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那些事 第二卷》读后感

《汉朝那些事 第二卷》读后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234 更新时间:2024/1/20 20:41:35

《汉朝那些事第二卷》读后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汉朝那些事第二卷》读后感

看完了第一卷,趁热打铁又接着看了第二卷,第二卷主要就是守江山的事了。

***一个女人的战斗

从第二卷开始,飘雪楼主尽情演绎战俘营归来之后的吕雉的故事,我们将会看到历史上空前的一位女人,是如何将她的权力与意志发挥到极致,又是如何一抒胸臆,将战俘营中受到的那些腌臜气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的。吕后阴险狡黠、残忍毒辣的性格在本卷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我觉得在第二卷中最让我颇有感触的就是韩信的死和戚姬和薄姬的结果。

韩信的死就是典型的“功盖过主”的下场。韩信、萧何、张良同为汉朝开国的三大旷世之才,但是在江山打下来之后,萧何和张良都隐忍的退居二线,萧何就为刘邦建房子,张良就躲在府里练剑。但是韩信呢,咄咄逼人,锋芒毕露,手握军权,这也难怪刘邦对他是一贬再贬啊。最后还是被身边的那些想要反叛的人给小人拖累被诬陷的,萧何奉吕后的命把韩信骗到宫中而被吕后杀死的。我现在才正在的体会到韩信是“成也萧何败萧何”啊!世上没有真正的朋友,只有真正的利益。而戚姬变成人彘的下场也是因为和吕后争太子之位惹下的祸根。吕后心狠手辣,想把刘氏的天下变成吕氏春秋,但是那也是过眼云烟,因为刘邦早有所见身边的这个吕后是多么的狡诈。他便又上演了一幕和项羽结拜的剧,跟朝中大臣饮血酒,立誓:从今而后,非刘氏而王,非有功而候者,天下共击之!还派了自己的心腹灌婴和陈平来驻守军事要地荥阳。戚姬也是把自己想得太重要了,以为刘邦会顺着自己的意把刘盈太子废了,定刘如意为太子,其实刘邦也试过,不过是众臣不同意,所以就没成功。等到刘邦百年之后,戚姬的悲惨命运才刚刚开始,最后变成了人彘。而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也难逃厄运,就算是有注重情义的皇帝保护着自己也是死路一条。而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薄姬的结果。其实历史真会开玩笑,当年戚姬想方设法把她宝贝儿子如意扶上权力的最高峰,结果非但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且还赔上了她母子二人的性命。而清心寡欲、自知无力同吕后和戚姬抗衡的薄姬,从来都没有“非分”之想,低调而隐忍,只想平安顺利地过一生,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从来都没有参与过争斗的薄姬笑到了最后。她的儿子刘恒站在了权力的最顶峰,俯视着全天下的黎民百姓,成为了汉文帝,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他和他的儿子刘共同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太平盛会,史称“文景之治”。

第一章稳固政权

目标直指韩信

从细微处着手

刘邦称帝

摇摆中的定都

第二章扫除一切不安分子

悲情田横

季布脱险

钟离昧之死

臧荼造反

第三章伴君如伴虎

分封的时候到了

说话的技巧

张良的隐忍

第四章宫中杂事

重用儒生

报恩

第五章匈奴的崛起

匈奴的变迁

纠缠史

冒顿的发迹史

狼爱上羊

第六章汉朝的反击

出征

雪中情

陈平之计

第七章焦头烂额

未央宫的烦恼

隐形的刺客

和亲

寻找公主

东窗事发

审问贯高

第八章争夺与发争夺

刘邦的后宫

如意真如意

戚姬的理想

废立太子

戚姬的烦恼

第九章叛乱

逼上梁山

破敌

第十章韩信之死

成也萧何败萧何

悲喜两重天

新的起点

第十一章风云再起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背后的故事

不该反的都要反

太子保卫战

料事如神

怒剑狂花

舍身忘义

第十二章人生如梦

谁是最可爱的人

再接再励

造反没商量

第十三章陨星

第二次废立太子

绝招

王者归去

第十四章悲情

强大无比的讣告

足智多谋的陈平

料敌预先

刘盈的登基

第十五章后宫的那些事儿

饮食男女

阴谋

复仇

真实的谎言

请个皇帝当保镖

人彘是怎样炼成的

第十六章变革

害人先害己

生死一瞬间

曹参上任

治国之道

第十七章枪口怎么对

求婚的代价

亲上加亲

捉放审

情难断

第十八章前赴后继

会流泪的石头

借腹生子

最后的表演

第十九章一窝粥

化悲痛为力量

我不封王谁封王

一个都不能少

皇帝轮流做

第二十章乐极生悲

家事难断

好事做到底

强扭的瓜不甜

同病相怜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二十一章盛极必衰

一剑之威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吕后归西

第二十二章“吕氏春秋”的最后岁月

出招

暗杀

权宜之计

宫中密策

第二十三章是非成败转头空

活祭

祸福由天定

刘恒继位

第二十四章百废待兴

文帝一号令

窦氏的发迹史

当丞相的烦忧

老的不去,新的不来

罪未罪兮误终身

第二十五章重用人才

张释之:十年仕途一朝升

袁盎:敢言敢谏真君子

第二十六章北胡南劲

“怀柔”定南越

有多少太监值得期待

-错救国

第二十七章无为而治

贾谊的《治安策》和《过秦论》

“与民休息”政策

缇萦救夫

第二十八章汉文帝的晚年生活

将行骗进行到底

无才无德我最红

天妒贤君

推荐阅读:

动物探险家_五年级童话作文500字

杜甫的诗被称为什么,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誉为诗圣)

曰组词

标签: 汉朝

更多文章

  • 杜诗与水排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杜母,杜诗,水排

    杜诗与水排,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杜诗(?—38年),字君公,河内汲县人,东汉官员及发明家。年轻时有才能,以公平着称。生平简介杜诗,河南汲县(今卫辉)人。光武帝时,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阳太守时,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

  • 司马迁受宫刑是“自取其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宫刑

    司马迁,西汉阳夏(音“甲”)人,中国最著名的史学大家,其《史记》被鲁迅先生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以说,司马迁凭借《史记》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中的“立言”,成为千秋伟人。司马迁与《史记》但除了《史记》,司马迁身上还有一个耻辱的标签——宫刑。宫刑,指阉割男子的生殖器或捣毁女人的生殖

  • 张骞凿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骞

    张骞凿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张骞凿空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矗立着一座雕像,高高的基座上,一位将军跨着骏马,手持象征着使者的节旄,坚毅的眼光望向西方,在他身后还有一位骑着马的随从,紧紧地跟在他的马后,这两个人就是西汉时出使西域的张骞和堂邑甘父。那是汉武帝建元3年(公元前138年)的事,刚刚即位的汉

  • 汉代皇后多寂寥!汉朝十大悲惨皇后榜大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皇后

    汉代皇后多寂寥!汉朝十大悲惨皇后榜大揭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代皇后多寂寥!皇帝的迎娶历来是一件关系皇帝个人幸福、国家社稷安危的大事。在皇权专制的封建社会里,由于权力的过分集中和政治斗争的残酷,不知有多少红颜丧尽青春,即使是皇帝本人,也常常在这种不正常的婚姻状态中苦苦挣扎,根本没有爱情和幸福

  •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司马相如,字长卿,是蜀郡成都人,好读书,善弹琴,风流洒脱,文章写得很漂亮,特别擅长写赋。他与王吉是好朋友,王吉曾对他说:“你在外面游学,如果官运不好,日子不好过,就到临邛找我。”有一天,司马相如真的来投奔了王吉。景

  • 大将英布为何投降了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邦

    大将英布为何投降了刘邦?,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英布被项羽册封为九江王,因对项羽有怨气,故项羽北上攻打齐国田荣,叫英布随军出征,英布托病不去。刘邦率军伐楚,彭城危在旦夕,项羽命令英布援驰,英布装聋作哑,坐视不理。项羽派人责问英布,英布也不理。利用这个已经出现的矛盾,刘邦决定策反英布归汉。派随和去

  • 汉惠帝刘盈 刘盈与吕后是什么关系 史上唯一被母亲吓死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史上

    汉惠帝刘盈刘盈与吕后是什么关系史上唯一被母亲吓死的皇帝,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盈与吕后是什么关系呢?都知道吕后是一位心狠手辣,手段残忍的太后,吕后一生专权,连自己儿子的权利也是要掌控的,而刘盈是一位可悲的皇帝,即是皇帝又是傀儡,是自己母亲的傀儡,汉惠帝刘盈是史上唯一一位被自己母亲活活吓死的皇帝

  • 汉代的天下战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代

    汉代的天下战略,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中国古代没有“国家”、“民族”这些概念,这些概念是近代以后,大约在1900年以后从西方经日本传过来的。中国古代对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看法是“天下”,这种概念起源很早,在商周时就已经出现了。什么是天下?就是天底下的一切,包括地方、人与万物,这是一种起源于感性直观的

  • 汉匈战争之漠北大战:大汉铁骑2000里的长途奔袭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漠北

    汉匈战争之漠北大战:大汉铁骑2000里的长途奔袭,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匈战争之漠北大战:大汉铁骑2000里的长途奔袭汉匈漠北大战发生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军调集骑兵10余万、步兵数十万、预备马匹14万,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两路大军都越过了大沙漠,行进2000多里,歼灭

  • 汉朝中枢体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朝

    汉朝中枢体制介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较之先前的王、皇、公、侯等称号,“皇帝”的出现不仅是称谓的变化。王权政治的产生早于商周时代,但从开始起,“王”并非是至尊称号,仅是表示统治者身份的诸多称号之一,与皇、帝、公、侯、君等称号意义相同,许多方国的首领也可以称王。西周时,由于分封制、宗法制的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