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景帝时参与七国之乱叛乱的诸侯王都是什么下场?

汉景帝时参与七国之乱叛乱的诸侯王都是什么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83 更新时间:2023/12/25 16:08:43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西汉汉景帝刘统治时期的一次诸侯的一个叛乱,参与叛乱的有七个诸侯国的藩王,他们分别是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昂、淄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胶东王刘雄渠。汉景帝刚即位时内忧外患全部向他扑来,外有匈奴人不断滋扰汉朝边境,内有各地藩王蠢蠢欲动。西汉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即有封国制的存在又有郡县制的存在。刘邦在打天下的时候,迫于无奈分封了许多异姓王,好让大家同心协力为他打天下。在刘邦称帝之后,便实行了郡国并行制。但诸侯王的权利要远远高于郡县,一个诸侯国的大约能拥有四五个郡左右。所有诸侯王的国土加起来占了汉王朝的一大半,且他们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可随意调遣军队,又有自己的税收。权利非常大,仅次于皇上。刘邦逐渐识到了这个问题便慢慢铲除异姓藩王,改立刘姓子孙兄弟为藩王。并向大臣许诺以后不会在立异姓藩王。改立之后由于大家都是亲属血亲,所以各地藩王和汉王朝的关系还是非常融洽的。在刘邦崩逝后,吕雉当政,她违背了昔日刘邦不立异姓藩王的承诺,开始大肆立吕氏子孙为王,并且严加看管并迫害刘姓藩王。最后在刘姓藩王齐心合力之下将吕氏的势力铲除,为了不让外戚专政的事情再发生,大臣们经过商议,将刘邦的庶子当时的代王刘恒请到长安,让他来做下一任皇帝即汉文帝。

刘恒为刘邦的庶子,所以对当时其他的诸侯王经过几次迭代后血缘关系也远了,对他也不大亲近。所以当时刘恒的地位还是不大稳固的。在汉文帝时期便开始有小规模诸侯叛乱,但因规模不大全都被镇压下去了,这也标志着诸侯王和汉王朝之间的矛盾已经开始了。刘恒之后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分封了许多了自己的孩子为藩王,并实行监察制度,派列侯前往各个封地实行监察职权。采用了贾谊在《治安策》里面的意见,把一个大的侯国分成一个个小的侯国。在汉景帝即位的时候诸侯国与朝廷的关系已经激化,在汉景帝二年时御史大夫晁错上书《削藩策》建议削减诸侯王们的封地。但这一提议,许多大臣反对,尤其是武将们,武将们认为朝廷最大的敌人是匈奴,藩王们不足为患。而后晁错提出“攘夷必先安内”的言论说服了汉景帝。于是在景帝三年的时候,趁着楚王刘戊来朝祭天之时,汉景帝与晁错找出了刘戊在薄太后丧期时淫乱的证据削去了他的东海郡。此后找出其他罪名又削去了胶西王和赵王的郡县。景帝又与大臣们商量着削去吴王刘濞的封地的事情。这时候刘濞料到削藩削到最后自己也跑不了,且刘濞和景帝是有杀子之仇的,在景帝还是太子之时吴王刘濞曾带着自己的儿子吴王太子入朝觐见皇上,但吴王太子态度傲慢,喜欢争强好胜。

在一次玩博戏的时候和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景帝争执起来,景帝当时拿起棋盘砸像吴王太子的头,将吴王太子误杀。儿子被杀之后吴王非常生气,从此不再遵守对于皇帝的礼节,每年的朝贺也不回长安,慢慢的他便起了反叛之心。皇上也可怜他失去了孩子所以对他比较宽容。可正因为这种态度,让他越发骄横,成为了七国之乱的始作俑者。刘濞为叛乱已经准备了好多年,只是没有恰当的时机,正好借着削藩这件事情他联合楚王、胶西王等七国发动叛乱,并勾结匈奴、东越、闽越的一些贵族,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名号。汉景帝没想到刘濞会叛乱,并且来势汹汹,无奈之下景帝听从了晁错的政敌袁盎的意见,将晁错诛杀已平这些藩王的愤怒,可晁错已死七王之乱不止。景帝便封周亚夫为太尉、让他率领三十多位将军讨伐叛军。又派了曲周侯郦寄领兵攻打赵国、栾布攻击齐地诸叛国,并以大将军窦婴驻屯荥阳,监视齐、赵的动向。周亚夫为此次平叛的最高领导,他想出“以梁制吴”的方法,就是让实力强大的梁国在前面打叛军,当时的梁王是景帝的亲弟弟刘武,他在后面伺机断敌军的粮草。于是这场声势浩大的叛变不到三个月便平息了。兵败之后,胶西王去汉朝军营请罪,弓高侯韩颓当斥责他阴谋叛乱,宣读诏书,胶西王自杀而死。

*景帝打算让吴王之弟哀侯刘广的儿子刘德接续当吴王,让楚元王的儿子刘礼接续当楚王。

魏安釐王二十年(前257),秦昭王已经在长平大败赵国军队,接着进兵围攻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给魏王和公子送信来,向魏国请求救兵.魏王派将军晋鄙带领十万之众的部队去救赵国.秦昭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派使臣告诫魏王说:“我就要攻下赵国了,这只是早晚的事,诸侯中有谁敢救赵国的,拿下赵国后,一定调兵先攻打它.”魏王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晋鄙进军,把军队留在邺城扎营驻守,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采取两面倒的策略来观望形势的发展.平原君使臣的车子连续不断地到魏国来,频频告急,责备魏公子说:“我赵胜之所以自愿依托魏国跟魏国联姻结亲,就是因为公子的道义高尚,能热心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如今邯郸危在旦夕,早晚就要投降秦国,可是魏国救兵至今不来,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又表现在哪里。

平原君详尽地讲了联合抗秦的必要性之后,要求楚王尽快地派出援兵去解救邯郸。

在越国故地置会稽郡(又作会嵇郡),越国才最终灭亡于华夏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中华帝国秦朝。

推荐阅读:

【耿耿于怀】的意思是什么?【耿耿于怀】是什么意思?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大玉儿和海兰珠

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元朝

标签: 都是

更多文章

  • 司马相如琴挑文君真相:劫色劫财千年骗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琴挑文君真相:劫色劫财千年骗局,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司马相如琴挑文君真相:劫色劫财千年骗局在中国戏曲史上,“琴挑”是一出非常有名的折子戏,不少剧本都以它命名。“琴挑”一词最早源自汉武帝时期一位大文豪的浪漫故事。此人与史学家司马迁并称为&l

  • 汉朝服饰文化:汉朝军服服饰有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朝

    朝是继秦朝之后的王朝,是汉朝文化统一与科技高度发达时期,在这一时期,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当然,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军事武力的保卫,而军事武力也离不开外在的事物军服铠甲等。那么,汉朝时期的军服是怎样得呢?汉朝军服和军帽有啥特点?那么下面小编将为大家介绍

  • 第二章 请君入瓮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请君入瓮

    第二章请君入瓮,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公元前133年6月的一天,有一个名叫聂壹的商人到了军臣单于的帐前。这个聂壹,在历史上并不著名,从头到尾,他的名字也就曾出现在这一页上,之前没有,之后也无人提及,只是为他安排了一个时期魏国名将先祖的传说。而聂壹本人,除这一页外,在史料中再未出现。按史料的说法,

  • 王政君的故事: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荷叶

    王政君的故事: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王政君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常在,怅望江头江水声。她是王政君,一位平凡的女子,没有出色的外表,没有讨人欢喜的性情。自出生起,她的人生就不尽如人意,纵然生在官宦人家,但母亲并不得宠。小时候,王政君对于父亲的概念

  • 汉灵帝刘宏有几个儿子?汉灵帝刘宏子女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有几个

    汉灵帝刘宏有几个儿子?汉灵帝刘宏子女有哪些?,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灵帝刘宏有几个儿子?汉灵帝刘宏子女有哪些?汉灵帝刘宏(157年,一作156年—189年5月13日),生于冀州河间国(今河北深州)。汉章帝刘炟的玄孙。世袭解渎亭侯,父刘苌早逝,母董氏。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汉桓帝刘志逝世

  • 西汉宰相王陵简介 王陵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陵

    西汉宰相王陵简介王陵最后是怎么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西汉宰相王陵简介王陵最后是怎么死的?汉高祖刘邦继位之后,任用了不少宰相,本文给大家介绍的这位宰相还是项羽送给刘邦的。这位宰相就是王陵。王陵是沛县豪族,刘邦还没有发达的时候,事之如兄长。但当时王陵对刘邦这个人却没什么好印象,甚至于对他颇为

  • 晁错的故事:血溅东市的"智囊"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智囊

    晁错的故事:血溅东市的"智囊",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晁错时,晁错因文才出众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太子老师)、贤文学。在教导太子中授理深刻,辩才非凡。晁错兼习儒、法和文学,分析问题目光敏锐,见解精辟,被太子(即后来的景帝)尊为智囊。因七国之乱被腰斩于西安东市。由农家子弟一跃

  • 七夕传说起争议:董永并未遇到“七仙女”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七仙女

    七夕传说起争议:董永并未遇到“七仙女”,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由于“牛郎织女相会”和“七仙女下凡”两个爱情与七夕有关,因而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也被称为古代的“情人节”。但从古至今,七仙女与董永的传说一直存在争议,而且迄今仍没有争出结果。董永是下层“小人物”还是“有身份”的人?《汉书》记载其为“高

  • 因为太守即将离任,老百姓告诫全郡年青女子,不要生孩子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太守

    因为太守即将离任,老百姓告诫全郡年青女子,不要生孩子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中国历史上,地方官如果在任内干得好,得到老百姓的拥戴,在其离任之时,老百姓往往会送“万民伞”以称颂其德政,表示挽留之意。但你是否听说过,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太守离任之时,老百姓居然告诫当地的年青女子不要生孩子?这位太

  • 西汉酷吏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酷吏

    西汉酷吏的下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西汉袭秦严法,大体较春秋战国而重。然严法之下,社会并不和谐。其时地方豪强,或由宗室演化,或由地主升级,或由巨商转成,或由游侠登堂,飞扬跋扈,横行乡里,乃至与郡守结盟,成为与官方政权平行的一种势力。汉景帝时对此即有少数举措,至汉武帝时始对地方豪强进行全面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