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饥荒战乱导致人吃人 曾将关中吃成无人区

汉朝饥荒战乱导致人吃人 曾将关中吃成无人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705 更新时间:2024/1/13 14:55:25

汉朝饥荒战乱导致人吃人曾将关中吃成无人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汉朝饥荒战乱导致人吃人曾将关中吃成无人区

汉武帝拒不救灾民

吃活猴子是极端残忍的那些人的事情,并且这些人终究是极少数。然而,在特定的时期,人以人为目标的“吃饭”方式却成了中国历史最深的伤痛之一。

人吃人,有时候是文学作品里的事情,如梁山好汉将仇敌开膛剜心,炒吃了特定器官。还有,人以同类为食也是上古遗留下的习惯,因此,非洲一些部落还存有吃人的风俗。想到后面这一点,也许让人的心情放松一些。

如果试图将中国历史上人以同类为食事件与集体吃喝联系起来,那么,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被人们认为是伟大帝王的汉武帝。在他长达54年的执政时期里(公元前141至公元前87年),不幸的“人相食”事件分别发生在他登上帝位的第三年与第二十七年。他发布“大酺五日”诏书有三次,分别是他在位的第八年、第十五年、第三十八年。“人相食”灾难与“大酺五日”政策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现在尚不能考证清楚。倒是有一点可以知道:放纵百姓大吃大喝五天的政策实行与国家的喜庆有关,例如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的那次“大酺五日”是因为国家暂停已进行了5年的“发巴蜀治南夷道”即开发大西南的浩大工程,以及朔方城建筑工程正式完工。

“大酺”政策是人事,可由最高统治者的好恶来决定,但是“人相食”诱因却是天道,超乎人的意志。汉武帝时期的第一次“人相食”事件是由黄河决口引起来的,那是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的春天,那个季节里人民的储粮是一年里的最低时期,也就是常说的青黄不接的时候,结果是“大饥”。

“大饥”的结果是“人相食”。

现在来设想当时的境况:国家不是没有足够的粮食救济黄河决口受灾的平原地区的人民,因为“文景之治”留下了“太仓之粟充溢露积于外”的储备。估计是刘彻不愿意动用国家储备而弃灾民于不顾,最保守地说,可能是运输条件的限制,粮食没法送达。

24年后(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另一次“人相食”事件是由雹灾引发的。雹灾导致“关东郡国十余饥”。但是,雹灾只能打烂庄稼(时为夏四月)而不可能把百姓家的存粮全打烂而不能吃了,由此可见百姓存粮普遍较少。百姓粮少是由于农业劳力被抽走而致收成不足的缘故,被抽走的劳力被迫参加武帝对外战争以及国家工程的建设。还有,雹灾不会影响交通运输,从首都长安也可以往较近的关东地区通过陆路和水路运送粮食,由此可见刘彻仍然是不愿救助受灾的百姓。

这样的君主有什么伟大的呢?!

王莽之谶纬魔似咒

汉武帝当时若是面对“为何不救灾民”的质问,他会给自己找到开脱的理由,尤其是对第二次“人相食”事件。那能怨我刘彻吗?那是老天爷不干好事儿!在两次恶性事件中间,我不是还好搞过两次“大脯五日”的惠民政策嘛!

在救助百姓方面,汉武帝远不如后来夺了他汉刘政权的王莽,对于发生在新朝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夏天蝗灾导致的大饥荒,王莽下诏打开官仓赈济灾民。就是这样,涌到首都附近的灾民死亡比例还是“十之七八”,并发生了人相食的事件。

在吃喝政治学层面上,王莽确实是一位比刘彻好得多的君主。如果刘彻“伟大”的原因成立,那么,王莽则是“至伟大”了!

从刘彻到王莽乃至后来的中兴之主刘秀,统统身处极度迷信的时代。按学术话语来说,经学神学(也可叫做“神学经学”)高度发达,预言未来、推卜起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一部分。王莽请这方面的专家看过相,专家当着他的面没说全结果,而是跑到外面传言,说是莽面相不吉,“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王莽得到反馈后,杀了这个专家。但是,这个或可称做“王莽之谶”的不幸预言却落在了百姓头上。

到刘秀开汉刘第二帝国后,“王莽之谶”还像个魔咒似的缠着汉刘政治。虽然不是屡屡发生,但悲惨之状甚于前朝。也正是不经常发生,其不可预测性以及里面的宿命因素让人感到恐惧,感到无奈。

刘秀称帝初期,建武二年(公元26年),赤眉军二进长安,“三辅大饥,人相食,城廓皆空,白骨蔽野”。刘秀创建的王朝天命将终之际,出现了三次“人相食”的高峰:

第一次,董卓驱赶数百万以洛阳为中心的广大地区百姓往长安走,路上食品极度匮乏,活人吃死人以果胜腹成为生存的必要条件;

第二次,董卓死后,他的部将在长安一带混战,导致粮价飞涨数千倍,买不起或买不到粮食的人们开始吃同类,“人相食啖,白骨委积,臭秽盈路”;

第三次,汉献帝从长安还都洛阳,长安原住户怕被强迫迁徙,壮者逃散,留下较弱的那些人再竞争,结果是把最弱的那一部分吃掉了,“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

“人相食”的历史并没因为汉刘第二帝国的彻底消失而湮灭,它随着历史之河的流淌顽强地往下发展。本书作者无意写一部《中国人互食史》,因为它太惨烈,叙述就此打住,更多史料由读者自己去搜集吧!

推荐阅读:

扑朔迷离的意思|成语大全

【迸溅】的意思是什么?【迸溅】是什么意思?

现代情诗大全

标签: 关中

更多文章

  • 汉武帝外祖母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的人

    汉武帝外祖母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武帝的登基需得感谢他精明的母亲,若没有他刘彻可能还是刘彘,而不是后来的汉武帝。汉武帝的母亲王姪原本不是汉景帝最宠爱的女人,当时最受宠的是栗姬,栗姬的儿子也被封为太子。汉景帝妹妹馆陶公主找栗姬,表示想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她儿子,意思是大家结

  • 汉文帝生了几个女儿?汉文帝的女儿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女儿

    汉文帝生了几个女儿?汉文帝的女儿都是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文帝生了几个女儿?汉文帝的女儿都是谁?馆陶公主算是汉朝最著名的公主之一,虽然她不是汉朝第一位嫡长公主,但是却是汉初第一位帝宠加深,历经三朝而盛宠不衰的公主。馆陶公主是汉文帝和窦皇后唯一的女儿,因为出身嫡系,所以受尽汉文帝和窦皇后的

  • 西汉末代皇太子刘婴的最终命运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皇太子

    西汉末代皇太子刘婴的最终命运如何?,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西汉的末代皇太子叫刘婴,俗称汉孺子,是汉宣帝的玄孙,广戚侯刘显的儿子。那么,刘婴最后的命运如何呢?公元6年,汉平帝去世,在王莽的操纵下,西汉朝廷从汉宣帝数十个年幼的玄孙中选立刘婴为皇太子。当时,刘婴年仅两岁,他能从数十个有资格的皇玄孙中被

  • 1.三帝之后:梁冀弄权,得以君临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君临

    1.三帝之后:梁冀弄权,得以君临天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权力的尊严是不容侵犯的,在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时代更是如此。皇帝作为家族利益的总代表,必然要拥有绝对的权力,但外戚却利用年幼的皇帝还无能力执掌大权,而弄权于天下,使年幼的皇帝形同虚设。《伤寒论》书影汉桓帝是在汉顺帝、汉冲帝、汉质帝相继死去之

  • 刘邦长子刘肥的母亲是谁?齐王刘肥生母曹氏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生母

    刘邦长子刘肥的母亲是谁?齐王刘肥生母曹氏简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邦长子刘肥的母亲是谁?齐王刘肥生母曹氏简介刘肥(公元前221年——公元前189年),沛郡丰邑(今徐州丰县)人,西汉诸侯王。刘肥是汉高祖刘邦的庶长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兄,其母曹氏是汉高祖情妇。公元前201年,刘肥受封齐王,建立齐国

  • 秦汉时期南方蛮越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汉

    秦汉时期南方蛮越介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与北方民族被统称为“胡”相呼应的是,南方地区的非华夏族被泛称为“越”。“越”是方言、习俗等不尽相同的许多民族群体的统称,这也是史书所载“百越”得名之根本原因所在。百越大体可分为吴越、南越、骆越三部,主要活动于东南沿海、两广及今越南部分地区。史书中“西南

  • 汉朝官职等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朝

    汉代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一,三公制度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共同行使宰相的职权,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参与中央政府的行政决策,并负责具体的执行。1,丞相丞相居百官之首,俸禄最高,掌佐天子,助理万机。西汉初期,丞相具有选用官吏之权,有弹劾百官和执行诛罚的权力,有主管郡国上计和考课之权,有总领百

  • 邓绥简介:东汉杰出的女政治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东汉

    邓绥简介:东汉杰出的女政治家,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邓绥是东汉和帝的皇后,汉光武帝时太傅的孙女,南阳新野人,东汉女政治家。邓绥自小孝顺慈爱、喜好读书,六岁即读史书,十二岁通《诗》、《论语》,常和诸兄互相讨论其中要义。邓绥从小不喜欢学做家务和针织女红等,因此屡次被其母亲责骂,母亲以传统男女有别的看

  • 吕雉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igrave,刘邦,吕雉

    吕雉是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吕雉是谁?吕雉(音:zhì,ㄓˋ)(前241年前180年),汉高祖刘邦皇后。单父(今山东省单县)人。又称为汉高后,吕后,吕太后。早年其父为避仇迁居沛县,将其嫁与刘邦。刘邦称帝后,被封为皇后。生子刘盈、女鲁元公主。刘邦驾崩后,立刘盈为帝。把持朝政。她

  • 3.刘邦获胜:楚汉相争,逐鹿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楚汉相争

    3.刘邦获胜:楚汉相争,逐鹿中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并不是所有的伟大领袖都出身高贵或骁勇善战,以一个小人物的身份赢得了相持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并最终实现了统一天下的皇帝梦。秦亡后,谁能成为那个时代的伟大人物?最有资格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刘邦,一个是,他们都是从农民起义领袖转化而成的拥兵自重的诸