争时代从步战为主演变为骑步战相结合。

>

>战国末期,赵国名将李牧在赵国边境上所击败的那支北方游牧民族,已经开始强大,不是当年流散的北方的乌合之众,史料上也第一次开始称他们为匈奴。

>

>匈奴,将是一个近千年内威慑着欧亚大陆各民族的名字。

>

>中原混乱,秦国忙于统一六国,各国都没有精力对付北边的匈奴人。匈奴人乘机南下,重新占领了北部边郡的许多地方,并以河南地(今内蒙、河套地区)为据点,直接威胁着秦朝的政治中心咸阳。

>

>对匈奴用兵,消除匈奴人的军事威胁,成为了秦朝统一六国后的当务之急。

>

>自此秦始皇开始对匈奴用兵作两手准备。一方面他任命蒙恬率兵驻守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长期经营北部边防,保卫秦都咸阳的安全。蒙恬开始十余年守边,对北部的山川地形作深入了解,为日后反击匈奴作好了准备。另一方面,始皇帝下令修缮长城。秦朝与匈奴等北方少数民族的边界长达万里,处处派兵驻防是不现实的。而匈奴人以骑兵为主,机动性强,移动速度快,为了更好防御匈奴人南下。秦朝定下了以墙防骑的防御方针,下令全面修复原秦、赵、燕修筑的长城,并将其相连,形成了一道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

>这道中国历史上最为巨大的战略要塞为中原汉民族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服务了两千多年,如今则成为了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

>

>秦始皇同时还修驰道、筹粮饷。在统一六国后的当年,秦始皇就下令在全国修筑驰道,第一条就是通往北地(郡治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和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而秦始皇当上皇帝后的第一次视察工作,就是去北地和陇西视察防务。随之,秦始皇又设黄(今山东黄县东)、陲(今山东福山)、琅邪(今山东胶南)三大粮仓,为北事提供后勤保障。

>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燕人卢生向他献上“亡秦者胡也”的图谶时,迷信鬼神长生和天机的始皇帝嬴政认为是和匈奴人算总账的时候了。同年,秦始皇东巡,特别视察了右北平、渔阳、上谷、代郡、雁门、云中、上郡等地。视察工作结束后,嬴政下达了发兵三十万北打匈奴的决定。

>

>谁来替秦始皇统率这三十万虎狼之师呢?

>

>蒙恬!

>

>蒙恬出身秦国最有威望的军人世家。其祖蒙骜原为齐国人,在秦襄昭王时投奔秦国为将,为秦国攻下了九十余城,立功之巨,在秦国只有白起王翦能与之相比,后官至上卿。其父蒙武,曾作为王翦的副将,吞灭楚国,杀楚国大将项燕,虏楚王,官亦至上卿。

>

>蒙家军,在大秦已经成为一种精神象征。

>

>出身名将世家的蒙恬,最初担任的却是一个国家监狱办公室主任的角色,掌握狱诉档案和文书。但流着祖辈和父辈血液的他注定是要走向战场的,很快他穿上了大秦军装,赶上了秦灭六国的最后一战——灭齐之战。

>

>虽然初次参战,但蒙恬小荷初露尖尖角,战后因功被封为内史,也为之后出征匈奴打下了基础。

>

>之后,秦始皇派蒙恬驻兵上郡,防御匈奴。

>

>或许单从蒙恬的战功和资历,无法与当时在灭六国中立下大功的战将相比,但蒙家三世威名和对秦帝国的忠诚,使这项帝国最为光荣和艰巨的任务无法旁落他人。

>

>秦帝国把此次战役的目标定为收复河南地,恢复当初赵武灵王所开辟的边界,是比较明智和务实的。匈奴的主力大部在阴山地区和贺兰山地区,南下河南地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

>

>秦国作了多年战争准备,攻击非常猛烈。蒙恬率三十万大军经榆林北上,迅速攻占了河套北部地区,同时在北地、陇西的秦军也向河套南部地区发动进攻。面对秦帝国的忽然发力,匈奴人没有什么准备,在河南地的匈奴兵又多为分散的部落,丝毫不能抵抗大秦的铁骑,纷纷溃败。秦国很快就收复了河南地,一直推到了北河(今乌加河)。

>

>在夺取了河南地后,蒙恬清醒地认识到匈奴人必然不甘心失去河南地,肯定会组织反扑。于是他先下手为强,在第二年又率主力渡河,杀入阴山和贺兰山高地,在高阙、阳山、北假等地寻找到匈奴主力,与其展开激战。

>

>匈奴领袖头曼单于正集结起兵力,准备南下,不料秦军又一次杀来,措手不及。而秦军在士兵数量、兵种上都拥有优势,匈奴无法抵挡。

>

>蒙恬的部队连战连捷,给予匈奴巨大的打击。头曼单于被迫退出了阴山和贺兰山高地,北撤七百余里,退到阴山以北的漠南一带游牧。

>

>至此,蒙恬对匈奴用兵轻松取得完胜。

>

>此后,蒙恬的三十万大军一直驻扎北边,威慑匈奴。之后十多年,即使秦末大乱,楚汉逐鹿中原,匈奴也一直不敢南下阴山对中原进行骚扰。

>

>秦始皇随后在河南地设置了九原郡,置三十四县,并在公元前211年北迁三万户开发河南地,使这里逐渐富庶起来,成为了抗击匈奴的后方基地。

>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

>

>蒙恬:

>

>北击匈奴,使蒙恬成为秦帝国军界第一人。始皇帝嬴政对蒙恬的宠信无以复加,其弟蒙毅也被始皇帝任为上卿,兄弟二人一武一文,权倾朝野。

>

>蒙氏兄弟遭到当朝宰相李斯和赵高的嫉妒。在政治上,蒙氏兄弟是太子党,拥护太子扶苏。而赵高与李斯拥护公子胡亥,双方是水火不容的政治死敌。北击匈奴取得完胜后,蒙恬和他的三十万大军依然驻留边塞,除了防范匈奴军事必需外,还有赵高、李斯等人的政治阴谋使然。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于沙丘,而蒙毅在此关键的时候被赵高、李斯等人调离去为始皇帝祷福,李斯、赵高二人合谋,立公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

>

>秦二世上台后,公子扶苏被逼自杀,蒙氏兄弟的命运可想而知,相继被秦二世所赐死。

>

>蒙恬手握三十万大军,却放弃了抵抗,吞下了赵高送去的毒药,死前他反省人生,自认为英雄盖世、光明磊落,不应有此下场。“只要我首肯,我手下的一帮人足可翻云覆雨。可是我自知必死却坚守臣义者,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亦不敢忘却先帝的知遇之恩。”

>

>蒙大将军在战场上战无不胜,所向披靡,但在政治权力场上的表现,却相当低能。

>

>战争猜想:

>

>秦帝国北击匈奴轻松取得大胜,没有什么悬念。此时的匈奴,还处于从松散的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的过渡时期,没有统一和强大的国家机器,也没有统一、集中的军队。虽然匈奴骑兵比秦军骑兵强大,但当时秦军采用战、步、骑相结合起来的战阵,极大弥补了骑兵的劣势。而秦军在此战中采用的“大杀器”——弩,是匈奴人从来没有使用的先进武器,匈奴不敌强大的秦帝国,是很容易理解的。

>

>但这场战事对后世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为防御匈奴人而修筑起的万里长城,在今后两千年的时间里为中原汉民族政权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发挥着极为重要的战略作用,在今天更是成为了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

>

>同时,北击匈奴,修筑长城,也极大地损耗了大秦帝国的国力,加速了这个帝国的灭亡。秦帝国仅存十四年即亡,匈奴人起了很大的作用。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永乐大典

用苹组词_苹字组词大全_全网最全苹字组词

骆驼的驼峰储存的是什么?

标签: 秦朝

更多文章

  • 指鹿为马的历史人物:指鹿为马故事主人公是谁?赵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的历史人物:指鹿为马故事主人公是谁?赵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指鹿为马故事主人公是谁?赵高!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

  • 第五章 西汉建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第五章

    第五章西汉建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一、加惠诸侯刘邦称帝——对异姓诸侯王暂时的妥协持续四年时间的楚汉战争结束了。刘邦作为这场战争一方的代表,终于夺得了胜利。然而历史表明:从固陵一役刘邦败北,到垓下韩信战胜项羽,那些拥有军事实力的异姓王,显然是最后灭楚的主要力量。他们在整个楚汉战争中,发挥着举足

  • 亚父范增是哪里人?揭秘范增的三重性格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性格

    亚父范增是哪里人?揭秘范增的三重性格,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范增是哪里人范增,是秦末著名谋士,据《史记》记载,范增是居}人,这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后世争议的是秦朝时候的居}是现在的哪里,一种说法是现在的安徽桐城市,一种说法是现在的安徽巢湖市。范增电视剧形象居},古地名,这个地名在秦朝时候就已经存在

  • 公子扶苏是怎么死的?秦始皇把皇位传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是怎么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冬天,秦始皇巡行天下,行至沙丘时病重,秦始皇命中车府令赵高写遗诏给扶苏,遗诏内容是让扶苏将兵权交给蒙恬,赶快回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帝位,当时遗诏已经封好,还没来得及交给使者送去,秦始皇便不幸去世。秦始皇死后,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与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阴谋篡改秦始皇的遗诏,立

  • 陈胜吴广起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陈胜吴广

    陈胜吴广起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公元前206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农民大起义发生在秦朝末年。从起义的爆发、发展到形成全国规模,绝不是偶然的。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秦朝加在农民头上的剥削压迫是非常重

  • 秦始皇的后宫生活:子女近50人 似乎未立过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后宫

    秦始皇的后宫生活:子女近50人似乎未立过皇后杜牧的《阿房宫赋》写述了秦始皇后宫女子的生活:“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

  • 秦武王和嬴政谁更有能力?秦武王和嬴政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嬴政

    秦武王和嬴政谁更有能力?秦武王和嬴政什么关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武王和嬴政什么关系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在经过了秦孝公,秦献公等秦国历史上文韬武略的君王的治理之后,处于西北一隅的秦国实力迅速强大起来,对其他的诸侯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但是在秦国的历史上,成就最高和对

  • 西楚霸王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项羽

    西楚霸王项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西楚霸王项羽这个在历史上与刘邦争夺天下的西楚霸王,说起来,在两者之中,我更为喜欢的是他。先说说项羽的幼年。身为楚国的没落贵族,背负着复国报仇的使命,年幼便过着流离失所的日子,这也造就了他内心深处不愿相信别人,对他人有顾虑的性格。但刘邦不同,他是市井小民,生活中

  • 秦灭六国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六国

    秦灭六国的战争,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王政十一年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36前221年),秦军攻灭赵国(今河北南部、山西北部等地)、韩国(今河南中部)、燕国(今河北中部北部、辽宁大部等地)、楚国(今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大部等地)、魏国(今河南中部偏东)、齐国(今山东境)六国,统一中国的战争

  • 刺客荆轲练就一身胆识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胆识

    刺客荆轲练就一身胆识的故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荆轲十五岁,在卫国戚城的一间学馆读书。身材长高了,力气也大了,但是,胆子却极小。荆轲的父亲荆虎是一位屠夫,在戚城以杀猪为业。一日,学馆提前放学,荆轲绕道前去看望父亲。进入屠场,见父亲正将一头肥猪拉上架子,举刀欲杀,肥猪本能地发出凄厉的嚎叫。荆轲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